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揚州百歲偵察兵回憶在「新四軍東南支隊」的難忘歲月
消滅謝集日偽軍,我的情報立了功
新華報業網訊 8月28日下午,儀徵市相關領導手捧鮮花,專程來到抗日老兵、儀徵縣人武部第一任部長姚一漢居所,走訪和慰問這位在抗日戰爭烽火中,成長起來的百歲抗日偵察英雄。
1916年1月2日出生在儀徵的姚一漢,14歲時父母雙亡。日寇佔領南京後,一支從揚州西進的日軍,先後佔領了儀徵和毗鄰的安徽天長一線。已成年的姚一漢在進步青年候貫、魏家奇的引導下,秘密加入了抗日武裝組織。經過整編,姚一漢所在遊擊隊,隸屬羅炳輝領導的新四軍二師。經過新四軍整編後,身強體壯的姚一漢,成為新四軍二師東南支隊的一名偵察員。
1939年底,新四軍二師東南支隊,在儀徵月塘與日偽軍首次正規化交火,拉開了天長、六合、儀徵、揚州地區抗日鬥爭的序幕。東南支隊活動地區,地處日偽南京政府核心地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組織,是嵌入日偽政權心臟的一枚釘子,讓汪偽南京政府寢食難安。
回憶起當年奮勇殺敵、痛擊日軍的崢嶸歲月,姚老打開了話匣子。他首先介紹起謝集戰鬥的來龍去脈:「因為叛徒的出賣,日偽軍進駐儀徵謝集(現屬月塘鎮)設立據點,禍害當地百姓,壓縮新四軍活動範圍。新四軍是1939年冬月過來的,是陶勇帶過來的,1941年建立了抗日政府。黃家駒、戴志強做縣長。當時,日軍對東南支隊形成了高壓態勢,北邊到大儀、龍河都駐紮著鬼子,南邊從茅橋一路往何家營、東溝也駐紮著鬼子,另外還有漢奸、二鬼子。中間就是謝集,日偽軍把謝集一卡,新四軍不好活動了,活動範圍小了。」
為了打開戰局,1943年5月17日,新四軍2師13團,配合東南支隊開展了拔除謝集據點的戰鬥。為了打有把握之仗,戰前,姚一漢奉命三次進入日軍駐守的謝集,收集日軍駐守、日偽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置情況。他通過交通員,找到了與偽軍大隊長關係密切的一個老闆,和他結交朋友,建立了情報網絡。戰鬥打響之前,謝集日偽軍的工事、炮樓、火力點位置以及日軍人數、偽軍人數,都被姚一漢摸得一清二楚,情報也被及時送達作戰指揮部。
1943年5月17日晚上,指揮部根據姚一漢收集的情報,組織東南支隊對謝集據點進行進攻。為了防止戰場發生逆轉,新四軍二師立即指派13團的一個營,18日清晨投入到謝集戰鬥中來。防守的日偽軍,抵抗了一夜,手榴彈也扔光了,岔鎮等地的援軍,又受到新四軍二師其他部隊打援阻擊,無法前來增援,天亮後眼見被層層包圍,怨戰情緒產生。13團參戰官兵迅速展開行動,謝集守軍兵敗如山倒,紛紛舉旗投降。「謝集一打下來,這個戰局就好了,我們新四軍活動的地方就大了。」姚老笑著說。
通訊員李海城周曉明
揚子晚報記者陳詠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