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未知——機器學習的創新之舉

2020-11-02 科技工作者


這些彩色地圖形狀各異。每種形狀代表一種不同的假設方式,它能夠回答一個複雜問題。通過機器學習,研究人員可以多次測試同一假設以找到最佳答案。

越來越多的生物學家開始使用計算模型來解釋複雜系統,比如:在神經科學領域,研究人員正在嘗試調試用於預測天氣或過濾垃圾郵件的算法,以了解大腦神經網絡的信息處理機制。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助理教授Tatiana Engel的新研究為生物學家的模型使用提供了重要指導。通過測試神經系統的各種計算模型,她和博士後研究員Mikhail Genkin發現:一個模型能夠完美地預測數據,並不意味著它能夠反映對應生物系統的潛在邏輯。如果不仔細評估模型有效性,使用時很可能會得出錯誤結論。相關結果於當地時間10月26日發表在《自然·機器智能》雜誌中。

在預測天氣及股票時長趨勢時,計算模型的精準預測能力十分重要。但Engel認為生物學家的目標有所不同。她說:「我們感興趣的是科學解釋。從數據中發現假設,不僅需要模型與數據相符,還需要分析、理解模型。因此,我們必須研究模型的結構和機制,才能推斷出大腦的工作機制。」

錯誤的假設條件也可能得到準確的預測。Engel以古老的太陽系模型為例說明:雖然模型準確地預測了天體的運動,但它的假設條件是錯誤的。通過創建、比較多種神經信號模型,他們也最終證實:具有良好預測能力的模型並不一定能反映真實的神經網絡。因此,評估神經網絡特定模型的可信度對於生物學家而言十分重要。

研究人員提供了一條原則性方法來幫助生物學家識別最適合用於研究生物系統的計算模型——最合適的模型在多個數據集都能表現出高度一致性。不過,這種方法並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情況,生物學家可能還需要通過其它方法進行評估。

