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和規模是如何實現轉變的?

2020-12-05 呂海峰專欄

呂海峰

話說,就在1941年6月22日的佛曉,由於德國法西斯背信棄義自動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協議,不宣而戰。所以,直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性質和規模的改變。那麼,這究竟是咋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當時,當時光的腳步悄然走到了6月22日的凌晨之後,德國空軍就對蘇聯邊境地區的軍用機場、鐵路中樞,以及摩爾曼斯克,考納斯、明斯克,基輔、敖德薩、塞瓦斯託波爾等城市發起了大規模的襲擊。同時,德國的炮兵部隊也開始猛烈轟炸蘇軍的邊境工事,以及蘇軍邊防部隊的一些重要配置地域。然後,德國陸軍就開始從波羅的海,並沿著喀爾巴山脈實施了對蘇軍的地面進攻。

本來,當時的蘇聯是想在這場戰爭中獨善其身,反對將戰爭作為解決世界問題的唯一途徑。然而,最終卻由於德國的這場侵略進攻,使蘇聯被迫放棄了想實行和平發展的戰略,並與德國侵略者馬上展開了一場具有正義性質的反侵略戰爭。

於是,這場蘇聯抵抗德國侵略者的衛國戰爭大戲就正式拉開了帷幕。當然,作為當時第三帝國的德國,它不但要發動戰爭,還想要佔領道德的制高點。換句話說,「又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所以,它就一再向世界宣布,他們進攻蘇聯的目的是,「拯救世界文明,為歐洲社會的真正繁榮開闢發展的道路」。甚至,當德軍在入侵蘇聯領土一個半小時之後,德國最高統帥部還又發表了一份申明,說:我們是害怕蘇軍會首先背信棄義,在我們身後發動襲擊,所以,才被迫發動了這場對蘇聯的戰役。」

對此,當時不僅僅是蘇聯,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對德國發出了聲討,並共同認為,德國的發言,是自欺欺人的一場謊言。所以,當二戰結束以後,在紐倫堡判決書中,曾經就此明確指出:「1941年6月22日,由德國法西斯所發動的這場戰爭,完全是按照其自己的意圖,想要掃清它繼續向東擴張的道路障礙。」最終目標,不但妄圖佔領蘇聯,同時,還想佔領全世界。

對此,蘇聯的作曲家列別傑夫——庫馬奇,還特意創作了一首歌曲,即:崇高的憤怒

像浪潮一樣翻滾

人民的戰爭,神聖的戰爭

到處奔騰

總之,第二次世界大戰,正是由於1941年6月22日,德國對蘇聯所發起的這場戰爭,而直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和性質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呂海峰)

