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在沒有軍銜的時代,為何劃分軍官和士兵的等級?

2020-12-04 轉瞬間落日殘煙

說起軍銜,相信當過兵的朋友都不陌生。目前的軍銜分為將官、校官、尉官、士官等等,言而總之非常的詳細。有一個問題出現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的軍隊是沒有軍銜的。那麼,在沒有軍銜的時代,如何劃分軍官和幹部的等級呢?其實,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辦法。每個時期總能分得清楚,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

在抗戰時期,由於第一要務是打仗,所以在部隊等級問題上沒有進行劃分。但是隨著全國局勢的逐步穩定,軍隊也開始逐步正規化。因此,推出一套等級劃分方案已經勢在必行。在1952年,中國軍隊開始實行11等劃分計劃。具體來說是這樣的,把全軍各級官兵劃分為11等,普通的戰士自然是11等,班長和副班長都是第10等,這樣以此類推。大區級指揮官是二級,至於一級則是那些指揮過百萬大軍的統帥們,也就是後來的十大元帥。

1955年,中國開始實行軍銜。當時,一級軍官基本上被授予元帥軍銜。1955年頒布的軍銜分為帥官、將官、校官等等,軍銜劃分非常的詳細。但這套軍銜只使用了10年時間,到了1965年,軍銜暫時退出了歷史舞臺。與此同時,中國軍隊開始換發65式軍服。由於沒有軍銜,65式軍服有一個很大的特點。當時,軍官的上衣有4個口袋,而士兵的上衣只有2個口袋。家屬給部隊的親人寫信,就是希望早日穿上4個兜。

由於沒有軍銜,軍隊當時也按照行政幹部的等級進行劃分。行政幹部總計劃分了27個等級,第一和第二等級太高。軍隊是直接從第三等級開始的,其中大區的將領為4級幹部,也是以此類推。排長為23級,排長以下的4級都是臨時性的,其中普通士兵是第27級。所以說,即便在沒有軍銜的時代,也有不同的等級。當然,由於沒有軍銜,在外表上是看不出來的。比如排長和團長的軍服一模一樣,如果排長再老一點,就徹底分不清了。

到了1980年,軍隊的等級劃分重新進行了調整。軍隊等級劃分為18個等級,劃分為正軍級、副軍級、正師級等等,其實這已經和軍銜非常類似。在歷史的長河中,30年代的蘇聯軍隊也曾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沒有標準的軍銜,但是劃分了不同的等級。到了1988年,經過慎重的考慮,軍銜重新在部隊中使用。不過,這次頒布的軍銜,與1955年的軍銜截然不同。

與1955年頒布的軍銜相比,1988年的軍銜取消了元帥、大將、大尉等軍銜。與此同時,出現了一級上將。但是由於沒有授予任何人,所以在1994年又取消了。在我們的軍隊中,洪學智將軍在兩次授銜中,都被授予上將,這是絕無僅有的。至於現在,軍銜則成了部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世界各國軍隊都採用了軍銜,這是大勢所趨,也是軍隊發展的必然結果。

