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四個支隊中唯一沒有政委、沒有副司令,人數最多、裝備最強

2020-12-06 騰訊網

1938年1月,紅二十八軍改編為新四軍四支隊的命令下來了,根據國共雙方達成的協議,由國民政府發給新四軍一些武器彈藥和軍需物資,包括革命軍的制式服裝。四支隊由武漢後勤部門領來三千套單、棉軍衣,以及帽子、皮帶、綁腿、挎包、軍毯等成品,還有青天白日帽徽。當戰士們聽說改編還要取下紅軍五角帽徽,脫下紅軍衣服,穿上國民黨軍隊的服裝,戴國民黨十二道輝光的''狗牙帽''時,有的摔帽子,有的流淚,甚至有的罵娘。

戰士們拒絕穿國民黨發來的服裝,更不願戴青天白日帽。紅軍戰士想不通,一戴上這種帽就馬上落淚痛哭。同時紅軍戰士又拒絕上交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後來,鄭位三和高敬亭只得下去做工作。鄭位三同志到了部隊,耐心地給同志們講,我們取下''紅星''不是要丟掉它,這裡有烈士的鮮血和我們的理想。我們要往遠處看,為了抗日救國,可以把紅星保存起來,把它放在心坎裡。紅星在我們心裡,我們就不會迷失革命方向。後來做了妥協,紅帽徽和紅領章可以不交。大家收起了軍帽上的,用紅布做的、桐油浸染過的紅五星,珍藏起黨證,鐮刀和錘頭的圖案在他們懷裡熠熠生輝。

這樣,紅二十八軍幾千號人馬順利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穿上了新四軍的灰布軍裝。

1938年2月,為做好四支隊東進支前和擴軍工作,鄭位三在七裡坪主持萬人集會,成立七裡坪人民抗日後援會,號召人民支援四支隊,動員青年參加四支隊。僅七裡坪地區就出動了四十餘部手推車和三十多頭毛驢為部隊運送糧草。黃安縣報名參加新四軍四支隊的青年有四百七十餘人。

1938年2月中旬,高敬亭同志從漢口長江局返回七裡坪,遵照中共中央和長江局的指示,於2月16日正式將鄂豫皖邊紅二十八軍以及鄂東北獨立團等地方武裝、便衣隊,同鄂豫邊紅軍遊擊隊一起,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第四支隊。支隊司令員高敬亭,參謀長林維先,政治部主任肖望東,經理部主任吳先元,軍醫處長阮漢清,醫務主任汪浩(原名汪運富),下轄第七團、第八團、第九團、手槍團和直屬隊。

第七團,由紅二十八軍三年遊擊戰爭時一直存在的第八十二師第二四四團、部分便衣隊和新兵組成,下轄兩個營。團長楊克志,政治委員曹玉福,參謀長林英堅,政治處主任胡繼亭。

第八團,由鄂豫邊紅軍遊擊隊組成,下轄三個營,團長周駿鳴,政治委員林凱,參謀長趙啟民,政治處主任徐祥亨。

第九團,由紅二十八軍第八十二師特務營,鄂東北獨團、部分便衣隊和新兵組成,下轄兩個營,團長顧士多,政治委員高志榮,參謀長唐少田,政治處主任鄭重。

手槍團由紅二十八軍手槍團、部分便衣隊和新兵組成。團長詹化雨,政治委員汪少川。

直屬隊以原紅二十八軍司、政、供、衛人員為基礎,組成了支隊參謀處、政治部、經理部和衛生部。直屬隊有特務連、通信連、交通隊,還有一個被服廠和醫院,全支隊共三千一百餘人。還有一些黨政領導同志和體弱的同志被動員回到原地堅持黨的工作。

抗戰初期,國民黨不讓共產黨部隊設政委,而代之以''副職'',如新四軍副軍長項英實際上是軍政委;八路軍一一五師副師長聶榮臻,其實就是該師的政委。新四軍其他支隊團級也是如此。可是四支隊高敬亭在團一級都設立了政委,以示''我們還是我們'',靠我軍特有的政治委員制度,來維護部隊政治上的一致。可是由於高敬亭沒有處理好和中央代表的關係,鄭位三的副司令兼支隊政委、肖望東的政治部主任都沒有到任,是四個支隊中唯一沒有副司令、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的支隊,還有從延安來的張體學、程啟文都沒有參加四支隊的工作,這不能不說是四支隊整編工作的一個缺憾。

