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的獨立團水分有多大?號稱八個營,實際上人數少得可憐

2020-12-05 亮劍千鈞

獨立團,一般是區別於野戰主力部隊的團。獨立團的上級單位一般不是師,也不是旅,而是軍分區。軍分區司令員領導該地區的獨立團(抗日戰爭時一個軍分區一般只設1~3個獨立團)。野戰部隊一般不設獨立團,只是在有特殊軍事任務時,才抽調所屬部隊臨時組建獨立團、獨立營這樣的建制,一般都是越級領導,也就是由軍級越過師級直接領導獨立團,或者由師級越過旅級直接領導獨立團。獨立營一般也不由團級領導,而是由旅級,或者師級直接領導。特殊軍事任務完成後或者撤銷後隨即解散獨立團、獨立營的建制。獨立團、獨立營的人員回歸各自的部隊。

其實獨立團(師,營),在紅軍時期,抗日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都有,不是正規編制部隊,正規部隊在大範圍機動作戰,獨立師團營在局部地區小範圍作戰,以打擊牽制敵人,保衛鞏固駐守地方為主,一般人員少裝備差,由地方武裝民兵擴編而成,作戰能力差。在戰鬥中成長壯大,發展和擴編為主力部隊,即去除獨立番號。這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最常見。

在《亮劍》中,當李雲龍下命令讓獨立團各營連排歸建打縣城的時候,平均一個營都有兩千人馬,整個部隊足有上萬人,看似兵強馬壯,其實裡面也是有水分的。李雲龍這八個營是涵蓋縣大隊、區小隊等區域民兵,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戰鬥力都不足達到打縣城的標準。要不是各種炸橋、過癮、幫場,李雲龍全部家當將覆水難收。我認為李雲龍雖然號稱八個營,但實際上每個營頂多人數在300-500之間,加上團部的人,頂多也就是3500-5000人之間。

歷史上的抗戰時期,我們八路軍的部隊編制不固定,抗戰開始階段部隊發展擴張過快,編制比較混亂,百團大戰後,日寇大掃蕩,部隊的戰鬥力和裝備上的問題暴露出來,吃了大虧,後實行精兵簡政,實行大團、小團制,大團一千餘人,小團600人,1943年後,八路軍部隊再次急劇擴大,根據地區域也成倍擴張,這時的部隊編制根據戰鬥規模和實際需要,比較固定了,一個班12人左右,一個排40餘人,一個連130人左右,一個營400餘人,團這一級的編成內還有工兵、偵查、炮兵、警衛等排或連,因此一個團的人數在一千八百人左右。這是按三三制而言。

八路軍新四軍一度控制了晉察冀、華北、華東、華中、華南敵後近1.6億人口根據地,近百個軍分區,幾千個縣大隊、區中隊、武工隊,正規和地方部隊近300萬,新四軍李先念五師正規軍就6萬人加地方部隊8萬多人,還不算編制最大的,46年大別山宣化店五師突圍就6萬,還有部分留下的!這是抗日戰爭英雄的寫照!

