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柘城人,十載守護炎帝朱襄氏陵被譽「最美商丘人」

2021-01-20 歸德城

柘城縣被稱為炎帝朱襄氏故裡。位於柘城縣大仵鄉朱貢寺村的炎帝朱襄氏陵是最重要的佐證。

很多年前,像其他地方的先古陵墓一樣,炎帝朱襄氏陵並沒有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因為對上古帝王文化的痴愛和對保護家鄉文化遺產的樸素情懷,朱貢寺村的李松林十年守護朱襄氏陵,斥巨資修繕陵殿,走遍全國搜集整理炎帝朱襄氏資料,考評聯繫朱氏後人到柘城祭祖,為朱襄氏陵的保護和朱襄氏文化的傳承作出了很大貢獻。

文化就是老家的寶貝,要保護好它

李松林的家就在朱貢寺旁邊。李松林小時候,現在朱襄氏陵的地方是村裡的小學。炎帝朱襄氏大殿和後面兩排房子都被當成了小學的教室。

李松林和同學們在炎帝大殿裡上課,在炎帝墳上嬉鬧、玩耍,少不了聽老人講炎帝的故事。「文革」期間,炎帝大殿被拆,高大的炎帝墳也被附近村裡的人把土挖走,蓋了牛馬圈。

2002年,原朱貢寺小學被搬到村東邊。為發展旅遊業,當時的柘城縣政府撥款建了山門,並在原炎帝朱襄氏墳上重新堆土,恢復了原來高大的墳塋。

一個院子一座墳,並沒有吸引來多少遊人。沒有了學生耍鬧的朱襄氏陵園,逐漸荒廢。幾年後,院子裡長滿野草,院子有一半倒塌,成了斷壁殘垣。

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李松林每次回家,看到荒涼的炎帝陵,都很傷感。李松林說,他當時就意識到,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未來文化旅遊產業將會得到重視和發展。而對於沒有其他什麼產業的老家來說,朱襄氏陵、朱襄氏文化就是寶貝,一定要保護好它。

2008年,在縣質量技術監督局上班的李松林退居二線,有了大把的閒時間。李松林就找到縣文化局和大仵鄉黨委,提出由他個人出資,修繕炎帝陵園。這是文化局和大仵鄉黨委巴不得的好事,很快就批覆同意了。

修復前的炎帝朱襄氏陵,一座墳,一棵600餘年的古樹,還有半截院子,已經沒有絲毫陵王陵寢應有的恢宏模樣。

李松林變賣了在縣城裡的院子,又四處舉債,籌集了150餘萬元,通過專業的古建築公司,建設了炎帝大殿,東西偏殿,又修繕了山門和兩邊的側房。

看著自己嘔心瀝血修繕好的炎帝陵,李松林倍感慰籍。縣城裡的房子賣了,他就帶著家人住在陵園裡。一住十年,打掃庭院,守護炎帝陵殿,弘揚炎帝朱襄氏文化。後來,隨著遊客越來越多,李松林又當起了義務講解員,為來客講解炎帝的貢獻和朱襄氏文化。

豐富炎帝朱襄氏文化,讓人了解它

說起炎帝,很多人會想到遍嘗百草的炎帝神農氏。炎帝朱襄氏鮮少有人提及。

但根據歷朝的《柘城縣誌》,朱襄氏確實也是炎帝,而且一直有陵寢在那兒。為了考證炎帝朱襄氏,李松林查閱了很多書籍,並自費到中國山西、湖北等地的炎帝陵去考察、查看史籍。

經過積累大量的資料,李松林和縣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一起,論證了炎帝是一個期代,有很多位帝王,而炎帝朱襄氏是炎帝時期第一個帝王的論斷。這得到了包括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寶世宜在內的全國眾多專家學者的認可。

新一屆柘城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柘城縣打造「三張名片」的藍圖,其中一張名片就是「炎帝朱襄氏故裡」。圍繞炎帝朱襄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掘,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列出了專門的規劃和進度表。這讓李松林特別高興。

有了縣委縣政府的支持,李松林弘揚朱襄氏文化的勁頭更大了。2014年4月21日至24日,以李松林為會長的朱襄氏文化研究會與中國史前文化與文明起源研究中心聯合,在北京召開了第一屆炎帝朱襄氏文化學術研討會。在這次研討會上,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政法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北京市考古研究所、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柘城縣炎帝朱襄氏文化研究會等單位的20多位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位朱氏宗親,共聚一堂,圍繞炎帝朱襄氏的歷史功績、朱襄文化的深刻內涵以及歷史價值、朱姓源流以及朱襄氏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傳承,進行了充分的研討。進一步論證了炎帝朱襄氏的歷史地位,討論了柘城縣作為炎帝朱襄氏故裡的朱襄氏文化繼承與保護問題,為在全國弘揚炎帝朱襄氏文化作出了很大的學術貢獻。

