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2020-12-09 歷史八卦社

大家都知道,抗戰爆發後,國共達成協議,南方八省遊擊隊統一改編為新編第四軍。1937年10月,分散在各處山區打遊擊的紅軍戰士們陸續開出遊擊區接受改編,全軍共有共1.03萬餘人,各種槍6200支(挺),編為4個支隊9個團(不含四支隊手槍團)27個營(含軍部特務營,九團只有兩個營)。

四支隊手槍團雖然名義上為一個團,但下轄三個分隊,分隊以下便是小隊,相當於排,可以當成一個營。因此,新四軍在改編時間總共有28個營。營長人數和八路軍三個師相當。

那麼,這28名營長,日後發展如何呢,有多少人能在建國後獲得軍銜呢?

首先,由於新四軍活躍在富庶華東平原水網地帶,那裡是日偽統治的重心,也是國軍兵力較多的地方,戰爭是非常殘酷的。在頻繁的戰事中,有不少新四軍將領壯烈犧牲。

一支隊兩個團六個營,原湘贛根據地紅十六師改編為一團,即新四軍老一團,三營營長由原紅十六師副參謀長王懷生擔任。可惜的是,在皖南事變中,時任一支隊一團參謀長的王懷生剛過完六十歲生日就壯烈犧牲,如不犧牲,王懷生在五五授銜時70多歲,預計將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將成為我軍最年長的將官。

二支隊兩個團六個營,由原閩西、閩粵邊、閩贛邊和浙南紅軍遊擊隊改編而成,二支隊三團原來活躍在蘇南一帶,後被軍部調回皖南。一營營長黃玉庭和三營營長伍從祥在皖南事變中壯烈犧牲。四團二營營長陳麟振後調軍部工作,也犧牲於皖南事變。

三支隊兩個團六個營,由原閩北、閩東遊擊隊改編而成,其中五團由原閩北紅軍獨立師改編而成。一營營長由原紅二軍團四師團長、曾當過賀龍元帥警衛員的嚴昌榮擔任。嚴昌榮後調到新四軍第一師第三旅第七團擔任團長,在粟大將的指導下成為馳騁啟東、南通的一員虎將,七團也成為遠近聞名的老虎團。可惜的是,1943年3月,新四軍第三旅奉命出擊外線,在攻打興化縣唐子鎮的戰鬥中,嚴昌榮見部隊久攻不下,親自指揮迫擊炮炮擊敵軍,結果炮彈突然爆炸,壯烈犧牲。

左衛嚴昌榮,右為彭德清

三營營長由原閩北紅軍獨立師第三團團長夏強擔任,夏強在皖南事變中壯烈犧牲。

三支隊六團由原閩東紅軍遊擊隊組成,團長就是大名鼎鼎的葉飛。三營營長由閩東紅軍遊擊隊團長徐錦樹擔任。1939年老六團奉命離開皖南,東進蘇南,和一支隊一團換防。可惜的是只去了一營和二營,到達蘇南後又新組建了三營。原三營則留在皖南軍部,轉隸三支隊五團管轄。

在皖南事變中,原三營營長徐錦樹已升任五團團長,率部死守東流山掩護軍部,最後大部損失,只有七十多人得以突圍。徐錦樹被俘,1941年深秋,徐錦樹聯絡上饒集中營的黨員計劃挖牆越獄,被敵軍發現,壯烈犧牲。

綜上所述,新四軍29名營長中,有7名營長犧牲,約佔營長人數的三分之一。

二個是由於鬥爭錯綜複雜,個別人因種種原因離隊,下落不明。

新四軍一支隊二團三營營長熊剛,江西弋陽人,參加過方志敏領導的弋陽暴動,因戰功升為贛東北紅軍團長。方志敏率部離開贛東北和皖南根據地,留熊剛帶一個營和皖南紅軍遊擊隊合編為皖南紅軍獨立團,和敵軍周旋在皖浙贛邊的崇山峻岭之間。

熊剛雖然驍勇善戰,但很牴觸國共合作。畢竟自己因為國軍瘋狂圍剿,曾在皖南山裡呆了近一年,每天靠吃竹筍,喝泉水維生,加上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方志敏被國軍殺害,因此和國軍有深仇大恨。