相關焦點

  • 海軍軍官軍銜為何放在袖子上?夏常服和作戰服為何又不放了?
    首先,《海軍軍銜為何在袖子上》這個命題並不準確,你可以說「軍官、準尉的海軍春秋常服或常禮服的軍銜標誌為何在袖口上?」,但是不能說「海軍軍銜為何在袖子上」,為什麼這樣說才科學嚴謹呢?原因非常簡單。世界各國軍隊的軍裝,主要品種基本上都區分為常服、禮服和作戰服,此外還有一些輔助品種比如體能訓練服、工作服、防護服等等,每一種軍裝的軍銜標誌放置的位置都不一樣,士官和軍官的軍銜標誌放置位置更是有非常大的不同。
  • 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軍銜?可以指揮多少士兵?
    軍銜制度由來已久,不論是古中國還是歐洲國家都有著自己的軍銜制度,但是在15世紀的時候軍銜制度才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最開始的時候普通士兵是沒有軍銜的,只有軍官在軍隊中才會擁有一定的地位。可是在新制度中士兵們得到了肯定,並有了一定的等級。
  • 日本大佐相當於中國軍隊什麼級別?為何日軍不當少將爭當大佐?
    軍銜制以軍官的職務、資歷、貢獻、才能等綜合因素作為評定和晉升軍銜的標準。」兩次擬訂的軍銜等級都與當時國民黨軍隊的軍銜制相同,但由於受當時環境的制約,兩次擬訂的軍銜制度都未能實行。 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5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軍官軍銜共設4等14級。到如今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銜制,軍官軍銜共分3等10級。
  • 日本軍隊中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級別軍銜?難怪日軍人人搶著做
    因為日本經歷了明治維新的改革後國力增強,於是效仿了德國的軍事戰爭制度對我國發動了戰爭,就連軍官的軍銜與等級也一併效仿的德國軍銜。在很多抗日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日本的軍官當中,等級最高的就是大佐了,而這大佐是什麼意思,在軍隊中又究竟是怎樣的等級呢?
  • 上將就是最大的軍銜了嗎?不同等級軍銜在部隊所處的職務是怎樣的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不同等級軍銜在部隊所處的職務是怎樣的。按照目前解放軍軍銜制度的劃分,軍官一共設為三等共十個級別:將官(上、中、少);校官(大、上、中、少);尉官(上、中、少)。在部隊上,他們的職務劃分為:上將: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的編制軍銜;正大軍區職的主要軍銜;副大軍區職的輔助軍銜。 中將:副大軍區職的主要軍銜;正大軍區職,正軍職的輔助軍銜。 少將:正軍職、副軍職的主要軍銜;副大軍區職、正師職的輔助軍銜。大校:正師職的主要軍銜;副軍職、副師職的輔助軍銜。上校:副師職、正團職的主要軍銜。
  • 只是士兵的他為何能與「兩彈一星」元勳齊名?他的軍銜比將軍稀有
    2017年7月28日,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建立卓越功勳的96722部隊71分隊班長王忠心被授予「八一勳章」,「八一勳章」是目前中國軍人能夠擁有的最高榮譽勳章。在那一次的十位「八一勳章」獲得者中,還有被稱為中國核司令的「兩彈一星」元勳程開甲、「中國電磁彈射之父」海軍少將馬偉明、兩次完成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等其他九人。在軍隊中,只有進入尉官的人才能被稱為軍官,而王忠心作為一名士官長是這十人中唯一的一名士兵,為何一名能獲得中國軍人的最高榮譽勳章呢?
  • 2018年部隊文職幹部軍銜與職務等級詳情
    2018年部隊文職幹部軍銜與職務等級詳情由北京軍轉考試培訓網提供:更多關於部隊文職幹部軍銜與職務等級,軍隊文職政策解讀,軍隊文職的內容請關注北京軍轉考試培訓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軍轉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呢?先來「科普」一下我國的現行軍銜制說到軍銜,我們先要「科普」一下我國的現行軍銜制。「軍銜是國家給予軍人的一種榮譽。軍銜制以軍官的職務、資歷、貢獻、才能等綜合因素作為評定和晉升軍銜的標準。」
  • 不為人知的德軍二戰前軍官培養,合格的軍官跟坦克一樣重要
    基於這一原則,普魯士正式向開放軍官團,建設新的軍校,對貴族之外的人進行軍事培養,並打開了下層軍官的晉升渠道,使得有能力的士兵可以在接受培訓或者取得戰功之後快速晉升,激勵軍官的作戰熱情,同時還要克服普魯士軍隊中從腓特烈大帝時代便一直存在的排除異己現象。沙恩霍斯特等人改革軍的目標,就是讓軍隊內部充滿具備良好的軍事素養和足夠的知識儲備且正直的愛國軍官,這樣他們反過來也可以進一步激勵跟他們在一起的士兵。
  • 巴鐵空軍軍銜是怎樣的?設有空軍元帥,士兵肩章使用雄鷹圖案
    那麼,巴基斯坦空軍的軍銜設置、英文全稱、英文縮寫和薪金檔次您都了解了嗎?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巴基斯坦空軍設置了元帥軍銜,軍銜標誌是五顆金星,頂端是一個花環與2把交叉佩劍的組合圖案。但是,元帥軍銜一般都是在世界大戰期間授予,巴鐵空軍平時的最高軍銜還是上將,儘管他們經常與印度爆發局部戰爭或軍事衝突。
