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夜觀天象,到底有沒有依據?其實並不像傳說中那麼神

2020-12-05 小胖品西遊

「某夜觀天象,見一將星欲墜。以分野度之,當應在孫堅。主公可速致書袁紹,求其相助。」

這是《三國演義》原著中一個橋段,當時孫堅正在率兵攻打劉表,而劉表手下的一位謀士,則通過夜觀天象的手段,成功推斷出了孫堅必然會陣亡於此。

即使在古代的許多文學作品以及民間傳說當中,懂得夜觀天象的人並不在少數,比如《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司馬懿,還有後來的劉伯溫等等,這些人總是能夠通過對夜空中星辰的觀測,來判斷其他人的命運,甚至是整個天下的命運。

也正因如此,所以每當說起夜觀天象這個詞,給人的感覺往往非常玄秘,尤其是在那些傳的神乎其神的故事當中,能夠夜觀天象者往往都有超乎常人的洞察力和預知能力。無論有什麼事情,總是喜歡先抬頭看看天空,然後自己一番推敲,最終胸有成竹的說出一個答案。

那麼這種觀測的方式到底有沒有根據可言,如果有的話,可信度又有多少?

人的命運和夜空中的星辰是否有所聯繫?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請大家閉上眼睛想像一下:

一個人在黑夜裡抬頭仰望星空,眉頭緊鎖,露出一副仔細思索的表情。然後低頭掐指一算,就知道誰誰誰命不久矣,或者預言天下即將大亂。

這時候你的心裡是否也會有所疑問,他到底是怎麼知道的,難道一個人的生死禍福會跟天上的星辰有什麼聯繫嗎?這種說法未免也太牽強了。

因為夜空中看到的大部分星辰,其實都是會發光的恆星。這些恆星距離地球可以說是非常遙遠,動輒就是幾十上百,甚至上萬光年。比如半人馬座的阿爾法星,是除了太陽之外離地球最近的恆星,但即便如此兩者之間的距離大概也有4.24光年左右。

也就是說,從地球上看到的星光其實都是許多年以前射出來的光束,甚至可能是幾萬年前的光芒。可是一個人的壽命卻最多只有百年時光,當那些天體發出這道光束的時候,地球上的人類可能還沒有形成。

所以說讓那些存在了無數年的恆星去對應一個人的命運,實在有點匪夷所思,明顯是風馬牛不相及,畢竟兩者之間的差距實在過於懸殊。

當然,古時候那些懂得夜觀天象的人並不只是觀測恆星,同時也會觀察流星。就像三國演義中關羽兵敗被殺之後,諸葛亮就說過這樣一句話:

「吾夜觀天象,見將星落於荊楚之地,已知雲長必然被禍,但恐王上憂慮,故未敢言。」

意思也就是說他看見有一顆非常耀眼的流星,墜落在了荊州那一塊地方,並且根據這件事情推斷出了關羽的死亡。這種說法初聽起來似乎的確有跡可循,但若是仔細分析起來,其實也是站不住腳的。

因為據天文氣象臺觀測,地球上每一天都會降落幾十萬顆流星,光是能夠讓人肉眼可見的就有幾千顆。如果說每當看到一顆耀眼的流星墜落,天下就會有一位聞名天下的大將去世,那麼恐怕不出一天的功夫,三國時期的大將便會死傷殆盡。

由此也就可以逆向推導出夜觀天象斷人生死的說法,其實並不靠譜,最多只是故事中的一些傳聞而已,沒有事實和科學的依據。

那麼如此說來,古人夜觀天象就沒有一點依據了嗎?倒也不是,因為夜觀天象也不是純粹的迷信,只是沒有傳說中這麼神乎其神。

夜觀天象的本質

事實上從本質上來看,「星象學」和「太極」,「河圖」,「洛書」,「周易」,「八卦」等學術一樣,都是來源於史前時代,人們對於天體運行規律的觀測。

其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推演大地上的節氣和季節變化,是為了更好地把握自然規律。

