原標題:痛心!獨居老人家中離世,直到水漏到樓下鄰居家才被發現……
雲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消息,11月28日,家住西山區電機廠一小區的住戶發現,樓上不斷有水滲下來,但多次敲門卻無法聯繫上樓上的鄰居,市民只好求助昆明特警。
樓上漏水樓下被淹
民警查看發現痛心一幕
七大隊民警到場後發現,由三樓向下,二樓、一樓的住戶家中都有滲水的情況,漏水聲是從三樓發出的,但民警始終敲不開三樓住戶的門。
特警支隊七大隊六中隊民警 王海軍:「當時聽見三樓裡面有水流的聲音,就懷疑是三樓在漏水,我們也想了很多辦法要找到房主,然後問了旁邊的鄰居,說在這住的人是一個租客,應該是六十歲左右的女性老人,平時她基本上一個人獨住。」
民警王海軍經過走訪,當天左右鄰裡都沒有見到這位老人外出。隨即,王海軍做出判斷,先開鎖到屋內查看情況。
特警支隊七大隊民警:「人不在了,出去,我把水龍頭關一下。」
特警支隊七大隊六中隊民警 王海軍:「我進到裡面看了一下,發現那個老人已經臥倒在廚房裡面,我們看了一下當時已經沒有生命體徵了。」
據了解,去世的老人年過六旬,昆明本地人,膝下有一子,民警多方聯繫到家屬,替老人處理善後事宜。
特警支隊七大隊六中隊民警 王海軍:「因為老小區物業管理是很不到位的,我們也提醒市民,以後樓上、樓下電話還是互相留一個,萬一有什麼特殊情況也好聯繫家屬,像這些獨居老人,特別是子女還是要經常打電話關心一下獨居的老人。」
秋冬季心血管疾病高發
老人一定要注意
秋冬季是老年人冠心病高發期,老年人特別是獨居老人該注意什麼呢?
醫生介紹,秋冬季易發冠心病,原本就還患有冠心病的,容易發生急性病變,從心絞痛發展為心梗。另外,秋冬季節血管收縮,飲食結構變化,心衰患者容易加重複發,主要表現為胸口悶,氣難喘。醫生提醒,如果發生類似情況,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高曉龍:「最常見的可能就是房顫,房顫發生可能會導致心跳快,心跳重心跳比較亂等表現,它很容易造成一些血栓事件,比如說發生中風。」
現在很多人家裡都備有血壓計,如果在家時血壓和平時差異比較大,或者心率差異比較大,也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高曉龍:「可能要預備一些速效救心丸或者是丹參滴丸、硝酸甘油這一類冠心病的搶救藥物。」
和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機體免疫力偏低,一定要多關注身體變化。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高曉龍:「如果是獨居老人,或者是相對來說離子女比較遠的這些老人,如果是在家裡面有任何不適,包括胸悶氣短、心慌心跳這些情況,一定要及時打電話,必要的時候可能要直接打120。」
社區實施周必訪
關愛獨居老人
隨著天氣變冷,一些獨居老人的生活可能更加艱難。那麼社區是否有一些關愛措施呢?
記者從菱角塘社區了解到,社區對獨居老人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實施每周必訪。
昆明市五華區菱角塘社區黨委書記主任 張葉:「我們的一級關注是針對轄區裡面的空巢老人、獨居老人進行關注,實行的是周必訪,每周會到家裡面進行探望。我們劃分了區域,搞起了小區居民黨建,讓小區裡面的樓棟長,還有一個我們的社會組織叫做『老姐妹幫扶團隊』,這些人他們進行一些一級關注。」
社區還和社區醫院籤訂了家庭醫生協議,醫生會定期到獨居老人家裡義診,隨時關注獨居老人健康狀況。老姐妹幫扶團隊的成員由於就在小區裡居住,比較熟悉每家每戶的情況,上門進行幫扶更加方便。
昆明市五華區菱角塘社區黨委書記主任 張葉:「每一次去家裡面,都會跟老人嘮嘮家常,看他們需要些什麼。商戶裡面有剪頭髮的,他們會義務去老人家裡面,幫老人理髮、剪指甲。像社區裡服務站的醫生,他們會去家裡面用自己的醫保卡買了藥送去給老人。」
菱角塘社區老姐妹幫扶團,從剛開始成立的十個人,現在已經發展到240個人左右,基本能實現對社區內獨居老人的全覆蓋。
昆明市五華區菱角塘社區黨委書記主任 張葉:「從一開始社區工作人員作為志願者的加入,一直到現在小區樓棟長,包括一些退休老幹部,就是我們關工委的包括五老人員,他們也積極參與進來,更多的是社會面的人,現在也有很多人願意參加進來,比如我們公共戶單位的一些職工,他們在周末的時候也可以來進行一些義務勞動。」
目前,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並處於老齡化不斷加深的階段。而在老齡人口中有著一個,更獨特的群體就是「獨居老人」。對於他們來說,最需要的或許不是物質,而是孩子在身旁的陪伴。作為子女,記得常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