高敬亭率領的四支隊是新四軍的一支勁旅。整個新四軍有四個支隊十個團,一萬零三百餘人,六千二百餘支槍。據統計,四支隊兵力佔新四軍各支隊總和的百分之三十七。新四軍其他三個支隊則各有兩個團,兩千餘人。而四支隊成為唯一有三個步兵團、一個手槍團建制的部隊,長短槍數佔全軍百分之三十八點四,輕機槍佔百分之六十二點五,成為新四軍四個支隊中建制最整齊、人數最多、裝備最強的部隊。

在新四軍的代碼裡,一支隊為團結支隊,二支隊為堅決支隊,三支隊為英勇支隊,四支隊為抗戰支隊。新四軍全軍共一萬餘人,國民政府給的編制很苛刻,每個支隊下面只有兩個團。新四軍在組建的初期,為了保持和發揚紅軍的優良傳統,全軍開展了發揚優良傳統運動。於是,新四軍軍部確定把''保持發揚優良傳統''八個字作為八個主力團隊的代號:四支隊的七團為傳團,八團為統團。九團和手槍團是超編的,沒有代號。

四支隊這支部隊不僅人數多、裝備好,而且軍政素質也比較好,戰士大部分是身經百戰的紅軍出身,向以能徵善戰、決不向敵軍低頭著稱。而高敬亭也是最年輕的一位支隊司令員,年僅三十歲。當時一支隊司令員陳毅三十六歲,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三十九歲,三支隊司令員張雲逸四十五歲。軍長葉挺四十一歲,副軍長項英三十九歲。

高敬亭以其歷史地位和在大別山的影響,使鄂豫皖三省緊緊相連的兩塊蘇區紅軍和遊擊隊形成鐵的力量。

四支隊整訓後,同七裡坪人民和來自鄂東、豫東南各縣的許多烈屬軍屬一起,熱熱鬧鬧地過了個元宵節。元宵節裡,看了七裡坪的獅子、龍燈和旱船,部隊準備整裝東進抗日。

當時,四支隊廣大將士對於上海、南京、徐州、蕪湖失陷非常焦急,要求立即出動抗戰,甚至整團整營的指戰員籤名上書,主動要求到前線參戰。

當部隊的改編工作尚未結束的時候,國民黨中一些堅持反共立場的人就妄圖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他們藉口第四支隊駐防地區在安徽省蚌埠、合肥以東,要四支隊儘快離開七裡坪老根據地。這時,國民黨軍隊又在黃陂、麻城、光山等地監視四支隊行動,妄圖挑起事端。鄭位三、高敬亭對國民黨的破壞活動做了不懈的鬥爭,但是為了顧全大局,挽救民族危亡,準備儘快地向抗日前線出動。

據朱國棟回憶:四支隊成立後,我們在與國民黨打交道時,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因為雙方畢竟打了那麼多年的仗,可以說有血海深仇。而且,他們也不可能信任我們,即便是雙方協定籤字後的一段時間,我們還與國民黨軍隊多次作戰。後來搞統一戰線,那是民族戰爭的需要。但對於國民黨軍隊的警惕,我們是一直不敢松的。他們來人搞點驗一類活動的時候,我們都有一套辦法對付他們。我當時是七團保衛股長,就承擔過監視國民黨來人的任務。

1938年2月24日,高敬亭要的、中央派的戴季英,經武漢來到七裡坪,開初見面,兩人十分高興。高敬亭對戴季英說:''從參加革命,你就是我的領導。紅二十五軍時,我倆都是師政委,都是鄂豫皖省委的常委,後來,你在鄂東北,我在皖西北。現在我們又並肩戰鬥了。''

''你是鄂豫皖特蘇和省蘇維埃主席,是我的領導啊。''戴季英謙虛了一下。接著他向高敬亭傳達中央的指示。中心內容是:執行抗日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將部隊改編後迅速東進開赴安徽合肥一帶作戰。他還傳達了毛澤東同志對高敬亭和紅二十八軍的讚許:''在鄂豫皖奮鬥了三年,很不容易,是很大的功績。''在戴季英的幫助下,高敬亭最後完成新四軍四支隊的改編。3月4日,戴季英離開七裡坪去漢口長江局匯報四支隊整編情況。

