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生鮮零售交易突破2萬億 性價比是關注焦點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國市場生鮮零售交易已經突破2萬億元——

  買生鮮,線上線下共同做旺市場

  秋冬之交,蝦肥蟹美。消費者對各種生鮮食材的需求進入了又一個旺季。上半年,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鮮電商爆發式增長,在促進農產品銷售、方便日常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少人逐漸養成「網購生鮮」的新習慣。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穩定與經濟社會活動的持續恢復,線下生鮮市場逐漸吸引消費回流。那麼,對喜愛生鮮食材的人來說,究竟是去市場現場挑選好,還是完全信賴電商平臺?兩種渠道的發展呈現哪些新特徵?對此,筆者進行了走訪。

  線上線下各有所愛

  「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梨一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生鮮食材在生活當中的「出鏡率」越來越高。而購買生鮮的渠道,線上線下可謂「各有千秋」。

  李奇在湖北武漢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上班,平時工作繁忙,沒時間逛超市,米麵、蔬菜、肉蛋等食材都會選擇在京東、餓了麼等平臺上購買。通常,他會在晚上下班時提前下好單,40分鐘內送達,回家後就能在家門口拿到。

  「我一般是花費30多元錢買一次,夠吃上兩天的了,這可比每天點外賣實惠啊!我也就是圖個方便,工作一天回來很累,只想躺床上多歇會兒,懶得再出去逛超市了。」李奇說。

  品類豐富、效率較高,是很多消費者選擇生鮮電商的首要考慮。

  重慶居民熊卉每次想要改善一下夥食,就會選擇在生鮮平臺上買一些麵包、糕點和蔬菜。

  「去線上購買生鮮,主要是因為門口的小超市不能滿足我的需要,品種不夠齊全。特別是疫情剛剛發生那段時間,超市供應的品類更加有限,我不點個生鮮外送時常就買不到想要的東西。」熊卉表示,對自己來說,網購生鮮已成了一種「剛需」,不過自己也會和朋友們一起逛超市,並時常關注商家是否有促銷活動或者價格優惠。

  與生鮮電商相比,傳統的農貿市場和超市也有自己的「粉絲團」。

  家住北京的王蓉女士退休後,常和家人一起去逛附近的生鮮超市。「買偏黃的還是偏紅的?偏黃的會有點酸,你不愛吃,那就買紅色的吧!」她們仔細挑選著西紅柿的成色,看到生鮮超市裡西紅柿正打六折就買了3盒。

  王蓉告訴筆者,因為疫情,自己也開始使用京東、多點、盒馬鮮生等平臺進行網購,但還是覺著現場挑選能夠對斤兩和質量更有把握。特別是線下店到了晚上收市時會有打折促銷活動。「對於吃的東西,比如肉類、海鮮,我們家還是十分看重品質,覺得逛菜市場、逛超市,眼見為實的東西更加直觀,心裡也更踏實。」

  艾瑞諮詢發布的生鮮電商研究報告顯示,用戶網購生鮮習慣已經養成。其中,每周2—3次網購生鮮的用戶,從今年1、2月份的25.7%增加到了3月之後的30.1%。該報告預計,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顯著提升,預計會在2023年超過8000億元。

  「性價比」是關注焦點

  那麼,不同渠道的生鮮究竟有什麼區別呢?從同時具備線上線下渠道的盒馬鮮生那裡可見一斑。

  在位於北京市西直門的盒馬鮮生門店內,蔬菜水果、肉禽蛋奶、魚蝦蟹貝等各種生鮮種類豐富。在店裡,除了顧客們來來往往地挑選商品,還可以看到店員們正忙不迭地打包著貨物,快速分揀後直接放到傳送帶上,交給快遞員派送。在價格上,盒馬鮮生門店裡商品線上線下的價格相同,與其他賣家相比雖然有所區分但相差並不大。以海蝦為例,盒馬鮮生每斤39.8元,在每日優鮮平臺每斤40元,多點上每斤38.98元,而在北京西城區一家物美超市裡每斤35.98元。