相關焦點

  • 《亮劍》楚雲飛五千人的加強團,卻怕了李雲龍獨立團:老子八個營
    在《亮劍》中,李雲龍和楚雲飛事絕對的主角,在抗戰時期,楚雲飛是國軍358團的團長,是一個有5000多人的加強團,而李雲龍的獨立團裝備落後,和358團沒法比,不過李雲龍和楚雲飛卻是一對心心相惜的兄弟。但是到了解放戰爭淮海戰場,楚雲飛指揮著美械王牌師89師,李雲龍只是華野二師師長,楚雲飛的部隊一直要比李雲龍強上一分,但是楚雲飛所部之所以落敗是因為沒有「亮劍精神」。
  • 大孤鎮有李雲龍一個團,還有楚雲飛兩個營,誰在人數上佔優勢?
    李雲龍一個團,包圍楚雲飛兩個營,雙方兵力對比,結果你可能不信……在《亮劍》中,提起李雲龍和楚雲飛,很多人都會感覺,兩人一直有一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覺。▲楚雲飛可以說楚雲飛也是一代梟雄,但是不管楚雲飛有多大的來頭,多麼精明的頭腦,他在李雲龍的面前,永遠是吃虧的那一個
  • 抗日戰爭中,加強團、獨立團到底是什麼建制?人數有整編師多嗎?
    ,李雲龍是八路軍獨立團團長,而楚雲飛的358團則是一個加強團,那麼、加強團、獨立團這樣的建制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他們人數有整編師多嗎?首先來說,獨立團是指越過師(旅)級的指揮而直接隸屬於軍(師)的團,而獨立團在抗日戰爭中也是真實存在的,例如《亮劍》李雲龍獨立團的原型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團,不僅僅是抗日戰爭,早在北伐戰爭時期獨立團就已經出現了,鐵軍—
  • 楚雲飛準備動用一個團的兵力去剿匪,為何李雲龍只用了一個營
    文/寂寞的紅酒在經典抗戰劇《亮劍》中,有一夥活躍在晉西北的土匪。他們嘯聚山林、打家劫舍,凡是從他們地盤上路過的他們誰都敢搶,從普通客商到正規軍他們都不放過,連晉綏軍358團楚雲飛的物資都敢劫。不過因為劫了楚雲飛的物資,所以激怒了楚雲飛。
  • 李雲龍吹噓獨立團有八個營,軍史上可能否?詳解抗戰時期團級建制
    不過,由於紅2師是紅軍主力部隊兵員比較充實,所以壓縮為團級建制時編成了12個步兵連。也就是說,八路軍685團在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時,每個營都轄四個步兵連(另有一個營屬重機槍排),每營兵力達600人以上。 黃埔建軍之初,國民革命軍是蘇式裝備、蘇式訓練和蘇式編制,所以也就沿襲了蘇軍的「三三制」編成原則。
  • 李雲龍獨立團的人就上萬!
    初期 當時把3個軍兵力的紅軍改編為一個軍編制的八路軍。3個師6個旅。12個團。 初期的12團屬於有當時國民政府的正式番號的,開始也能拿軍餉 拿糧 拿軍火。正規部隊的都是33制 9個人一個班 3個班一個排 3個排一個連 3個連一個營 3個營一個團,再有團部 營部的各種警衛 特務等直屬部隊,一個團2000多。後來 因為部隊擴編 又有很多 晉察冀1團 2團 3團。。。各種新編1團 2團 3團。。。各種獨立1團 2團 3團。八路軍當時確實很多人都來參軍抗日。
  • 《亮劍》中,趙剛一拳打倒李雲龍,李雲龍為什麼沒有還手?
    要知道當時獨立團在晉西北生存是何等的艱難,周圍危機四伏。如果不是有李雲龍這個團長在,恐怕獨立團在這裡生存不了一個月。知錯就改的趙剛,就立刻擺好自己在團裡的位置,全心全意地輔佐起李雲龍來,同時也開始虛心向李雲龍學習帶兵之道。
  • 從發麵團到虎豹團,最後變成髮膠團,李雲龍和副總指揮會說什麼?
    從孔捷當團長的獨立團被山本一木擊潰這件事中,我們就能發現小鬼子也不是泥捏的,獨立團在他們手裡沒少吃虧:政委趙剛重傷,新婚之日秀琴被捕,都是山本一木下的手——這也看出了鬼子的殘暴和抗戰的艱難,如果讓「髮膠團」上,鬼子可能連半年都熬不過去。
