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在生鮮電商的躁動下,政府需要幫行業和從業者做點什麼?

2020-12-0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上一篇文章介紹了2B食配的一個簡單商業模式,其他文章中核心觀點也是政府在農業貿易側的價值,接下來文章的主要目標對象調整為政府,闡述政府其實需要在農業商業模式中的定位。

一、背景概述

上一篇文章介紹了2B食配的一個簡單商業模式,其他文章中核心觀點也是政府在農業貿易側的價值,接下來文章的主要目標對象調整為政府,闡述政府其實需要在農業商業模式中的定位。

農業從上古時代都是需要政府支持和掌握的,農業經濟時代農業完全服務於政府統治,政府除了為農業提供生產工具外,還包銷糧食等農產品(納稅了),其他服務則由地主階層代為提供。其實現階段,政府也能夠在產地和銷地找到地產階層同等價值的服務團體。用於為農業生產者提供全程的服務,並對接銷量,以確保區域內產銷供給的穩定性。

二、政府定位理論框架

具體的模式如下,是個簡圖。核心理論還是和之前保持一致,農業的出路是政府主導+貿易,兩地的政府分別為生產和銷售提供支撐,假如兩地是農產品互補的場景那價值就更大了,可實現產銷互助,唯一的問題就是價格和壟斷競爭嫌疑了。

1. 產地政府

產地政府從規劃設計層面能做的事情是產業規劃結構調整和規劃實施進程管控。這些動作可由上市物聯網企業參與,在兜售軟硬體的同時為產地政府提供規劃服務,而在做規划過程中又可以變相添加入本公司的軟硬體產品。

產地政府從服務層面,需要為農民和當地龍頭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服務龍頭企業是為了確保縣域內存在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以便切實保障農民的利益。

設想一下當地要是沒有大型貿易商和運輸商,所有農產品還得跑到其他縣域去銷售,這個運輸成本和損耗勢必會過大,從而導致價格略高,最終導致整個縣域的農產品均喪失價格優勢。農業裡價格和需求量有時並不是完全適應供求曲線。

接下來是產地政府提供的農業監管服務,在其他文章內也有提及。一般農業監管是屬於政府的崗位分工紅頭文件內的,但是市場監管局、農業局、食品藥品監督局在農業生產、貿易中均負有監管主體義務,職責也相互交叉,側面也導致農產品檢測成為擺設。

這一塊也催生了高中端農產品的追溯。要真正實現農業監管,是在有軟硬體支持,有一套獎懲體系,並能夠從監管服務結果中體現價格或銷量優勢,以及政府公信力。

隨後產地政府需要考慮的招商引資、人才引流、產學研示範,這些都是能夠消耗掉部分縣域農業財政預算,畢竟很多農業產地的信息化財政預算有限,必須以其他方向作為突破口,為上市物聯網企業獲得實際訂單。招商引資、人才引流、產學研示範對於構建縣域的農業供應鏈也有很大價值,很可能就是與銷地政府確定聯盟關係的籌碼。

政府還需要政績,政績維度,可以在產業行業峰會、產銷聯盟、GDP及稅收、縣域品牌、政府功績等方面展開。產地行業峰會層面,必須上升到市級或者省級,近年來出名的峰會寥寥無幾,但是能夠在帶來品牌意義的同時還帶來一定銷路。政府也可利用上市物聯網公司的營銷經費舉辦定期的峰會,引入一些核心銷地政府和電商中間商。

產銷聯盟則是之前文章一直提及的,需要政府真正承擔其自己的產銷責任,並在產銷結盟基礎上增加GDP和稅收,鄰縣銷售額會影響自身縣域的銷售額。

縣域品牌已經是這幾年玩爛了,但是只要不是面向中高端的,打造縣域批發側的品牌也是有一定價值的,在造福百姓的同時也給自己的仕途添加一條簡歷,也是上市物聯網企業宣傳冊中可大肆宣傳的,也算是所有利益攸關者都能受益。

政府功績則包括農業經濟佔比增加、農業從業人口增加、縣域規模農企增加等方面,全是可以量化的指標,都是由上市物聯網企業幫助當地產地政府利用信息化手段統計的,可以往更上層次匯報的真實數據。

