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鮮電商這個賽道上,冷鏈物流就是它的路。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美團優選等玩家都是這條路上的賽車手。目前來看,這條路還是一條山路,上面的玩家有的開著跑車,有的開著貨車、有的開三輪。而易果曾經想做的事情,就是把這條路建成高速路。」
當前,生鮮電商賽道正熱,我國第一家生鮮電商——易果生鮮,卻宣布破產重組。
破產原因,外界猜測是阿里為扶持自己孵化的「親兒子」盒馬鮮生,而放棄投資出來的「養子」易果生鮮。而另有內部員工稱,阿里採用賽馬機制,是易果輸給了盒馬。
早在2013年,阿里即主導了易果的A輪融資,金額數千萬美元。接著,阿里領投了易果B、C兩輪融資。直到2017年,天貓還向易果注入了3億美元,作為其D輪融資。阿里還一度將天貓超市的運營權獨家授予易果。
哪怕是「養子」,易果也是一個曾被寄予厚望的「養子」。
為了揭開易果破產的原因,混沌大師兄採訪了生鮮電商的業內人士,其中包括多位曾在易果任職的工作人員。
掀開冰山的一角,易果陷入負債漩渦,最終不堪重負,主要是由於自建冷鏈物流帶來的巨大成本。
2005年,淘寶網、京東商城剛成立一兩年,網購還沒有普及。在上海生鮮市場,就出現了一家名為「易果生鮮」的電商。這一年,也被作為中國生鮮電商的元年。
剛上線時,易果只做單一的水果品類。這時候,市場上幾乎沒有像樣的生鮮電商。易果一路坦途,市場越做越大。
2009年,易果將生意擴大到蔬菜、禽蛋、肉類、水產、烘焙等生鮮全品類。一年後,獲得了天使輪投資。
在易果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生鮮電商行業也逐漸啟動,步入正軌。
2009年,被稱為移動網際網路的黃金年。這一年,中國3G正式發牌,移動網際網路迎來了高速發展的十年。同時,居民收入提高,生鮮的市場需求提升。生鮮電商的賽道正在預熱。2010年至2012年,天天果園、
本來生活網、京東生鮮等相繼成立。
2013年至2015年,賽道變得炙手可熱。資本持續湧入、多家企業跨行進軍。每日優鮮、一米鮮成立並獲得融資,天貓、一號店、京東到家、美團等都布局了生鮮領域。
也是在這個時候,易果與阿里結識。
「明顯看到生鮮消費的勢頭有點起來了,我們判斷,如果再埋頭做下去,只會是個小而美的生意,需要通過外部的資本來擴大規模。」易果生鮮創始人金光磊回憶。
當時,資本雄厚的阿里正在尋找生鮮電商領域的理想標的。
二者一拍即合。
阿里與易果的合作,從2013年數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開始,一直持續到2017年,天貓為易果注入了3億美元作為D輪融資。阿里還曾將天貓超市生鮮的獨家運營權交予易果,年訂單量因此增長高達400%。
易果也對阿里產生了重度依賴。它逐漸將重心轉移到天貓超市,本身的網站和APP被放到一邊。2017年的數據顯示,易果生鮮訂單有九成來自天貓超市。
一站式的冷鏈物流背後,是巨大的成本。
自建一個五千平方米的冷庫,且具備六大溫區,僅硬體成本就超過兩千萬元。另外,還需要投入人工成本進行維護,冷庫工作的普通員工,月薪至少需五千元。
而生鮮電商的物流分為三級:在原產地、區域配送中心、終端配送站點均需要建倉。
再加上運輸過程中的冷鏈車成本、質檢成本、加工包裝費用,以及不可避免的產品損耗。一條全鏈路的冷鏈物流,成本可想而知。
建立一條全鏈路,考驗已經巨大。如果要用全鏈路去覆蓋全品類,可稱得上「航母級」的工程。
我國生鮮品類繁多,地域分布分散。
禽蛋類分布在華東地區;奶類產地多分布於內蒙古、黑龍江、山東等地;深水水產分布於華東沿海地區,淡水水產分布於湖北、江蘇、廣東等地。
水果蔬菜則呈現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域性分布:
上半年以南方果為主,主產地分布於廣東、福建、海南等地;下半年以北方果為主,主產地位於山東、陝西、河北一帶。橘子、橙子等主要產於長江流域以南地區,蘋果、梨等產於長江流域以北地區。
「如果要用全鏈路去覆蓋全品類,這好比要在全國建高速公路,不是我們常規認知的高速公路,是一套專門為冷鏈物流服務的基礎設施。這樣大的工程,就算有阿里的支持,恐怕也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