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4位開國將帥中,元帥排在最前頭,所立功勞最多,所擔責任最重,所接受的鮮花與掌聲也最豐厚。
1955年授銜以後,聚焦在十位元帥身上的目光與日俱增,人們圍繞這一等級的軍銜發問,有些問題倒也值得推敲,可以拿出來與眾人共同探討一番。
元帥的由來
元帥二字,是我國本土創造的一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禧公二十七年》所記載的晉文公「謀元帥」的言論中,至今已有2600多年了。
起初,元帥只表達將帥之長的含義,到了南北朝時期,元帥演變為統軍徵戰的官職稱呼,隋唐以後將該職位保留,依據分工,冠以不同名號。
從模糊的「將帥之長」的概念,到官位職稱,元帥在古代中國並不代表軍銜,真正將元帥當成最高軍銜來稱呼的,是16世紀的法國軍隊。
在那之後,這一軍銜等級被多個國家採用,至19世紀,法國先後有44人被授元帥。
就連蘇聯也被影響,實行軍銜制之初沒有元帥,後來緊隨潮流,加上了。
中國近代史中,當過大元帥的有孫中山,張作霖曾自封安國軍大元帥,但明眼人都知道,不作數的。
有人說,蔣介石當過大元帥,簡直是胡扯。
1927年國民黨政府成立後,有明確規定,不再繼續使用大元帥名稱,當時的老蔣可以說自己是主席或者陸海空軍總司令,就是不能說自己是大元帥。
元帥的全稱
我國的軍銜制全稱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大將及以下可以稱作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但是,如果把元帥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總歸是有些奇怪的。
有些人可能會說,一直都稱呼元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習慣使然,叫別的肯定短時間內無法適應。
其實,不管是不是叫習慣了,從始至終,我軍都只承認一種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2014年,北京某家報紙發布了一篇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的稱謂沒有什麼不妥》的文章,列出了幾個論據:
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只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中的一個等級;
第二,元帥軍銜與所有軍官軍銜同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官編制軍銜……
就第一點來說,國家立法文件,早就命名了元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其他的軍銜等級前面,可沒有加定語去修飾;
再看第二點,《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編制軍銜》條例明確說明,軍官的職務都得在編,把軍銜給寫清楚,元帥則無需納入編制體系,由此可見元帥與軍官的不同,可見其獨特性。
1955年到1965年間,我軍首次實施軍銜制,1988年恢復軍銜制,除了55年授予了朱德、彭德懷、林彪等人元帥,此後再無其他人獲此殊榮。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雖然列入了解放軍軍銜序列,但元帥的軍銜只給了開國的十位,故全稱不可亂叫,否則降低了地位,欠妥。
元帥的評定
粟裕讓帥一說,我在一些論文中看到過,主要依據是毛澤東的衛士長李銀橋的口述。
畢竟粟裕在解放戰爭時大放異彩,毛澤東同志都誇讚了蘇中七戰七捷,單論戰功,如果粟裕稱第二,基本上無人可稱第一了。
陳毅曾說,如果粟裕都算不會打仗了,那就沒人會打仗了。
因此,粟裕沒當上元帥,令不少軍事迷唏噓不已。
但評元帥這事,並不單單論戰功,是資歷、軍功、品德等的多重考量。
就像大學裡評國家獎學金,不光要看平時的考試成績,還得看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參與比賽累計下來的分數,最終才能選出適合的人。
我軍的發展其實脈絡清晰,紅軍時期有紅一、二、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南方三年遊擊戰爭的遊擊隊以及陝北紅軍;
抗日戰爭時期有八路軍115師、120師及129師,新四軍;
解放戰爭有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華北野戰軍。我們的元帥,基本上是上述軍隊裡的軍政主官。
最後選出來的元帥,是三個時期軍隊的代表,見證了隊伍的成長。
把軍隊比作嬰兒,十位元帥就是「母親」,陪伴他們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到牙牙學語,再到英姿颯爽少年郎。
把標準具體化,元帥都滿足了參與創建革命根據地,紅軍時期軍團級或軍級職務,抗戰時八路軍師級、新四軍軍級或一級軍區領導職務,解放戰爭野戰軍領導職務,授銜時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職務五大要求。
元帥的命令狀
朱德總司令居十大元帥之首,但是授予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命令狀卻並不是001號,001號籤發給了誰呢?給了排在第五的賀龍。
賀龍是八一南昌起義的總指揮,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我們的建軍節就設在了八月一號。
和其他九位元帥相比,賀龍剛剛鬧革命時,文化水平不高,南昌起義之後才曉得讀書的重要性,開始每天堅持識字。
年輕的時候,賀龍混過社會,進過國民革命軍,經歷豐富,膽子又大,確實是一塊從軍的料子。
蔣介石看好賀龍,為了拉攏他,不惜擲重金。
大概意思就是,你過來和我幹,我給你500萬光洋加一個漢陽兵工廠,再把武漢衛戍司令的位置空開來給你,就問你心不心動?
還真別說,賀龍沒心動,他就想穿「草鞋」,錢財對他來說,區區身外之物。
1927年7月初,賀龍與周恩來第一次見面。
兩人從家國前途談到個人前途,賀龍直言不諱:「我認定共產黨是最好的黨,只要你們相信我,我就別無所求了。」
後來,賀龍在瑞金錦江中學的一個教室裡入黨時,周恩來同志主持儀式,一些老革命也在場。
入黨前,譚平山問了賀龍幾個問題,賀龍的回答如今讀來,還是讓人忍不住落淚。
譚平山問:「請問你的動產不動產、現金還有多少?還剩多少?」
賀龍答:「我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周逸群又問:「你在工農軍政各界有什麼社會關係?他們對革命的態度怎麼樣?」
賀龍答:「以前的社會關係,參加革命後都不來往了。」
這些對話,記錄在了賀龍的入黨登記表中。
這張表,現保存在南昌起義紀念館。
賀龍,一片赤誠,把一切都交給了中國共產黨。
元帥的001號證書,籤發給了賀龍,也合情合理。
遺憾的是,毛澤東同志和賀龍元帥均已作古,其他參與授銜工作的將領也都已逝世,我們無法再去細細探究考證,只能順藤摸瓜地猜測。
除了命令狀,還有勳章。
八一勳章是有編號的,也是從001開始編,但是勳章的001號不是賀龍。
當時,頒現役軍人的勳章和獎章花費了兩年多,本來轉業的軍人也要頒勳章,但出於種種原因不了了之。
毛澤東同志帶頭不要勳章,因此,預留給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尾數編號為001、002、003的三個一級勳章,未能正式頒發出去,只從004開始發。
所以,才出現了我軍第一元帥朱德首先獲得的勳章和證書尾數編號均為004的現象。
但朱總司令後面,空出了005,彭德懷元帥是006,以此類推,賀龍便獲得了009,命令狀證書為001。
本文由劉明生說長徵【劉尚悅】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