2. 銷地政府

銷地政府主要在上市物聯網企業的幫助下,建立面向銷地縣域內的2C消費者和2B終端的供給體系,將單一品類的農產品,通過結對產銷聯盟的方式,從產地引導入銷地,構建起縣域產銷渠道,給銷地的食配企業、生鮮電商提供單品農產品供給,有效控制質量的同時,穩定當地的該品類供給價格,造福當地消費者,直銷模式也為當地食配企業減少供應鏈環節,從而降低採購成本,將區域內的企業推向全省。

銷地政府與產地政府間需要產業聯盟充當技術中介以向源頭做生產追溯(雖然大部分農產品有點難,但是形成產業規模和規則規範後還是可以實現的),向銷地政府提供貿易追溯,實現問題可追責可行政的價值。

3. 上市物聯網企業

他們在該模式下的作用是將蛋糕做大(吹大),憑藉軟硬體支持和投融資契機,向對應的產地和銷地引入更多的技術服務商,尤其是網際網路化的服務商,在構建產銷聯盟和產銷渠道的同時,為自身獲取監管類IT項目,並完成質量監管,以實現社會責任。

無論是產地還是銷地,都有一群人圍繞著農產品生產和貿易展開,有些時候需要成立公司或給予招投標招安這些人,逐步留住本地專業人才,塑造本地產業鏈,一個縣域只有具有了產業鏈,還能做到資金生資金,不斷抵押不斷融資,短時間內將農業做大。

可能第一個拋物線頂端不會很高,原始資本積累也有些醜陋,但是走向第二個拋物線頂點和第三個、第四個的時候,將引入更多管理規範、更多IT支持,更多潔淨的資金和純淨的從業者。