2014年8月24日至26日,柘城縣又承辦了由中國屈原學會、黃河文化研究會、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柘城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的「炎帝朱襄氏與柘城文化發展研討會」。來自中國政法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吉林大學、天津師範大學、鄭州大學、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淮陰師範學院、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等單位的專家學者以及地方文化工作者,在這次研討會上,經過充分論證,進一步明確了朱襄氏5000年以前的地點在柘城的論斷。

「陳有株邑,蓋朱襄之地。」朱襄氏為上古時期重要的部族首領,被文獻命之為上古「古帝」,是伏羲之後、襲炎帝之號的歷史悠久的部族領袖,為中華人文始祖之一。炎帝朱襄氏為中華文明的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他發明五弦瑟,開禮樂文明之先河。調節陰陽,促進百物生長,提升原始農耕文明;創六書,奠定中國文字之基石。朱襄氏故裡和陵墓在柘城,於文獻有據,於古蹟有憑,於傳說有聞,柘城是華夏歷史文明重要發祥地。

另外,「朱襄氏」還是中華朱姓的尋根聖地。近幾年,李松林將炎帝朱襄氏陵在柘城的圖文和資料寄送給全世界很多朱姓族人,得到極大重視。海內外朱姓後裔到柘城縣炎帝朱襄氏陵尋根拜祖。最近,又有多位朱姓族人提出擴建炎帝朱襄氏陵的想法,得到相關部門的認可。5月12日,由李松林策劃的首屆天下朱氏宗親拜祖大典在朱襄氏陵舉行。

炎帝朱襄氏陵從曾經的滿院荒蕪、門可羅雀,到如今的莊嚴肅穆、海內外遊人慕名登門;從一墳一樹半庭院的荒涼到有墳有樹有大殿偏殿山門的帝王陵寢;從零碎的很多人懵懂的炎帝朱襄氏傳說到現在成卷的炎帝朱襄氏考證及論述……苦行僧似的李松林,作出了一位炎帝陵旁炎帝子孫應該作出的貢獻。

為堅守的文化學者李松林點讚!

