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介紹了2B食配的一個簡單商業模式,其他文章中核心觀點也是政府在農業貿易側的價值,接下來文章的主要目標對象調整為政府,闡述政府其實需要在農業商業模式中的定位。
一、背景概述
上一篇文章介紹了2B食配的一個簡單商業模式,其他文章中核心觀點也是政府在農業貿易側的價值,接下來文章的主要目標對象調整為政府,闡述政府其實需要在農業商業模式中的定位。
農業從上古時代都是需要政府支持和掌握的,農業經濟時代農業完全服務於政府統治,政府除了為農業提供生產工具外,還包銷糧食等農產品(納稅了),其他服務則由地主階層代為提供。其實現階段,政府也能夠在產地和銷地找到地產階層同等價值的服務團體。用於為農業生產者提供全程的服務,並對接銷量,以確保區域內產銷供給的穩定性。
二、政府定位理論框架
具體的模式如下,是個簡圖。核心理論還是和之前保持一致,農業的出路是政府主導+貿易,兩地的政府分別為生產和銷售提供支撐,假如兩地是農產品互補的場景那價值就更大了,可實現產銷互助,唯一的問題就是價格和壟斷競爭嫌疑了。
1. 產地政府
產地政府從規劃設計層面能做的事情是產業規劃結構調整和規劃實施進程管控。這些動作可由上市物聯網企業參與,在兜售軟硬體的同時為產地政府提供規劃服務,而在做規划過程中又可以變相添加入本公司的軟硬體產品。
產地政府從服務層面,需要為農民和當地龍頭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服務龍頭企業是為了確保縣域內存在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以便切實保障農民的利益。
設想一下當地要是沒有大型貿易商和運輸商,所有農產品還得跑到其他縣域去銷售,這個運輸成本和損耗勢必會過大,從而導致價格略高,最終導致整個縣域的農產品均喪失價格優勢。農業裡價格和需求量有時並不是完全適應供求曲線。
接下來是產地政府提供的農業監管服務,在其他文章內也有提及。一般農業監管是屬於政府的崗位分工紅頭文件內的,但是市場監管局、農業局、食品藥品監督局在農業生產、貿易中均負有監管主體義務,職責也相互交叉,側面也導致農產品檢測成為擺設。
這一塊也催生了高中端農產品的追溯。要真正實現農業監管,是在有軟硬體支持,有一套獎懲體系,並能夠從監管服務結果中體現價格或銷量優勢,以及政府公信力。
隨後產地政府需要考慮的招商引資、人才引流、產學研示範,這些都是能夠消耗掉部分縣域農業財政預算,畢竟很多農業產地的信息化財政預算有限,必須以其他方向作為突破口,為上市物聯網企業獲得實際訂單。招商引資、人才引流、產學研示範對於構建縣域的農業供應鏈也有很大價值,很可能就是與銷地政府確定聯盟關係的籌碼。
政府還需要政績,政績維度,可以在產業行業峰會、產銷聯盟、GDP及稅收、縣域品牌、政府功績等方面展開。產地行業峰會層面,必須上升到市級或者省級,近年來出名的峰會寥寥無幾,但是能夠在帶來品牌意義的同時還帶來一定銷路。政府也可利用上市物聯網公司的營銷經費舉辦定期的峰會,引入一些核心銷地政府和電商中間商。
產銷聯盟則是之前文章一直提及的,需要政府真正承擔其自己的產銷責任,並在產銷結盟基礎上增加GDP和稅收,鄰縣銷售額會影響自身縣域的銷售額。
縣域品牌已經是這幾年玩爛了,但是只要不是面向中高端的,打造縣域批發側的品牌也是有一定價值的,在造福百姓的同時也給自己的仕途添加一條簡歷,也是上市物聯網企業宣傳冊中可大肆宣傳的,也算是所有利益攸關者都能受益。
政府功績則包括農業經濟佔比增加、農業從業人口增加、縣域規模農企增加等方面,全是可以量化的指標,都是由上市物聯網企業幫助當地產地政府利用信息化手段統計的,可以往更上層次匯報的真實數據。
2. 銷地政府
銷地政府主要在上市物聯網企業的幫助下,建立面向銷地縣域內的2C消費者和2B終端的供給體系,將單一品類的農產品,通過結對產銷聯盟的方式,從產地引導入銷地,構建起縣域產銷渠道,給銷地的食配企業、生鮮電商提供單品農產品供給,有效控制質量的同時,穩定當地的該品類供給價格,造福當地消費者,直銷模式也為當地食配企業減少供應鏈環節,從而降低採購成本,將區域內的企業推向全省。
銷地政府與產地政府間需要產業聯盟充當技術中介以向源頭做生產追溯(雖然大部分農產品有點難,但是形成產業規模和規則規範後還是可以實現的),向銷地政府提供貿易追溯,實現問題可追責可行政的價值。
3. 上市物聯網企業
他們在該模式下的作用是將蛋糕做大(吹大),憑藉軟硬體支持和投融資契機,向對應的產地和銷地引入更多的技術服務商,尤其是網際網路化的服務商,在構建產銷聯盟和產銷渠道的同時,為自身獲取監管類IT項目,並完成質量監管,以實現社會責任。
無論是產地還是銷地,都有一群人圍繞著農產品生產和貿易展開,有些時候需要成立公司或給予招投標招安這些人,逐步留住本地專業人才,塑造本地產業鏈,一個縣域只有具有了產業鏈,還能做到資金生資金,不斷抵押不斷融資,短時間內將農業做大。
可能第一個拋物線頂端不會很高,原始資本積累也有些醜陋,但是走向第二個拋物線頂點和第三個、第四個的時候,將引入更多管理規範、更多IT支持,更多潔淨的資金和純淨的從業者。
以上只是初步想法,細化的分享內容,將在所有對象模式闡述完成後,繼續連載,但是對於農業的核心,我理解為「政府+貿易」,這條主線將一以貫之。
本文由 @清河落河清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