以上只是初步想法,細化的分享內容,將在所有對象模式闡述完成後,繼續連載,但是對於農業的核心,我理解為「政府+貿易」,這條主線將一以貫之。

本文由 @清河落河清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萬惡的生鮮電商,請問你給三農留下了什麼?
    編輯導讀:受2020年疫情影響,我國生鮮電商行業迎來了井噴式的增長,各巨頭紛紛入局。風口之上的生鮮電商,還存在著哪些問題?本文作者從資本、產品、供應鏈和三農四個視角出發,圍繞生鮮電商展開了討論,與大家分享。
  • 叮咚買菜產品分析:叮咚買菜是如何成為生鮮電商行業一匹黑馬?
    PEST分析法是分析影響行業發展的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與科技(Technological)四種因素的一種模型。  1.1 政治因素  近年來政府對農業生產和流通領域高度重視,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政府層面出臺與農業農產品、冷鏈物流相關的政府超過40項,政府層面促進生鮮行業的基礎設施得到優化和改善。
  • 生鮮電商的市場分析報告
    綜合電商模式有其規模經營,高市場份額和品牌效應帶來的先發優勢,並且有其他品類做支撐,導流較為容易。垂直生鮮電商專注做生鮮領域,更關注細分領域,對供應鏈把控能力較強,配送效率較高,消費者體驗相對較好。,意味著至少100元的客單價才能收抵平衡,還需要冷鏈配送,成本是普通常溫配送的130%,如何壓縮,物流每單價格皆不低於10元;O:生鮮電商曾是不被電商看好的領域,但自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做生鮮電商,中國傳統食品行業一再出現的食品危機,讓大家開始關注另外一個事實:美國,日本乃至臺灣,在上個世紀已經完成了一次食品安全升級
  • 冰火兩重天的生鮮電商,2016年圍繞這5個關鍵詞折騰
    2016年又是電商高歌猛進的一年,物流、交易額都創下歷史新高。但凡事也總有例外,生鮮領域在這一年中似乎沒有什麼發展,基本上都在為生存下來而掙扎。商妹兒現在在百度上搜索「生鮮電商」與之相關的關鍵詞都是虧損、關店之類的。那麼這一年生鮮電商們究竟做了些什麼,行業現狀又為何「半死不活」?
  • 2020中國生鮮行業報告:2020年線上滲透率或超13%
    但我們也能看到,生鮮玩家們似乎仍未走出摸索期,其中不乏資金鍊斷裂、關店潮、虧損賺吆喝等行業痛點,這跟生鮮農產品「小生產,大流通」行業現狀有直接關係。相較於往年,2020年的生鮮行業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新冠肺炎對生鮮供需產生了顯著影響,舊的流通鏈路被不斷衝擊,新的供需鏈路正重新形成......
  • 生鮮電商斷尾求生:從四處開花到先烈一片
    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後來者對品類瘦身,以按月配送的C 2B預訂帶來了暫時紅利,但面對規模化以及可複製的挑戰,南都記者採訪獲悉:不管是順豐優選、還是小的創業者,身在生鮮電商如履薄冰。  品類瘦身 便利升級  近年,生鮮電商從四處開花到先烈一片。
  • 四類生鮮電商典型企業分析涉及天貓、京東、盒馬、超級物種
    背景:生鮮電商平臺行業分析第二篇。根據平臺背景來區分生鮮電商平臺類型?看第一遍的時候有幾個名詞,似懂非懂?按照平臺背景將生鮮電商分為四類。平臺背景?N的竟然不知道什麼叫平臺背景。個人理解:做生鮮電商前這些企業是幹什麼的?垂直電商平臺。N的感覺懂又不懂,到底什麼是垂直,什麼是平臺。垂直電子商務:是指在某一個行業或細分市場深化運營的電子商務模式。電子商務平臺:即是一個為企業或個人提供網上交易洽談的平臺。
  • 又有一家生鮮電商倒下!60億無水花?這是生鮮的寒冬還是暖冬?
    「在生鮮電商這個賽道上,冷鏈物流就是它的路。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美團優選等玩家都是這條路上的賽車手。目前來看,這條路還是一條山路,上面的玩家有的開著跑車,有的開著貨車、有的開三輪。而易果曾經想做的事情,就是把這條路建成高速路。」
  • 物理學碩士的電商之路,創業5年打造生鮮巨頭,估值高達500億
    根據2019年胡潤全球獨角獸排行榜顯示:全球有494家的企業上榜,來自電商行業的企業就有68家,數量高居所有行業第一。而且這些企業合起來的估值超過了14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3萬億元。1、估值500億元生鮮供應鏈的電商巨頭值得一提的是,這68家獨角獸有一半是來自中國的電商企業,其中美萊網在榜單中算是比較有特色,其估值高達500億元。
  • ...農村電商規模將達16860億元;日本生態農業的四種模式;中國農業...
    農業行業觀察 nyguancha.com 行業研究|商業案例|實戰課程 農業產業創新服務平臺(公眾號:nyguancha)
