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琳
安裝在門窗上的門磁感應器會通過APP及時向子女發送老人門窗的開啟時間,並有防盜布防功能,布防狀態下發生非法侵入,系統會自動報警並撥打報警電話;人體生命感知儀會記錄老人在室內的全部活動;冰箱作為使用頻率高的家用電器,安裝上門磁感應器,如果24小時內無人開啟冰箱門,會自動向呼叫指揮中心發出提示……12月28日,記者獲悉濰坊市坊子區對老年人住所進行「適老化」改造,以貼心管用的辦法守護獨居老人,而這只是坊子區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一個縮影。
作為全國第三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坊子區將養老下沉,建立起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的模式,以試點創新撬動養老服務工作全局,探索形成以家庭為核心、社區為依託、信息化為手段、專業化服務為支撐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在坊子區西白羊埠社區試點區域共有住戶2474戶,其中60-69周歲以上低保、空巢和重度殘疾等特殊群體老年人21戶,70歲以上老人約274戶,老年人主要依靠子女照顧,對於上門服務需求較高。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綜合前期試點經驗和老年人服務需求,坊子區民政局進一步優化上門服務項目,通過招投標方式向社會購買,確定服務機構,由服務機構提供包括助醫、理髮、院落清理、清洗內務等服務。
「小王進門水都沒來得及喝就開始擦玻璃,幹活麻利又仔細。她們今天下午把廚房和廁所收拾得乾乾淨淨,說下周來給我們整理清洗大件的床單被褥。區裡把我們這些獨居老人照顧起來,讓孩子們安心工作沒有後顧之憂。」12月13日,75歲的居民許雲立對來到家裡清理衛生的兩位工作人員讚不絕口。服務機構負責人孫垂健介紹,他們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的社會化服務。每次服務兩人一組,機構以服務完成質效及老人滿意度作為考核標準,向服務人員支付固定工資。服務項目多,申請卻不複雜。「填一張表交給社區就行。」許雲立介紹。
「通過做好試點中的小事,探索真正可行有效的養老模式,並形成長效機制。」坊子區民政局局長劉強介紹,居家養老並不僅是「自家養老」。坊子區將採集到的全區6.1萬名60歲以上老年人、養老機構和養老服務商家信息全部納入平臺管理,並建成「7612349」呼叫指揮中心,與養老平臺、社區老年人家庭及養老服務公司相連接,整合家政、醫療、護理等服務供應商,當老人有需求時,可通過呼叫指揮中心「點餐」,目前,區裡609位老人已通過平臺點單38400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