熊剛將部隊拉到皖南指定集結地後就離隊出走,很快被民團抓獲。多虧了新四軍駐景德鎮辦事處主任李步新傾力營救才得以放出。

釋放後,熊剛受到了處分,被降職為新四軍教導總隊第一大隊第二中隊中隊長,相當於連長,這更讓熊剛想不通,1938年冬,熊剛在帶學員外出操練時再次離隊出走,從此下落不明。

第三個就是有部分幹部由於工作需要,轉到地方而未能獲得軍銜。

新四軍二支隊三團二營營長楊洪才,長徵前是紅三軍團連長,主力紅軍長徵後奉命率一個連留守瑞金打遊擊,擔任汀瑞遊擊大隊大隊長,抗戰時期歷任新四軍營長、團參謀長、蘇中第二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華野13縱39師副師長,上海解放後轉任上海市嵩山區區長,嵩山區撤銷後轉任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後調到安徽省煤炭工業廳任廳長。

四支隊七團一營營長艾明山,紅二十八軍驍將之一,曾任紅二十八軍二四四團團長,抗戰時期任新四軍營長、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淮南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江淮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解放後任江蘇省林業廳廳長。

七團三營營長雷文學,建國後任河南省商丘地區專員。

八團三營營長朱國華,建國後任水利部水電建設局局長。

綜上所述,有4人因工作需要轉行政系統,而未獲得軍銜。

第四個說說獲得軍銜的營長們。

軍銜最高的當屬四支隊八團一營營長成鈞。成鈞,原紅二軍團團長,抗戰後調新四軍工作,任營長。由於善於謀劃,打了不少以少勝多的勝仗,提拔很快。到抗戰勝利時已經成為新四軍第七師師長了。解放戰爭時期任七縱司令員,三野二十五軍軍長。在渡江戰役中殲滅了國軍第二十軍,首創一個軍殲滅一個軍的光輝戰例。建國後任第十兵團副司令員、防空軍副司令員,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授予少將軍銜的有10人,分別是:1團1營營長熊應堂、1團2營營長吳詠湘、2團1營營長段煥競、4團3營營長劉亨雲、5團2營營長陳仁洪、6團2營營長張潮夫、8團2營營長朱紹清、9團1營營長李世焱、9團2營營長黃仁廷、四支隊手槍團團長詹化雨。

授予大校軍銜的有3人,分別是:2團2營營長廖昌金、6團1營營長陳挺、7團2營營長餘啟龍。

授予上校軍銜的有1人,是4團1營營長池義彪。

最後說說最為可惜的營長——新四軍軍部特務營營長葉道志。

葉道志,湖北黃安人,1928年參加紅軍,在紅軍中屢立戰功,提拔很快,到1933年已經是紅31軍93師師長了,長徵到達陝北後改任紅四軍十師師長,師政委就是未來的開國上將陳錫聯。抗戰爆發後調往新四軍工作,任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副團長、軍部特務營營長。因對職務有意見,釀成了悲劇。

