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養老成為近年來我國社會熱點之一,而國家也正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決「養老難」問題,以推動養老服務產業高效發展。本文站在政府審計的視角,在分析了養老服務產業開展政府政策跟蹤審計的必要性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我國養老服務產業政府政策跟蹤審計面臨的問題,並為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產業政府政策跟蹤審計提出對策。這不但推動我國養老服務業蓬勃發展,同時具有提升政府公信力、增強審計監督權威性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政府政策跟蹤審計、養老服務產業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逐步加劇,養老問題成為我國急需解決的難題。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陸續強調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事業,比如:提出各地政府重點關注養老問題,加快推進城市醫養結合建設、加快養老產業的發展等。2013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制定了通過深化改革方式方法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重要任務及措施。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也作出強調「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2017年10月,黨的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會再次提出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文件將我國民生事業發展的重點及方向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其中養老事業是「第一民生品牌」。2019年4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5號),提出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養老服務機構給予稅費減免扶持政策。同時要推動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融合發展。隨後,5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促進社區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四項具體措施。國家對養老產業的政策扶持及傾斜,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養老產業的新興與成長,各級財政資金投入佔比也逐年加大。因而,政府審計機關積極開展養老服務產業政策跟蹤審計工作顯得格外重要。
一、開展養老服務產業政府政策跟蹤審計的必要性
(一)養老服務產業政策落實的有力推手
近些年,我國出臺的一系列養老服務政策,為養老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但是養老服務政策的推廣落實需要時間和空間,若國家政策無法被正確解讀,導致出現政策理解偏差、操作超越政策範疇等問題,會對養老服務產業產生消極影響甚至有不同程度的損失。此時,政府審計工作發揮其約束性和監督性,有助於積極推動養老服務政策落實,有效幫助企業去減少及及面對風險,進一步確保養老產業專項資金使用效率發揮到最大。
(二)優化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環境的必要手段
養老服務產業要保持可持續發展,面對日新月異的經濟發展狀態及「智慧養老」觀念帶來的新機遇和挑戰,必須藉助政府審計的力量切實優化養老服務產業的生存和發展環境。政府政策跟蹤審計能夠立足於公平公正的原則,客觀分析和評估養老服務產業相關資金的真實使用情況,從企業或中介機構各項養老項目申報流程著手,對養老服務相關的各項制度政策執行情況加大檢查力度,儘量避免舞弊行為及資金風險,建立健全養老服務行業運行及競爭機制,促進養老服務產業流入資金合規高效使用。
(三)助力養老產業成果轉換的重要工具
當前,養老服務產業尚存在許多相關成果還未落地,例如:養老保險及基金項目仍未全面普及,且尚未受到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可。要想獲得社會公眾對養老服務項目的支持,需要政府審計發揮其驅動作用。政府政策跟蹤審計能夠從體制機制等方面進行分析,找準問題的本質,發現根本阻礙因素,有效做好頂層制度設計,促進養老產業的政策制定合理化,一定程度上增強制度的可實施性,從而逐步削減影響養老產業或項目成果轉化的阻力,推動相關成果轉化,使得養老項目能獲得相應的成效。
二、我國養老服務產業政府政策跟蹤審計面臨的困難