此外,研究人員還在論文中具體闡述了一種被稱作「柔性建模」(flexible modeling)的機器學習——它允許用戶自由探索各種可能性,無需事先制定具體假設。

Engel團隊已經開始利用類似的模型來研究大腦中的信號是如何產生決策的。

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自然·機器智能》

期刊編號:2522-5839

原文連結: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0-10-figure-dont.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機器學習的創新之舉:解答未知
    通過機器學習,研究人員可以多次測試同一假設以找到最佳答案。越來越多的生物學家開始使用計算模型來解釋複雜系統,比如:在神經科學領域,研究人員正在嘗試調試用於預測天氣或過濾垃圾郵件的算法,以了解大腦神經網絡的信息處理機制。
  • 人工智慧視域下機器學習的教育應用與創新探索
    目前,已有大量教育人工智慧系統被應用於學校,這些系統整合了教育人工智慧和教育數據挖掘(Educational Data Mining,EDM)技術(如,機器學習算法)來跟蹤學生行為數據,預測其學習表現以支持個性化學習。另一方面,以智慧教育引領教育信息化的創新發展,從而帶動教育教學的創新發展,已成為資訊時代的必然趨勢。
  • 機器學習的出現推動了圖像傳感器的創新
    機器學習的出現推動了圖像傳感器的創新 安森美半導體 發表於 2020-12-01 15:38:22 視覺傳感器對於數據採集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 機器學習之父Michael I. Jordan 親臨2018全球機器學習技術大會
    Jordan(麥可.喬丹)要來了,不是籃球界的飛人喬丹,是機器學習界的開山鼻祖、人工智慧領域根目錄的人物之一;是機器學習領域唯一一位獲得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三院院士成就的科學家;是伯克利大學的著名機器學習實驗室AMP Lab的聯席主任。
  • 經典書《機器學習:概率視角》習題解答(中文),附1098頁pdf下載
    新智元報導 來源:專知 編輯:SF 【新智元導讀】自2012年發行以來就奉為經典機器學習書目
  •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三大類之回歸模型(RM)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三大類之回歸模型(RM) 工程師1 發表於 2018-07-13 01:39:00 人工智慧之機器學習主要有三大類:1)分類;2)回歸;3)聚類。今天我們重點探討一下回歸模型(RM)。
  • 利用機器學習來開發新材料和化合物,應用於電池設計
    據外媒報導,為了滿足獨特的設計要求,研究人員越來越多地利用機器學習來開發新材料和化合物。   Dave希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相對來說電池創新是一種減少排放的簡易方法。然而,由於化學反應過程相當複雜,實現創新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研究團隊開始尋找加快速度的方法。這項研究的重點在於水系電解液。Dave表示,這種電解液非常適合儲存可再生能源。「設計高性能水基電池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過程。然而,可供選擇的配方數量驚人,這就是我們的設計過程的切入點。」
  • 【盲盒飛行家】中國聯航創新之舉
    眾所周知,自從東航在618推出了「隨心飛」項目以來,各家航空公司都使出了渾身解數,用盡了洪荒之力,來追趕東航的腳步,華夏航空、海航、春秋、南航(計劃中)、川航(計劃中)就不一一列舉了,今天我們來看看東航旗下的中國聯合航空公司;
  • 如何入門Python與機器學習
    什麼是機器學習  清晨的一句「今天天氣真好」、朋友之間的寒暄「你剛剛是去吃飯了吧」、考試過後的感嘆「複習了那麼久終有收穫」……這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話語,其背後卻已蘊含了「學習」的思想—它們都是利用以往的經驗、對未知的新情況作出的有效的決策。而把這個決策的過程交給計算機來做,可以說就是「機器學習」的一個最淺白的定義。
  • 機器學習未來十年:你需要把握的趨勢和熱點
    技術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這些技術中,最重要的就是經濟學家提到的「通用技術」,比如蒸汽機、內燃機、電力等。如今這個時代,人工智慧就是最重要的「通用技術」。特別是行業與人工智慧的結合,釋放了行業的潛力,重塑了我們的生活。人工智慧備受關注、取得革命性進步背後的推手,其實是「機器學習」。
  • 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之六:人工神經網絡
    觀眾老爺這期講機器學習的神經網絡算法,本來小編想先介紹基於我們人類知識和規則的機器學習的,但想著打鐵要趁熱,上期我們將人類的視覺系統進行了建模,今天咱們了解一下機器學習的人工神經網絡算法,這樣能比對出機器與人的差異,也能深入理解人工智慧算法具體的實現和原理。
  • 劉鐵巖談機器學習:隨波逐流的太多,我們需要反思
    其實,這來源於我們在循環神經網絡語言模型的算法上所做的創新設計。我們把對 vocabulary 的表達從一維變到了兩維,並且允許不同的詞之間共享某一部分的 embedding 。至於哪些部分共享、哪些不共享,我們使用了一個二分圖匹配的算法來確定。第三個輕量型機器學習的算法叫 LightGBM,這個工具是 GBDT 算法迄今為止最高效的實現。
  • 資源| 25個機器學習面試題,期待你來解答
    選自Medium機器之心編譯參與:Geek AI、王淑婷、思源機器學習有非常多令人困惑及不解的地方,很多問題都沒有明確的答案。但在面試中,如何探查到面試官想要提問的知識點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在本文中,作者給出了 25 個非常有意思的機器學習面試問題,這些問題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但都有一定的提示。
  • 原創研究改編4D電影首映 浙江文物局長贊創新之舉
    原創研究改編4D電影首映 浙江文物局長贊創新之舉   她認為,這部原創性影片將遙遠時空的靜態記憶,通過現代新媒體技術,轉化為栩栩如生的動態影像,這是一種創新。將信息呈現多元立體,人們能更輕鬆愉悅地對此加以解讀與認識,獲得新知,這就是創新的意義所在。  不少觀影的小朋友和家長對此深有感觸。帶著女兒前來的家長李嬪告訴記者,孩子正在學習遠古動物的相關內容,電影內容情節豐富活潑,激發了孩子的探究意識,讓她更主動地來學習。
  • 你是合格的機器學習數據科學家嗎?來挑戰這40題吧!(附解答)
    原標題:你是合格的機器學習數據科學家嗎?來挑戰這40題吧!(附解答) 選自 Analytics Vidhya 作者:ANKIT GUPTA 機器之心編譯
  • 閥門材料應用領域創新之舉,成就陶瓷閥門解決特殊工況之需
    二十一世紀以來,先進的陶瓷材料作為一種新的材料走進了科技工作者的視野,將陶瓷材料運用到工業閥門之中是一項大膽和有益的創新。上鍋閥門則是國內較早從事陶瓷閥門製造的企業,多年來研製出陶瓷球閥、陶瓷刀閥、陶瓷排渣閥、陶瓷止回閥、陶瓷進料閥、陶瓷蝶閥等十多個品種,為解決特殊工況的閥門需求作出了積極的探索。
  • 谷歌AutoML鼻祖新作AutoML-Zero:從零開始構建機器學習算法
    【新智元導讀】市面上的自動機器學習算法多如牛毛,但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因為這些算法限制了搜索的空間,很多研究者還是需要自己設計機器學習模型的結構,而谷歌此次發布的AutoML-Zero搜索空間完全沒有限制,可以從最基礎的數學公式開始。「新智元急聘主筆、編輯、運營經理、客戶經理,添加HR微信(Dr-wly)了解詳情。」
  • 量子機器學習入門科普:解讀量子力學和機器學習的共生關係
    原作:Reena Shaw安妮 編譯自 KDnuggets量子位 出品 |量子機器學習(Quantum ML)是量子力學和機器學習的一門交叉學科。兩者間像一種共生關係,我們可以利用量子計算的力量生成機器學習算法的量子版本,並應用經典機器學習算法分析量子系統。
  • 機器學習中的忒修斯之船:那些「愚弄」專家的著名悖論
    忒修斯之船(Ship of Theseus)就是最為著名的悖論之一,它質疑一個所有組成部分都被替換的物體是否仍然是同一物體。為了使用幾個著名的例子,傳奇數學家和哲學家羅素提出了一個悖論,突出了集合論中一些最強大想法的矛盾,該理論由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格奧爾格·康託爾提出。本質上,羅素悖論質疑的是「所有不包含自己的列表的列表」。這個悖論是在自然集合論中產生的,因為它考慮到了所有不屬於自己集合的集合。若且唯若集合不是自身的成員時,該集合才似乎是其自身的成員。
  • 百度多篇論文入選NeurIPS 2020,機器學習領先算法、理論「強輸出」
    近日,NeurIPS 2020(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Annual Meeting,神經信息處理系統年會)落下帷幕,作為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的國際頂級會議,Neur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