  • 生鮮電商紛紛按下「結束鍵」 背後的原因實在令人唏噓
    生鮮保鮮難 產業鏈長損耗大生鮮電商倒下的重要原因還在於損耗大。莫岱青指出,雖說生鮮商品的毛利率很高,但由於產業鏈太長,包括種植、選品、包裝分揀、物流、損耗和營銷等環節,便直接導致產品的損耗大,利潤降低。因此,縮短供應鏈是其解決之道。通過縮短供應鏈,來降低損耗,節約成本,才能夠提高滲透率,從而真正獲利。
  • 生鮮電商運營模式案例 盒馬鮮生模式SWOT分析
    而在生鮮電商如雨後春筍一般蓬勃發展之時,「盒馬鮮生」更是異軍突起,成為了生鮮電商中的一匹黑馬。「盒馬鮮生」由侯毅創立,是阿里巴巴投資的「新零售」項目,擁有創新性的O2O生鮮零售經營模式,被認為將「顛覆傳統超市」、「改變生鮮業競爭格局」。盒馬鮮生也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僅半年就實現了盈利,其各項財務指標平均水平還遠超同業。盒馬鮮生到底有什麼優點使得自身脫穎而出?
  • 生鮮電商搶灘錫城菜市場「線上買菜,比網購衣服還便捷」
    他告訴記者,今年年初,母親來無錫幫他們帶孩子。「雖然最近的菜市場離小區不到1公裡,但老年人腿腳不是太方便,跑過去費力又費時,我們夫妻倆平時上班又顧不上買菜。」陳先生說,有了「線上買菜」後,他即使在上班,也可以手機下單買菜,由騎手送到家,「一般情況下,半個小時左右就能到,感覺和點外賣一樣快,最主要的是菜也比較新鮮。」
  • 陳肇隆 把生鮮細分市場做到極致
    「生鮮電商行業還遠遠沒有成熟,假以時日,電商模式一定會完全改造和重構產業鏈,超越和顛覆傳統模式。」11月3日,電果網創始人陳肇隆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講述電果網的品牌戰略及生鮮電商的發展之道。談戰略立足草根探索改善消費體驗新京報:電果網保持10年持續盈利的策略是什麼?陳肇隆:2006年我們以13000元創業。
  • 生鮮這筆帳 這家創業公司比巨頭們算的清
    我們在做每日優鮮的過程中,始終在廣泛的不確定性中去圍繞確定不變的東西持續積累和發力,我們稱之為「趨勢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電商連接了用戶和商品,其趨勢性可分為三個角度:一、用戶有沒有在變,不變的是什麼;二、商品有沒有在變,不變的是什麼;三、連接方式有沒有在變,不變的是什麼。
  • 生鮮超市大躍進,兩年後看誰在吹牛?
    要說現在什麼領域最火,那在2017年一定是人工智慧,而2018年註定是生鮮市場。據說,生鮮這塊是電商多年不能啃下的硬骨頭,也是高頻消費,本著高頻打低頻的網際網路邏輯,巨頭們都不想放棄。 我們必須得看到,雖然生鮮領域有高達數千億的市場規模、高消費頻次、剛需的特性,但其冷鏈物流的高成本、品控難保證等難點,也讓生鮮成為門檻最高的品類,任何從業者都需要心生敬畏。線下不是線上,是一個高投資重資產的領域,一旦投資不慎,絕非網際網路領域一樣當成慈善,是會拖垮巨頭的,即便世界第一也不會例外。
  • 李志剛聊社區團購:4萬億生鮮大戰及終局
    2014到2015年,圍繞生鮮電商大概有4000到5000家創業公司。我在2016年1月8號就預測過,99%的生鮮電商公司必死。 2018年8月,社區團購創業熱潮興起。我們經過調研和分析,認為巨頭一定會進入。 2020年7月之後,巨頭陸續入場。
  • 武漢天河機場跨境電商貨物突破160萬票,超去年全年水平
    馬幫是雲南省最早的物流方式,「馬幫到家」是生鮮電商的智慧社區平臺。通過發展智慧社區新零售,利用線上線下融合,提供生鮮上門、社區服務、信息諮詢等打造一個全新開放的商業生態圈。作為蒙自市電商銷售企業領頭羊,蒙自水果派電商有限公司大膽創新,在保持線上業務的同時,線下實體業務拓展到蒙自區域以外,把產業鏈延伸至開遠,跨區域打造「源順四季」 生鮮體驗超市,依託水果派強大的線上資源優勢,實現線上線下融合轉化,省去中間商環節,提供最優質、最新鮮的生鮮食材,日均營業額10萬, 「源順四季」邁出蒙自本土電商企業走向全州的
  • 渦陽縣智能生鮮保鮮櫃非標定製
    渦陽縣智能生鮮保鮮櫃非標定製民以食為天,食品消費市場涉及千家萬戶,生鮮產品作為高頻剛需產品,特別是生鮮電商行業無疑是具有發展潛力的一片藍海。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調查分析報告數據顯示,近幾年來,中國生鮮電商得到了高速發展。尤其2020年的特殊原因,生鮮電商的發展迅猛,未來幾年我國的生鮮電商市場仍會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 電商巨頭火拼生鮮「保鮮戰」 紛紛創新出協同倉、前置倉、銷地倉
    &nbsp&nbsp&nbsp&nbsp新華報業網訊(交匯點·南京晨報記者 楊靜)生鮮已經成為電商競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而生鮮的競爭,更多依靠一個「鮮」字,誰在「保鮮戰」上搶得先機,這生鮮的競爭也就贏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