  • 【文字解讀】關於新的軍官制度改革,權威解答來了!
    答:這次軍官制度改革,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深入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確保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為指向,以戰鬥力為唯一的根本的標準,瞄準軍官職業化這個大方向,按照「堅持遵循、目標引領,立足現實、著眼長遠,統籌規劃、體系設計,突出重點、先急後緩,分類規範、基於法治」的思路,調整重塑軍官等級制度,創新完善軍官分類管理、服役、
  •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銜級制度簡史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有了政治上和物質上的堅實基礎,經過幾年的準備,於1955年正式實行軍銜制。軍銜等級是軍銜制度的核心。1955年實行的軍銜制度,極大地振奮了士氣,有力地推動了軍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但是,上世紀60年代初,由於時代的局限,當時不少人對軍銜制度存在著偏見,認為軍銜制是教條主義或是資產階級的東西,不符合我軍的實際。
  • 關於元帥軍銜的四個疑問
    1955年授銜以後,聚焦在十位元帥身上的目光與日俱增,人們圍繞這一等級的軍銜發問,有些問題倒也值得推敲,可以拿出來與眾人共同探討一番。從模糊的「將帥之長」的概念,到官位職稱,元帥在古代中國並不代表軍銜,真正將元帥當成最高軍銜來稱呼的,是16世紀的法國軍隊。在那之後,這一軍銜等級被多個國家採用,至19世紀,法國先後有44人被授元帥。
  • 去俄羅斯化:烏克蘭正式引入北約軍銜,北約軍銜體系到底是啥?
    總體上講,北約軍銜有自己的代碼(NATO Code),從低到高分別是OF1至OF10,對應的軍銜名稱分別是少尉和中尉(同為OF1)、上尉、少校、中校、上校、準將、少將、中將、上將、元帥(五星上將)。OF10級別的元帥或五星上將是戰時的軍銜,在平時如果沒有極特殊情況一般不會授予。在軍官軍銜序列中,北約還設置有OF(D)的分類,代表的是等待委任中的軍官訓練生。
  • 全世界最奇怪的軍銜,中將加上將,只有在抗日期間中國軍隊能見到
    眾所周知在一支部隊當中,軍隊指揮官的軍銜不僅是一種榮譽和權利等級的體現,更是在部隊當中地位和國家政府對於你的信任的體現,不過我們在研究歷史當中發現,抗日戰爭時期的一種軍銜十分奇怪,而且還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一種。
  • 建國後我軍軍服軍銜概述
    一.50式軍服 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由單一的陸軍發展成為海陸空齊備的人民軍隊,為實現國防軍正規化建設,我軍於1950年初開始配發涵蓋三軍的50式軍服,50式軍服沒有設置軍銜,只是解決了三軍制服統一的問題,在定義上應該是應急過渡性。 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式軍服按陸、海、空三軍幹部、戰士區分。
  • 軍銜到底有多高?說出來難以置信
    貞觀四年(公元603年),日本第一批遣唐使來到大唐,開始將中國的傳統文化源源不斷的學習回日本,這些文化中不僅包括農業、工業、天文、地理、繪畫、書法等實用領域,還有唐朝的政治和官僚制度,那是中國人民近千年來不斷摸索而形成的,對一個國家上層建築的構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軍銜
    軍銜是軍人身份和等級的象徵,它代表國家授予軍人的榮譽和賦予的職責,對於軍銜的製作來說,二戰期間的德國軍銜可以說是非常精美的,希特勒曾說過只有讓軍人穿上英俊、帥氣的軍裝,人們才更願意參軍,而軍銜作為軍裝上必不可少的部分,德國人自然對其非常重視。
  • 日本為何始終不承認敗給中國?未向日本派駐佔領軍是重要原因
    8月11日,就在蘇軍出兵兩天後,蘇聯方面向美國提出,由美蘇派出高級軍官分任日本佔領區總司令的要求,並提出了蘇方的人選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卻遭到了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嚴詞拒絕。並表示:「不容俄國控制日本的任何部分。」對日本的佔領不能重蹈德國的覆轍,我不打算分割管制或者劃分佔領區,我不想給俄國人以任何機會,讓他們像在德國和奧地利那樣去行動。」
  • 揭秘軍隊文工團:閻肅級別最高 對應上將待遇
    11月24日至26日,習近平出席在京舉行的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持精簡高效的原則,裁減軍隊員額30萬,精簡機關和非戰鬥機構人員,使軍隊更加精幹高效。  韓紅退伍消息一經傳出,引發了對軍隊其他「明星」的關注,肩膀上同樣有肩章的軍隊明星們,享受的都是什麼級別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