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與生物工程SCI期刊,影響因子連續平穩增長

2020-12-03 IAASET

愛思德學術(IAAST)編輯部新晉合作SCI期刊一本,影響因子0.8,中科院4區,接收醫學、生物工程領域論文。

本刊影響因子多年平穩增長,年發文量小(200以內),論文處理進度快。

版面稀缺,有意請評論或私信。

接收領域

醫學和生物工程,包括但不限於:生物電子學,臨床生物力學,生物光子學;醫學成像技術,生物成像;手術技術;監測裝置,呼吸技術,藥物輸送系統;與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相關的診斷和治療程序;人造器官,生物材料;組織工程,生物啟發材料,分子和細胞方法;康復器械;用於臨床醫學的遠程醫療,電子醫療和行動電話技術;家庭護理技術。

相關焦點

  • 2015(2014年度)生物醫學期刊SCI影響因子分析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SCI影響因子公布的日子,各大期刊的排名和分數都產生了變化。本文中谷君選取了生物醫學類中排名前20的期刊,並就他們的變化趨勢進行了整理。梅斯醫學的期刊智能查詢系統已經對影響因子進行了全面更新,有需要的網友可以訪問http://www.medsci.cn/sci/進行查詢。點擊下載期刊助手APP,影響因子隨手可查!
  • JCR2-3區SCI期刊兩本,影響因子連年增長
    經編輯部努力,愛思德學術新晉2本計算機學術期刊版面,均為SCI與EI雙檢索期刊,編輯部全程輔導發表,錄用率高。期刊一:JCR2區Elsevier出版社旗下期刊,SCI&EI雙資料庫檢索,影響因子2.6+(2019年新),JCR2區,專刊佔正刊版面,Article檢索類型。
  • 最新SCI影響因子公布,生物3D列印期刊大漲(附全名單)
    ,生物3D列印相關期刊的影響因子也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及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領域影響因子排名中,Biofabrication排名第6。生物醫學及工程領域期刊排名特別要指出的是,今年年初上普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生物3D列印期刊論文發表數據並且推薦了幾本適合生物
  • 2019化學類期刊SCI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這個東西對眾多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影響因子,以及的它的意義。
  • sci期刊發表影響因子的計算公式
    科學影響力因子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編制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數據.也就是說,在報告年度中,前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兩年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科學影響力因子用于衡量科學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它代表期刊的重要性.如何計算科學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下:IF(k) = (nk-1+nk-2)/Nk-1+Nk-2IF是影響因子,k是某一年,Nk-1 + Nk-2是該期刊在前一年或兩年中發表的論文數,nk-1和nk
  • 2020年康復醫學SCI和SSCI期刊影響因子
    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等指數加以報導。
  • (2016年) 最新SCI期刊影響因子排名
    在醫學類期刊中,醫學類排在第一的是Ca-Cancer J Clin,影響因子為131.723分,去年為115.84分,第二的是NEJM,影響因子為59.558分,去年為55.873分,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雜誌排名第三位47.120分,去年為41.908分。
  • Wiley-Blackwell宣布旗下具有影響因子的期刊持續增長的好消息
    Wiley-Blackwell出版的被期刊引用報告收錄的社會科學期刊數量要多於其他任何一家出版社。擁有社會科學版期刊引用報告最高影響因子的Wiley-Blackwell期刊是排名第1位的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影響因子為7.333。
  • 2018年頂級期刊SCI影響因子公布(生物類)
    2018年最新SCI影響因子(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已於6月23日公布,每年的年度SCI期刊的最新影響因子會在下一年度出來。因此今年公布的影響因子是統計的2018年度sci期刊分析報告。
