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到過李玫瑾教授的一篇文章,討論的就是關於生命的問題,覺得感觸頗深,但是也並沒有別的想法,直到最近,看了有越來越多殺妻、自殺的新聞之後,覺得有必要跟大家講述一下了。
下面的內容是李玫瑾老師的一些話加上我自己的觀點,有任何的意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杭州殺妻案、殺害前妻、還有前幾天的南京女子被男友殺害、自殺的新聞更是數不勝數,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在向我們陳述一個事實,生命真的很脆弱。
現在,自殺、殺人已經越來越低齡化了,記得之前看過一則新聞,幾個小孩子殺害了飯店的老闆娘,原因就是吃了飯不想給錢。可是這個女人做錯了什麼?他家裡有個不能幹活的丈夫,有個智商不高的兒子,全家人的重擔落在了她的身上。
當父母給予一個人生命,養育他長大,看著他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思想,生命的意義,首先就在於告知:
我們有沒有告訴過孩子:為什麼我們不能輕易的決定別人的生命?因為從出生開始,每個人都是在父母的期盼中長大的,從小小的一團,再到蹣跚學步,生命是一個輪迴,生命更是一種情感的牽連。
我們有沒有告訴過孩子:你的生命是父母給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家長几十年的精心呵護,才讓孩子長大成人,為什麼法律要著重保護我們的生命?
我們有沒有告訴過孩子:生活其實就像是變幻莫測的天氣,上一秒是晴空萬裡,下一秒可能就暴雨如注,但是風雨過後,彩虹一定會出現,風雨只會讓我們的生命更具有力量,有力量的生命才能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其實,生命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告知,還在於體驗,讓孩子們自己去尋找答案。
我們成年人和孩子相比,有更多的經驗和一會,我們見識過更多的風景,了解過更多的人,我們明白什麼是陷阱,什麼是不能相信的,而我們作為孩子的家長,作為他們的老師,是否應該有意識的讓孩子去親身體驗?
生命的體驗也是生命教育的一種,親身經歷過和道聽途說時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僅僅依靠別人的說教就能理解生命的真諦,那這個世界上豈不人人都是教育家了?
而對於生命的體驗,儘早讓孩子感受到越好,因為人生就是一場旅程,你沿路見識的風景取決於你出發的早晚。
所以,對於家長來說,怎樣讓孩子體驗?應該讓他明白什麼?都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首先,鍛鍊孩子的意志力
生命的意義在於健康的活著,這種健康不僅僅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在這眼上很多家長都忽略了了,不是讓孩子整天學習上輔導班就是讓孩子在家看電視,玩手機,身體素質和上一代相比有了很大的退步。
所以現在很多人並不是輸在了起跑線上,而是在半路被甩開了距離,因為他們缺乏意志力,所以在孩子啊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讓孩子進行鍛鍊。
不僅能夠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在學校參加活動或者是考試的時候,都會很有幫助;更重要的是,體力鍛鍊能夠極大的幫助孩子提升意志力。
只有能忍受得了體力鍛鍊的苦,才能夠承受生活中的苦難!
其次,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現在的教育,人們更多的關注某一領域拔尖的人才,這樣就對那些平常的或者是沒有得到最高讚譽的人造成了一定的傷害。
他們會充滿著挫敗感,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樣樣不如人家,但是李白說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每個人在社會上生存,總有自己的特殊之處,也總會有人需要他的幫助,所以我們再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應該只是讓孩子爭做第一名,不考第一就是自己不行,就是對不起家長。
而是應該因材施教,幫助孩子找到他自己喜歡或者是擅長的東西,讓他顯示出自己的才能,讓他樹立正確的自我認同。
這樣的孩子應當是快樂的,因為他能感覺到需要與被需要,愛與被愛。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在這段旅程中你會面臨無數的選擇,你面前的路需要靠自己走出來,行差踏錯或許會讓你走一段彎路,但是如果你永遠怒走或者是按照前人留下的腳印走,那麼你永遠也不會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這套《少有人走的路》,是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心理醫生」的派克所寫。
書中跨越了時代的限制,幫助我們探索愛和生命的本質,壞與我們怎麼找到真正的自我。
鳳凰衛視、《新京報》、《廣州日報》、《冬吳相對論》等媒體大力推薦。
2007年出版,十幾年間不斷再版,或許我們這一代,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像《少有人走的路》這樣,給我們的心靈和精神帶來如此巨大的衝擊。
趙薇、倪妮、楊冪、呂良偉、樊登等知名人士感動推薦,現在3本只需要62,一本也就是20塊左右,卻能為我們人生的道路提供精神食糧。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以上內容,寫給所有活著的人,也寫給那些去了遙遠天國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