例如幾大行星的相衝與相合、月亮的盈缺、彗星的出現和消失,以及太陽的東升西落和流星的一閃即逝,甚至連新星的爆發,還有日月的交食與極光現象等等,都屬於天文觀測的範圍之內。

比如《鶡冠子》書上記載:

「鬥柄東指,天下皆春,鬥柄南指,天下皆夏,鬥柄西指,下下皆秋,鬥柄北指,天下皆冬。」

是一部4000年前的古籍,集中記載這幾句話是以黃昏時光在北鬥七星的位置來判斷當時的時令季節,即使現在看起來也是非常有科學依據性的。

此外,人們還可以通過對天象的觀察,來推斷未來一段時間的氣候變化,或者乾旱或者風雨,亦或是大霧大雪等等,從而針對當時情況採取必要的措施。

尤其是在古時候行軍打仗時,這種天象觀測更是非常有必要,一旦出現任何紕漏,就很有可能影響到最終的戰局。而且在古代戰爭史上,也有許多藉助天氣之利打勝仗的例子,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其中天時就是指的天氣或者當時的季節是否對自己有利。

而對於這方面的觀測和記錄,古代文獻中也同樣有所提及。例如《尚書·洪範》中就曾經提到過:「箕星好風,畢星好雨,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書中所提到的箕星和畢星,都是古代天文學家對於星辰的命名,其中箕星就是東方青龍星宿中的最後一顆星辰,隸屬28星宿之一。同時這也證明了,中國古時候的確可以通過對星辰軌跡的觀測,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地球上的節氣和氣候變化。

不過這種觀測方式又與推斷天下大事有何關係?就像《三國演義》第102回中提到的那樣,司馬懿聽說諸葛亮率兵攻打曹魏,笑呵呵地對皇帝說:

「臣夜觀天象,見中原旺氣正盛,奎星犯太白,不利於西川。今孔明自負才智,逆天而行,乃自取敗亡也。」

難道說古時候真的有能人異士,能夠通過夜空中天體的運行變化,來推算當下的天下局勢嗎?其實這裡面的確存在著一定的關係,但是同樣沒有這麼神乎其神。

因為在古時候引發天下形勢大變的原因有很多,帝王的統治能力是一方面,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國之計在於君,封建時代時帝王的品性和行為,確實對整個天下擁有著非常強大的影響力。

但是除了這條主觀因素之外,自然氣候的變化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制約條件。因為在各方面生產力都相對落後的古代,如果出現連年自然災害的情況,天下就很容易發生動亂。

例如有很多史學家都認為,明朝後期之所以會滅亡這麼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趕上了小冰河時代,導致全國各地自然災害頻頻發生,朝廷一度陷入了兵荒馬亂的狀態。對於這一點,的確有跡可循,如史料記載明末的萬曆至崇禎年間,基本上每一年都有一種或幾種自然災害,僅從崇禎元年到崇禎十七年,就發生了一系列的水災、旱災、雪災、蝗災,一些地區還發生地震。

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導致明朝全國各地民不聊生,起義軍四處橫行,最終覆滅了大明王朝的統治。

然而,在這些自然災害發生之前,也的確可以通過對天文和星象的觀測,以及以往經驗的積累,提前做出一定程度上的預測。即使是現代的天文學家,也是在以同樣的方式觀測著宇宙自然的變化規律,只是手段比古時候更加高明。

但是在古代,要想真正通過天文觀測得出準確結論,對推算者的觀測能力要求就非常高了,非一般人力所能及。畢竟天體的運行周期動輒就是幾年,甚至是上百年才能完成一次,不是一代人,兩代人就能夠積累出來的經驗。

所以我們回過頭來再看古代專門研究天文氣象的官員,也就是所謂的天官,大多數都是一代傳一代的家族事業,即使朝代更迭,新興朝代的統治者,也會派人把以往的資料都找出來以供後世鑽研。