(一)養老服務政策紅利持續及政策變更增加政策跟蹤審計難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一直備受國家重視,陸續在養老服務產業推出相應的扶持政策,切實推動了我國養老服務產業的全面發展。然而,在我國,養老服務產業政策落實透明度較低,政策實施不到位,導致政策的前瞻性難以凸顯,同時也由於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不一,導致各地方養老服務行業發展水平有差異,從而各地方政府針對養老服務行業採取的具體政策有其地域性,也給審計帶來極大阻力,上下聯動型的政策跟蹤審計難以實施,難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可複製的養老服務產業政策跟蹤審計標準體系,使其不能有效地發揮審計監督職能。也因此,在政策法規不健全的情況下,我國養老服務產業自身管理上也存在較多問題,並且難以完善以及加強自我管控,使得相關政策更加難以落實,從而進一步影響政府審計發揮作用,削弱了政府審計工作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最後,由於缺乏審計監督的依據,可能導致審計工作由於理解偏差或者誤解政策的導向而受到影響,其他相關部門難以盡力配合審計工作,甚至出現摩擦,導致政策跟蹤審計工作可能處於被動。
(二)政策跟蹤審計對養老服務產業市場運作關注不足且重點不突出
目前,我國養老服務產業還未制定相對統一的行業標準,市場上也缺乏相應準則和制度去合理規範,硬體設施也相對滯後於行業發展,使得政府審計機關容易發生監管難以到位、審計重點不突出的問題,從而引發許多企業和中介機構在降低養老服務質量的同時,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擾亂市場秩序、影響市場定價,從而破壞養老服務產業可持續發展。同時,該行業有資金回收較慢、行業風險較大的特性,導致該產業供需不匹配問題嚴重。當前,我國養老服務產業主要由政府部門主導,因而前期資金投入量巨大,隨著物價高漲、勞動力成本也相應地呈正相關增長,而養老服務企業或機構的預期收益卻難以在短期變現,導致該行業投資吸引力較小、投資規模不大,因此對於日益增長的養老社會需求,供需不對稱現象將愈發嚴重,導致政府政策跟蹤審計在養老服務產業運作的保值增值層面的關注力度不夠。總的來說,當前政府對養老服務產業的審計不夠全面和深入,還未完全把握到養老產業的發展狀況、政策變化及資金使用情況的審計重點,缺少對養老服務產業的經濟、效益及效果實施相應的績效審計,更缺少對重大政策措施落實落地的跟蹤審計。
(三)養老服務產業政府政策跟蹤審計手段匱乏及審計效果較差
我國養老服務產業主要包含護理服務及保險基金等內容,而保險工具需要很強的金融手段才能完成合理合規的操作。此外,各種養老保險覆蓋的個體信息都是動態的、具有很強的時效性,這就要求政府政策跟蹤審計在順應數位化管理的趨勢下,確保審計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然而,目前許多地方政府政策跟蹤審計對利用網際網路技術輔助審計工作的手段使用不充分,尤其在大數據和信息化處理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審計還未跟上新的審計趨向,審計所依據的相關憑證和數據還依賴相關部門的整理和提供,這不僅降低了審計的工作效率,而且不利於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透明度。除此之外,我國政府政策跟蹤審計對於養老服務產業的審計還不夠全面和準確,政府審計監督職能無法發揮到最佳。在開展審計的具體過程中,審計工作需要協調地方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工作指向,兩者間易產生矛盾,以至於政府政策跟蹤審計操作不規範、審計效果欠佳。
(四)政府各類數據平臺數目繁雜,應用大數據審計存在困難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推動著信息共享發展及信息量的指數型增長,政府政策跟蹤審計也基於「網際網路+」的平臺積極推動審計技術手段的改善及管理制度的完善,但是其發展仍相對滯後於網際網路、大數據的發展。且在實際審計過程中,也因為網際網路、大數據技術的輔助,一些新的審計風險也逐漸凸顯。首先,針對養老服務產業的審計發展,各級政府一直積極開發各類養老服務數據平臺,例如國家層面的養老服務信息質保系統、養老機構業務管理系統;在省級別層面上有養老數據資源中心、養老金管理系統等等。然而,這些信息服務平臺的數據處理僅局限於自身,平臺之間的數據還難以實現共享互通,還另需人工導入數據進行處理、對比分析,從而極大的影響了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形成信息孤島導致信息平臺價值不能發揮最大。其次,由於需要對數據進行保密,所以會存在部門之間難以共享數據、難以實現更高層次的數據信息處理的問題。最後,養老服務相關從業人員相對緊缺,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實現數據動態實時更新,因此通過收集有效數據來進行數據分析有一定困難。
三、改進我國養老服務產業政府審計的建議
(一)順應養老服務產業政策變化、動態優化審計方法
目前來看,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雖得益於政府政策的扶持,其發展前景也比較樂觀,但仍存在一定的發展阻礙。因此在實施對養老服務產業的政府政策跟蹤審計活動中,需要注重結合產業特徵和政策變化,更要特別關注不同經濟發展程度導致的各地方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現狀的差異,科學合理地調整審計方法。同時,靈活運用風險分析方法及大數據技術對養老服務產業進行政府政策跟蹤審計工作。在進行政府審計過程中,需考慮國家政策及法律法規的限制,在合理合規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審計方法,完善審計機制,具體為:
第一,創新審計思路,貫徹落實政策方針的導向作用;第二,改善審計工作的方式,完善審計方法,確保政府政策跟蹤審計的良好效果;第三,不斷推動和完善政府政策跟蹤審計「數位化」進程,利用大數據解決當前面臨的審計問題,不斷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積極應用相關審計軟體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性,提升審計人員運用審計軟體的能力,提高熟練應用程度進而提高工作效率,從而確保審計質量的有效提升、提高數據分析的準確性;第四,審計重心放在事前審計,以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法來應對審計帶來的風險,提高政府審計自身的觀察和判斷能力,有效鑑別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從而進行合理規避,進一步促進後續政策跟蹤審計。
