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席捲了亞、非、歐洲,拉丁美洲的國家都在幹什麼?

2021-01-09 放開那歷史

二戰席捲了半個世界,另外半個世界的國家,都在幹些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迄今為止涉及範圍最廣參戰國家最多的戰爭是著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至今都是歷史發燒友與軍迷朋友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的觀察世界地圖,我們就會發現——二戰的主戰場僅在三個大洲展開:非洲、亞洲和歐洲。而且,非洲戰場僅僅局限於北非戰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地區並沒有參加二戰。換句話說,儘管參加二戰的國家很多,範圍也很廣,但二戰席捲了半個世界。

那麼,世界各主要大國在二戰戰場上拼盡全力搏殺的時候,另外半個世界的國家都在幹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一話題。

我們先來看看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國家沒有參加二戰。拉美的國家很多,最主要的為阿根廷、智利、秘魯、古巴、玻利維亞、委內瑞拉等國。這些國家在二戰期間要麼中立,要麼名義上向法西斯陣營宣戰,實際上並未出兵參戰。究其主要原因在於,拉美有相當一部分國家與德國走得很近,比如阿根廷總統庇隆,其本人就是德國的支持者。在二戰結束後,阿根廷還保護了很多德國二戰戰犯。

正當拉美大部分國家在二戰中享受和平陽光的時候,拉美地區面積最大的國家——巴西派兵參戰了。巴西出動了空軍前往歐洲參戰,其陸軍部隊也跟著美軍一起在歐洲作戰。巴西海軍的護衛艦在大西洋與德國海軍作戰。在整個二戰中,巴西遠徵軍先後有900多名官兵犧牲。由於其犧牲人數和中蘇美等主要參戰相比的確微乎其微,因此今天的二戰史書要麼不寫巴西參戰的經過,要麼將巴西參戰的經過一筆帶過。

說完了二戰時期的拉丁美洲,我們再來看看二戰時期的非洲。非洲在當時資源豐富,但整體經濟非常的貧瘠。因此,除了靠近義大利地中海的北非地區捲入二戰外,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除了向盟國運輸物資,其並沒有正式參加二戰。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二戰的歐洲主戰場,歐洲大陸上仍然有國家保持中立。這裡面就有葡萄牙、西班牙、瑞士、瑞典等國。而永久中立國瑞士更是依靠瑞士銀行的便利,給德國軍方和政府洗黑錢,這也成為了今天人們詬病瑞士二戰作為的一處直接證據。

