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銜,解放軍軍銜同外國軍銜等級對比,有什麼不同?

2020-12-01 騰訊網

1951年2月15日,中央軍委下發了關於解放軍評銜的指示文件,明確表示要根據「德、才、資」來評定軍銜,做到客觀公平公正。經過幾年的努力,1955年9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銜制度正式實施,十位開國元帥、十位開國大將、55位開國上將、175位開國中將以及798位開國少將誕生了。其實解放軍實行軍銜制之前,參考了其他國家的制度,那麼蘇聯、美國、日本、朝鮮的軍銜等級怎樣?解放軍軍銜有什麼不同?

1955年大授銜

眾所周知,1955年解放軍實行的軍銜等級為七等二十一級,七等分別為元帥、將官、校官、尉官、準尉、軍士以及兵。元帥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將官分為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分為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分為大尉、上尉、中尉、少尉;準尉為過渡,只有等沒有級別;軍士分為上士、中士、下士;兵分為上等兵、列兵。

1955年首次授銜時的軍銜

蘇聯軍銜的實施起步於1935年9月22日,雖然較西方國家晚,但是比較複雜。他們的軍銜等級分為六等二十級,六等分別為元帥、將官、校官、尉官、準尉、軍士以及兵。蘇聯軍銜與解放軍軍銜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設置準尉軍銜,蘇聯元帥分為蘇聯大元帥、蘇聯元帥、軍兵種元帥,校官中沒有大校軍銜,軍士中多加入了大士,其他等級和解放軍軍銜相同。

中將軍銜

朝鮮軍銜的等級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分為六等二十三級,六等分別是元帥、將官、校官、尉官、準尉、軍士以及兵。與蘇聯的等級相同,與解放軍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設置準尉軍銜。朝鮮元帥分為大元帥、元帥、次帥,將官、校官、尉官設置與解放軍軍銜等級相同,軍士分為特務上士、上士、中士、下士;兵分為上等兵、中等兵、下等兵、列兵。

軍銜肩章

美國軍銜等級分為六等十八級,沒有設立元帥,其餘等級與解放軍軍銜除過元帥之外的六等相同。美國軍銜將官分為五星上將、四星上將、中將、少將、準將,其實五星上將就相當於元帥軍銜。美軍的校官與尉官沒有設置大校與大尉等級,兵分為上等兵、下等兵、列兵,其餘與解放軍軍銜等級相同。

解放軍55式軍銜

日本軍銜等級分為七等十七級,分別是元帥、將官、佐官、尉官、準士官、下士官、兵。其中元帥只有一級,佐官相當於解放軍的校官,準尉軍銜被列入了士官,即準士官。其中將官、佐官、尉官只有三級,沒有上將、上佐、上尉。下士官級別設置和解放軍的士官相同,兵分為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1955年元帥授銜

綜上所述,解放軍的軍銜參考了外國的軍銜等級,但是並沒有完全按照外國軍銜的樣式來設置,走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軍銜道路。時至今日,和平年代解放軍不再設置元帥以及大將軍銜,準尉軍銜也被取消。總而言之,相比於1955年剛授銜時的軍銜等級,如今解放軍的軍銜設置已經非常成熟了。