  線下挑選直觀真切,線上下單方便快捷。作為生鮮銷售的後起之秀,電商平臺十分重視促銷和優惠,以更高的「性價比」來吸引消費者。

  京東零售集團7FRESH生鮮業務部總經理唐詣深告訴筆者,今年的「雙11」,京東生鮮上很多款產品將採取5折優惠措施,覆蓋果蔬、肉禽、海產、蛋奶、冷凍食品等生鮮全品類產品。「目前,預售已經開啟,阿克蘇蘋果現在預訂,定金10抵50元還可享受買1贈1;車釐子、牛排、大閘蟹等均參與活動,新鮮美味直達一二線城市用戶。同時,京東生鮮還與餐飲大牌聯手打造『11.11元方便菜盲盒』,為上班族提供不一樣的美味菜品。」唐詣深說。

  在質量上,電商平臺採取了很多措施來讓消費者放心。

  例如,京東生鮮擁有超百人的「尋鮮買手團」,走遍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精心挑選優質原產地,給消費者帶來最原汁原味的生鮮產品。為了保證品質,京東生鮮把控生鮮供應鏈全鏈路,堅持原產地直採模式,不斷拓展產地直發,減少中間商,提高周轉和運輸效率,並利用高效的冷鏈物流,快速將產品送達消費者手中。

  「為了解決電商平臺生鮮產品不能直接挑選、品質不穩定的問題,京東生鮮打造系統化的品控標準體系,從源頭對產地、產品、包裝、規格、運輸等多個方面嚴格把控質量,確保消費者每次購買的生鮮產品都有穩定的高品質,即使不用親自挑選,也能放心購買。比如,中老年人關注滋補健康,願意為海參等高品質生鮮埋單。我們就針對中老年群體提供優惠、健康的生鮮產品組合,並實現快速送貨上門,讓他們不用再擠菜市場。」唐詣深說。

  互補共生成為趨勢

  之前有觀點認為,隨著疫情影響減小,線上生鮮可能逐步被線下取代。而筆者在採訪中發現,對生鮮消費來說,目前線上與線下渠道更多是互補,而非互斥。

  在北京從事網際網路行業的梁文婕表示,生鮮電商能直達家門口,方便了上班族的生活,但自己也離不開線下超市。「我逛超市並不一定是為了買東西,有空的時候喜歡去閒逛,順帶著買些東西。如果要趕時間,也是直接去店裡買了,線上買還得等配送,或者要湊夠起送費。」梁文婕說。

  43歲的事業單位職工陳先生說,自己的生活習慣就是每天下班後去超市買菜,但也常會使用線上平臺。「對我來說,兩種方式都不可或缺,主要還是看當時方不方便。逛超市,可以看看價格品質、親手選一選,離家近也方便。如果碰上下雨天或者工作忙,出去買菜就有點麻煩,這時直接在網上下單配送到家門口,就顯得更便捷了。」他說。

  事實上,線上線下融合也成為很多商家的重點發力方向。

  「蘇寧線上超市於9月啟動蘇寧易購『鮮吃為敬』溯源計劃,以原產地直採,助力吃貨搶鮮嘗美味為目標。我們還舉辦陽澄湖大閘蟹、四川眉山愛媛38號果凍橙、浦江獼猴桃等多場線下活動。再如,從10月30日開始,用戶到蘇寧家樂福門店即可享受『雙11』促銷優惠。其中,肋排、雞翅中、蘋果等生鮮產品價格將是全年價格的『盆地』。」蘇寧家樂福華北區運營總監潘正權對筆者說。

  潘正權說,生鮮產品的特點是產地散、倉配散、品控散。蘇寧家樂福通過建設全國統一的倉儲配送、配一體化冷鏈系統,實現統一的採購、運輸、倉儲、品質控制等,最大化確保生鮮商品的採購價格最低、品質最優。未來,蘇寧小店將圍繞蘇寧家樂福門店的3至5公裡範圍內開設,與家樂福中國門店形成協同效應,同時進一步開放供應鏈,讓各銷售渠道的優質商品更好地覆蓋消費者。

  如今,政府部門也在積極加快建設和完善流通基礎設施,推進零售業跨界融合、線下線上融合,著力打造便民生活服務圈。在9月23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生鮮零售大會上,商務部消費促進司二級巡視員張豫軍表示,中國的生鮮零售交易已經突破了2萬億元,而且今後的發展潛力巨大。商務部將繼續大力實施消費升級行動計劃,重點打造一刻鐘生活服務圈,加快建設和完善商貿流通體系,更好地服務國民經濟發展大局和新發展格局。

