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15日,中央軍委下發了關於解放軍評銜的指示文件,明確表示要根據「德、才、資」來評定軍銜,做到客觀公平公正。經過幾年的努力,1955年9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軍銜制度正式實施,十位開國元帥、十位開國大將、55位開國上將、175位開國中將以及798位開國少將誕生了。其實解放軍實行軍銜制之前,參考了其他國家的制度,那麼蘇聯、美國、日本、朝鮮的軍銜等級怎樣?解放軍軍銜有什麼不同?
1955年大授銜
眾所周知,1955年解放軍實行的軍銜等級為七等二十一級,七等分別為元帥、將官、校官、尉官、準尉、軍士以及兵。元帥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將官分為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分為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分為大尉、上尉、中尉、少尉;準尉為過渡,只有等沒有級別;軍士分為上士、中士、下士;兵分為上等兵、列兵。
1955年首次授銜時的軍銜
蘇聯軍銜的實施起步於1935年9月22日,雖然較西方國家晚,但是比較複雜。他們的軍銜等級分為六等二十級,六等分別為元帥、將官、校官、尉官、準尉、軍士以及兵。蘇聯軍銜與解放軍軍銜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設置準尉軍銜,蘇聯元帥分為蘇聯大元帥、蘇聯元帥、軍兵種元帥,校官中沒有大校軍銜,軍士中多加入了大士,其他等級和解放軍軍銜相同。
中將軍銜
朝鮮軍銜的等級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分為六等二十三級,六等分別是元帥、將官、校官、尉官、準尉、軍士以及兵。與蘇聯的等級相同,與解放軍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設置準尉軍銜。朝鮮元帥分為大元帥、元帥、次帥,將官、校官、尉官設置與解放軍軍銜等級相同,軍士分為特務上士、上士、中士、下士;兵分為上等兵、中等兵、下等兵、列兵。
軍銜肩章
美國軍銜等級分為六等十八級,沒有設立元帥,其餘等級與解放軍軍銜除過元帥之外的六等相同。美國軍銜將官分為五星上將、四星上將、中將、少將、準將,其實五星上將就相當於元帥軍銜。美軍的校官與尉官沒有設置大校與大尉等級,兵分為上等兵、下等兵、列兵,其餘與解放軍軍銜等級相同。
解放軍55式軍銜
日本軍銜等級分為七等十七級,分別是元帥、將官、佐官、尉官、準士官、下士官、兵。其中元帥只有一級,佐官相當於解放軍的校官,準尉軍銜被列入了士官,即準士官。其中將官、佐官、尉官只有三級,沒有上將、上佐、上尉。下士官級別設置和解放軍的士官相同,兵分為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1955年元帥授銜
綜上所述,解放軍的軍銜參考了外國的軍銜等級,但是並沒有完全按照外國軍銜的樣式來設置,走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軍銜道路。時至今日,和平年代解放軍不再設置元帥以及大將軍銜,準尉軍銜也被取消。總而言之,相比於1955年剛授銜時的軍銜等級,如今解放軍的軍銜設置已經非常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