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軍銜

2020-12-01 騰訊網

軍銜是軍人身份和等級的象徵,它代表國家授予軍人的榮譽和賦予的職責,對於軍銜的製作來說,二戰期間的德國軍銜可以說是非常精美的,希特勒曾說過只有讓軍人穿上英俊、帥氣的軍裝,人們才更願意參軍,而軍銜作為軍裝上必不可少的部分,德國人自然對其非常重視。

二戰中的德國軍銜共有7等26級,其中最高軍銜為帝國元帥,只有赫爾曼·威廉·戈林一人獲得。他是德國納粹黨的重要頭目,是德意志第三帝國的一位黨政軍領袖,在納粹黨內有相當巨大的影響力,他擔任過德國空軍總司令、蓋世太保首長、「四年計劃」負責人、國會議長、衝鋒隊總指揮、經濟部長、普魯士邦總理等跨及黨政軍三部門的諸多重要職務,並曾被元首希特勒指定為接班人。

戈林早在1935年就被授予空軍元帥軍銜,但是後來因為有很多將軍被授予元帥軍銜,為了顯示戈林的特殊地位,1940年希特勒又授予他帝國元帥的軍銜,地位高於其他元帥。帝國元帥的軍銜不同於其他元帥,由於戈林是空軍將領,因此他的帝國元帥軍銜上保留了象徵空軍的鷹,下面是象徵著納粹黨的「卍」字,以及代表著元帥權力的兩柄交叉權杖。整個軍銜底板都是由三股金線編制,顯得異常尊貴。

元帥軍銜

帝國元帥之下才是元帥軍銜,不同軍種的元帥軍銜大致是相同的,可以通過軍銜底板的顏色來區分,鮮紅色代表陸軍,深藍色為海軍,白色為空軍。

二戰期間德國除戈林外,共授予了26位元帥,其中海軍元帥2名,陸軍元帥19 名,空軍元帥5名。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納粹名將「沙漠之狐」隆美爾,以及「帝國之鷹」曼施坦因。

大將軍銜

元帥之下是大將軍銜,德國納粹的大將軍銜的底板是用三股金線編製成的底板,上綴三顆金燦燦的將星,很多人因此誤認為是上將軍銜。德國著名的閃電戰之父古德裡安就被授予大將軍銜,雖然古德裡安軍事才能和隆美爾、曼施坦因齊名,但是他在很多意見上和希特勒相悖,最終才沒能躋身元帥之列。

陸軍

元帥:陸軍元帥;

將官:大將、兵種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軍士長、上長、中士、下士、軍士;

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

總參勤務軍官軍銜設總參勤務上校、總參勤務中校、總參勤務少校、總參勤務上尉等。

總參勤務軍官的待遇、晉升等方面均優於同級別的軍官,一個總參勤務上校可以監督、參與集團軍群級部隊的作戰指揮,頗有點欽差的味道。

陸軍元帥(19名)

維爾納·馮·布洛姆貝格 (1878-1946) 陸軍元帥 1936 國防部長

瓦爾特·馮·布勞希奇(1881-1948) 陸軍元帥 1940 陸軍總司令

費多爾·馮·博克(1885-1945) 陸軍元帥 1940 B集團軍群總司令,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威廉·凱特爾(1882-1946) 陸軍元帥 1940 國防軍統帥部參謀長

約特爾·漢斯·馮·克盧格(1882-1944) 陸軍元帥 1940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威廉·約瑟夫·弗朗茨·馮·勒布(1876-1956) 陸軍元帥 1940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威廉·利斯特(1880-1971) 陸軍元帥 1940 A集團軍群總司令

卡爾·魯道夫·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1875-1953) 陸軍元帥 1940 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D集團軍群總司令,西線總司令

埃爾溫·馮·維茨勒本 (1881-1944) 陸軍元帥 1940 D集團軍群總司令,西線總司令

瓦爾特·馮·賴歇瑙(1884-1942 )陸軍元帥 1940 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1881-1969) 陸軍元帥 1942 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弗裡茨·埃裡希·馮·曼施坦因(1887-1973) 陸軍元帥 1942 頓河集團軍群總司令

