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錢學森的師弟,也是「兩彈一星」元勳。他的愛情故事同樣動人…

2020-10-18 長春婦聯

10月16日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6周年紀念日。


當天,在山東榮成,曾為原子彈爆炸做出卓越貢獻的著名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的故居正式對外開放。就在這座故居中,見證了少年郭永懷的成長,記錄著他的生活印跡。


作為錢學森的師弟,郭永懷追隨師兄的腳步,將自己的全部所學貢獻了給我國的原子彈事業。而他的愛情故事同樣動人。


01

農家子弟



1909 年,山東榮成滕家鎮郭家村農民郭文吉家喜添新丁。這是郭家第四個孩子,取名郭永懷。


郭永懷從小就十分好學,一路拿下無數個第一——第一個公費中學生、村裡第一個大學生……


在南開讀大學期間,由於他成績優異,被推薦到北京大學物理系深造。後在西南聯合大學讀研究生。



1938年,在「庚款」赴英留學生考試中,郭永懷所報考的專業只招一人,但他和另外兩人均考出了350分的高分,並列第一。最終三人均被破格錄取。


然而,留學之路並不順暢,直到1940年,他們才來到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僅用了半年時間,郭永懷就取得了應用數學系的碩士學位。


1941年,郭永懷來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在這裡,他結識了影響他一生的師兄——錢學森。兩個人都是世界氣體力學大師馮·卡門的得意門生,愛好相投,十分有共同語言,沒多久便成為知己。學習之餘,錢學森最樂意幹的事情就是開著車,拉著這個頗有幾分書呆子氣的師弟兜風 。



4年後,郭永懷順利取得博士學位。1946年秋,馮·卡門的大弟子威廉·西爾斯教授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科學部的基礎上創辦了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邀請郭永懷任教。


02

叛逆少女



郭永懷9歲開始讀書的時候,江蘇鎮江一個優渥的家庭中迎來一個千金,取名李佩珍。其父是開灤煤礦工程師。


從英國留學歸來後,李佩珍一家遷往北京。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李佩珍,在18歲的時候,考上了三所名校,北京女子文理學院、燕京大學和北京大學。最終,她選擇了在北京大學讀經濟系。


「七七事變」爆發後,北平淪陷,李佩珍不得不中止在北大的學業。熱愛讀書的她便想去西南聯大繼續求學。



時局動亂,一個女孩隻身在外,如何保證安全?這一想法遭到了父母的激烈反對。


年輕氣盛的李佩珍哪裡聽得去勸,她一次次與父母進行抗爭,卻每次都被否決。


半年後,李佩珍趁家裡放鬆之際,拿了500大洋,留下一紙借條,與兩個女同學一起「逃」到昆明。


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她將「李佩珍」改為「李佩」。


在西南聯大,李佩在學習之餘,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社交才能,她擔任了學生會副會長。


03

命運相連



雖然都在北大、西南聯大讀過書,但因著9歲的年齡差,郭永懷和李佩並未產生過交集。


然而,命運之手卻暗中將兩人推向一起。


1941年,李佩從西南聯大畢業後,來到重慶中國勞動協會工作。1945年11月,第一屆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巴黎召開,李佩因出色地組織了許多重大社會活動,並且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被選為中國婦女代表,並在在會上發言。


這個美麗的中國女子給美國工會在中國教育項目負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推薦她到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1947年2月,李佩來到康奈爾大學,在這裡,她結識了一生的愛人——郭永懷。



一次,西南聯大的校友組織了一場科學報告,郭永懷那時在康奈爾已經小有名氣,應邀參加。看到臺上侃侃而談的郭永懷,李佩心中升起無限的敬佩之情。


就這樣,兩個人相識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兩人經常在一起談天說地。李佩發現,兩個人之間有很多共同愛好,而郭永懷的攝影技術也不錯。一起外出遊玩的時候,郭永懷總是充當李佩的攝影師,用鏡頭捕捉到了她的很多美麗瞬間。



在越來越深的交往中,兩顆孤寂的心越靠越近,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再也離不開對方了。


1948年,在校友們的見證和祝福中,郭永懷和李佩喜結連理。


04

回到祖國



那時候的學子,即使身在海外,心裡惦記的也永遠是祖國。作為知己,錢學森和郭永懷在一起也常常討論回國的事。


1950年,錢學森曾試圖回國,卻被美國橫加阻撓,因為他們不想失去這樣一位重量級空氣動力學人才。後來,在周恩來總理的幹預下,錢學森終于于1955年回到中國。


看到師兄走了,郭永懷更是坐不住了。他整天和李佩商量回國的事。


那時候,很多人都對郭永懷的想法感到不理解,作為康奈爾大學的教授,要名有名、要利有利,孩子也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為什麼要回到一窮二白的中國呢?