相關焦點

  • 建國後我軍軍服軍銜概述
    今天咱們欣賞一下【建國後我軍軍服軍銜】這個話題,接下來咱們就探討一下。沒有看過前期精彩文章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內容不容錯過!好了,進入正題: 軍服是軍人穿在身上的身份證,軍銜是軍人級別和軍兵種信息的體現,也是部隊管理和識別的需要。
  • 最慘烈的一次戰鬥,全營只剩下6人,林彪為之流淚,營長後成中將
    進攻配水池的是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7師第20團1營,其營長叫趙興元。三縱的司令官,就是我們所知的韓先楚,在整個東北戰場上,三縱被稱為「旋風軍」,林彪把任務交給了三縱,可見他對三縱的重視。參加過抗日戰爭的趙興元,在山東軍區服役時,曾打過不少惡戰、硬仗,現在,到1948年,他已成了解放軍的營長,上級給他的任務,也是對他的信任和鼓勵。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二日上午八時,執行主要任務的一營共有八百餘人,開始進攻,戰鬥前,營長趙興元就知道,這次進攻,許多人不能回頭,但讓他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這麼多人沒有回來。
  • 新四軍改編初期只有四個支隊十個團和一個特務營,各自主官都是誰?
    1937年10月12日,由南方八個省遊擊隊組成的新四軍正式成立。國民政府任命葉挺為新四軍軍長,後來經過中共提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核定,新四軍的其他領導人是: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當然了這只是新四軍軍部成立,人員真正到位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 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初有六個旅級單位,為新四軍七個師最多
    新四軍組建後堅持於長江兩岸的安徽、江蘇、湖北等日偽軍腹地作戰,1941年1月上中旬國民政府製造「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部及直屬部隊九千餘人在向江北移動時於皖南涇縣遭到國民黨八萬兵力伏擊,僅兩千餘人突圍。「皖南事變」後,中央迅速重建新四軍軍部,1941年1月下旬新四軍軍部政委是方正平江蘇蘇北鹽城重建,同時以新四軍部隊及隴海路以南的八路軍部隊組建新四軍七個師又一獨立旅,其中新四軍第五師為原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整編組成,全師轄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旅及第一、第二、第三遊擊縱隊,共三旅三遊擊縱隊,這三個遊擊縱隊也為旅級建制,新四軍第五師成立時儘管兵力不是最多,但共轄六個旅級單位
  • 部隊裡每個團的一營一連是不是戰鬥力最強?從軍史上看確有普遍性
    新四軍某軍區第六分區司令員陳大雷向「大司令」匯報:我分區現有一個團的編制,已經有了個三營,其它兩個營「待建」;這個第三營呢目前有個三連,其它兩個連也「待建」。總而言之這個團反正現在就一個連的兵力,番號為三營三連,大司令連說他狡猾。那這個橋段是不是否定了如題說法呢?還真不是。
  • 關於元帥軍銜的四個疑問
    中國近代史中,當過大元帥的有孫中山,張作霖曾自封安國軍大元帥,但明眼人都知道,不作數的。有人說,蔣介石當過大元帥,簡直是胡扯。1927年國民黨政府成立後,有明確規定,不再繼續使用大元帥名稱,當時的老蔣可以說自己是主席或者陸海空軍總司令,就是不能說自己是大元帥。
  • 1993年晉升上將軍銜的將軍都有誰,當時他們的年紀有多大?
    在1993年6月7日,舉行了軍銜晉升儀式,其中有幾位在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的將軍,在這一次晉升為上將軍銜,我們來看看當時是哪幾位將軍從中將晉升為上將,他們當時的年紀是多大呢?張萬年1993年時任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的張萬年中將晉升為上將軍銜。張萬年1944年08月入伍,時任膠東北海獨立三營七連戰士,此後張萬年曆任副班長、班長、副排長、排長、副連指導員等。
  • 新中國成立後,兩位開國上將曾擔任過福建省委書記?他們是誰?
    據有關資料,有兩位開國上將曾擔任過福建省委書記,他們是誰呢?我們往下看:第一位是葉飛上將。葉飛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鎮,生於菲律賓奎松省,是唯一具有雙重國籍的開國上將。全面抗戰時期,葉飛擔任過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一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兼蘇中軍區司令員,參與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參加黃橋戰役,指揮車橋戰役。解放戰爭時期,葉飛擔任過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率第十兵團進軍福建,先後發起福州、漳(州)廈(門)戰役,組織指揮部隊清剿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
