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中國近代史風起雲湧,造就了一大批英雄人物,無數的軍人先後登上了歷史舞臺,為國為民徵戰一生,他們很多人經歷了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場和抗美援朝等戰爭。這些人功勳卓著,到了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實行授銜,他們大部分都成了將軍。在第一批授銜的將軍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授銜人中有人是兄弟,有人是叔侄,有人是連襟,還有的人是翁婿。而在開國將帥中流傳著三陳、三楊和三梁,他們分別是誰呢?
在解放軍中三陳名氣十分大,這三位之中有一位是開國大將,兩位開國上將。
三陳
陳賡
三陳中要說誰最出名莫過於這位陳賡大將了,早年入黃埔軍校並且加入了中共,是著名的黃埔三傑之一,曾參加東徵討伐陳炯明等,並且救過蔣介石的性命。後來在上海主持特科工作,紅四方面軍成立調任紅四方面軍12師師長。在上海被捕後逃脫進入蘇區擔任幹部團團長,曾經指揮幹部團巧渡金沙江。
全面抗戰爆發後,陳賡擔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在陳賡的率領下,第386旅打出了威名,甚至日寇的鐵甲車上都懸掛著專打386旅的標語,可見日軍對386的痛恨和忌憚。
在上黨戰役中,陳賡率領太嶽縱隊共殲敵1萬4千餘人,活捉閻軍第19軍軍長史澤波,炮兵司令胡三餘等將官多人。解放戰爭中陳賡指揮部隊殲滅天下第一旅,豫西拖垮李鐵軍,後來擔任二野第四兵團的司令員,進軍西南,建國後曾經去越南援助胡志明,回國後出任抗美援朝副司令,回國組建哈軍工。1955年陳賡被授予大將軍銜。
陳錫聯
陳錫聯早年參加紅軍,隸屬於紅四方面軍,曾經擔任過,紅四方面軍師長,打仗勇猛,用小鋼炮之稱,是紅軍中的一員戰將。
全面抗戰爆發後,陳錫聯擔任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團長。陳錫聯打響了129師抗日的第一仗,那就是夜襲陽明堡機場,打出了129師的名聲,1940年陳錫聯破襲白晉鐵路作戰中,率部採取腹地開花」、內外結合的戰法,迅速殲滅南關鎮日軍。
解放戰爭時期,陳錫聯擔任二野的兵團司令,率部迂迴和解放大西南,1955年陳錫聯被授予上將軍銜。
陳再道
陳再道,1927年9月參加大別山南麓秋收暴動,同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在紅軍時期陳再道隸屬於紅四方面軍,曾經擔任過紅四方面軍的軍長。
全面抗戰爆發後陳再道擔任129師386旅副旅長,協助旅長陳賡指揮七亙村、黃崖底和長生口等戰鬥。後來陳再道被任命為東進縱隊司令員,開闢了冀南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陳再道擔中原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1946年9月陳再道率2縱參加巨野戰役,在龍堌集成功阻擊國民黨第5軍11天,成為此次作戰的模範防禦戰例。建國後在中原山區剿匪,被劉伯承司令稱之為:「再道之勇」,1955年陳再道被授予上將軍銜。
三楊
楊成武
楊成武早年參加紅軍,在紅軍時期歷任連政治委員,教導大隊政治委員,紅十一師第三十二團政治委員,紅二師第四團政治委員,紅一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等職務,楊成武在參加了長徵途中,曾經率部飛奪瀘定橋、奇襲臘子口。
抗日戰爭時期,楊成武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團長,後來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曾經指揮部隊擊斃日本軍「蒙疆駐屯軍」最高司令官阿部規秀中將。
解放戰爭時期初期楊成武任晉察冀軍區第一野戰軍冀中縱隊司令員,晉察冀軍區第三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職務,組織指揮了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平漢北段戰役等。後來調入華北野戰軍,擔任華北野戰軍第三兵團司令員、第二十兵團司令員。是華北野戰軍的一員名將。建國後率部參加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楊得志
楊得志,他在紅軍長徵之初就擔任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團長,率領第一團強渡天險烏江,全殲嵩明縣城國民黨守軍;繼又組織「十七勇士」突擊隊強渡大渡河!後來升任紅軍師長,
全面抗戰爆發後,楊得志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5團團長,是八路軍最初的正規編制主力團之一,楊得志曾率部參加平型關戰役,後來因為旅長徐海東身體多病,楊得志擔任副旅長,代替徐海東處理旅部的工作,在抗戰中,楊得志戰功卓著。