後人都說,高敬亭不滿德高望重的鄭位三,要來戴季英,是他人生的一大失策。鄭位三同志,樸實無華,平易近人,和人相處富有包容性,不具攻擊性,對有些問題見解高,善於分析,有說服力,被稱為''小諸葛''。和這樣的人處不到一塊,責任又在誰呢?談到鄭高關係,人們總愛想起鄭李(先念)關係。同樣來自大別山的李先念,本來被毛澤東派往四支隊擔任參謀長,可是在從延安來四支隊的路上,被中原局代理書記、河南省委書記朱理治看中,留任河南省委軍事部部長。李先念率領竹溝留守處兩個中隊和從延安來的六十多名紅軍幹部,南下鄂豫邊,兩年時間打出了一個鄂豫邊區和新四軍五師,李先念任邊區黨委書記、五師師長和師政治委員。1943年冬,由於有人對五師提出不實檢舉,中央兩次任命鄭位三以華中局代表的身份,前往鄂豫邊擔任邊區黨委書記和五師政治委員,並負有對五師領導層整肅的任務。

可是鄭位三沒有宣布中央對自己的任命,而是以中原局代表的身份指導李先念的工作。他告誡李先念要吸取高敬亭的教訓,服從中央領導。兩人珠聯璧合,查清問題後共同前進,硬是把新四軍五師和鄂豫邊區,發展成為有六萬餘人的中原戰略區,成就了李先念的蓋世功名。鄭位三是中央代表,來到鄂豫皖後,看問題、處理問題謹慎得體。他不當欽差大臣,而是埋頭深入群眾和部隊中,進行廣泛的調查研究,不斷加深對紅二十八軍和邊區的了解。他肯定他們的成績,又願意指出他們的不足,幫助他們前進。

鄭位三是高敬亭和中央、長江局和軍部溝通的最好橋梁,可是高敬亭非要拆了這座橋梁。高敬亭在紅軍革命時期很快成為軍政新星,太順了,幾乎沒有受到挫折。三年遊擊戰爭中雖是九死一生,可是他沒有經歷紅四方面軍長徵的三過雪山草地和西路軍的失敗、紅二十五軍的艱苦長徵,沒有經過延安批張運動,沒有經受過複雜的黨內鬥爭的考驗……不知道在革命徵程中,一個好的領導、好的引路人對自己的成長是多麼重要。

說到戴季英,紅二十八軍的幹部戰士大都知道他。他也是鄂豫皖蘇區和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是早已載入黨史軍史的人物。此人身材高大,方頭大耳,看上去是個白面書生,此人活到九十一周歲,到老時人們還說他面帶佛相。他在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時期及長徵到達陝北時期,立過功。但數落他短處的人不少。戴季英是湖北黃安人,192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黃麻起義的領導人之一。他擔任過紅二十五軍軍政委和七十四師政委,長徵時任軍政治部主任、軍參謀長等職。據他回憶:''我和高敬亭是1928年冬認識的。那個時候,他跟石生才在他家鄉工作。他原先在家裡宰豬、賣肉。1928年秋石生才參加革命了,他就跟石生才一起。那個時候就成立了弦東區工作委員會。工作委員會是黨和群眾在一起的,好像農民協會這樣的。書記是石生才,高敬亭是委員。當時石生才是黨員。他經常和石生才在一塊工作。1929年3月間,經石生才介紹,我批准,高敬亭入的黨。高敬亭入黨以後,就參加了弦東區區委。''兩人早就熟悉。