相關焦點

  • 關於元帥軍銜的四個疑問
    1955年授銜以後,聚焦在十位元帥身上的目光與日俱增,人們圍繞這一等級的軍銜發問,有些問題倒也值得推敲,可以拿出來與眾人共同探討一番。在那之後,這一軍銜等級被多個國家採用,至19世紀,法國先後有44人被授元帥。就連蘇聯也被影響,實行軍銜制之初沒有元帥,後來緊隨潮流,加上了。中國近代史中,當過大元帥的有孫中山,張作霖曾自封安國軍大元帥,但明眼人都知道,不作數的。
  • 中國軍隊在沒有軍銜的時代,為何劃分軍官和士兵的等級?
    說起軍銜,相信當過兵的朋友都不陌生。目前的軍銜分為將官、校官、尉官、士官等等,言而總之非常的詳細。有一個問題出現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的軍隊是沒有軍銜的。那麼,在沒有軍銜的時代,如何劃分軍官和幹部的等級呢?其實,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辦法。
  • 上將就是最大的軍銜了嗎?不同等級軍銜在部隊所處的職務是怎樣的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不同等級軍銜在部隊所處的職務是怎樣的。按照目前解放軍軍銜制度的劃分,軍官一共設為三等共十個級別:將官(上、中、少);校官(大、上、中、少);尉官(上、中、少)。在部隊上,他們的職務劃分為:上將: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的編制軍銜;正大軍區職的主要軍銜;副大軍區職的輔助軍銜。 中將:副大軍區職的主要軍銜;正大軍區職,正軍職的輔助軍銜。 少將:正軍職、副軍職的主要軍銜;副大軍區職、正師職的輔助軍銜。大校:正師職的主要軍銜;副軍職、副師職的輔助軍銜。上校:副師職、正團職的主要軍銜。
  • 建國後我軍軍服軍銜概述
    1955年9月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授予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5人(1956年和1958年各補授一名)、中將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補授一名)、少將802人,(1956年和1958年各補授4名,1961至1964年由大校晉升少將533人 ),校尉軍銜緊隨其後相繼授予。
  • 解放軍史上各大山頭形成始末:毛澤東有8字方針
    1953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解放軍軍銜條例(草案)》,後來將其主要內容併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作為該條例第二章「軍銜和肩章符號」,1955年2月8日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而正式立法。
  •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銜級制度簡史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有了政治上和物質上的堅實基礎,經過幾年的準備,於1955年正式實行軍銜制。軍銜等級是軍銜制度的核心。我軍1955年的軍銜等級屬於以蘇聯為代表的「東方型」軍銜體系。在實際實行中,有兩點變化:一是由於毛澤東本人的意見,大元帥銜設而未授;二是為安排十幾萬副排職幹部,暫設準尉一級軍銜。
  • 1985年至2016年,歷任解放軍第一集團軍政委都是誰,什麼軍銜?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集團軍是在第一軍的基礎上調整組建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歷史最為悠久的部隊之一,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30年賀帥在湘鄂西創建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二軍團,此部隊先後參與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和老山防禦作戰,是一支實戰經驗豐富,戰鬥力強勁的英雄部隊。1985年,我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百萬大裁軍。
  • 1993年晉升上將軍銜的將軍都有誰,當時他們的年紀有多大?
    1955年新中國舉行首次授銜儀式,從此解放軍有了自己的軍銜,當時上將軍銜是排在元帥和大將之後,不過第隨後因為種種原因,軍銜一度在解放軍中被取消。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使得我軍更好的發展,在1988年,解放軍再一次實行軍銜制。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兩次擬議實行軍銜制,一次是抗日戰爭初期的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一次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之後。兩次擬訂的軍銜等級都與當時國民黨軍隊的軍銜制相同,但由於受當時環境的制約,兩次擬訂的軍銜制度都未能實行。
  • 錢學森曾被擬授中將軍銜,卻遭很多人質疑,他到底有沒有資格?