解放戰爭時期楊得志率部參加了邯鄲戰役、正太戰役和青滄戰役楊得志指揮石家莊戰役,開創了奪取堅固設防城市的先例,拔除了國民黨軍在華北的一個戰略要點,使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連成了一片。平津戰役中楊得志率部圍困、攻克新保安,全殲守敵國民黨軍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的「王牌」第35軍另2個師。抗美援朝楊得志率部參戰,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楊勇
楊勇,在當時因為聽到主席的講課,深受感染,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進入紅軍之後,在紅三軍團第八軍,在紅軍時期就能徵善戰。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楊勇任紅一方面軍第1軍團1師、4師政委的職務,率部參加直羅鎮、東徵、西徵和山城堡戰役,為保護陝北根據地立下大功。
全面抗戰爆發後,楊勇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6團副團長,不久就升任團長,曾經率部參加平型關戰役。1939年3月初楊勇率部隨第115師東進支隊由晉西到達魯西,在他的指揮下686團取得首戰樊壩的勝利,領導開闢魯西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楊勇率第七縱隊,縱橫於晉、魯、豫戰場。取得了一個又一下勝利。後來楊勇被任命為第二野戰軍第5兵團司令員,參加解放大西南的戰役。1955年楊勇被授予上將軍銜。
三梁
這三位將軍都姓梁,來自同一個村子,按照輩分來說是祖孫三人。
梁仁芥
1930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梁仁芥歷任宣傳隊分隊長、獨立營政治委員、團政治處主任、科長、縣遊擊隊政治委員、縣委書記、師政治委員、軍政治委員、省軍區政治委員等職。
全部抗戰爆發後,梁仁芥被任命為八路軍120師教導團政治處副主任。解放戰爭時期,梁仁芥任中共晉綏六地委書記兼晉綏軍區第六分區政委後調任第一野戰軍3軍7師擔任政委。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任志願軍1軍政委,回國之後擔任蘭州軍區副政委的職務,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三梁中輩分最高的。
梁興初
三梁中名聲最大的就是梁興初了,參加紅軍之後,梁興初作戰勇敢,逐步升任團長,在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作戰中,英勇頑強,機智靈活,身先士卒,與敵拚搏,榮獲紅四軍三級獎章。
全面抗戰爆發後,梁興初被任命為八路軍115師營長,在此期間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平型關大捷。後來梁興初隨115師挺進山東,並擔任蘇魯豫支隊副支隊長兼四大隊隊長,在指揮崔莊戰鬥中,殲偽軍四個團,為開闢湖西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解放戰爭中隸屬於第四野戰軍,曾經參加了黑山阻擊戰
真正讓梁興初揚名的是抗美援朝,當時梁興初擔任38軍軍長,入朝作戰先是失利,後打出了威風,38軍也被稱為萬歲軍。1955年梁興初被授予中將軍銜。
梁必業
梁必業是三梁中輩分最低的一位,1930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紅軍時期他曾經擔任紅一軍團總政治部總務部處長。
全面抗戰爆發後,梁必業,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15師政治部總務處處長,後來擔任115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兼山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等職務。
解放戰爭時期身為山東軍區第一師政委的梁必業率部挺進東北,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一師政治委員,第一縱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後擔任解放軍第38軍政委。1955年梁必業被授予中將軍銜。
三陳、三楊和三梁可謂是那個時候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種也許是巧合,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戰功卓著,為國家和民族立下赫赫戰功,他們的美名永遠流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