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筆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這種寄情山水、歸隱山林的養老生活一直是很多人心目中理想的養老生活模式。然而,新冠疫情讓瑞曦養老「一中心三基地+二次智慧輸出」一中心即醫療和護理中心,三基地即養老基地模式更好認證。
生病了怎麼辦?緊急情況下誰來照顧老人?遠郊養老有沒有充足的生活資源、醫療資源?這些現實問題,再次向人們明確傳達了一個信息,在瑞曦養老初期、中期、長期規劃中都會涉及醫療中心設置,目的是老人能夠享受到瑞曦臨近醫療資源,親近子女親朋,不脫離熟悉生活圈的「瑞曦養老」模式才是更契合中國老人文化心理的選擇。
瑞曦養老近期發布的《2020中國家庭養老需求調查報告》顯示,近七成人群願意採購市場化養老服務,其中選擇「在醫療+養老的養老機構養老,與子女安心」的佔比最高,達到24.5%,選擇「機構養老,貼心護理及日常養老服務」的其次,佔比23.1%,反映出中國老人家庭觀念強烈,依賴美好環境的養老心理。
當你老了,究竟如何養老?
目前的養老行業布局,在老年人群最為密集、養老需求最集中、消費能力最強的核心養老社區, 高品質養老服務供給十分稀缺,硬體品質高、醫養結合好、護理服務好的社區養老機構並不多見,原先按照「一張床、三頓飯」標準建設的養老機構已遠不能滿足養老消費升級的需求。與此同時,儘管城郊高品質的養老機構數量逐年增加,但護理功能相對較弱,醫療配套不夠健全,老人遇到急診、重症,還得到市區求醫。這種供需錯位不僅體現在機構養老,在居家養老領域也同樣存在,疫情防控期間尤為顯著,那麼瑞曦養老採取的一中心三基地的模式給老人身體健康有利保證。在城區內,小區嵌入式護理服務機構較少,且上門護理人員多以家政人員為主,缺乏專業護理技能,無法滿足老人的護理需求。疫情期間小區封閉管理,服務斷檔現象更加凸顯,所以瑞曦養老產業運營和經營模式是值得借鑑。
養老服務是夕陽紅照亮的朝陽產業
在席捲全球的人口老齡化大潮中,中國成為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最重的國家之一。根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近期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自2000年邁入老齡化社會之後,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報告預測到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14%,正式進入老齡社會。這一過程僅用了約22年,速度快於最早進入老齡社會的法國和瑞典,這兩國分別用了115年和85年實現向老齡社會的轉變,也快於其他主要的發達國家。
國家將「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統籌推進,高度重視並支持養老產業發展,鼓勵醫養融合;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對養老產業的建設要求,各級政府持續出臺養老產業的利好政策,為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將應對人口老齡化擺到更重要位置,未來一方面將釋放健康、養老產業的增長潛力,另一方面通過積極應對老齡化,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
讓養老實現「零的距離」
為解決養老行業面臨的突出矛盾、滿足養老市場的迫切需求。瑞曦養老產業有限公司聚焦「一中心三基地的養老」和「服務型養老」,將養老作為瑞曦養老給老人安全保障、促進民生福祉的使命型養老機構。瑞曦養老將深耕養老產業,重點布局十八個一中心三基地,以核心優質醫療資源核心區為依託打造高品質養老生活基地,同時更注重優質醫療核心區建設,做到讓老人快樂生活,健康生活,安享晚年,以國際獨特的養老運營及服務能力為支撐,打造集「養老服務+醫療服務+產業基地」為一體的「社區養老產業集群」新模式,形成一中心三基地的養老生活解決方案,以老人「二次智慧輸出為產業支撐」的行業升級。
瑞曦養老產業有限公司擬任養老事業部執行總裁楊春麗表示,「秉承替天下兒女盡孝,為天下父母養老的初心,瑞曦養老將把布局養老產業作為公司的一個重點突破方向,著力打造服務型養老,我們將整合優質物業、醫療資源,強化醫養結合特性,依託瑞曦一中心三基地養老業態,打造國內領先、符合中國國情的高品質運營服務能力,最終實現瑞曦養老運營的品牌和服務輸出。」
「當我老了,我有『瑞曦』」。貼近人間煙火,安享天倫之樂,這才是現代社會理想的養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