  •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
    什麼是sci影響因子?sci影響因子是湯森路透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的一項數據。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sci影響因子用來衡量sci期刊的學術水平,作為JCR的一個重要指標,通常被認為代表著期刊的重要性。
  • 這本國產期刊2020年發文量大增,影響因子連續9年保持快速增長
    CMI期刊是國內第一本英文免疫學期刊,由中國免疫學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同主辦,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開放獲取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8.484。發文量從年幾十篇增長到近幾年100篇左右,2020年目前發文量已達二百多篇,較去年有大幅上升。從2017-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國人在CMI期刊的發文量排名第一,美國排第二,且數量相差不大。國內發表數量較多的單位有:中科院(41)、北京協和醫學院(23)。
  • sci影響因子是高好還是低好?
    sci影響因子是高好還是低好?一般來說學術期刊被引用得越多,影響因子通常越高,也就是說雜誌被關注的越多impact factor 就越高,醫學類好多雜誌如《新英格蘭雜誌》、《柳葉刀》等因為看的人比較多,影響因子有些是很高的,尤其是綜述類雜誌。但是,問題也不是絕對的。
  • 2019年SCI期刊影響因子預測
    Cell Biology,4.576;Protein & Cell,6.823;【5】對於這281個雜誌而言,發表的Artticle及Review共129996篇文章;發文超過1000篇的雜誌,達到28個雜誌,其中Nature Communications發文最多,達到了7873;其次是PNAS,達到了6448。
  • 2016年SCI影響因子新鮮出爐!(2015年版)
    影響因子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是一本雜誌質量高低的標準之一,並且能夠帶來科學以外太多的東西:教職、基金申請、學術影響力等。儘管很多學者批評過雜誌的影響因子,但是在發表論文時,他們仍舊是頂級雜誌的擁躉。在醫學類期刊中,醫學類排在第一的是Ca-Cancer J Clin,影響因子為131.723分,去年為115.84分,第二的是NEJM,影響因子為59.558分,去年為55.873分,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雜誌排名第三位47.120分,去年為41.908分。
  • 2018SCI期刊影響因子新鮮出爐(附全部SCI影響因子)
    276種期刊首次獲得期刊影響因子;為了保證JCR的公正性,20種期刊被警告並且不公布其影響因子,其中14種出於自引原因,6種出於引用堆疊(Citation Stacking),如一組期刊之間通過增加不必要的相互引用提升被引表現。
  • 最新| 2017年SCI影響因子發布 各領域醫學期刊全都有
    每年六月中旬,都是無數碩士生、博士生,以及中青年醫學教師翹首以判的日子。因為這時候,WebofScience會公布新一年所有期刊的影響因子(兩年內總引用次數/總發文章數)情況。而這些期刊的影響因子,決定了研究生能否畢業,以及在職職工是否能晉升及獎金等情況。
  • Wiley期刊的影響因子有所提高
    .於7月11日宣布其被收錄在Thomson ISI® 2011年期刊引用報告(JCR)中的期刊比例實現了連續增長。共有1156種Wiley期刊(約佔76%)被收錄其中,同比增長了5%,其中包括首次被收錄的43種期刊。 其中,新推出的「Wiley跨學科評論(WIRES)」出版物《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Climate Change》第一年即獲得了2.913這一非常喜人的影響因子,從而成為環境科學類別中排名第4位的期刊。
  • 2020年SCI 影響因子發布,看看呼吸領域期刊的最新排名
    因為 Web of Science 會公布期刊的最新影響因子,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科研工作者的學位、晉升以及獎金等情況。  2020 年的 SCI 影響因子已經於倫敦時間 29 日中午 11 點公布。  今天呼呼就給為大家帶來最新影響因子動態資訊。
  • SCI期刊2019影響因子預測(值得收藏)
    2019年的影響因子很快就會公布,根據以往的公布時間,大約是6月份就會公布影響因子。
  • 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
    發表sci論文有一定的用途時,比如評獎、評職稱等,要滿足相應的評審標準要求,否則會導致發表的sci論文達不到目的。在提出的評審標準要求中,不少人對分區和影響因子一頭霧水,鬧不懂它們怎麼來的。本文就回答下關於sci論文如何分區和影響因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