因此,在古時候每當天下即將有大事發生的時候,這些天官的話,多少還是有一些可信度的。

但是與此同時,歷史上也出現了不少故意造謠的說法,那些事情中摻雜著太多的人為性因素。就像秦始皇在位時天降隕石,上面刻著一些文字,這件事情很明顯不可能是自然形成,而是有人刻意為之。

當時的人們之所以會這麼做,無非就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或者給人們內心中造成一定影響。由此可見,像這樣故意捏造某種事實對外宣揚天生異象的做法,應該屬於古人打心理戰的範疇,是一種造勢的手段。畢竟封建時代的普通百姓對天文的認知不夠科學,很容易相信一些天意之類的說法,從而形成一股不容小覷的思想力量。

總而言之,古時候很多夜觀天象得出的結論,其實往往都是真假參半,很多事情中都存在著解釋不通的疑點。而且據很多歷史研究者推算,古籍中記載的很多特殊天文現象,和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時間點其實並沒有那麼吻合,完全是經過後世之人的人為加工,兩者之間才出現了非常緊密的聯繫。

事實上說到最後,古人夜觀天象如果只是推測氣候和自然規律,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而且也的確可以通過一些間接性的推演,對天下形勢做出一些預測。但若是涉及到一些個人命運和天意之類的說法,那麼便有故作玄虛之意了。

因此我們今天在看書中或者電視劇中那些夜觀天象,掐指一算的橋段之時,就只將其當做一段故事看就好,不必對此太過較真。畢竟自古以來故事裡的事皆不可盡信,任何事情都要客觀理性地對待,若有什麼不明白的,就儘量以科學和事實作為依據來分析,我們不僅可以以古鑑今,也同樣可以用現代的知識來驗證古時候的傳說。

結語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足以引起人們的好奇,有些是虛無縹緲的傳說,有些是未知領域的空白,總之人們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都難免會生出好奇之心。況且古往今來上下幾千年的時間,也的確積攢了不少秘聞的往事,就像夜觀天象這件事情一樣,籠罩著一層神秘的外紗,使人忍不住想要將其揭開。

或許有人覺得研究這些東西非常無聊,但是如果從另外一種角度來看,研究的過程又何嘗不是一種樂趣?畢竟人的生活需要各種各樣的色彩來點綴,我們對未知的好奇,其實正是一抹非常絢爛的色彩。