相關焦點

  • 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初有六個旅級單位,為新四軍七個師最多
    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發起全面侵華戰爭,國共雙方迅速達成合作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位於西北的紅軍主力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而新四軍則由於南方數省堅持遊擊作戰的紅軍及遊擊隊合編組成。1937年12月,新四軍軍部於漢口組建,1938年三四月間新四軍整編完成,全軍共四個支隊十個團,總兵力1.03萬人,軍長為葉挺。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1937年10月,分散在各處山區打遊擊的紅軍戰士們陸續開出遊擊區接受改編,全軍共有共1.03萬餘人,各種槍6200支(挺),編為4個支隊9個團(不含四支隊手槍團)27個營(含軍部特務營,九團只有兩個營)。四支隊手槍團雖然名義上為一個團,但下轄三個分隊,分隊以下便是小隊,相當於排,可以當成一個營。因此,新四軍在改編時間總共有28個營。
  • 新四軍改編初期只有四個支隊十個團和一個特務營,各自主官都是誰?
    1937年10月12日,由南方八個省遊擊隊組成的新四軍正式成立。國民政府任命葉挺為新四軍軍長,後來經過中共提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核定,新四軍的其他領導人是: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當然了這只是新四軍軍部成立,人員真正到位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 揚州百歲偵察兵回憶在「新四軍東南支隊」的難忘歲月
    原標題:揚州百歲偵察兵回憶在「新四軍東南支隊」的難忘歲月 消滅謝集日偽軍,我的情報立了功新華報業網訊 8月28日下午,儀徵市相關領導手捧鮮花,專程來到抗日老兵、儀徵縣人武部第一任部長姚一漢居所,走訪和慰問這位在抗日戰爭烽火中
  • 新四軍浦東支隊慘烈突圍,一個班死在擲彈筒下,還被畫成漫畫嘲笑
    作為活動在上海浦東地區的新四軍浦東支隊,一直是日軍的心腹之患,由於他們的存在,使得上海這個中國最大的城市在日軍所謂的「治安強化計劃」中,只能被列為「準治安區」。面對著就活動在自己眼皮下的新四軍遊擊隊,日軍一直欲除之而後快。
  • 無錫市第一位開國將軍,也是江蘇唯一「朱姓」開國將軍,他是誰?
    無錫市第一位開國將軍,也是江蘇唯一「朱姓」開國將軍,因勞成疾被追認為烈士,葬在無錫革命烈士陵園,他是誰?朱啟祥將軍在參軍前是一名教書匠,他不僅是江蘇「唯一」朱姓開國將軍,也是當時無錫唯一的開國將軍。他是朱姓23位開國將軍之一,朱姓有」兩朝天子,一代聖人「的說法,天子就是朱元璋,他創建了享國276年的明王朝。還有一位就是唐代的朱溫,後梁建立者朱溫(朱全忠)!
  • 日軍發動襲擊,新四軍首長聽到炮聲後,為何哈哈大笑?
    1940年,新四軍新二支隊在副司令員廖海濤的率領下,活躍在江南地區打擊日偽軍。當年5月,廖海濤審時度勢,決定尋白菜一個較為有利的地形,誘使敵人主動進攻。經過詳細的勘察,他選擇了江蘇省句容縣赤山腳下一個名叫竇家邊的村子,在這裡駐紮下來,開始實施打的誘敵計劃。廖海濤具體是怎麼做的呢?
  • 抗戰:八路軍、新四軍那些知名老槍,這回講明白了
    ……可見,抗戰初期八路軍主力部隊的裝備(一一五師、一二〇師情況應該差不多),在步馬槍中,漢陽造數量最多,幾乎佔了七九口徑(7.9毫米)的一半。因造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8月,國民政府將新槍定名為「二四式步槍」,最初在槍身機匣上打上「二四式」印記。後又定名為「中正式步騎槍」,槍身機匣打上「中正式」印記。比較特別的是其配用的全長達575毫米的刺刀,因中正式槍身較日軍的三八式步槍短,採用格外長的刺刀與重視白刃格鬥有關。1935年雙十節後,該槍正式開始大量生產。
  • 新中國歷史上唯一具有雙重國籍的開國上將是誰?
    文/王國棟在新中國的所有開國將帥中,有一個人的身份非常特殊。他出生於菲律賓,擁有菲律賓和中國雙重國籍(那時候的中國還沒有國籍的規定,因此可以擁有雙重國籍),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他就是華野虎將葉飛將軍。葉飛,1914年5月7日出生於菲律賓奎松省。原名葉啟亨,曾用名葉琛,菲律賓名為西思託·麥卡爾託·迪翁戈。
  • 世界三大最強兵種:美國醫療兵,蘇軍政委,解放軍也榜上有名
