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塵4x/圖)
2021年1月5日,*ST銀億(000981.SZ)公告披露了公司破產重整的最新進展——「25.34億元剩餘投資款全部逾期未支付,已構成違約。」
現年65歲的寧波富豪熊續強是*ST銀億實際控制人。他於1994年創辦銀億集團,以房地產業務起家,連續15年上榜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2012年,熊續強借殼*ST蘭光上市成功,更名為銀億股份。
2019年6月,銀億集團及*ST銀億向寧波中院申請破產重整。財報顯示,*ST銀億2019年巨虧71.7億元。根據公司披露的重整計劃,截至2020年11月12日,上市公司債權總額達77.7億元,此次重整總投資為人民幣32億元。
接盤者是另一個寧波人葉驥。2020年8月,他控制的嘉興梓禾瑾芯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梓禾瑾芯」)匆匆成立,隨即成為*ST銀億重整投資人。
在上市公司三次延期回應深交所關注函提出的重整資金來源問題之後,截至2020年12月31日,梓禾瑾芯累計支付投資款6.66億元(含履約保證金1.53億元),剩餘25.34億元全部逾期未支付,已構成違約。
過去一年,A股上市公司類似的破產重整案至少有三起——汽車經銷商「一哥」*ST龐大(601258.SH)、A股首家船舶科技類上市公司天海防務(300008.SZ)及保力新(300116.SZ)。
*ST龐大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後,重整投資人未按承諾開展股票增持,被上交所通報批評;保力新重整方曾因疫情原因導致投資款半數未能如期支付,但最終完成重整;天海防務曾存在重整投資人籌措資金不到位風險,在完成重整後,被上交所質疑重整方是否通過重整套利。
轉型失敗的地產商
在寧波資本市場,熊續強被稱為「老大哥」,他曾因與澤熙投資爭奪康強電子(002119.SZ)第一大股東席位而在業內知名。
自2014年開始,熊續強旗下銀億系開始通過併購擴大規模,當年併購次數一度超過海航。除了收購寧波昊聖等實體外,熊續強還獲得了康強電子(002119.SZ)的控制權,並出資8.5億成為*ST河化(000953.SZ)的大股東。
2016年,銀億集團確定轉型,由房地產企業轉向高端製造業,先後斥資123.25億元收購美國ARC、日本艾禮富、比利時邦奇三家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
根據中證登數據,2018年,銀億股份質押率位居當年A股第一,超過80%。隨著股價自2018年中旬大幅走低,高質押率帶來強制平倉風險,銀億股份資金鍊變得岌岌可危。
2018年,被公司寄予厚望的汽車零配件發展不及預期,接連收購導致的計提商譽減值準備超過10億元。隨後債務危機浮出水面,銀億控股佔用上市公司非經營性資金22.48億元被披露,公司在2019年戴上ST(退市風險警示)的帽子。
雖然負債77.7億元,最終走向破產重整的地步,但*ST銀億的資產仍有可觀之處。
*ST銀億擁有國家一級房地產開發資質,連續15年上榜中國房地產百強企業名單。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累計土地儲備總佔地面積116.08萬平米,總建築面積142.58萬平米,區域包含南昌、江西省高安市等地塊。
截至2020年半年報,*ST銀億房產銷售實現營收31.04億元,佔公司收入比例的62.74%。
*ST銀億汽車業務方面,其下屬全資子公司比利時邦奇動力總成為整車廠的一級供應商,並正全力進軍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美國ARC集團,為全球第二大獨立氣體發生器生產商。
雖然在2019年巨虧71.7億元,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ST銀億扭虧為盈,實現營收62.7億元,歸屬淨利潤3536萬元。
根據*ST銀億披露的重整計劃,以重整受理日為基準日,銀億股份資產帳面價值為143.74億元,按照市場價值進行估值,銀億股份的資產評估總值為117.64億元,按照清算價值進行估值,銀億股份上述資產的清算價值為42.76億元。
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許峰律師對南方周末表示:「破產重整都是法院主導,司法重整相較於市場化行為,可談空間大,但關鍵需要有配套條件,上市公司便宜給重整人股權,那麼重整方需要出錢或者用其他資產救活上市公司。」
重整人的算盤
根據天眼查信息,葉驥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公司13家,擔任股東的公司6家。其中,葉驥為寧波市產城生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寧波產城」)董事長,後者主營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