相關焦點

  •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最強武器(十)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破壞力量最大,瞻洲的範圍最廣,還有殺傷力最恐怖的一次戰爭。根據戰後數據的統計,共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1億多人,直接或間接參與到了二次大戰,總傷亡超過6000萬人。二次大戰造成大規模,毀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當時發明了好呢多先進新功能武器。
  • 拉丁美洲可不是南美洲,來看看拉丁美洲到底包括哪些地方
    它包括19個主權國家和一個非獨立領土波多黎各,該地區大多數人講西班牙語或葡萄牙語,但加勒比、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區也講法語、英語、荷蘭語和克裡約爾語。總的來說,拉丁美洲國家仍然被認為是「發展中」或「新興」國家,其中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是最大的經濟體。由於拉丁美洲的殖民歷史以及歐洲人、土著人和非洲人之間的接觸,拉丁美洲人口中的混血人口比例很高。
  • 弱國悲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波蘭
    因此德國人一直對失去「但澤走廊」地區耿耿於懷,希特勒上臺後便發誓要報這一箭之仇,他以極快的速度重整軍備,在短短的幾年間就把德國從《凡爾賽條約》的受辱國變成歐洲最大的軍事強國。 波蘭是當時英法在歐洲諸盟國中軍事上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德國如果佔領波蘭,不僅能獲得大量的軍事經濟資源,而且還能大大改善自己的戰略地位,既可以消除進攻英法的後顧之憂,還可以建立襲擊蘇聯的基地,因此,德國在吞併奧地利和捷克後,下一步侵略的目標就定在了波蘭。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誰是損失最慘重的國家?二戰最大的贏家又是誰?
    2020-12-01 07:42:15 來源: 荒劇綠洲 舉報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 第二次世界大戰:軍事科技的較量(組圖)
    點擊進入>>>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慘烈性的世界戰爭,也是迄今為止科學技術最廣泛、最深入地應用於軍事領域的戰爭。空戰期間,英國共損失作戰飛機915架,但納粹德國喪失飛機1733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以來第一次嚴重受挫。戰爭後期,盟軍各種新型護航艦艇的出現,雷達、聲納(ASDIC)、高頻測向儀(HF/DF)等探測設備的改良以及刺蝟彈等先進反潛武備的廣泛應用,使從發現德國潛艇到將其擊毀的整個過程變得迅速而有效。從1943年初開始,曾經幾乎使英國的商船航運瀕臨崩潰的德國潛艇部隊在大西洋水域的優勢已不復存在。
  •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和規模是如何實現轉變的?
    所以,直接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性質和規模的改變。那麼,這究竟是咋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當時,當時光的腳步悄然走到了6月22日的凌晨之後,德國空軍就對蘇聯邊境地區的軍用機場、鐵路中樞,以及摩爾曼斯克,考納斯、明斯克,基輔、敖德薩、塞瓦斯託波爾等城市發起了大規模的襲擊。
  • 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人類歷史上的空前浩劫
    中新社莫斯科五月九日電(記者孫宇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爭,是一場空前的浩劫。  在這場決定人類命運的生死大搏鬥中,先後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二十億人口(佔當時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戰火燃及歐、亞、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 冠狀病毒:拉丁美洲有多少?實際數據可能出乎意料
    拉丁美洲國家的冠狀病毒病例急劇增加,導致全球記錄了新的感染病例。巴西的確診病例已超過一百萬,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高病例。該地區的其他國家,包括墨西哥,智利和秘魯,也在努力控制重大疫情。那麼拉丁美洲的主要趨勢是什麼?
  • 我國拉丁美洲史研究70年的回顧與展望
    我國拉美史研究的發展歷程    作為世界歷史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拉丁美洲史是伴隨國際格局及中國社會的變遷而誕生和發展起來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瓦解,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走向高漲。
  • 2034:第三次世界大戰
    2034:印度洋-太平洋聯盟對陣歐亞聯盟世事難料,第三次世界大戰在亞洲爆發的機率當然不是百分之百,但也不會特別離譜。我們來設想2034年的圖景:中國——4年前便已統一臺灣——對印度的綜合國力愈發焦慮。2030年,印度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更重要的是,印度的年輕人比例更高,經濟增速也比中國高。
  • 浴火重生:兩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的重建之路
    提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人們總是會用影響深遠一詞來描述和形容,單就從二戰對於國際形勢與全球格局所施加的改變來看,這個詞就是無比合適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讓全球事物的話語權發生了轉移,此後的時代不再以歐洲命名,此後的風光也不再獨屬於歐洲列強。
  • 第3次世界大戰真要爆發?歐洲情報指出:爭霸將成導火索
    ,積極打壓潛在對手,這使得威脅世界和平的不穩定因素顯著增加,今年年初美國爆發了反戰遊行,第三次世界大戰成為網絡熱搜詞,難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真的要爆發?有歐洲情報機構的研究表明,中美俄爭霸或將成為引發世界大戰的導火索,那麼這是真的嗎?
  • 二戰歐洲和東亞戰場打的火熱,西亞中東國家都在做些什麼?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2182字,閱讀約5分鐘提起二戰歷史,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歐洲戰場、太平洋戰場和遠東戰場的重要戰役上。這些年一直火熱的西亞地區怎麼會沒有存在感?明明戰火已近,為何沒有捲入戰爭?西婭在做什麼?
  • 亞非作協、塔什幹亞非拉電影節:被遺忘的第二、三世界紐帶
    他們在蘇聯參加作家會議、電影節或大學學習期間看到了什麼?他們的文本/電影有多少在蘇聯被翻譯/放映,誰讀/看了它們?俄羅斯/蘇聯文學和電影製作對他們的作品有影響嗎?他們試圖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的跨國文化形態是否影響了全球文學和電影的流通模式?在第二和第三世界結束後,這些交流的遺產是什麼?這些冷戰時期的形式與當代後殖民主義研究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我對其中一些疑問回答得比其他疑問更好,我還在努力。
  • 偉大的發明: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誕生出來的8個了不起的發明
    ,在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的戰爭,但讓現代人比較熟悉的,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給許多國家帶來了不同的影響,也出現了不同的格局,同時因為這次戰爭,還誕生了很多的了不起發明,對於這一點,可能我們知道的並不多,那麼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偉大的發明: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誕生出來的8個了不起的發明!
  • 化敵為友: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如何重塑美日關係的
    二十世紀20年代的大國關係呈現出一種相對樂觀的改善趨勢:在歐洲,通過道威斯計劃和楊格計劃的安排,德國的戰爭賠款問題得到部分解決、洛迦諾公約重新確定了德國與西歐國家之間的領土邊界。歐洲和平的曙光似乎出現了。在亞洲,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會議確定了世界主要海軍強國的主力艦噸位,使日本、美國和英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力量實現了平衡——即使是非常不穩定的平衡。
  • 《戰爭雷霆》新手體驗 高還原第二次世界大戰
    做為軍迷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一直是一個最有爭議的話題。戰爭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天起,一直是人類世界裡的主旋律,攻城略地成就歷史上許許多多梟雄。今天遊戲界一款名為《戰爭雷霆》的遊戲續寫了這一篇章,在和平年代給各路蠢蠢欲動的梟雄施展才華的機會。
  • 歷史上最著名的蝴蝶效應:一顆子彈造成的世界大戰
    且聽小巖慢慢道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普法戰爭:1870-1871,普魯士王國想要統一德意志、而法國也想要拓展勢力範圍,普法兩國為了爭奪歐洲大陸的霸權而爆發戰爭,交戰後普魯士戰勝法國。普魯士在1871年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求法國割地和賠償,造成法國和德國彼此間的仇視。
  • 面具與烏託邦:拉丁美洲哲學走向成熟的突破
    張偉劼老師以《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一書為例,進一步解釋了中國對拉美思想的關注折射著西方的關注視野這一觀點。這本書是烏拉圭作家愛德華多·加萊亞諾的一部非虛構作品,敘述新舊殖民主義在拉丁美洲的侵入、掠奪的歷史。在90年代末,這本書就被譯介到中國,但一直沒有激起很大的反響。
  • 拉丁美洲的這些地方隨便點一個就都是世界文化遺產
    一部《摩託車日記》讓我認識了格瓦拉,和他的國家古巴,一部《速8》讓我愛上了拉丁美洲這片獨特的土地,當了解了拉丁美洲發現這些地方竟然都是世界文化遺產。墨西哥--瓜納華託的整個老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這裡保留著歐洲帝國時期的建築風格,五顏六色的建築坐落在群山之間,前往皮畢拉紀念碑,俯瞰瓜納華託全城風光。瓜納華託的接吻港,成為很多情侶想去的地方,狹窄的小道,成為了愛情甜蜜的集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