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網—中國地球物理科技獎揭曉
本報訊(記者陸琦)10月19日,2020年「中國地球物理科學技術獎」在重慶揭曉,共有12個項目獲中國地球物理科學技術進步獎
-
第十二屆青年地質科技獎評選結果揭曉
第十二屆青年地質科技獎評選結果揭曉姓名 工作單位 推薦單位 王信文
-
今年中國工程界最高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大學佔據半壁江山
臨近年底,科技界各種大獎陸續揭曉。上個月,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剛剛揭曉,本月我們又迎來了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是在1996年,由兩院院士朱光亞先生,臺灣實業家陳由豪先生、杜俊元先生和尹衍樑先生共同捐資設立,並由中國工程院負責具體評獎,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批准實施的一個獎項,目前是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至今已舉辦十三屆,共有304名科學家和1個團體獲此殊榮。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名單揭曉
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名單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今年,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由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在京揭曉。核動力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新增設的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2020中國物理5大獎揭曉,中科大豪奪兩獎
中國物理學會是我國物理學界最權威的學術團體,近日,中國物理學會揭曉了2020年度5項大獎,即胡剛復、饒毓泰、葉企孫、吳有訓、王淦昌物理獎,分別授予在實驗技術、光學、聲學與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態物理、原子核物理以及粒子物理和慣性約束核聚變方面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
安徽六人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10月18日,第16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舉行。100名同志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其中包括孫明波、孫津濟、何元智(女)、谷林、陳玲玲(女)、徐闖、郭慶來、黃汝錦、常超、曾傑等10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項的獲得者。
-
重磅揭曉!譚旭光等上榜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獲獎名單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頒發給了為抗疫做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機械與運載工程管理專家譚旭光等不同學科領域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揭曉兩大空間科學獎項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26日上午,第一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在福建省廈門市開幕,會上揭曉了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技獎和2019年度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結果。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技獎設科學獎和技術獎。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常進、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學軍分獲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學獎和技術獎。常進長期致力於空間天文探測技術和方法研究,提出高能電子和伽馬射線探測新方法並應用於國際計劃和我國的首顆天文衛星「悟空號」。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譚旭光為山東省唯一獲獎者
11月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核動力專家彭士祿獲得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特別貢獻獎,機械與運載工程管理專家譚旭光等39位專家獲得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由中國工程院主管。
-
未來院士會從他們產生,中國青年科技獎揭曉,四非大學獲特別獎
中國青年科技獎是在1987年設立的,第兩年的時間評選一次,意在鼓勵青年科技工作者從事科研創新,發展我國的科技事業,是我國含金量極高的一個獎項。,還有82位獲獎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可以說有將近10%的獲獎者會成為我國某個領域的領軍人物,並成為我國科學界的大師級的人物。
-
中科大6位教授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10月18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典禮與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同步在浙江溫州舉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傑、毛竹、劉誠、餘彥、陸朝陽、姚華建6位教授獲獎,獲獎人數並列全國高校第二。其中,曾傑教授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
-
2019國家科技獎揭曉,泰州元素至少亮相10次!
2019國家科技獎揭曉,泰州元素至少亮相10次!吳宏春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獲獎項目:先進核反應堆高保真物理分析關鍵技術及應用吳宏春,1964年生,興化市臨城街道人。1994年核反應堆物理與安全博士畢業,當年被破格提升為副教授,1997年榮獲首屆陝西省科技青年獎。
-
【中國青年科技獎系列報導】毛竹:探秘地球的前世今生
從地球的起源到演化,從地球的板塊構造到其各圈層的物理化學結構,從對地球資源的認知到其開發利用……地球科學是關係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學科。古往今來,探知人類居住的地球的內部結構和組成,是無數學者的奮鬥目標。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得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空學院80後教授毛竹就是其中一位。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彭士祿榮獲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
汕尾日報訊 (記者 施育玲)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11月8日在北京舉行。本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首設特別貢獻獎,為抗疫作出重大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獲得該獎項。另有39位專家因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績而榮膺光華工程科技獎。
-
海洋所研究員胡石建獲謝義炳青年氣象科技獎
由北京大學組織的2019年謝義炳青年氣象科技獎日前正式揭曉。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胡石建榮獲該獎項,以表彰其在熱帶印太氣候動力學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本年度謝義炳青年氣象科技獎評選委員會共收到由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和業務單位推薦的28份申請。
-
2020年度謝義炳青年氣象科技獎揭曉
近日,2020年「謝義炳青年氣象科技獎」頒獎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繆育聰、中國氣象局瀋陽大氣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趙胡笳、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楊洋、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成裡京、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講師哈瑤以及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副教授袁乃明獲此殊榮。 繆育聰的研究方向為大氣邊界層及其環境影響,系統研究了高空環流與複雜下墊面對城市邊界層結構及氣溶膠汙染的影響。
-
中國科大6位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其中,曾傑教授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中國青年科技獎是由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提議設立、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同設立並組織實施,面向全國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獎項。2018年獲美國地球物理學會礦物和巖石Early Career Award,2019年選為美國礦物學會會士。
-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工程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2020年學術年會會議紀要
、廣州量米勘探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奧成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工程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2020年學術年會於2020年9月16日~18日在甘肅張掖成功召開。開幕式由工程地球物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徐佩芬主持,,專委會主任委員底青雲首先代表專委會致開幕辭,熱烈歡迎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參加此次會議。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秘書長郭建,中國土木學會隧道與地下工程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工程實例專委會主任、中國軌道交通協會建設專委會副主任竺維彬分別代表上級學會和兄弟學會致辭。
-
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全體院士集體...
央廣網北京11月9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8日,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揭曉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光華工程科技獎由中國工程院主管,被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極大地激勵了我國工程師、科學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