    要是說起世界上戰力最強的軍隊是那一支,估計不少軍迷小夥伴都會激烈爭論一番,但是今天我們要來說道說道的卻是世界範圍內的三大最強兵種,分別是美國的醫療兵、蘇軍的政委、還有我們中國的一大神秘兵種。美軍歷史上最出名的醫療兵莫過於是戴斯蒙德.託馬斯.杜斯下士,聽到這個名字不少軍迷小夥伴可能都會覺得有點熟悉,沒錯,這位就是著名的美國戰爭電影「血戰鋼鋸嶺」主角,電影中穿梭於戰場之上各種救人的戴斯蒙德下士在現實中確有其人。現實中的戴斯蒙德與電影中一樣,因為自己是一位虔誠的上帝信徒而拒絕攜帶武器和殺死敵人。
  • 抗戰女兵馮健:從童工到抗大四分校,再到中國人民大學
    父親同意我去延安,因為沒有錢,父親將我爺爺和奶奶的祖墳賣了,給了我三塊錢。三天後,我參加了第一批赴渦陽新四軍遊擊支隊聯絡站的隊伍,同行的有周波、戴非南、丁演禮、嶽翠榮、劉×雲共6人。到達渦陽聯絡站後,接見我們的是任泊生(後任新四軍聯絡部長)與徐今強同志,任部長告訴我們去延安的路被國民黨封鎖了,目前難以通過。
  • 山西消防總隊調研組深入忻州支隊調研政府專職消防隊伍建設工作
    7月15日至7月16日,山西省消防救援總隊隊務處處長嶽睿敏、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隊副支隊長賈源一行深入忻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繁峙大隊,重點圍繞專職隊伍管理、隊伍建設、黨建工作、專職隊員黨員發展、優待保障、營房裝備、正規化建設等方面的工作開展實地調研。
  • 賴如鑫履新海軍研究院政委,南沙海戰功臣楊志亮離任
    澎湃新聞記者近日從權威渠道獲悉,賴如鑫已接替楊志亮出任海軍研究院政委一職。海軍研究院是解放軍海軍的科研機構,下轄科技創新中心、特勤所、空中所等機構。公開簡歷顯示,賴如鑫長期在海軍南海艦隊服役,曾任南海艦隊政治部幹部處處長、某登陸艦支隊政委、廣州水警區政委、南海艦隊某綜合保障基地政委等職。
  • 饒子健:開國中將,四枚一級勳章,西路軍遠徵一仗由營長升為師長
    在極為艱苦的行軍中,他率部三過草地,一路浴血奮戰,歷經千難萬險。在反對張國燾分裂中央的鬥爭中,他頭腦清醒,始終同黨中央保持一致。也正是得益於像他這樣廣大指戰員的堅決鬥爭,迫使張國燾放棄了另立中央的錯誤行為,促成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繼續北上,最終同紅一方面軍在會寧會師,勝利結束了長徵。
  • 淺析無人裝備在消防滅火救援中的應用
    而無人裝備在執行特殊任務時,具備一定替代性,生存能力強、機動性能好、救援範圍廣,使用方便,在處理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方面能發揮人難以替代的作用。 (二)克服消防救援人員自身局限性的現實需要。在改革轉制的兩年內,據不完全統計,消防指戰員在滅火救援中每年犧牲人數20餘人,傷亡人數一直居高不下,成為消防隊伍在改革轉制發展中的一道硬傷。
  • 華為招聘學霸最多5所大學公布,沒有清華北大,一所985容易撿漏
    今天史育閣帶領大家來觀摩一下今年華為招聘學霸最多的5多大學,這5所大學中沒有清華北大,但都是985一流高校,其中有一所比較容易撿漏,一起看。浙江大學被華為公司招聘444人,問鼎第一,成為今年輸入華為人數最多的名牌高校。
  • 號稱八個營,實際上人數少得可憐
    其實獨立團(師,營),在紅軍時期,抗日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都有,不是正規編制部隊,正規部隊在大範圍機動作戰,獨立師團營在局部地區小範圍作戰,以打擊牽制敵人,保衛鞏固駐守地方為主,一般人員少裝備差,由地方武裝民兵擴編而成,作戰能力差。在戰鬥中成長壯大,發展和擴編為主力部隊,即去除獨立番號。這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最常見。
  • 皮定均與張力雄友情深厚:曾欲贈唯一電話機(圖)
    在艱苦的環境中,在殘酷的戰鬥中,皮定均和張力雄彼此尊重,互相支持,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1944年9月,皮定均調任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司令員,奉命開闢豫西抗日根據地。分別之際,皮定均要把唯一的一部電話機送給張力雄。張力雄知道皮定均指揮作戰離不開電話機,堅決不要。皮定均便以一架德國望遠鏡相贈,這件珍貴的禮物被張力雄一直珍藏。
  • 世界上最多人信仰的宗教,道教的人數都沒有到億
    全球74億人口中,廣泛的基督徒為24億6千萬,佔全球人口33%,仍舊是全球最多的宗教人口。基督徒最多的地區是歐美,最少的地區是亞洲,不過這一局面正在改變。基督教的傳播方向是自東向西,從耶路撒冷開始先傳到歐洲、非洲、美洲、澳洲,最後回到亞洲,所以本世紀亞洲的基督徒必然會爆炸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