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式養老」悄然興起,正在毀掉老年人生活,年輕兒女不當回事

2020-12-05 育兒family

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人們的養老問題也日益被重視。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會老,所以養老已經成為了眼下最熱點的問題之一。關於人們的養老方式,其實也在不斷的更新變化,這樣人們的選擇餘地似乎越來越大,當然是一件好事。

對於現在的大部分老年人而言,他們還是習慣選擇居家養老,畢竟家最讓人們有安全感。只是我國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對子女而言也是一種擔憂,畢竟老人在家裡會出現很多意外,而很多時候有可能無人知曉。

李大媽在老伴去世之後一直一個人居住,在一次洗澡時不小心滑倒之後,女兒便執意要把李大媽接到自己家裡,畢竟人多也有個照應。雖然李大媽並不情願,但是又不想讓女兒為難,最終還是答應了。

女兒很孝順,接回李大媽之後,每天都把李大媽伺候的好好的,什麼事情都不讓她伸手。有的時候李大媽想幫忙做一點事,可是女兒女婿卻一把攔住她,說讓她好好坐著休息,家裡的事情交給他們就好。

雖然李大媽年近七十,但是身體卻很硬朗,可是不管她做什麼,都會被女兒制止。哪怕有的時候想要自己去逛逛超市,女兒也會非常擔心,不停的強調讓她在小區裡逛逛就好,需要什麼東西自己會幫她買。

終於李大媽待不住了,她覺得自己在女兒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完全就是一個廢物。可是當她把想法告訴女兒之後,女兒卻表示李大媽想多了,畢竟年齡大了就應該享福,為何還讓自己受累呢?

當然站在女兒的角度,對媽媽絕對是非常孝順,但是站在李大媽的角度,這種廢物式的養老並不是她所需要的,反而會讓她覺得失去了自由,甚至連生活也失去了樂趣。

01老人希望有什麼樣的晚年生活?

1、有自己的空間

每一個人都希望有自己的空間,哪怕是孩子和老人也不例外。現在老年人的退休生活豐富多彩,有跳廣場舞的,有練書法繪畫的,當然還有帶孫子的。這些都能讓老人找到生活樂趣,在自己的空間裡自由的選擇晚年生活。

2、適當的距離感

作為老人,當然希望孩子能夠孝順自己,但是孝順並不等於剝奪他們的自由,如果以孝順的名義把老人束縛在一個小小的空間裡,老人自然不會得到快樂。適當的保持一定距離,讓老人有自己的生活,也許老人才會更幸福。

02孩子應該如何孝順父母?

1、關心老人的生活

在生活上,孩子應該給老人足夠的關心,比如經常給老人買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經常去老人家裡看望他們,如果工作真的很忙,那麼不妨用電話聯繫。這些都能讓老人感覺到來自孩子對自己的關心,自然會覺得非常欣慰。

2、關心老人的心理

現在有一些老人在物質上是不愁的,他們有著足夠多的退休工資,想要什麼東西都可以自己買,甚至有的時候還會貼補孩子。對於他們而言,真正需要的是孩子能夠多關注自己的心理,體會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能夠做到這一點,對於老人來說就是最大的孝順。

3、多抽出時間陪伴父母

現在年輕人的工作都很忙,除了吃飯睡覺,甚至都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自然也就無法抽出時間老人,這自然會讓老人感到心裡空虛。所以如果不是真的忙到抽不出一點時間,那麼孩子還是應該多多回家陪伴父母,讓父母更有安全感,畢竟孩子才是他們的依靠。