相關焦點

  • 古人「夜觀天象」是觀哪些天象?五星、七政與三垣二十八宿啥意思
    「星象學」,在我國已有至少幾千年或更遙遠的歷史了,一些文學作品中我們常看到一些有名的古人說「夜觀天象」如何如何,最享有盛名的有漢朝的張良,三國的諸葛亮、司馬懿、唐朝的李淳風和袁天罡以及明朝的劉伯溫等,他們往往會通過觀天象而預測天下大事的變動情況等,比如:一、在《易·繫辭上》:「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指天空的景象,如日月星辰的運行有變化等。
  • 古人的「夜觀天象」是一種什麼技能?夜觀天象究竟能看到什麼?
    夜觀天象,是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見到的一個詞。一般能夜觀天象的人,都是一些智謀超群的能人,這些人通過天象,就能窺測出一些將要發生的事。如三國中多次提到諸葛亮夜觀天象。諸葛亮剛剛出山時,曾對劉備言:「亮夜觀天象,劉表必不久於人世,荊州日後必歸將軍。」
  • 古時候的人夜觀天象就知道有大事要發生,他們究竟看到了啥?
    小時候不像現在到處高樓林立,夏天的夜晚抬頭望向天空就能看見許多的星星,然後想到影視劇中的古人夜觀天象就能知道有大事情將要發生,就會很好奇他們到底看到了啥?最被我們所熟知的影視劇中的人物可能就是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孔明了。
  • 為什麼古人夜觀天象都要掐指一算?原來月亮裡面隱藏了太多的秘密
    古時候人們其實和月亮之間的互動其實還是挺多的,不僅有節日來慶祝,甚至有些有本事的人還會夜觀天象掐指一算。其實提到這個夜觀天象,其實這是一種本事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月亮到底隱藏什麼樣的秘密呢?
  • 古人「夜觀天象」 到底觀的是什麼
    在小說或影視劇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古代高人通過「夜觀天象」,來預知未來(尤其是國運或軍國大事)的情節。相傳袁天罡和李淳風的《推背圖》,劉伯溫的《燒餅歌》,都是通過天象來預測的未來。那麼,古人所謂的「夜觀天象」,究竟是在觀察什麼呢?上古時期,古人就信仰「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他們看來天象能夠影響人事、預示災祥,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
  • 古人常說的夜觀天象是一種什麼本領,夜觀天象究竟能看到什麼東西
    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有些大臣在皇帝面前說,夜觀天象,發現……還有會說這種話的就是軍師或者謀士這一類的角色,有時候可能還會手持羅盤,講的頭頭是道。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人夜觀天象是一種什麼技能?真的能未卜先知嗎?那麼,觀天象,到底是在看什麼呢?
  • 很多人都很好奇,常說的夜觀天象,觀的是什麼呢?
    很多人都很好奇,常說的夜觀天象,觀的是什麼呢? 我們經常在電視劇當中看到,國師說今晚夜觀天象,然後如何如何,那麼你有沒有好奇過故人所謂的夜觀天象,到底觀的是什麼? 古人觀察天象,其實看的是星象,也就是最早的天文學以及大數據實時的分析。
  • 昨夜我夜觀天象,好像看到了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嚎了半天,始終沒有那個硬漢敢說是自己幹的,於是秦始皇就把居住在隕石周圍的人全殺了。那麼秦始皇為什麼對一個莫名其妙黑自己的野生石頭帖子如此上心呢?那是因為那句天象——熒惑守心在作祟。在古人的觀念裡,熒惑也就是火星處在東方心宿的位置是大兇之兆,意味著要出現皇帝駕崩改天換地這樣了不得的事情。
  • 「夜觀天象」其實不難!當今「天象」怎樣?
    原標題:「夜觀天象」其實不難!當今「天象」怎樣? 古人「夜觀天象」到底有多神秘?當今「天象」怎樣? 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國師級別人物,天象都是必修課,可謂千年妖精。 所以,司馬懿夜觀天象,大喜,說吾見將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就便死。 當然,《三國演義》是小說,不能信以為真!
  • 古人夜觀天象真的可以預測未來?了解這些你會有答案!
    為什麼太陽系裡有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好像這五大行星包裹著地球,地球會受到這五大行星什麼影響呢?我們知道《易經》裡有五行相生相剋之說,為什麼古人會把地球附近的這幾個行星用金木水火土命名呢?古人經常用夜觀天象來判別預測一些重大事件,究竟天象是不是真與地球上發生的事件有關?
  • 觀天象時,古人在觀些什麼?
    其實,觀看天象不僅是現代人在掌握高科技手段後了解宇宙的特權,古人也通過觀天象,尋找到自己在宇宙中的坐標,逐步建立了宇宙觀而古人的地圖方位正相反,即上南下北,左東右西。因此也就有「左青龍,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一說。