郭永懷的回答十分嚴肅:「家窮國貧,只能說明當兒子的無能!作為一個中國人,有責任回到祖國,和人民一道,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山河。」


其實,早在幾年前,美國人讓郭永懷填寫一張表格時,郭永懷就在留美原因上寫道:我出國留學,是為了報效祖國。正是因為如此,美國人才不讓其參加涉密科學研究。



1956年10月,郭永懷辭去了美國康奈爾大學航空研究生院教授的職務,燒掉了在美國的研究文稿,和妻子女兒終於投入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看到丈夫燒掉自己的研究成果,李佩十分心疼。「你這麼多年的心血,就這樣燒掉了?」郭永懷卻微微一笑,安慰妻子道:「沒關係,這些都在我心裡呢。」


05

以身殉國



終於追上了師兄的腳步。郭永懷回國後出任中科院力學所副所長。他把全部身心都撲在了工作上。


漸漸地,李佩發現,郭永懷離家的時間越來越長。他以前還知道工作完回到家裡陪妻子看看電影,陪孩子玩耍一會兒,但自從1960年開始,他卻玩起了失蹤,常常不打招呼,說走就走,一走甚至長達幾個月。



難道他在外面有了別人?找不到郭永懷的李佩開始胡思亂想,她抱著母親哭訴說,郭永懷找不到了,這個家也不要了。一氣之下,她還將一家三口照片中的郭永懷剪掉,以洩心頭之恨。


然而,當郭永懷回來時,對她和孩子依然如故,讓她又覺得郭永懷對她的感情並沒有改變。


就這樣彆扭了三四年。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一條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中國大地,震驚了世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這一天,王淦昌邀請李佩和郭永懷去他家吃飯。席間,從不喝酒的兩人卻端著酒杯頻頻舉懷慶祝。從他們相對隱諱的交談中,李佩終於明白了,丈夫失蹤的原因並非因為外遇,而是在秘密研製原子彈。


1968年12月5日凌晨,一架小型飛機即將著陸時突然失控,墜毀在附近的一片玉米地裡。現場已經慘不忍睹,但四處散落的遺體中,卻有兩個人緊緊抱在一起。當救援人員用力把兩人分開後,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他們中間夾著一個皮質公文包,由於兩人身體的保護,文件包只是有些燒焦,打開後,一份熱核飛彈試驗數據文件依然保存完好!這兩個其中之一,便是郭永懷。


06

默默守候



郭永懷犧牲時,李佩正在外地出差。她匆匆趕回北京,被上級領導告知這一消息時,她如同五雷轟頂。


心痛得麻木了,淚水卻已經枯竭。

整整一夜,她站在陽臺上,不哭不鬧,只是望著遠方……


在北京中關村科源社區的最西頭,有幾棟三層青磚小樓,其中一棟的204室,便是郭永懷和李佩的家。郭永懷走後,李佩從未動過搬家的念頭,家裡的所有陳設,都與丈夫走前一樣。


痛失所愛的李佩,沒有沉浸在丈夫離世中不能自拔,相反,她通過自己的努力,用另一種方式繼續履行著丈夫的承諾——報效國家。


雖然自己的專業是經濟學和社會學,但李佩卻一直有個當教師的夢想。1970年2月,她創辦了「應用語言學」專業研究生師資班,親自擔任導師。


1987年離休後,李佩仍活躍在博士生英語教學的講壇上。



她把自己的收入都捐了出去——支持智障幼兒園建設、挽救崑曲、汶川大地震……


她還把丈夫生前的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捐給了郭永懷的家鄉——榮成郭永懷事跡陳列館


2017年1月12日,99歲的李佩與世長辭。同年4月5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為郭永懷與李佩舉行了合葬儀式。


兩個相愛的人,終於長眠在了一起。


後記:


中科大曾排了一部音樂劇《愛在天際》,講的就是郭永懷和李佩的事跡,場場爆滿。


在《愛在天際》中,李佩有一句臺詞,說給去世後的郭永懷:「我等你,你不回來,我不老。」


現在,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是在天上,有兩顆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兩顆小行星,卻一直在閃耀。


如果我們為存在的意義感到迷茫,不妨仰望夜空,看看那些閃耀的星星們,也許就會找到真正的理想信念。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