埃爾溫·約翰內斯·尤根·隆美爾(1891.11.15-1944.10.14) 陸軍元帥 1942 北非遠徵軍司令,義大利北部集團軍群總司令,駐法國B集團軍群總司令

恩斯特·馮·布施(1895-1945) 陸軍元帥 1943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1881-1954) 陸軍元帥 1943 A集團軍群總司令

弗雷德裡克·威廉·保盧斯(1890-1957) 陸軍元帥 1943 6集團軍司令

馬克西米連·馮·魏克斯 (1881-1954) 陸軍元帥 1943 F集團軍群總司令

瓦爾特·莫德爾(1891-1945) 陸軍元帥 1944 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

費迪南德·舍爾納(1892-1973) 陸軍元帥 1945 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

空軍

元帥:帝國元帥、空軍元帥;

將官:空軍大將、兵種上將(分航空兵、高射炮兵、空降兵、航空技術兵、航空通信兵、空軍等6種,其中「空軍上將」只授予非空軍出身而從其他軍種、部隊或地方調入的人員)、空軍中將、空軍少將;

校官:空軍上校、空軍中校、空軍少校;

尉官:空軍上尉、空軍中尉、空軍少尉;

士官:空軍軍士長、空軍上士、空軍中士、空軍下士;

士兵:空軍上等兵、空軍一等兵、空軍二等兵、空軍三等兵、空軍列兵。

飛行勤務軍銜設飛行勤務上校至飛行勤務下士。

帝國元帥(1名)

赫爾曼·戈林(1893-1946) 空軍元帥1935 帝國元帥1940 總理兼內政部長

空軍元帥(5名)

埃爾哈爾德·米爾奇 空軍元帥 1940 空軍總監

阿爾伯特·凱塞林 (1885-1960)空軍元帥 1940 空軍南軍區總司令,西線德軍總司令

胡戈·施佩勒 (1885-1953) 空軍元帥 1940 駐法國空軍總司令

沃爾夫岡·馮·裡希特霍芬 空軍元帥 1943 第二航空隊司令

羅伯特·裡特爾·馮·格萊姆 ( 1892.6.22~1945.5.24) 空軍元帥 1945 空軍總司令

海軍

元帥:海軍元帥;

將官:海軍大將、海軍上將、海軍中將、海軍少將、海軍準將;

校官:海軍上校、海軍中校、海軍少校;

尉官:海軍上尉、海軍中尉、海軍少尉;

士官:海軍軍士長、海軍上士、海軍中士、海軍下士;

士兵:海軍上等兵、海軍一等兵、海軍二等兵、海軍三等兵、新水兵。

海軍元帥(2名)

埃裡希·雷德爾(1876.4.24—1960.11.6)海軍元帥1939 海軍總司令

卡爾·鄧尼茨(1891.9.16-1980.10.24) 海軍元帥 1943 海軍總司令,海軍潛艇部隊司令、德國總統

黨衛隊

納粹德國的黨衛隊作為納粹黨的準軍事組織,其軍銜等級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軍銜,而是一種類似陸軍軍銜的等級制度,從黨衛隊領袖一直到黨衛隊隊員共分為6等21級。

領袖:黨衛隊全國領袖(陸軍元帥);

將級軍官:黨衛隊全國總指揮(大將)、黨衛隊全國副總指揮(上將)、黨衛隊地區總隊長(中將)、黨衛隊旅隊長(少將)、黨衛隊區隊長(準將);

校級軍官:黨衛隊旗隊長(上校)、黨衛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中校)、黨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少校);

尉級軍官:黨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上尉)、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中尉)、黨衛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少尉);

士官:黨衛隊突擊隊小隊長(軍士長)、黨衛隊一級小隊長(一級上士)、黨衛隊二級小隊長(上士)、黨衛隊三級小隊長(中士)、黨衛隊三級小隊副(下士);