  • 三國中有哪些人能夜觀天象?一個名垂千古,兩個身負罵名
    在三國演義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某個謀士夜觀天象,就說有什麼大事要發生或者某某將星要隕落,玄幻至極。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有哪些人擁有這麼神奇的能力。首先我們要講到的是多次使用該技能的天才,諸葛亮。接下來說的這個人,夜觀天象的技能也很強,但是由於架空曹魏,篡奪權力,後代又不爭氣,搞出了一個大亂世,所以被在此被稱為奸臣。這個人就是司馬懿。在看人方面,他夜觀天象,見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東北方流於西南方,就能判定諸葛亮已死,這方面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 閃閃夜觀天象前往水塔,災難早有鋪墊
    而在工作結束後,藤丸瑪修前去看海,賢王卻留在水塔中處理事項。看過遊戲劇情的玩家都知道,這裡賢王其實是在為以後的災難做應急準備。然而,除了賢王自己可以看到未來的"千裡眼",對以後的提媽出現、災厄降世,動畫在這之中真的沒有其他暗示嗎?筆者再次細讀了巴比倫的神話,回顧了動畫之前的幾集,發現其實動畫早在一些細節之處進行了暗示和鋪墊。接下來就帶大家去解析這些關鍵的細節!
  • 古人沒有「大鍋蓋」,欲知吉兇,夜觀天象
    其實,老祖宗早就對頭上這片天感興趣了。只是那時觀察星空更多的是對應著地上的國事人事。於是那句「夜觀天象,巴拉巴拉」的話便成了星象家的口頭禪。那麼古人是怎麼夜觀天象的呢?   設立觀測天象的機構與主管官職   天象作為統治者行軍打仗、慶典儀式、破土動工等一些列重大事情的主要依據,是古代帝王之學的一部分,有著神秘的地位。自秦漢以來,中央就已專門設立機構,負責天象事務。秦漢設太史令,唐設太史局、渾天監、司天台,宋、遼、金、元設司天監,明清兩代設欽天監。
  • 「夜觀天象」靠譜嗎?真的能看出吉兇嗎?
    在古代「夜觀天象」是個非常流行的技能,基本上在每個方士、術士身上都是必備的,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諸葛亮和劉伯溫了,這兩個是「老手」了,有事沒事總是去夜觀天象,每當讀古書看到這裡的時候,我都會抬頭看看天上,難道真的能看出什麼嗎?
  • 古人預知事情發生都會夜觀天象,他們看的啥?
    偶然看到天上星星林立的時候,都會非常懷念,曾經的夜晚沒有許多的高樓,能夠看到滿天的星星,但想起到了電視劇中那些所謂夜觀天象的人,他們看看星星好像就能知道是什麼事情要發生了,似乎真的是能夠預知未來一樣,但他們究竟看到是啥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
  • 民間傳說中的雷公到底是什麼?
    神話,是古人對自然現象的一種主觀描述。比如說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問題,為什麼會打雷下雨?根據古代神話傳說的解釋,那就是神仙的工作。打雷有雷神,下雨有雨師等等。嚴格地說,雷公只是雷神的使者而已,神話中的地位並不算太高。但人們最熟悉的卻還是雷公,這大概是因為,自古有關雷公的記載和接觸,非常頻繁的原因。其中不乏人類與雷公直接接觸的傳說記載,堪稱「第三類」接觸。那麼雷公到底有什麼神秘呢?
  • 古人用扎小人、下降頭等邪術害人,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巫蠱之禍——古代的魘鎮術與南洋降頭術類似的還有「魘鎮術」,又稱「厭勝之術」,這有點像西方文化中的「詛咒」。意思為「以詛咒厭伏其人」,就是讓巫師祠祭或以木偶人埋於地下,寫上想要詛咒人的名字,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
  • 古人所恐懼的「九星連珠」天象,真有那麼可怕嗎?真相居然是這樣
    實際上古人對於天象一直都是非常的信服,因為他們不理解這些天象產生的原理,所以認為天象就是上天給予人們的啟示,正是因為對於天象非常的迷信,古人才覺得「多星連珠」現象是讓人十分恐懼的現象。因為一旦天空中出現「多星連珠」現象,那麼就預示著天下將要發生災禍。
  • 老師不會告訴你,傳說中的嫦娥居住的廣寒宮,其實不在月亮上
    離咱們地球最近的月球,已經有一些人登上去過了,月球很清冷,溫度非常低。然而在古代,人們早就有了月亮很冷的意識。唐代詩人李商隱寫的一首名叫《霜月》的詩,最後兩句寫道:「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許多人納悶兒了,古人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科技,怎麼知道月球寒冷?更值得一提的是,古人還取出了廣寒宮那麼有意境的名字。據了解,廣寒宮這個名字應該是從唐朝開始叫起來的:《明皇雜記》記載,唐明皇與申天師中秋夜遊月宮,見榜曰廣寒清虛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