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又是電商高歌猛進的一年,物流、交易額都創下歷史新高。但凡事也總有例外,生鮮領域在這一年中似乎沒有什麼發展,基本上都在為生存下來而掙扎。商妹兒現在在百度上搜索「生鮮電商」與之相關的關鍵詞都是虧損、關店之類的。那麼這一年生鮮電商們究竟做了些什麼,行業現狀又為何「半死不活」?
幾家歡喜幾家愁
今年生鮮電商一直籠罩在不斷關店、倒閉的陰霾中,而從之前媒體報導出來的2016年倒閉電商的名單中,也能看到不少生鮮電商的名字。
今年4月初美味七七通過社交網絡發布消息,宣布倒閉。之後7月底青年菜君的投資方突然一個健步撤退了,留下這家生鮮電商在風中凌亂。同樣是在今年7月底天天果園關閉了門店,而關店也是因為生鮮O2O運營太艱難。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生鮮電商品牌「果食幫」也宣布了關門歇業了。在宣布歇業的文章中一句「承認失敗更需要勇氣」,也是讓人百感交集。
不過,這邊的生鮮電商正被寒風包圍,而另一邊的生鮮電商卻是陽光普照。11月底易生鮮在完成C+輪融資後,12月初又獲得了蘇寧的投資,生鮮電商我廚也緊隨其後完成了B輪融資。
而融資與倒閉、關店等,絕不是今年生鮮電商的關鍵詞,他們都只是生鮮電商折騰的結果。那麼今年生鮮電商們究竟在折騰些什麼呢?
生鮮電商圍繞這5個詞語在折騰
1.關鍵詞:市場規模
生鮮電商如今冰火兩重天的局面,讓不少創業者感嘆生鮮電商到處都是坑。而與之鮮明對比的就是,不少綜合電商和投資卻十分看好生鮮電商。而之所以看中生鮮電商就是因其巨大的市場規模。
可以說現在生鮮電商們不斷燒錢、虧損,也要咬牙堅持,正是為佔領足夠市場份額,等將來市場規模顯現後,就能獲得巨大利潤。
2.關鍵詞:標準化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生鮮電商有9成都處在虧損狀態,而業內將虧損原因歸結於不夠標準化,導致生鮮電商產品生產、倉儲、運輸每個環節都在虧損。
但是目前對於生鮮電商標準化模式,業內又有了新的聲音,認為過度標準化將不利於線上發展。而至今生鮮電商們似乎也沒有探索出,符合自身氣質的運營模式。
3.物流
物流可謂是生鮮電商最大的痛點,發展至今物流仍是生鮮還沒有破解的難題。生鮮冷藏倉儲成本極高,限制著產品種類。運輸過程又對產品消耗過大,而一些便於儲存與運輸的產品,毛利又極低。因此,物流仍是生鮮電商2016年最為關鍵的詞語。
4.線上線下結合
今年年底新零售概念橫空出世,電商各個領域都在討論著這個新的商業模式。生鮮領域自然也不例外,就在日前水果實體零售巨頭百果園還收購了生鮮電商一米鮮,業內認為這是生鮮電商線上與線下結合的第一步。
5.供應鏈
相比起其它方面,供應環節的問題似乎沒有那麼多,可以說這是生鮮電商唯一省心的環節。但是,隨著整個電商行業進入下半場,效率成為重中之重後。升級供應鏈,提升效率,成為生鮮電商今年又一大關鍵詞。
2017生鮮電商會有哪些關鍵詞?
1.滲透率
生鮮電商市場雖然火爆,但滲漏率極低。市場滲漏率不足10%,意味著整個生鮮農產品幾萬億元的市場規模,生鮮電商只佔了一成左右。因此,2017生鮮電商首要關鍵詞就是「滲透率」,將「蛋糕」做大成為發展的關鍵。
2.科技
這裡說科技並不是讓生鮮電商去投資科技領域,而是運用科技手段,降低倉儲成本,提升運輸效率。
相比電商其他領域,生鮮的物流和倉儲就像是停留在石器時代,既耗費成本,也沒有效率。因此,明年生鮮電商們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建設物流環節上來。
3.運營模式
產品-儲存-物流-運輸最後一公裡,這是電商最經典的運營模式,這一模式在其所涉及的任何一個領域都屢試不爽,卻唯獨不適用生鮮領域。
生鮮產品具有不耐保存、運輸過程損耗大的特點,因此生鮮電商們必須探索一套新的運營模式,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或許能為生鮮電商發展新方向。
經過今年瘋狂的倒閉潮後,生鮮電商市場已經逐步走向穩定,新一輪投資也開始了。生鮮電商也從最初的混戰模式,逐漸切換到理性競爭模式。2017年或將是生鮮電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