  王俊嶺 孫亞軍

王俊嶺 孫亞軍

相關焦點

  • 【PPT】《2018年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重磅發布
    近日,國內知名電商智庫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微信ID:i100ec)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測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8.56萬億元,較2017年的7.17萬億元,同比增長19.38%,同時,佔2018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萬億元的22.5%。
  • 生鮮電商的市場分析報告
    2.1.2 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融資情況生鮮電商作為電商品類中的後起之秀,一直備受資本市場關注。(詳情見4.2.1)2.2.2 購買力中國生鮮電商行業歷經探索,發展,洗牌,進入後成長期轉型升級階段,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發展迅速,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長率,2017年市場規模約為1391.3億元,2018年突破2000億元。
  • 突破時間與空間,+零售讓餐飲從5萬億進軍16萬億?
    交易額超2億,零售帶給餐飲了什麼?2. 5秒賣出4萬張代金券,直播如何助力餐飲?3. +零售為什麼能讓餐飲從5萬億進軍16萬億? ——新食材洞察 2020年對餐飲業是不尋常的一年,無論規模大小,都受到了不小的挑戰,也讓更多的餐飲人將眼光放到了線上。
  • 生鮮「戰疫」的B面:中上遊走向零售一線
    ,2020年除夕到初七的時間段裡,生鮮果蔬業小程序的交易筆數增長149%,社區電商的交易筆數增長了322%。農產品與外界的運輸中斷、批發市場的採購量急劇下降、零售門店關門停業,以至於年前囤了大批貨物的生鮮酒樓開始「轉型」為生鮮超市。同時這些生鮮供應鏈中上遊的玩家也開始尋求解決方案,諸如微商城加盟、微店、微信商城等關鍵詞的百度指數在春節後持續上升,並在2月13日達到頂峰,微盟等小程序服務提供商迎來了大批的區域性生鮮賣家。
  • 2020中國生鮮行業報告:2020年線上滲透率或超13%
    編者按:根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約2.04萬億元。巨大的市場潛力,疊加移動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優勢,生鮮創業市場似乎「遍地都是機遇」。包括生鮮B2C電商、前置倉、社區生鮮連鎖、超市到家、mini店......近些年各式生鮮電商玩家雄心勃勃,百花齊放。
  • 百果園全渠道發展 領跑水果新零售
    聯商網消息:近日,國內知名數據諮詢機構Analysys易觀發布了《易觀:2018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年度綜合分析》報告。2017年,生鮮電商借「新零售」的東風再次被點燃,有萬億市場商機的生鮮電商,在市場投資收緊並向頭部品牌聚攏的大環境下,「發揮自身優勢,尋求不同發展路徑」成為行業現實寫照,其中,巨頭企業正在發力探索滲透線上線下市場。
  • 易觀年度報告:百果園已成水果新零售產業領跑者
    近日,國內知名數據諮詢機構Analysys易觀發布了《易觀:2018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年度綜合分析》報告。 報告指出,2017年,生鮮電商借「新零售」的東風再次被點燃,有萬億市場商機的生鮮電商,在市場投資收緊並向頭部品牌聚攏的大環境下,「發揮自身優勢,尋求不同發展路徑」成為行業現實寫照,其中,巨頭企業正在發力探索滲透線上線下市場。
  • 瞄準五千億級別市場 十薈團打造零售第三極
    這個模式最開始確實比較接地氣、比較草根,所以一直沒有被資本市場所看到。直到2018年中時,「你我您」獲得了GGV資本的投資,這個新模式才開始被資本圈關注,所以之後才會有所謂「突然興起」的感覺。而在資本市場關注到這個賽道時,其實不少企業在自己所在的區域已經有了較好的發展。
  • 火鍋走向新零售,鍋圈3年突圍成黑馬
    多年以後回頭看,2020年或許將是中國商業生態的重要分界點。疫情的爆發,不僅直接改變了大眾用戶的消費習慣,也指出了各大行業的發展方向。對於餐飲行業而言,傳統的「到店」模式正在向「到家」模式分流轉化,由「家庭餐桌」所支撐起的餐飲零售市場,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家庭餐桌」的最大切品類入口,就是火鍋食材。
  • |新零售核心公司觀察④
    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作者:劉深新零售意味著什麼?在內需+在線成為重要確定性的當下,一二級市場正在重新審視它的未來和價值。 新零售並不新了,隨著上半場的群雄逐鹿,其格局大體分為阿里+蘇寧、騰訊+京東兩大陣營。