  • 亮劍:李雲龍天不怕地不怕,為何趙剛打了他卻不還手?
    但李雲龍在劇中還真就被打了一次,而且打得李雲龍是心服口服,不但打哭了李雲龍,李雲龍連還手都沒有,這個敢打李雲龍的人是誰呢?對!就是趙剛。李雲龍因此被降為營長,由趙剛接替李雲龍成了團長,趙剛十分為難,但還是親自送李雲龍去一營上任,兩人走在雪地上,平時看上去溫文爾雅的趙剛,在李雲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給了李雲龍重重一拳,李雲龍大概沒有想到這輩子還有人敢打他老李,被撂倒在地上的李雲龍,正想開口罵,但聽到趙剛接下來的話,卻什麼也說不出來了。
  • 《亮劍》李雲龍的義大利炮,綽號75小姐,是現代火炮的祖奶奶!
    圖片:影視作品中的「義大利炮」李雲龍為救他的未婚妻,調兵圍了平安縣城。在攻打平安縣城時,日軍據城而守,李雲龍部屢次攻擊都因為鬼子火力太猛而被打了回來,遭受了很大的傷亡。拉出來義大利炮,最終一炮炸了城門樓,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 假設李雲龍投靠了楚雲飛,他能夠在國軍裡吃得開嗎?老蔣發話了
    熟悉《亮劍》的朋友都非常清楚,李雲龍打仗十分的厲害,不管是打什麼類型的仗,他都能夠靈活的應變,最後取得勝利。自打他參軍開始,李雲龍便一直打勝仗,從抗戰開始一直到結束,再到後來的解放戰爭,可以說李雲龍立下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不過有很小一部分看過原著的人知道,李雲龍最後的過得並不是太好,而他的老朋友趙剛也是如此,下場非常悽慘。
  • 新四軍成立時有28個營,營長們建國後獲得什麼軍銜
    大家都知道,抗戰爆發後,國共達成協議,南方八省遊擊隊統一改編為新編第四軍。1937年10月,分散在各處山區打遊擊的紅軍戰士們陸續開出遊擊區接受改編,全軍共有共1.03萬餘人,各種槍6200支(挺),編為4個支隊9個團(不含四支隊手槍團)27個營(含軍部特務營,九團只有兩個營)。
  • 部隊裡每個團的一營一連是不是戰鬥力最強?從軍史上看確有普遍性
    新四軍某軍區第六分區司令員陳大雷向「大司令」匯報:我分區現有一個團的編制,已經有了個三營,其它兩個營「待建」;這個第三營呢目前有個三連,其它兩個連也「待建」。總而言之這個團反正現在就一個連的兵力,番號為三營三連,大司令連說他狡猾。那這個橋段是不是否定了如題說法呢?還真不是。
  • 胡編亂造,《雷霆戰將》與真實的歷史相差有多遠?
    八路軍在軍政部的編制為三師六旅十二團4.5萬人,軍需署即按照4.5萬人向八路軍發放軍餉,每月法幣63萬,後軍餉雖有增加但從未超過法幣75萬。新四軍1938年成軍時下轄四個支隊一個特務營約1.03萬人,但在軍政部的編制不詳。
  • 李雲龍300人就滅掉黑雲寨!然而楚雲飛一個加強團為何想都不敢想
    要知道,358團是一個加強團,有5000多人,還有一個炮營,要滅個黑雲寨完全沒有問題,但當時楚雲飛的一營和炮營在大孤鎮被李雲龍的三個團圍得水洩不通,在趙政委向李雲龍匯報楚雲飛準備向八路軍借道剿滅黑雲寨時,李雲龍就已經明確表態了,他楚雲飛能把自己的一個團結合起來就不錯了,他拿什麼打謝寶慶。
  • 一個標準團有多少人,師團營三三制與軍旅營五五制各有什麼優劣?
    那麼團一級編制為何如此重要呢,一個團到底有多少人呢!自古以來,中國軍隊以營作為基本戰略單位,一個標準營是五百人,不同的是:古代建制營下轄五隊,每隊為100人。而現代軍事編制營下轄3個連,每個連150人左右,同時營部50人,也正好是500人的編制。因為營對應的鄉鎮一級,也就是一個鎮上的軍事力量通常是一個營,那麼作為鄉鎮一級以上的縣級對應的就是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