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永遠都比事實跑得快,很多時候,謠言最終也都變成了事實。
近日,易果生鮮CEO張曄在採訪中證實,該公司已經進入破產重整,目前正在重組過程中。目前已經有確定的重組方,但是,對於具體的細節他並未透露更多。
早在7月底,就已經有傳聞稱易果生鮮破產了,只不過,誰都不願意家醜被外揚而已。
據「破產審查案件」裁定文書顯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易果生鮮的運營主體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帳面總資產為34.3億元(含對外投資21.03億元),總負債為23億元,淨資產為11.26億元。
但是,主要資產均為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和應收帳款,且重要子公司安鮮達鞏乃斯(涉及對外投資3.17億元)、雲象公司(涉及對外投資2.87億元)均已被申請破產重整,難以回收變現。
法院方面認為,易果公司未能到期清償債務,依據相關法律條文,裁定受理申請人倪麗靜、馮向東對被申請人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破產重整申請。
其實,在今年1月,易果公司被上海長寧區法院凍結價值1029.72萬人民幣的股權和其它投資權益,股權凍結標的企業為上海安鮮達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其凍結期限為2020年1月14日至2023年1月13日。
10月,易果公司被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72.27萬元。
易果生鮮破產能引起業內的廣泛關注,首先當然是因為它破產了,更重要的是它曾經是生鮮電商的鼻祖,如今淪落至此,多少有些令人唏噓。
眼下,生鮮電商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詞語了,尤其是疫情之後,生鮮電商迎來了一波小陽春。
提到生鮮電商,盒馬、京東到家、蘇鮮生等耳熟能詳,對於易果生鮮,很多年輕人可能都不太熟悉。也難怪,它真的是有點久遠了。
易果生鮮成立於2005年,是國內最早入局生鮮電商的玩家,別看現在的名聲大不如前,但曾經它可是生鮮電商領域的明星企業。
成立至今,易果生鮮先後完成了七輪融資,包括阿里、蘇寧、KKR等大牌基金都有過參與。
2013-2016年,易果生鮮獲得了阿里及旗下雲鋒基金A、B、C連續三輪融資,累計投資金額達數億美元;2016年11月,又獲得了蘇寧投資集團領投的C+輪融資,並在2017年獲得天貓領投的3億美金融資,那也是易果迄今為止的最後一輪融資。
有了阿里和蘇寧的加持,易果生鮮順理成章地抓住了流量入口,大展拳腳。
2013年,天貓打算發力「1小時達生活圈」,生鮮作為重要品類被寄予厚望,於是,易果生鮮獲得了天貓超市生鮮運營權。之後,易果生鮮先後與天貓組建了冷鏈物流平臺安鮮達以及上遊供應鏈平臺雲象供應鏈。
背靠大樹好乘涼。阿里庇護下的易果生鮮訂單量大增。2017年易果集團GMV達100億,比2016財年的36億元增長178%,來自於天貓超市的訂單就超過了九成。
但是,隱患也顯而易見。嚴重依賴阿里,一旦合作出現任何問題,對易果生鮮而言都將是致命的打擊。
2015年的時候,阿里的親兒子盒馬鮮生就成立了,阿里斥重金打造盒馬的物流供應鏈以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隨著盒馬鮮生的發展,易果生鮮這個明顯帶有同業競爭性質的業務在阿里內部開始逐漸被邊緣化。
到2018年底,易果將此前負責的貓超生鮮運營轉交給盒馬鮮生,並與盒馬深化合作,以進一步打通線上線下。
那之後,易果生鮮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儘管其還繼續為包括盒馬、大潤發、天貓超市生鮮、餓了麼等提供供應鏈、冷鏈物流方面的支持,但是失去了C端業務,純做B端業務的易果在收入端呈現巨大的下滑。
這還沒完。後來,阿里組建天貓超市事業群,將淘鮮達從盒馬業務體系中剝離出來,同時菜鳥將單獨成立超市物流團隊,對接、雙線服務於天貓超市和菜鳥。
至此,易果生鮮徹底出局。
在商言商。
從阿里的角度而言,孵化盒馬沒有錯,又因為盒馬和易果生鮮的業務存在某種微妙的關係最終將後者剔除也沒有錯。
而易果生鮮,以為找到了阿里這座靠山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只能說,「too young too naive」,所以到最後,也只能接受出局的結果。
在線下,易果生鮮的主要合作夥伴是連鎖便利店,合作門店承擔商品存放的前置倉角色,但由於合作模式較為鬆散,易果物流、供應鏈、生鮮損耗成本難以有效降低。
線上線下都沒能守住,淪落到今天的破產重整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這裡,小編只想說,靠人人會跑,靠山山會倒。商場從來都是戰場,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在別人身上。否則,先驅最終的結果也是成為先烈。
撰文 劉暢
責編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