素材來源:

cctv國家記憶

《創新者永遠年輕》

百度百科

郭永懷:為了回國,他燒光所有研究成果

致敬李佩先生

相關焦點

  • 他是錢學森的師弟,也是「兩彈一星」元勳。他的愛情故事同樣動人
    當天,在山東榮成,曾為原子彈爆炸做出卓越貢獻的著名科學家、「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的故居正式對外開放。就在這座故居中,見證了少年郭永懷的成長,記錄著他的生活印跡。  作為錢學森的師弟,郭永懷追隨師兄的腳步,將自己的全部所學貢獻了給我國的原子彈事業。而他的愛情故事同樣動人。
  • 他是錢學森的師弟,兩彈一星元勳中唯一烈士,犧牲姿態感動救援隊
    為了祖國的「兩彈一星」事業,他毅然離開美國,回到祖國,率領年輕科學家投入這項偉大事業。電視劇中鍾培林的故事,與現實中郭永懷的經歷,有很多相似點,卻也有很多不同之處。那麼,真實的「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教授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01 出身農家,天才少年1909年4月4日,郭永懷出生於山東省榮成市滕家鎮一個農民家庭。
  • 錢學森的愛情故事,比他兩單元勳的頭銜還傳奇,兩句話追到媳婦
    關注小編帳號的人,應該看過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關於軍事奇才蔣百裡的故事,今天要說的,就是他的女兒的愛情故事,他女兒叫做蔣英,大家都知道趙雅芝吧,兩人長得很像,就是那位。 她的丈夫就是錢學森先生,相信錢老的名氣,應該沒人不知道的吧,他是兩彈元勳,他的經歷是很傳奇的,不過他的愛情故事同樣傳奇。 蔣英是浙江人,當時是有名的鋼琴家和歌唱家,她的父親是有名的軍事家,這樣一位美女,被錢學森幾句話就拿下了。
  • 「兩彈一星」元勳多數來自江浙,江浙地區有什麼魔力?
    還有一些人,他們的功績同樣不可被人們遺忘,只可惜他們已經消逝在歷史的奔流中,只留下這些過去被人所銘記,他們是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他們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想必大家都熟知兩彈元勳中的錢學森先生,在現在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裡,還能看到他的故事。他出身貴族世家,是吳越王的第33世孫,從小圍繞他的四個字是貴族之後。儘管到他這一輩家中沒有了古時的風光富貴,但仍舊三餐不愁。
  • 天空FM|| 他追尋「蘑菇雲」的路程——紀念「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
    這一天,也是錢三強先生的51歲生日。作為中國「原子彈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錢老先生用他的一生書寫下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細數錢老先生走過的歲月,我們將看見一雙堅毅隱忍的眼睛,一個勤勉忙碌的背影,亦一顆溫柔動人的真心。
  • 比錢學森還牛,兩彈一星元勳有一半是他的學生,中國核物理先驅
    有這麼一位老師,他的名字鮮為人知,但他真正做到了"桃李滿天下",所教出的學生中有一半後來成為了"兩彈一星"元勳,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便是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葉企孫。求學之路光緒二十四年間,在上海一個書香門第家庭,一位嬰孩呱呱墜地,他便是葉企孫。
  • 中國科學史最悲壯的一具骸骨,為了保護兩彈一星資料,他壯烈犧牲
    1964年的今天,黃褐色的蘑菇雲在我國西北戈壁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在兩彈一星元勳中,有一位科學家令人惋惜,那就是唯一一位在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研製中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的郭永懷。
  • 兩彈一星功臣中唯一獲「烈士」稱號的科學家是誰?錢學森是他師兄
    郭永懷這位重量級人物的早逝是中國核彈事業的一個重大損失,這也是周總理悲痛萬分的原因。郭永懷去世比較早,所以大家對他老人家可能不太了解,其實他和錢學森一樣,從美國返回大陸前,就已經有多項重要科學成就,已經是馳名世界的科學家。
  • 又一位兩彈一星元勳逝世,隱姓埋名20年完成壯舉,還剩幾位在世?
    已故的兩彈一星元勳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趙九章等十八位英雄,在此讓我們祝願先生們一路走好,中國定將實現偉大復興。現在,又有一名兩彈一星元勳逝世,讓我們一起緬懷這位英烈,歌頌他的功績。我國元勳程開甲院士於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稱得上是福壽綿長。程老先生一輩子都在為中國軍工事業而努力,哪怕是退休都一直擔任中科院與總裝備部的常任委員、專家顧問,為東風飛彈的產生同樣做出貢獻。
  •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之子回憶:父親一輩子低調、一絲不苟
    「兩彈一星」元勳朱光亞之子回憶:父親一輩子低調、一絲不苟 2020-11-01 15:32:28(鄭瑩瑩 攝) 鄭瑩瑩 攝   中新網上海11月1日電(鄭瑩瑩)歷經一年多的巡展,「光輝典範 永耀蒼穹——朱光亞生平事跡展」1日在上海科技館開啟全國巡展的最後一站,將持續至12月30日,向公眾講述中國「兩彈一星」元勳、核科技事業的重要開拓者、第一顆原子彈氫彈攻關技術總負責人、國防科技領域的卓越組織領導者朱光亞的生平事跡。
