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士兵的他為何能與「兩彈一星」元勳齊名?他的軍銜比將軍稀有

2020-12-02 蒼穹長劍

2017年7月28日,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建立卓越功勳的96722部隊71分隊班長王忠心被授予「八一勳章」,「八一勳章」是目前中國軍人能夠擁有的最高榮譽勳章。

在那一次的十位「八一勳章」獲得者中,還有被稱為中國核司令的「兩彈一星」元勳程開甲、「中國電磁彈射之父」海軍少將馬偉明、兩次完成中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等其他九人。

在軍隊中,只有進入尉官的人才能被稱為軍官,而王忠心作為一名士官長是這十人中唯一的一名士兵,為何一名能獲得中國軍人的最高榮譽勳章呢?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王忠心這個兵可是一級軍士長,一級軍士長享受正師級待遇,跟將軍一樣,但數量卻可比將軍還稀少。想要成為一名軍士長,必須要掌握一門或多門精湛的技術,是中國軍隊現代化不可或缺的人才。

作為原中國第二炮兵部隊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的一名一級軍士長,1986年12月入伍的王忠心,在其32年的服役生涯中,經歷過軍隊建設3次跨越式發展和部隊武器裝備2次換型,先後執行重大軍事任務28次、參加實裝操作訓練1300多次,熟練掌握操作3種型號飛彈武器,堪稱中國飛彈按下發射按鈕的人中最優秀的那一個。