隊員:黨衛隊代理三級小隊副(上等兵)、黨衛隊組長(一等兵)、黨衛隊突擊隊隊員(二等兵)、黨衛隊隊員(列兵);

黨衛隊全國領袖由海因裡希·希姆萊一人獨享,他歷任納粹黨衛隊隊長、黨衛隊帝國長官、納粹德國秘密警察(音譯為蓋世太保)首腦、警察總監、內政部長等要職,將衝鋒隊發展為控制著整個納粹帝國的龐大組織黨衛軍,使用黑色制服以及恐怖的骷髏標誌。他屬下的集中營屠殺了約六百萬猶太人。戰爭末期,他企圖單獨和英美媾和談判,被發現後被免除一切職務,之後化裝逃亡,途中被俘。1945年5月23日,希姆萊服毒自殺。德國《明鏡》周刊中對希姆萊的評價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劊子手」。

相關焦點

  • 弱國悲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波蘭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國被迫割讓大片土地,但澤被劃歸波蘭闢為自由市,通往波羅的海的「但澤走廊」將原本連成一片的德國領土分成了兩塊,位於「但澤走廊」之東的東普魯士成了遠離德國本土的「孤島」。
  •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最強武器(十)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破壞力量最大,瞻洲的範圍最廣,還有殺傷力最恐怖的一次戰爭。根據戰後數據的統計,共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1億多人,直接或間接參與到了二次大戰,總傷亡超過6000萬人。二次大戰造成大規模,毀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當時發明了好呢多先進新功能武器。
  • 第二次世界大戰:軍事科技的較量(組圖)
    點擊進入>>>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慘烈性的世界戰爭,也是迄今為止科學技術最廣泛、最深入地應用於軍事領域的戰爭。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後.雖然其軍事發展受到《凡爾賽和約》的限制,但暗地裡仍秘密研製各種武器裝備。不僅在國內秘密研製新型重炮和坦克,而且將秘密研製海空武器裝備的地點設在國外,如在荷蘭製造潛艇,在瑞典製造飛機。到二戰爆發前,德軍已經裝備了多種新型的坦克和裝甲戰車。
  •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和規模是如何實現轉變的?
    呂海峰話說,就在1941年6月22日的佛曉,由於德國法西斯背信棄義自動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協議,不宣而戰。所以,直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性質和規模的改變。那麼,這究竟是咋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誰是損失最慘重的國家?二戰最大的贏家又是誰?
    2020-12-01 07:42:15 來源: 荒劇綠洲 舉報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 《戰爭雷霆》新手體驗 高還原第二次世界大戰
    做為軍迷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直是一個最有爭議的話題。戰爭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天起,一直是人類世界裡的主旋律,攻城略地成就歷史上許許多多梟雄。今天遊戲界一款名為《戰爭雷霆》的遊戲續寫了這一篇章,在和平年代給各路蠢蠢欲動的梟雄施展才華的機會。
  • 偉大的發明: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誕生出來的8個了不起的發明
    ,但讓現代人比較熟悉的,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給許多國家帶來了不同的影響,也出現了不同的格局,同時因為這次戰爭,還誕生了很多的了不起發明,對於這一點,可能我們知道的並不多,那麼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偉大的發明: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誕生出來的8個了不起的發明!
  • 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
    中新社莫斯科五月九日電(記者孫宇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爭,是一場空前的浩劫。  在這場決定人類命運的生死大搏鬥中,先後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二十億人口(佔當時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戰火燃及歐、亞、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 史上唯一當過兵的熊,有二等兵軍銜和工資,幾百斤炮彈扛起就跑
    第二世界大戰影響十分的大,參與國家多達61個,作戰區域達到了2200萬平方千米。參戰人數更是數不清,死亡人數就大約有7000多萬,1.3億的人受傷。不僅是人參戰,動物在這場戰役之中也頗受牽連。還有一些動物是直接參與了戰爭,比如說美國的軍鴿森林漢、太平洋的狗部隊,以及這次要說的熊,它的熊生可與眾不同。