「破產重整本來很難找到投資人,一般願意拯救公司的,往往是和公司有牽連的,或者是同一個行業的。」擁有破產重整項目經驗的德恆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底敏對南方周末表示。
從*ST銀億及重整方葉驥來看,雙方同為寧波企業,同處房地產行業。
根據啟信寶信息,寧波產城成立於1992年,社保人數97人,公司經營範圍包括市政建設工程、房屋建築工程等。
根據「浙江新聞」網站信息,葉驥旗下寧波產城投資了總額為106億元的嘉興產城半導體產業園項目,該項目從首次洽談到籤約,不到半個月時間,創造了嘉興經開區歷史上項目籤約的最快紀錄。
此外,葉驥還與嘉興市政府合作成立了100億元規模的產業基金。
從股票價格上來看,結合*ST銀億披露的重整投資協議、重整計劃,葉驥作為重整投資人,總計報價32億元人民幣,將受讓ST銀億29.88億股,受讓股票均價為人民幣1.07元/股。
2020年12月14日,*ST銀億股價創下2.56元/股的近一年來新高,在公司宣布投資款逾期後,1月5日,*ST銀億報收1.96元/股,依然高於重整受讓股票均價的1.07元。
「從重整方案看,出資32億後將獲得30億股左右的銀億股票,作為對出資人的回報,合計每股1.07元左右,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人跟隨投資的原因。」寧波本地一位深度介入此次重整的投行人士對南方周末表示。
以*ST銀億重整後的總股本為基數,此次重整投資人持股比例約為29.89%,根據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報表,公司第一大股東寧波聖洲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2.91%。
換言之,若重整成功,葉驥作為實際控制人的梓禾瑾芯,將以32億元成為*ST銀億的第一大股東。
對此,底敏律師對南方周末表示:「重整方有可能後期想讓自己的業務也跟著上市,上市公司一旦重整成功,作為公司大股東,可以通過合法程序置出劣質資產,收購優質資產,提高業績,抬升股價,實現收益。」
為何拿不出投資款?
2020年12月25日,*ST銀億宣布,梓禾瑾芯支付投資款5.43億元,第一期投資款逾期2.57億元未支付,已構成違約。12月28日,葉驥對南方周末表示,「重整協議正在如約進行中,我們有充分信心順利完成」。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梓禾瑾芯累計支付投資款6.66億元(含履約保證金1.53億元),剩餘25.34億元全部逾期未支付,已構成違約。
對此,南方周末致電致信*ST銀億董秘趙姝、公司管理人之一的金杜律師所律師王鑫,但均未獲得回應。
ST銀億股份證券部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葉驥寄望於用過橋方式來重整投資,在去槓桿時代,怎麼可能成功?」上述投行人士對南方周末表示,為順利完成重整,葉驥在寧波籌集資金規模達8億,收益率達25%。
他說,葉驥參與重整的方法很陳舊,借一筆錢啟動後再出去融資。深交所要求具體說明,也就是穿透投資人,避免出現出資人通過民間借貸的方式,給重整工作帶來嚴重後果。「葉驥此前曾透露銀泰、復星在他身後,但我了解下來,兩家公司都沒有投,我們並沒有見到保函。」
上海星景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2016年4月出資1360萬元成為葉驥旗下寧波產城的股東。上海景星為復星地產旗下公司,背後持股公司為復星國際(00656.HK)。
根據復星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集團官方網站信息,2015年,星景控股與參股企業寧波產城聯合中標寧波市鄞州經濟開發區二期市政PPP項目,總投資約20.4億元。
對於是否參與ST銀億重整,復星國際公關部相關人士對南方周末表示:沒有聽說過此事。
在底敏律師看來,借款融資在破產重整中本身是合規的,「上市公司收購過程中,使用一部分巨額借款購買股票做大股東是常見的。但全部使用借款,利息較高的話,風險很大。」
如果葉驥無法如約完成支付,對其個人而言,將會面臨怎樣後果?多位律師對南方周末表示,這需要參考雙方籤訂的合同細節。
上述投行人士稱,「首先1.53億保證金要罰沒,若構成違約終止合同,一般規定30%的投資額(9.6億元)作為懲罰」。
*ST銀億是否會面臨退市?對此,多位採訪對象對南方周末表示:「不會。」備選重整投資人包括中澤控股集團股份公司與比利時邦志動力國際公司組成的聯合投資體。
2021年1月5日,葉驥仍對南方周末表示:「此次重整還會繼續進行。」
南方周末特約撰稿 梅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