相關焦點

  •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最強武器(十)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破壞力量最大,瞻洲的範圍最廣,還有殺傷力最恐怖的一次戰爭。根據戰後數據的統計,共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1億多人,直接或間接參與到了二次大戰,總傷亡超過6000萬人。二次大戰造成大規模,毀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當時發明了好呢多先進新功能武器。
  • 第二次世界大戰:軍事科技的較量(組圖)
    點擊進入>>>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慘烈性的世界戰爭,也是迄今為止科學技術最廣泛、最深入地應用於軍事領域的戰爭。在1940年的不列顛空戰中,英國就建立了一個由偵察警戒雷達、地面引導雷達、飛機截擊雷達、高炮控制雷達和探照燈雷達等20多個地面雷達站組成的雷達網,有效地遏制了德國空軍的空襲,使德軍企圖通過空襲轟炸就迫使英國屈服的夢想完全落空。空戰期間,英國共損失作戰飛機915架,但納粹德國喪失飛機1733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以來第一次嚴重受挫。
  • 2034:第三次世界大戰
    德國領導層當時認為,俄國將於1917年實現軍事現代化,而德國將失去戰略機遇期。鑑於印度幹預西藏事務,並侵犯中印爭議領土,中國從接壤地區發起進攻,同時,打擊印度的海軍和空軍基地。對印度開戰,相當於是和日本開戰,因為東京和新德裡於2031年籤署了共同防禦協定——恰恰是為了防禦中國進攻。與此同時,中國海軍佔領釣魚島,還覬覦著琉球。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波音公司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關注德銳諮詢,獲取更多人力資源管理乾貨作者 | 李祖濱 佘珊珊有人說,是波音公司幫助美國打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是當二次大戰落幕,轟炸機的訂單在一夜間消失,致使其營業額驟然減少了 90% 以上。​面臨著企業搖搖欲墜的未來,時任波音公司執行長的比爾·艾倫決定將軍用飛機的製造技術經驗用於製造商用飛機,並向這個從未有人檢驗過的項目中投入1600萬美元。
  • 化敵為友: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如何重塑美日關係的
    在亞洲,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會議確定了世界主要海軍強國的主力艦噸位,使日本、美國和英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力量實現了平衡——即使是非常不穩定的平衡。不論如何,當時的政治家完全有理由認為「和平能夠持續」。 但是,1929年的大蕭條徹底中斷了這難得的「改善」。從表面上看,大蕭條促使西方國家和日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和德國日本的法西斯道路。
  • 弱國悲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波蘭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敗的德國被迫割讓大片土地,但澤被劃歸波蘭闢為自由市,通往波羅的海的「但澤走廊」將原本連成一片的德國領土分成了兩塊,位於「但澤走廊」之東的東普魯士成了遠離德國本土的「孤島」。
  • 偉大的發明: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誕生出來的8個了不起的發明
    ,但讓現代人比較熟悉的,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給許多國家帶來了不同的影響,也出現了不同的格局,同時因為這次戰爭,還誕生了很多的了不起發明,對於這一點,可能我們知道的並不多,那麼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偉大的發明: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誕生出來的8個了不起的發明!
  • 愛因斯坦預言第四次世界大戰用石頭打?事實證明,他可能是對的
    愛因斯坦預言第四次世界大戰用石頭打?事實證明,他可能是對的愛因斯坦,全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他在德國出生,但他是猶太裔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物理方面的研究是十分突出的,例如他提出了光子假設,給光電效應一個合理的解釋。還創立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對核能方面也有突出的貢獻。在1921年的時候,曾經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愛因斯坦可以被譽為時代的巨人。
  • 《戰爭雷霆》新手體驗 高還原第二次世界大戰
    做為軍迷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直是一個最有爭議的話題。戰爭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天起,一直是人類世界裡的主旋律,攻城略地成就歷史上許許多多梟雄。今天遊戲界一款名為《戰爭雷霆》的遊戲續寫了這一篇章,在和平年代給各路蠢蠢欲動的梟雄施展才華的機會。
  • 國債的性質與國債發行的轉變
    本文從準確認識國債的性質出發,對我國今後的國債發行必須實現的三個轉變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分析,提出轉變國債發行對象、轉變國債發行品種、財政部門自設國債發行機構的觀點。  關鍵詞:中國國債;銀行儲蓄;國債利率;國債市場  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國債的發行已走過了20多年的風雨路程。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誰是損失最慘重的國家?二戰最大的贏家又是誰?
    2020-12-01 07:42:15 來源: 荒劇綠洲 舉報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 愛因斯坦關於第四次世界大戰的預言
    愛因斯坦關於第四次世界大戰的預言 愛因斯坦是繼牛頓之後近現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他對人類的貢獻超越了牛頓等人。 戰爭對人類而言是個可怕的字眼,從古至今,人類文明內部不知發生了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到了近代,更是出現了兩次世界性的大戰,文明經受了前所未有的摧殘。愛因斯坦雖然厭惡戰爭,但對未來的戰爭卻早有預見。愛因斯坦預言,當人類第四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人們使用的武器是石器和棍棒。為什麼這麼說呢?
  • 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由「規模增長」向「提質增效」轉變的思考
    綜合以上兩點原因,汙水廠由「規模增長」向「提質增效」的轉變成為必然。在提質增效時代,汙水廠提質增效將會圍繞六個方面:泥水同步,水氣同治、資源循環、科技創新、環境友好、智慧管理。如何最大發揮生物脫氮除磷的功能,優化減少藥劑使用量,也是我們關注問題之一:1.基於DO等參數控制和碳源投加點優化,減少投加碳源量,實現更好的脫氮效果。2.開展異養反硝化碳源強化利用研究,增強生物脫氮除磷作用,減少外加碳源。如我們目前開展BBSNP工藝研究,可實現反硝化聚磷菌一碳兩用;開展汙泥側流溶胞減量-碳源補充工藝研究,主要強化汙水內部碳源循環利用。
  • 尼古拉特斯拉十大預言已實現六個,預言世界大戰
    尼古拉特斯拉十大預言,如今大多都已實現了。他說在人類歷史上將會出現一種東西,這個裝置可以用無線電連接全世界,當時這個預言一出人們都大吃一驚,都不相信這位科學巨匠所說的話,不過後來手機的出現證實了這位天才的預言。2、第一次世界大戰
  • 尼古拉特斯拉十大預言已實現6個,預言世界大戰
    尼古拉特斯拉十大預言如今已實現了6個,不得不說特斯拉真是一位奇人!尼古拉特斯拉十大預言是哪十大預言呢?一起來看看吧。1、預言手機尼古拉特斯拉是世界公認三大天才之一,其實他不僅是一位天才,還是一位預言家。尼古拉特斯拉十大預言,如今大多都已實現了。
  • 語錄偵探|第四次世界大戰會怎麼打?
    《時代周刊》封面歷史因果關係告訴人們,在《時代周刊》刊發上述報導前11個月,人類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核武器的使用,終結了史上規模最大的熱兵器戰爭,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肇始這一切的是,1907年瑞士伯爾尼專利局技術員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守恆定律」。這個定律投射於社會科學領域,徹底顛覆了人類文明進程的一般節奏和固有平衡。
  • 幾十位預言家發出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2032年爆發,為什麼?
    關於世界末日的預言很多,但是又有多少會實現呢?但是關於第三次世界大戰預言就不得不引人思考了。
  • 霍金預言第三次世界大戰,屆時人類的對手將會是誰?很多人想不到
    但是如果說起影響範圍最廣,性質最惡劣的,肯定就是上個世紀發生的兩場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共有六十多個國家被捲入戰爭,對整個人類來說都是不光輝的一頁 但是霍金曾經說過,第三次世界大戰,很有可能不是發生在人和人之間。
  • 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
    中新社莫斯科五月九日電(記者孫宇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爭,是一場空前的浩劫。  在這場決定人類命運的生死大搏鬥中,先後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二十億人口(佔當時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戰火燃及歐、亞、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 應對數字時代工作性質和就業結構的轉變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建議抓緊制定未來5—10年的就業促進規劃,完善勞動、教育培訓、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積極應對數位化轉型帶來的工作性質變革和就業結構調整。數位化轉型正在改變工作的性質數位化轉型改變就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