  • 2034:第三次世界大戰
    這與1914年的情形十分相似,當時德國擔心俄國崛起,因此塞拉耶佛事件後決定開戰。德國領導層當時認為,俄國將於1917年實現軍事現代化,而德國將失去戰略機遇期。鑑於印度幹預西藏事務,並侵犯中印爭議領土,中國從接壤地區發起進攻,同時,打擊印度的海軍和空軍基地。對印度開戰,相當於是和日本開戰,因為東京和新德裡於2031年籤署了共同防禦協定——恰恰是為了防禦中國進攻。
  • 第二次世界大戰席捲了亞、非、歐洲,拉丁美洲的國家都在幹什麼?
    我們都知道,迄今為止涉及範圍最廣參戰國家最多的戰爭是著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至今都是歷史發燒友與軍迷朋友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的觀察世界地圖,我們就會發現——二戰的主戰場僅在三個大洲展開:非洲、亞洲和歐洲。而且,非洲戰場僅僅局限於北非戰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地區並沒有參加二戰。換句話說,儘管參加二戰的國家很多,範圍也很廣,但二戰席捲了半個世界。
  • 美軍中軍銜最高的中國人,生於北京正紅旗,15歲出國後終生未回
    其實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中就已經有不少華裔士兵的存在了,他們有的還為美軍立下過不小功勞,也因此獲得過巨大的榮譽。但要說起美軍中獲得軍銜最高的華裔,那一定要非傅履仁莫屬了,他生於北京正紅旗,15歲出國後終身未回!
  • 化敵為友: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如何重塑美日關係的
    從表面上看,大蕭條促使西方國家和日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和德國日本的法西斯道路。但是從更深層次上看,大蕭條卻促使西方各國不約而同的開始了「封閉性的」地緣政治探索。德國地緣政治學家豪斯霍費爾提出的「四大泛區」構想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即使是美國也在探討建立封閉的西半球經濟體系的可能性。
  • 盤點二戰八大名將,日本的山本五十六隻排第八,德國有三大將上榜
    ——卡爾·貝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波及範圍最大,牽扯國家最多,死傷人口最多的戰爭;但是這也是無數軍事天才們夢寐以求的世界,在這個時期內,誕生了無數驚才絕豔之輩,稱之為數不勝數也毫不為過,現在盤點下二戰時期八大名將。
  • 二戰中人性的貪婪,愛因斯坦曾說:下一次世界大戰將用石頭打仗
    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戲謔地說:「下一次世界大戰將用石頭打仗。」此話雖謔,卻是生動地道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殘酷與野蠻。這次大戰打得這樣慘烈,都只因為侵略者人性的貪婪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 淺析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海軍是如何重新建立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公海艦隊曾經與英國皇家海軍在大西洋上浴血拼殺。儘管未能擊敗英國皇家海軍,但是德國艦隊的能力和勇氣得到了驗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公海艦隊的大多數戰艦均在1921年6月21日於斯卡帕灣自沉,這之後的德國海軍何去何從呢?又是如何重新建立的呢?
  • 語錄偵探|第四次世界大戰會怎麼打?
    《時代周刊》封面歷史因果關係告訴人們,在《時代周刊》刊發上述報導前11個月,人類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核武器的使用,終結了史上規模最大的熱兵器戰爭,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肇始這一切的是,1907年瑞士伯爾尼專利局技術員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守恆定律」。這個定律投射於社會科學領域,徹底顛覆了人類文明進程的一般節奏和固有平衡。
  • 三分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間表,了解戰爭經過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至1918年),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致命和最具破壞性的戰爭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相繼投入戰爭,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飛行大炮
    這句話可不僅僅在遊戲中成立,在現實世界裡同樣如此。當人類插上翅膀,巨炮也將徵服天空。誰不喜歡一炮秒?好吧,不說廢話了,我們今天818二戰中那些飛行的大口徑巨根。比如打B-29出名的樫出勇大尉,回憶錄中對一個目標連打了兩發的只有一次,還全部脫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