相關焦點

  • 虛擬管家、「智慧」養老 涼州區老年人生活越來越豐富!
    「您好,涼州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好的,姓名...」午後時分,在涼州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忙碌著,李曉睿接到家住文廟社區的孔德祿老人的預約電話,詢問後得知老人家中需要保潔衛生服務。通過電腦操作,李曉睿根據老人家庭住址進行派發工單。
  • 老年人的養老服務消費逐漸向品質化、個性化轉變
    希望相關機構緊跟老年人養老服務消費需求的變化,不斷提升服務品質,提供更多有針對性的產品服務,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好的養老院,比自己家住著都舒服」下午3點半,冬日陽光暖。2020年12月25日,在北京國投健康長者公寓,鮑大爺坐在靠窗戶的一張桌子旁,一邊曬著日光浴,一邊打開話匣子,聊起住進這家養老機構前前後後的故事。
  • 【中央媒體看金昌】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多元化養老模式託起甘肅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近幾年,金昌市在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方面不斷探索出新的路子,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早上九點,金昌市金川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熱線電話鈴聲響起,一位家住附近的老人打電話來預訂家政服務。工作人員接完電話後,很快為老人安排了相應的上門服務。
  • 滄州市智慧居家養老服務成老年人幸福樂園
    新華社石家莊12月20日電(穆國清、張智廣)「我今年84歲了,兒女不在身邊,生活上有什麼不方便或者身體不舒服,隨手拿起『居家養老服務卡』,接通昊福智慧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問題很快就能解決,真是太方便了。」家住河北省滄州市新華區南苑小區的張福春老人滿臉堆笑地說。
  • 山東省悠然(養老)版圖暨《金色芳華·山東老年人健康生活寶典2020...
    10月24日上午,伴隨著歷山社區藝術團表演的芭蕾舞《映山紅》、明湖百合藝術團的旗袍表演《紅棗樹》,由山東省養老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山東省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山東建邦集團醫養事業部、魯商傳媒《老朋友》雜誌主辦的,山東省悠然(養老)版圖暨《金色芳華·山東老年人健康生活寶典2020》發布儀式在濟南貴和洲際酒店隆重舉行。
  • 什麼才是老年人真正需要的「養老」?
    提到養老,必須要先了解老年人群體,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養老?博康艾馨集團是創建於2009年、並在2015年正式進軍養老產業的行業探索者,現在博康艾馨集團又創造性地提出了「享老」的概念,讓老年人群體不僅老有所養,更要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正在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群體所信賴,同時也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提供了高品質的養老服務。
  • 未來養老場景竟然是群居生活,兩種現象已現端倪
    核心觀點:在不遠的將來,養老的主流場景將是群居,這是大概率事件。而且這個過程不會太久,十年之內,這種改變就會全面到來。一點也不用驚訝,大概率的灰犀牛遲早會來。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演化,每天都在上演,相應的人類活動與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變。有時潛移默化、細水長流,有時驚天動地、劃時代變革,無論哪一種改變,其實都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區別只在輕重緩急。
  • 這裡明年新增600張高品質養老床位
    能夠滿足子女陪伴,一同享受綠水青山的環境和安靜和諧的氛圍,養老成為康養的一種形式。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需求變化,傳統的養老服務機構正在向提供醫療,兒女和我聯繫的時候,視頻一看,『老太太挺好』,行了,他們也放心了。
  • 代表委員熱議養老: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同時指出,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區應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後來人就有可期的未來。
  • 農民老了沒有了收入來源,養老還得靠子女!網友:自己都養不活