  • 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先生簡介
    同年 5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錢學森隨科學諮詢團去歐洲,考察英、德、法等國的航空研究,特別是法西斯德國的火箭技術發展情況,這時加州理工學院提升他為副教授。這一時期,他取得了在近代力學和噴氣推進的科學研究方面的寶貴經驗,成為當時有名望的優秀科學家。
  • 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今後要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為祖國的建設事業...
    1955年5月,錢學森在畫報上看到中國五一勞動節的報導,其中的一張照片裡,站在毛澤東身邊的是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叔通,正是錢學森父親錢均夫的老師,也是錢家多年的老友。為了能夠順利地寄出給陳叔通的求援信,錢學森千方百計避開了聯邦調查局特工的監視。
  • 比錢學森還牛,兩彈一星元勳有一半都是其學生,中國核物理先驅
    今日家國強盛,不忘鑿井英雄新中國成立之後,最令人自豪的事情之一,就是我們終於研發出了我們的兩彈一星,時至今日都要感謝在這方面為我們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們。然而我們看到的,我們知道的,不過寥寥二十幾人,很多同樣優秀的科學家們卻沒有在名單裡,比如趙忠堯。
  • 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一生只幹航天這一件事
    2月16日,北京八寶山殯儀館,各界人士送別我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圖/視覺中國  任新民  性別:男  籍貫:安徽  終年:102歲  去世原因:病逝  人物介紹:飛彈總體和液體發動機技術專家,「兩彈一星」元勳,中科院資深院士,我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 中國物理界的鼻祖,世界欠他一個諾獎,兩彈一星中他的弟子有八位
    提起中國的物理,很多人會想到鄧稼先、錢三強、錢學森等一大批兩彈一星的功勳人物。跟他們同樣牛的還有楊振寧、李政道。二人同為諾貝爾獎的首位中國獲獎者,令無數國人驕傲。雖說以上幾位中國的物理界大佬幾乎家喻戶曉,但在中國物理界,還有一位大牛,他是中國核物理學科的奠基人,對物理的貢獻以上幾位都要大,他就是趙忠堯,很多人好奇,趙老先生乃何許人也?
  • 「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九十歲生日,楊振寧李政道為他賀壽
    2019年5月15日,是「兩彈一星」元勳、中科院院士周光召九十壽誕,也是他從事科學事業65周年。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召開周光召學術思想與科學精神研討會,數百位周光召先生的同事、同學、朋友及學生共聚一堂,一起探討周老的學術精神。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已有17人離世 媒體解析其功績(1)
    「兩彈一星」部分元勳合影 「兩彈一星」功臣中17人辭世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分別為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吳自良、陳芳允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錢學森之子錢永剛,講述他父親報效祖國的故事
    在「彈」「箭」「星」「船」等研製過程發生的小故事,生動展示了父親為報效祖國而艱苦奮鬥的光輝歷程。  講述人簡介錢永剛,「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錢學森之子。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 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改變過去只靠實驗測定力學性質的方法,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
  • 23位「兩彈一星」元勳:畢業於國內哪些大學?有什麼樣的學歷?
    按照學校來看,多個「兩彈一星」元勳畢業於國內的清華大學,緊接著就是西南聯合大學、現在的南京大學(當年的國立中央大學)和交通大學(現在的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元勳們在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受到了系統正規的尖端科學教育,國內的清華大學排在第一位。因接受非常正規的高度等教育,這就為即將到來的「兩彈一星」研製積累了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從就讀學校看,「兩彈一星」23位元勳所受的本科教育,全為國內外一流高校。
  • 危急關頭他用生命保護住絕密資料,兩彈一星不要只知道錢學森
    提起兩彈一星,人們最先想到的必是錢學森,但你知道嗎?歷史上還有一位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即便在生命危急關頭,也要保護住絕密資料。那是1968年,郭永懷在試驗基地準備我國第一顆飛彈熱核武器的發射工作,整整兩個月,未離開基地半步的他突然發現了一條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