(二)準確定位養老服務產業的審計重點
養老服務產業的政府政策跟蹤審計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相關審計風險,為了分散和預防化解風險,應明確審計重點、理清其審計邏輯,詳細梳理需要解決的問題,以保證更好地發揮審計監督作用。
審計重點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需要精確觀測養老服務產業的近期發展現狀及未來走向,準確估算現階段的投入所產生的效果,不僅要從微觀上全面覆蓋養老服務機構的規模,也要從宏觀上跟蹤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以便更好地把握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進程,站在戰略的角度去分析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第二,需要具體了解各項政策方針的制定是否科學,重點核查審計養老服務政策的落實是否到位,檢查養老服務產業的審批是否合法合規、執行情況如何;第三,重點審計投入養老服務產業資金的使用情況。養老服務產業資金覆蓋面較為廣泛,涉及許多相關主體(其中包括社會資金和財政資金),需對這些資金的投入、使用和管理進行跟蹤審計;第四,需要關注養老服務產業的稅收政策實行情況,確保相關稅收優惠政策能在養老服務產業落實落地、執行到位;第五,還要具有養老服務機構建設運營時可能會面臨各種風險的意識,重點審查養老服務企業是否做到合法辦理各項手續、是否常規運營,確保整個流程的標準化運作。
(三)優化升級政府政策跟蹤審計管理機制和審計手段
要不斷優化養老服務產業政策跟蹤審計手段,逐步擺脫傳統審計技術的局限,有效推動政府內部聯網審計發展走向成熟,從而有效提升審計效率、確保審計質量。在審計養老服務產業管理中,首先,要加強養老服務產業項目的內部控制,細分政府審計職責,側重於核查有關財務管理制度的實施及制度操作方面是否規範。其次,需要關注養老保險資金的支出及存款是否有異樣、國債等定期投資是否有給付風險、利率收益是否在合理範圍內等,儘可能避免養老服務產業因管理問題而導致損失。再次,政府審計應嚴格審核把關養老服務產業撥款資金使用環節,儘可能減少養老服務產業出現擠佔挪用等違規現象,與此同時,政府審計也應認真檢查資金的使用方向,對模糊不清的數據和財務信息進行延伸性審計,以切實提升審計監督質量。
(四)構建「政府審計+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
在「網際網路+」時代,智慧養老是其發展必然趨勢,智慧養老是結合物聯網、大數據及雲計算等技術的養老服務平臺,在政策、市場準入等方面獲得多方最大程度支持,不僅積極迎合了社會各界需求,也為適宜的養老人群提供了更全面的服務。「網際網路+養老」不僅是當下的熱點話題,其未來也極具發展空間,吸引著社會各界的關注,智慧養老的發展需要專門的技術團隊為基礎,結合先進的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等科學技術,採用相對統一的標準和組織體系,開發「網際網路+養老」服務系統,全面構建智慧養老雲服務平臺。另外,還應根據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勢態及科學技術的更新變化對系統進行持續更新,提高其時效性和針對性。智慧養老的服務管理平臺和服務流程見圖1。
由圖1可見,在智慧養老的時代背景下,政府審計可藉助雲計算等現代技術手段,基於智慧養老的服務平臺獲取網絡數據及相關審計數據,從而提高審計信息處理、信息輸出速度,最終增強政府政策跟蹤審計的有效性;此外,「政府審計+智慧養老」的數據平臺有助於制定統一的政策跟蹤審計標準、合理規範的審計程序,並能在一定程度上優化其審計流程;最後,「政府審計+智慧養老」的數據平臺有助於整合各項審計工作,在實現及時提取相關審計數據的前提下,更精準捕捉審計問題、客觀合理闡述養老服務產業的現狀和所面臨的風險,最終有效提升風險預警能力和管控能力。(圖文/四川省廣元市審計局佘莎莉 編輯/楊昱潤)
參考文獻:
[1]陳明鼎.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模式的法律規制分析[J].現代農業,2019,(03).
[2]和秀星.政府審計利用內部審計資源的幾點建議[N].中國審計報,2019-05-22(006).
[3]黃茂海.大數據下養老保險基金聯網審計系統構建[J].財政監督,2017,(24).
[4]呂禎琳.養老保險基金績效審計問題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5,(11).
[5]吳玉霞.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政策研究——以寧波市海曙區為例[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7,(2).
[6]王文超.論審計視角下政府數據的互聯互通[N].中國審計報,2019-08-07(006).
[7]張啟明,陳賽紅.網際網路技術信息化視角下政府審計問題研究[J].財政監督,2019,(10).
[8]張麗華,高海峰.大智移雲時代蘭州智慧養老互動聯動機制創新研究[J].發展,2018,(06).
[9]張壯立.加快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思路研究[J].時代金融,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