    踏入老年人,人體並不是非常好,你為農戶,失去勞動者工作能力,便代表著沒有收益。沒有收益的老年人農戶日常生活還是艱辛的。雖然我國也給老農民發養老保險金了,每月僅有百十來元,連基礎日常生活也不可以確保,更不要說也要就醫服藥。養老服務還得靠兒女,它是舊思想,也是理所應當的。在農村,「養兒防老」自始至終沒有落伍。
  • 養老名詞解釋、老年人分類及老年護理院標準
    養老這個名詞大家都經常說,但是讓你詳細的解釋一下,又有些說不清楚。本文益養老智慧養老平臺小編就來和大家好好地聊一聊養老相關的一些名詞,就當作漲一些沒有用的知識吧。生活行為完全自理,不依賴他人幫助的老年人。(3)介助老人device-helping aged people。生活行為依賴扶手、拐杖、輪椅和升降設備等幫助的老年人。(4)介護老人under nursing aged people。生活行為依賴他人護理的老年人。
  • 全國「彩虹灣」共享旅居養老聯盟在蘭州成立
    夏天到北方避暑,冬天到南方曬太陽……如今,旅居養老已成為一部分年輕活力老年人生活的新時尚。國家有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老年人出遊人次已超過國內旅遊人次的18%,這不僅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年群體消費觀念的轉變,也說明了養老需求越來越不局限於傳統養老模式。
  • 近代歐洲養老制度的發展:「福利國家」的背後,是歷史的積澱
    在現代,無論是中國還是歐洲國家,老齡化社會的壓力都在迫近,面對日益增長的老年人群體,中國採取的是以傳統孝道和儒家文化為主題的家庭養老,儘管近年來隨著養老機構的持續發展,中國的機構養老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是大部分中國人還是選擇自己的子女作為未來養老的依靠。
  • 楊振寧的兒女都定居美國,他為何晚年選擇回國?真是為了養老嗎?
    楊振寧的兒女都定居美國,他為何晚年選擇回國?真是為了養老嗎?在民國初期,民國政府的種種行為讓楊振寧感到失望,於是他決定更改自己的國籍加入美國,他帶著妻子和兒女遷移到美國生活,但他並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中國人,一直為祖國的科研事業而奮鬥,投身於祖國的教育事業中,甚至為了重建清華物理系,將自己在美國的房產全部變賣。
  • ...做好養老機構及老年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養老機構要按照《養老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零星散發區域養老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新冠肺炎疫情高風險地區及被感染養老機構防控指南(第二版)》三項國家要求,醫養結合機構要按照《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要求,加強健康監測,完善健康檔案,做好日常體溫監測,加強罹患慢性疾病老年人管理,加強老年人心理調節,做好入住老年人的疫情防控工作。
  • 深度:一文看懂養老機器人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前言:  "獨居還患有老年痴呆的弗蘭克,不僅時常神智混亂,無法與人們進行正常的交流,生活自理也成最大問題。  某天兒子買回來一個全能機器人,不僅洗衣做飯樣樣皆通,還能陪著嘮嗑遛彎,陪伴老人完成各種生活事務。寂靜冷清的家裡瞬間變得井井有條、生機盎然,老人還重拾起年輕時候的老本行。
  • 三位退休老人的心裡話:與其這樣養老,我寧願自己一個人過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的年輕人都背井離鄉,去大城市工作,所以現有的養老方式也多樣化了。可是卻有不少的老人選擇自己獨居的生活,既不願意去養老院,也不願意去兒女家,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裡話。龐女士,69歲,以下是她的口述。我已經一個人獨居生活快10年了,我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老伴早就去世了。我剛退休的時候,兒子和女兒商量好,讓我在他們家輪流住。
  • 老年人的「心病」誰來醫、如何醫?
    老年人的「心病」誰來醫?怎麼醫?在第11個「敬老月」裡,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專家、心理學專家、養老服務從業者結合自身研究成果或實踐經驗,為老年人心理問題「把脈」「開方」。家庭是老年人心靈的「溫暖港灣」「家庭和諧、兒女孝順,得到子女實際支持和情感支持較多的老人,心理可依託感相對較強,對生活積極樂觀;相反,老人缺少親情關懷,內心就會感到無依無靠、沒有安全感,即使物質條件很好也並不幸福。」
  • 「新型把尿」悄然興起,正在傷害孩子排尿系統,家長們卻沾沾自喜
    最近有一種「新型把尿」正在悄然興起。由於有時候孩子半夜要鬧著上廁所,家長的正常睡眠也會被打擾到,有家長就決定每天固定睡前給孩子把尿。一開始孩子可能尿不出來,就算家長引導著孩子要噓噓,但是孩子最多只能尿出一點點。但如果家長每天晚上睡前都這樣給孩子把尿,孩子已經形成了習慣,可能就適應了這種把尿方式,家長一引導就尿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