像王忠心這樣的一級軍士在各個軍種中都有,但數量都及其稀少,一級軍士長作為不帶將軍軍銜的將軍,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用二三十年的堅守,詮釋了「兵王」的內涵。讓我們向他們所作的貢獻致敬,銘記全體中國軍人所作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九十歲生日,楊振寧李政道為他賀壽
    2019年5月15日,是「兩彈一星」元勳、中科院院士周光召九十壽誕,也是他從事科學事業65周年。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召開周光召學術思想與科學精神研討會,數百位周光召先生的同事、同學、朋友及學生共聚一堂,一起探討周老的學術精神。
  • 天空FM|| 他追尋「蘑菇雲」的路程——紀念「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
    >1946年錢三強在巴黎居裡實驗室「他(錢三強)是真的不怕放射性。」他的助手王方定說道。1960年,研製的關鍵時期,組員王方定發現實驗缺乏必需的放射源,當他找到錢三強尋求幫助時,錢三強轉身從辦公室的鐵皮櫃裡拿出了小居裡夫婦贈予他的10克碳酸鋇鐳標準源。世紀之戀戰時規定書信須少於25個字。於是,他們用25個字,不斷地討論天氣,討論學術,討論未來。
  • 程開甲走了,兩彈一星元勳在世僅餘4位—新聞—科學網
    他在被稱為「死亡之海」的羅布泊工作生活了20多年。   此後,程開甲雖未發表一篇學術論文,卻參與締造了一個核試驗基地,成為我國核事業人才的搖籃之一,這裡先後走出了10位院士、幾十位技術將軍,獲得2000多項科技成果獎,許多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
  • 他是錢學森的師弟,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烈士,犧牲姿態感動救援隊
    他們用智慧和血汗創造出"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蹟。1999年9月18日,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在這23位科技專家中,有一個名字叫「郭永懷」,他就是《激情的歲月》中「鍾培林」的原型。在電視劇中,鍾培林原在美國康奈爾大學任教,是著名物理學家、力學家、應用數學家,A所副所長,青年科學年鍾心的父親。
  • 兩彈一星元勳在世僅餘4位
    他在被稱為「死亡之海」的羅布泊工作生活了20多年。此後,程開甲雖未發表一篇學術論文,卻參與締造了一個核試驗基地,成為我國核事業人才的搖籃之一,這裡先後走出了10位院士、幾十位技術將軍,獲得2000多項科技成果獎,許多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
  • 中國軍隊在沒有軍銜的時代,為何劃分軍官和士兵的等級?
    每個時期總能分得清楚,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在抗戰時期,由於第一要務是打仗,所以在部隊等級問題上沒有進行劃分。但是隨著全國局勢的逐步穩定,軍隊也開始逐步正規化。因此,推出一套等級劃分方案已經勢在必行。在1952年,中國軍隊開始實行11等劃分計劃。
  • 他推薦的人,有七位是後來的「兩彈一星」元勳!
    鄧稼先立刻意識到這是指爆炸原子彈,心裡咯噔了一下,隨口便說,「我能行嗎?」在後來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稱號的23人中,有7位是由錢三強直接推薦到核武器研製第一線的。 畫面上這位老人名叫王方定,在核武器所成立之初,就被錢三強推薦到那裡,那時他還只是一個30歲的助理研究員
  • 比錢學森還牛,兩彈一星元勳有一半是他的學生,中國核物理先驅
    然,人終有惰性,能做到活到老,學到老的又有幾人呢?有這麼一位老師,他的名字鮮為人知,但他真正做到了"桃李滿天下",所教出的學生中有一半後來成為了"兩彈一星"元勳,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便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葉企孫。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已有17人離世 媒體解析其功績(1)
    「兩彈一星」部分元勳合影 「兩彈一星」功臣中17人辭世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分別為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吳自良、陳芳允
  • 徐海東將軍生病期間,上級告訴他「安心養病,天塌下來也不用管」
    我國在1955年舉行了授銜儀式,而在得知自己的軍銜後,各位將軍的反應也是不盡相同,有的感覺自己的軍銜低了,產生了強烈的情緒,有的則表示自己的軍銜授高了,要求降低軍銜。徐海東將軍在眾多要求降低軍銜的將軍中,只有負責授銜的徐立清將軍被批准,其餘的全部被駁回,這些被駁回的將軍中就有今天要講的徐海東將軍。
  • 「兩彈一星」元勳多數來自江浙,江浙地區有什麼魔力?
    這些人就是為「兩彈一星」研製作出重要貢獻的23位科研專家。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兩彈一星」元勳彭桓武:我研究核彈是為了世界和平
    聽眾朋友,我是央廣記者王銳濤,今天我們邀請軍史專家董保存繼續為您講述兩彈一星元勳的故事。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軍銜
    軍銜是軍人身份和等級的象徵,它代表國家授予軍人的榮譽和賦予的職責,對於軍銜的製作來說,二戰期間的德國軍銜可以說是非常精美的,希特勒曾說過只有讓軍人穿上英俊、帥氣的軍裝,人們才更願意參軍,而軍銜作為軍裝上必不可少的部分,德國人自然對其非常重視。
  • 張愛萍將軍之子回憶父親與「兩彈一星」
    中國軍網北京10月16日電 記者何友文、周小敏報導: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0周年之際,中國軍網八一電視對當年領導我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張愛萍將軍之子今天我們一起走近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員張翔將軍,感受他與父親張愛萍將軍的父子深情,傾聽兩彈一星背後的故事。主持人:張翔將軍你好,你是畢業於哈軍工核物理專業的,你能不能跟我們談一下關於您在軍校生涯裡面的學習情況呢?
  • 「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
    6月2日,「兩彈一星」元勳陳能寬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炎良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2日電(記者 張炎良 黃昂瑾 見習記者 嶽巍)6月2日上午10時許,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陳能寬同志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
  • 「兩彈一星」元勳少年時的生活場景
    在山東省榮成市滕家鎮西灘郭家村,曾為原子彈爆炸做過卓越貢獻的著名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的故居正式對外開放,永懷教育學院同步舉行揭牌儀式。、體悟他的愛國情懷。他是唯一一位在中國核彈、飛彈和人造地球衛星領域均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 他是錢學森的師弟,也是「兩彈一星」元勳。他的愛情故事同樣動人…
    」元勳郭永懷的故居正式對外開放。而他的愛情故事同樣動人。1945年11月,第一屆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巴黎召開,李佩因出色地組織了許多重大社會活動,並且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被選為中國婦女代表,並在在會上發言。這個美麗的中國女子給美國工會在中國教育項目負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推薦她到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 他是錢學森的師弟,也是「兩彈一星」元勳。他的愛情故事同樣動人
    當天,在山東榮成,曾為原子彈爆炸做出卓越貢獻的著名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的故居正式對外開放。就在這座故居中,見證了少年郭永懷的成長,記錄著他的生活印跡。  作為錢學森的師弟,郭永懷追隨師兄的腳步,將自己的全部所學貢獻了給我國的原子彈事業。而他的愛情故事同樣動人。
  •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之子回憶:父親一輩子低調、一絲不苟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之子回憶:父親一輩子低調、一絲不苟 2020-11-01 15:32:28(鄭瑩瑩 攝) 鄭瑩瑩 攝   中新網上海11月1日電(鄭瑩瑩)歷經一年多的巡展,「光輝典範 永耀蒼穹——朱光亞生平事跡展」1日在上海科技館開啟全國巡展的最後一站,將持續至12月30日,向公眾講述中國「兩彈一星」元勳、核科技事業的重要開拓者、第一顆原子彈氫彈攻關技術總負責人、國防科技領域的卓越組織領導者朱光亞的生平事跡。
  • 又一位兩彈一星元勳逝世,隱姓埋名20年完成壯舉,還剩幾位在世?
    已故的兩彈一星元勳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趙九章等十八位英雄,在此讓我們祝願先生們一路走好,中國定將實現偉大復興。現在,又有一名兩彈一星元勳逝世,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英烈,歌頌他的功績。我國元勳程開甲院士於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稱得上是福壽綿長。程老先生一輩子都在為中國軍工事業而努力,哪怕是退休都一直擔任中科院與總裝備部的常任委員、專家顧問,為東風飛彈的產生同樣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