  • 方姓威武:開國將軍有十四位,兩位開國中將,兩人活過100歲!
    方之中,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兼天津警備區司令員。4、方國安, 湖南平江縣人, (1913年—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曾任廣西軍區政治部主任、廣西軍區副政治委員、廣西軍區第二政治委員、廣東省軍區政治委員等職。
  • 井延坡工作室|什麼是合成營?你了解軍隊中營的編制嗎?
    直接隸屬於師以上單位的營稱獨立營,多遂行戰鬥勤務、技術勤務和後勤保障任務。按任務、裝備和編成,分為步兵營(摩託化步兵營、機械化步兵營)、坦克營、炮兵營、飛彈營、空降兵營、電子對抗營、工兵營、通信營、雷達營、防化營、汽車營等。設有營部,有的國家軍隊的營設司令部,編有參謀長和參謀。戰鬥營通常轄3-5個戰鬥連及戰鬥、勤務保障分隊,人數數百人不等。營長的軍銜,通常為少校、中校。
  • 饒子健:開國中將,四枚一級勳章,西路軍遠徵一仗由營長升為師長
    由於帶兵有方,打仗勇敢,不久他就由排長升任為連長。在反「圍剿」作戰中,他兩次負傷,先是左臂中彈,後又被子彈擊中嘴唇,兩顆牙齒被打掉。◆饒子健1934年5月,饒子健被調到紅軍大學學習,3個月後返回部隊並被任命為第37團2營營長。在興國縣高興圩戰鬥中,他率部連續戰鬥7晝夜,打退國民黨軍無數次進攻。在戰鬥最激烈時,他頭部中彈,昏倒在地。
  • 新四軍四個支隊中唯一沒有政委、沒有副司令,人數最多、裝備最強
    當戰士們聽說改編還要取下紅軍五角帽徽,脫下紅軍衣服,穿上國民黨軍隊的服裝,戴國民黨十二道輝光的''狗牙帽''時,有的摔帽子,有的流淚,甚至有的罵娘。 戰士們拒絕穿國民黨發來的服裝,更不願戴青天白日帽。紅軍戰士想不通,一戴上這種帽就馬上落淚痛哭。同時紅軍戰士又拒絕上交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後來,鄭位三和高敬亭只得下去做工作。
  • 營長臨時突襲敵人,沒想到戰果豐富,戰士們長時間都處於興奮狀態
    1946年4月,東北民主聯軍獨立旅第一團第三營營長杜存典,他在執行任務時,趁敵人不備進行突襲,沒想到突襲效果卓著,戰士們長時間都處於興奮狀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杜存典又接到任務,帶領第三營迂迴至側翼阻擊敵軍。此時的東北寒風凜冽,積雪覆蓋,杜存典顧不得寒冷,以最快的速度趕了過去。這時敵方的偵察兵發現杜存典正在翻越一座小山,立即予以報告,杜存典只好命令隊伍停止前進,就地隱蔽,準備和敵人作戰。
  • 解放軍史上各大山頭形成始末:毛澤東有8字方針
    許光達、徐立清等高級將領主動讓銜一時轉為佳話;但也有個別將領爭銜,毛澤東批評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  一、1952年評定軍隊幹部級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有了政治上和物質上的堅實基礎,軍隊實行軍銜制的問題就提上了議事日程。首先建立了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
  • 大孤鎮有李雲龍一個團,還有楚雲飛兩個營,誰在人數上佔優勢?
    ▲被包圍的晉綏軍在觀察情況被圍的晉綏軍的炮營營長到房頂上,查看外面的八路軍時,他數過了包圍他們的八路軍人數之後大吃一驚因為包圍他們的八路軍整整有一個團。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一營長後,一營長卻不相信。為了證明準確無誤,炮營營長把自己數的方法,告訴了一營長之後,他立馬就相信了。到底是什麼方法,讓一營長立馬就從剛開始不相信,變成了深信不疑?其實這就是李雲龍想出來的,一種嚇唬他們的方法。
  • 李雲龍的獨立團水分有多大?號稱八個營,實際上人數少得可憐
    軍分區司令員領導該地區的獨立團(抗日戰爭時一個軍分區一般只設1~3個獨立團)。野戰部隊一般不設獨立團,只是在有特殊軍事任務時,才抽調所屬部隊臨時組建獨立團、獨立營這樣的建制,一般都是越級領導,也就是由軍級越過師級直接領導獨立團,或者由師級越過旅級直接領導獨立團。獨立營一般也不由團級領導,而是由旅級,或者師級直接領導。特殊軍事任務完成後或者撤銷後隨即解散獨立團、獨立營的建制。
  • 日軍發動襲擊,新四軍首長聽到炮聲後,為何哈哈大笑?
    由於竇三成過去曾經向日軍提供過消息,吉田雍也對其非常信任,當即決定親自帶兵前往赤山,攻打新四軍。吉田雍也的上司崗本正彥大佐得知此事後,要求派三個中隊同時「進剿」。一向目中無人的吉田雍也卻不以為然,堅稱新四軍只是烏合之眾,只需要自己帶一個中隊就能將他們全部消滅。5月14日早晨,吉田雍也率領100多名日軍,從湖熟鎮出發,直撲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