相關焦點

  • 《殷商之源·十祖聖地》之農祖:朱襄氏
    《殷商之源·十祖聖地》之農祖:朱襄氏 2020-04-22 10: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戊戌年炎帝朱襄氏拜祖大典在柘城舉行
    5月12日,以「五湖四海一家親、同根同祖同家人」為主題的戊戌年炎帝朱襄氏拜祖大典在炎帝朱襄氏故裡柘城縣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十多個省市的朱氏宗親及社會各界來賓三百餘人參加拜祖活動,共同祭拜炎帝朱襄氏,緬懷人文始祖功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河南一縣,是炎帝朱襄氏故裡,盛產柘絲,被譽辣椒之鄉和鑽石之都
    文/史間一壺酒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別號朱襄。相傳牛首人身,他親嘗百草,發展用草藥治病;他發明刀耕火種,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作物;他還領導部落人民製造出了飲食用的陶器和炊具,被華人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
  • 朱家天子真不是吹的,炎帝朱襄氏時可就穩坐華夏江山了
    其實你別看這一代的朱姓子孫朱重八確實落魄,但朱姓氏族在這之前並不是沒有為王過,而且最遠可以追溯到遠古的炎帝時代。有《山海經·帝本紀》載:朱襄氏原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於朱即今河南商丘柘城並以赤心木朱為圖騰,後來朱襄氏成為「炎帝」並傳了三代,三代炎帝朱襄氏均主要活動於今河南柘城一帶。大家都知道後來東方不斷崛起的蚩尤領導的九黎族大舉西徵,蚩尤欲統一全華夏領土。
  • 商丘這個縣「被看好」,旅遊資源豐富,號稱「中國鑽石之都」!
    各類道路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到當地人的行動,商丘整體的經濟實力也很快。人們的生活水平已大不如前。商丘市是一個前途十分光明的城市。商丘這個縣「被看好」,旅遊資源豐富,號稱「中國鑽石之都」!商丘在河南省的地位可能比較薄弱,商丘市作為河南省的地級城市,其歷史背景十分豐富,被稱為「華商之源」。隨著商丘市經濟實力的提高,商丘所轄各小縣城也得到了發展。
  • 河南商丘這一個千年古縣,GDP破百億,還獲得一項「國家級」榮譽
    千年古縣六千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安葬於柘城;夏朝時,柘城稱「株野」。商朝時名「秋地」。西周時期為「三恪」之一的陳國開國之都。戰國時大部分屬楚國。秦朝時開始置縣,以邑有柘溝環流、兩岸柘樹叢生、自古盛產柘絲而得名「柘縣」,至隋朝時定名為「柘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縣治歷史,這裡是華夏朱氏、胡氏、陳氏宗親發祥的根脈。2019年被命名為中國千年古縣、中國長壽之鄉。
  • 建設炎帝陵景區 傳承炎帝神農文化
    炎帝陵建置述考關於炎帝陵,最早見之於史籍記載的是晉代皇甫謐所著的《帝王世紀》:炎帝神農氏「在位百二十年而崩,葬長沙」。之後記載較詳細一些的就是宋代羅泌所著的《路史》:炎帝神農氏「崩葬長沙茶鄉之尾,是曰茶陵,所謂天子墓者」。南宋王象之編著的地理總志《輿地紀勝》則記載更為具體:「炎帝墓在茶陵縣南一百裡康樂鄉白鹿原。」
  • 商丘竟有恁多國家級溼地公園、森林公園,秋景美嗨了,快去打卡
    柘城容湖國家溼地公園 容湖,原名北湖、北舊湖,位於商丘市柘城縣城北側,是明朝嘉靖年間黃河決口衝灌入原柘城縣城而形成的天然湖泊,面積1.76平方公裡
  • 《山海經——海內經》提到的帝俊、黃帝、炎帝的三大族系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這裡要寫到伯夷父,筆者猜測伯夷父應該在山海經記載中也有很高的威望,伯夷父是顓頊的師傅,《呂氏春秋.尊師》云:「帝顓頊師伯夷父。」這是關於炎帝,也就是神農氏一族的一段描述,這裡是說的他的兒子,這位伯陵與吳權的妻子有私情(也許那個時候這也不算什麼私情,或許有別的社會規則),生了孫子發明了箭靶、樂器和音樂。之後寫到「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這裡寫到黃帝的孫子,也就是大禹的父親鯀。筆者認為這裡重點只有一個「鯀」。這時候看到了關於帝俊的族系,「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
  • 商丘的水為什麼這麼綠
    商丘的水為什麼這麼綠?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說說商丘為什麼有這麼多水。崔申義 攝商丘雖是中原腹地,但自古就水網密布。隋唐大運河曾橫穿豫東平原,古時的黃河也經過商丘。雖然現在古運河只留下乾涸的身軀,古黃河也早已改道,但是,她們卻給商丘留下了眾多的河流和湖泊。
  • 商丘下҈雪҈了҈ ?!昨晚商丘朋友圈被一場大雪刷爆!原來是...
    也有不少商丘網友提問商丘為啥不下雪說好的雨露均沾呢?其實商丘部分地區也下雪了只不過比較小23日下午17時前,商丘所轄各縣( 市、區)氣象局按照豫氣防指〔2021〕3號的通知要求,已做好人影裝備作業前的維護保養和彈藥運輸存儲等安全準備工作。24日上午9時,根據市氣象局要求,所有作業炮站及人員全部進入待命狀態,對作業裝備再次進行安全檢查。並開展作業前公示,嚴格按照「人影作業十不準」做好人影作業安全教育。24日15時後,有利於人工增雨的降水雲系影響我市。
  • 平安守護 | 五旬老漢冒充女學生連騙二十餘人...
    索要這麼多金額讓報警人有了一絲警覺,但「苗苗」隨即向報警人提供了「房東」的電話,報警人與「房東」確認過後便打消疑慮將11000元轉給了「苗苗」。但自此之後,「苗苗」就再也聯繫不上了。民警根據報警人提供的線索立即開展偵查,迅速鎖定了「苗苗」,經民警深入調查發現,這位「苗苗」並不是在校學生而是一名無業在家的五旬老漢。
  • 柘城辣椒賣全球
    「這裡既有柘城本地的辣椒,也有來自山東、新疆、內蒙古以及印度、泰國、墨西哥等地的辣椒。」11月23日,柘城縣辣椒產業辦公室主任張廷俊介紹說,柘城辣椒大市場是全國最大幹椒交易集散中心,每年有超過70萬噸辣椒從這裡銷往全國各地和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交易額達100億元,是全國重要的辣椒交易集散基地。
  • 你知道柘城的垃圾都去哪兒了嗎?處理之後它們又回你家了!
    伴隨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垃圾自古以來都是讓人頭痛的話題。但有句話說得好:「垃圾,放錯了地方就是垃圾,但放對了地方,就是資源。」今天,小編要帶大家去一個特別有「味道」的地方,平時咱們看見得繞著走的垃圾,到這兒搖身一變,成了「香餑餑」。
  • 平凡英雄,守護你我!2020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揭曉
    近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應急管理廳、省總工會主辦的「2020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宣傳展示活動結果揭曉,畢可春等10人當選「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朱學忠等3人當選「荊楚楷模·最美應急人」特别致敬人物。2018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擔負應急救援、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生產三大核心職能,從相關部門轉隸來的同志們匯聚在一面旗幟下,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應急人。
  • 靖江這位「名匠」當選「最美泰州人」!
    他們技藝傍身、堅守傳承 也不忘引領創新 為品質泰州建設 貢獻自己的力量 他們就是 2019年「最美泰州人」 品質工匠篇先進典型
  • 頭條| ​商丘中院對全市人民法庭工作開展集中調研
    頭條 | ​商丘中院對全市人民法庭工作開展集中調研 2020-11-26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