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街買菜到洗衣做飯
從家政服務到健康理療
從散步聊天到琴棋書畫
一部熱線電話、一個指揮平臺
一批加盟企業、一套管理機制
既可足不出戶享受居家服務
也可以體驗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近年來,涼州區持續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打造智慧養老新模式,讓群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1300次!
「您好,涼州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好的,姓名...」午後時分,在涼州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忙碌著,李曉睿接到家住文廟社區的孔德祿老人的預約電話,詢問後得知老人家中需要保潔衛生服務。通過電腦操作,李曉睿根據老人家庭住址進行派發工單。
「老人通過撥打我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熱線電話6969696,向平臺坐席人員提出他的服務需求,平臺坐席人員根據老人的需求,向各加盟服務機構派發工單,15分鐘之內,加盟機構就會安排相應的服務人員上門為老人實現服務。」李曉睿告訴記者。
除此之外,在每次服務結束後,中心的工作人員還會通過釘釘、視頻電話、上門等形式監督回訪,以確保服務質量。
「目前我們的話務量日均可以達到1000多次,高峰的時候可以達到1300左右。」李曉睿說。中心利用呼叫平臺和功能設置,採用信息化、網格化、「網際網路+」的創新型智慧養老集群式雲服務模式,為涼州區符合條件的城鄉老人提供在家就能享受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健康管理、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全方位、多元化、個性化、專業化的養老服務。
一部熱線即「全職管家」
80歲的孔德祿老人家中常年只有夫婦兩人居住。因曾獲區級以上榮譽稱號,已享受涼州區居家養老服務近三年時間。在老人心裡,服務人員每次上門服務,可不僅僅是幹活那麼簡單。
「在這三年時間,這些工作人員態度很熱情,可以說做到了手勤眼勤腿勤,而且嘴勤。屋裡的活也幹了,也聊了天。通過幹活聊天,我們家裡的氣氛也變了。我們覺得生活中增添了許多趣味,我們的心情也很愉快的。」孔德祿老人認為,這些服務人員很多時候就像自己的子女一樣,不僅照顧自己與老伴的衣食起居,又可以陪他們聊天解悶,排解生活中的煩心事。
不僅如此,孔德祿老人在用餐問題上也從不擔憂。為了解決一些高齡及自理困難老人用餐難問題,涼州區共有20餘家加盟餐廳,分布在各街道、社區,同時,各加盟餐廳科學合理安排老年膳食,保證老人健康。有的社區還實行志願者送餐服務,讓腿腳不便的老人也能及時吃上可口的飯菜。
從「養老」走向「享老」
「我們整個大漠風口琴玩家,都是一幫老年人組成的一個群體。自從我們和涼州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協商以後,給提供了這樣一個活動的場所。我們每周兩次來到這,進行口琴演練和演奏活動。」文藝愛好者張延傑笑著說,「現在我們這一幫20多個老年人在這兒能夠玩得開心,玩得快樂。」
在涼州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功能區,醫療康復室、健身室、閱覽室、器樂演奏室等功能房設施一應俱全,這裡的老人或下棋寫字,或健身運動,或演奏器樂...猶如老人們的另一個「家」。
老人們紛紛表示,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讓他們「老有所樂」。
科技讓養老更智慧
「有不少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家裡就剩一人或兩個老人。針對這種情況,老人可以配備智能設備,出現緊急情況時,感應情況會自動報警,就能聯繫到我們中心的工作人員,這對獨居的老人來說非常的方便。" 涼州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徐曉倩說。
通過智慧化養老產品,讓老人體驗智慧化養老的安全與便捷,既可以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質量,也可以為在外子女照顧父母提供便利。
不使桑榆憂向晚,長令銀髮享樂園。近年來,貼心高效的養老服務,讓我區的老年人不斷增強幸福感與獲得感。涼州區將以更加完善的舉措著力提升居家養老服務水平,實現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的有效結合,切實保障銀髮老人的幸福晚年,真情譜寫出涼州區養老事業的幸福美好新篇章。
(作者 張珊珊 曾繼孔)
總監製:王宏山
監 制:鐵 成
責 編:陳建英 曾海霞
編 輯:董馨陽
聲 明:本文版權歸涼州區融媒體中心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繫,聯繫電話:0935-2210020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