    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除了授予軍銜之後,還製作了很多肩章,其中就包括銀白色將軍肩章,這種肩章專門頒發給那些技術型人才,當時錢學森就原計劃要授予他空軍技術中將肩章。
  • 鄧小平在1955年元帥名單中曾經位列第七
    今天,就讓我們從軍事家的角度去緬懷下這位偉人……鄧小平在其革命生涯中,曾擔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政委、第二野戰軍政委、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等重要軍職,不僅列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6個軍事家之一,而且在1955年評定軍銜時,曾被定為元帥。
  • 2018年部隊文職幹部軍銜與職務等級詳情
    2018年部隊文職幹部軍銜與職務等級詳情由北京軍轉考試培訓網提供:更多關於部隊文職幹部軍銜與職務等級,軍隊文職政策解讀,軍隊文職的內容請關注北京軍轉考試培訓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軍轉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加官進爵 《銀河戰艦》軍銜系統榮耀曝光
    英名流萬世 古有將帥徵戰沙場十餘載,今有玩家縱橫銀河無人敵。每位《銀河戰艦》的指揮官們都擁有雄心壯志,願報效國家,率領本國勢力獨步銀河。而最能體現指揮官對國家做出的突出貢獻,莫過於指揮官肩上的軍銜了。 軍銜系統讓每個人都擁有加官進爵、流芳百世的機會,因為它是面向所有勢力所有指揮官的系統玩法。
  • 去俄羅斯化:烏克蘭正式引入北約軍銜,北約軍銜體系到底是啥?
    近期,烏克蘭國防部長安德烈·塔蘭籤署命令,正式將北約軍銜引入到烏克蘭武裝部隊之中。那麼,北約軍銜體系到底是什麼呢?與烏克蘭現有軍銜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總體上講,北約軍銜有自己的代碼(NATO Code),從低到高分別是OF1至OF10,對應的軍銜名稱分別是少尉和中尉(同為OF1)、上尉、少校、中校、上校、準將、少將、中將、上將、元帥(五星上將)。OF10級別的元帥或五星上將是戰時的軍銜,在平時如果沒有極特殊情況一般不會授予。在軍官軍銜序列中,北約還設置有OF(D)的分類,代表的是等待委任中的軍官訓練生。
  • 2016年軍改後,歷任東部戰區陸軍司令員的都有誰,是什麼軍銜?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軍共經歷過兩次軍改,第一次是在1988年,將原本的十一大軍區裁撤整改為了七大軍區,第二次便是2016年的「世紀軍改」。此次改革,七大軍區的歷史使命已經宣告結束,五大戰區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 1955年授軍銜,五十五位開國上將之中,哪2個沒有軍隊級別?
    1955年,我軍正式開始在全軍中實行軍銜制度,當年共有55個人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在這55位開國上將之中,有軍隊級別的共計53位,其中正兵團級上將有33位,副兵團級上將有19位,準兵團級上將有1位。除了53位有軍隊級別的開國上之外,其他2位開國上將由於已經離開了軍隊系統到地方上任職,所以沒有軍隊級別。那麼,這2個沒有軍隊級別的開國上將都是誰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首先是閻紅彥。閻紅彥是今陝西子長人,曾參與創建的陝北紅軍,並為紅軍主力在陝北勝利會師作出了不少貢獻。
  • 1955年時,解放軍中有4個兵團級的少將,他們分別是誰?
    1955年我國首次實行了軍銜制,一次授予了一千多位將軍,軍銜的高低雖然沒有具體的評判標準,不過大體來說主要有兩個重要因素:戰爭年代的職務、1952年的評級。1952年的評級將解放軍的軍隊級別分為十一等二十四級,第一等是軍委,第二等是大軍區,第三等就是兵團,考慮到前兩等的人數,所以兵團級別的一般對應就是上將、中將。
  • 解讀:「中將」和「上將」,享受待遇有什麼不同?看完就知道了!
    解讀:「中將」和「上將」,享受待遇有什麼不同?看完就知道了!對於現在部隊裡面的這些軍人們來說,他們在部隊裡面如果想要獲得晉升的機會,就需要在部隊裡面立下功勞,貢獻成績比較突出才會被授予軍銜。那麼,「中將」和「上將」,享受待遇有什麼不同?看完就知道了!下面小編就給大家進行解讀!
  • 解放軍中大名鼎鼎的三陳、三楊和三梁分別是誰?
    這些人功勳卓著,到了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實行授銜,他們大部分都成了將軍。在第一批授銜的將軍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授銜人中有人是兄弟,有人是叔侄,有人是連襟,還有的人是翁婿。而在開國將帥中流傳著三陳、三楊和三梁,他們分別是誰呢? 在解放軍中三陳名氣十分大,這三位之中有一位是開國大將,兩位開國上將。
  • 解讀:預備役領導體制是什麼?軍銜如何區分?最高軍銜是什麼?
    解讀:預備役領導體制是什麼?軍銜如何區分?最高軍銜是什麼?預備役是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的後備力量,為了能夠達到「平時少養兵,戰時多出兵」的目的。筆者就為大家解讀一下,預備役領導體制是什麼?軍銜如何區分?最高軍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