  • 百果園正式開啟境外上市步伐,中國水果零售第一股之爭蓄勢待發?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接受河南商報記者採訪時說。朱丹蓬認為,爭奪水果零售第一股有利於增強百果園對資本端的吸引力,但2020年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公司在營造氛圍的同時也應關注迅速擴張帶來的風險。一年鋪5000多家店,對資金的需求肯定很大,面臨的挑戰也很多。比如迅速擴張後的供應鏈、人員配置、店鋪管理、產品質量管控等。
  • 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預計將達8.8萬億
    隨著消費升級和海淘電商平臺的普及,2016年中國海淘產業增速迅猛。據日前第三方機構iiMedia (艾媒諮詢)發布的《2016-2017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6.3萬億元,是2013年時的2倍多,海淘用戶規模達到4100萬人次。艾媒預計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預計將達到8.8萬億,海淘用戶規模達到7400萬人次。 受益於國內海淘產業的爆發式增長,2016年,多數海淘電商業績喜人。
  • 陳肇隆 把生鮮細分市場做到極致
    原標題:陳肇隆 把生鮮細分市場做到極致在一些生鮮電商陷入困境的時候,剛剛迎來十周年生日的電果網仍以穩健的經營,實現持續盈利,進而發展成為中國水果生鮮行業最專業的供應鏈管理平臺之一和O2O連鎖零售領先品牌之一。
  • 食範第一家新零售生鮮半成品超市開張
    【編者按】 3月14日,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喜慶日子,讓大家一起見證首家食範生鮮半成品超市的隆重開業,值此開業慶典之際,讓小編對食範的開業表示  3月14日,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喜慶日子,讓大家一起見證首家食範生鮮半成品超市的隆重開業,
  • 超級物種:高品質供應鏈,玩轉生鮮食材市場
    在消費水平不斷升級的今天,人們對於生鮮食材的要求正一步步提高。超級物種在市場的驅使下應運而生,旨在打造出一個能夠滿足消費者更高需求和適應市場發展空間的生鮮體驗地。
  • 中國臺灣今年上半年GDP突破2萬億元,那麼在大陸各省中排名如何?
    當然,按照今年上半年全省實現數據來看,名義GDP總值突破2萬億元並且約為21537.42億元(僅供參考),同比增長0.4%左右,對應名義GDP增量超過2000億元,經濟運行總體穩定,而且對外貿易進出口以及部分指標呈現正增長,助推經濟穩步回升,促使經濟總體表現好於市場預期。既然中國臺灣今年上半年GDP突破2萬億元,那麼在大陸各省中排名如何呢?
  • 社交電商「黑馬」蜜源,現在它想切入無人零售、直播賽道
    據艾瑞《2019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社交電商突破萬億大關之後,預計2021年將到28646.3億元;預計到2020年,中國社交電商的用戶數增加至7.73億人。出於對市場前景和自身模式的看好,接下來蜜源的目標是試圖打造世界級社交電商內容導購平臺,並在未來服務1億用戶,創造1000億GMV。
  • 政策力挺跨境電商 萬億級市場空間漸顯
    測算顯示,中國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整體規模已超過1萬億元,2020年全球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有望達到12.7萬億元,今後仍將維持高速增長。市場的集中爆發,離不開國家政策支持。今年以來,我國推出了多重舉措推進跨境電商發展,從跨境電商綜試區擴圍,到海關監管新規出臺,從外貿創新發展實施意見,到RCEP籤署等。
  • 中通進入同城生鮮市場,能否走出新出路?
    由於疫情,同城生鮮配送市場可以說是「火」了一把,近些年來,生鮮零售電商也發展得很快速,使得不少人關注起了同城生鮮市場。在2019年8月,中通雲倉科技成立中通雲配(上海)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對生鮮倉配業務進行全面布局,為商家提供倉儲、分揀包裝、配送和集中採購「一站式」服務。
  • 生鮮電商運營模式案例 盒馬鮮生模式SWOT分析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上)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2017年上半年,中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為851.4億元;預計2017年底,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1,650億元,相比2016年的913.9億元,將增長80.5%。巨大的銷售額以及不俗的增長速度,都在說明生鮮電商是一個有力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