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一生,和山東密不可分。從1941年開始,許世友在山東戰鬥和工作了16年。從抗戰時期的奇襲牙山、打擊趙保原,到解放戰爭的鏖戰孟良崮、攻克濟南,山東的抗日和解放都和許世友息息相關。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解放軍的第一次渡海作戰,也是許世友在山東指揮的,這就是長山列島戰役。這是山東全省解放的最後一仗,也是許世友第一次指揮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
1949年6月,山東境內的戰士基本結束,只剩下長山列島被國民黨殘部盤踞。
長山列島(又稱長山群島),位於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之間,扼渤海灣(北京、天津)門戶,由南長山島、北長山島等17個島嶼組成,以南長山島為最大。盤踞該島的是國民黨海軍陸戰2團,有6條兵艦停泊在南、北長山島海域,還有部分陸軍駐守在大小黑山島等島嶼上。他們經常出動擾亂漁民捕魚,搶掠財物,到沿海偷襲我軍哨所。
山東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決定,以木船對兵艦,渡海解放長山列島。可是,在進攻長山列島的前夕,費了好大力氣搞到的500多條木船,被颱風一夜間全刮壞了。許世友聽說後十分生氣,他親自到停靠木船的海邊視察,對72師等參戰指戰員說:「刮颱風也得打,抱塊木板也得打過去!」
指揮員們都清楚,許世友的決心要是下了,決不動搖。你不打也得打,怕也沒有用。攻島指揮員們只得克服困難,千方百計重新搞船。
許世友也不是只對部隊下命令,他深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道理,親自到前沿察看地形,了解情況。他向當地漁民詳細詢問有關氣象知識和航海知識,還經常和指戰員們一起研究渡海作戰的細節,就連敵方島嶼沿岸的礁石、港灣等,許世友都了如指掌。
1949年8月11日晚,許世友下達了進攻命令。第72師,警備第4旅、第5旅,分別在蓬萊劉家旺、弈家口、解宋營起渡,雖然船隊航行到一半路程時遇到風力減小的困難,但是渡海部隊依然奮勇向前。12日凌晨,警備4旅、5旅相繼攻佔大小黑山島、大小竹山島,將停泊在南、北長山島的國民黨兵艦吸引過去。
2時許,主攻南、北長山島的第72師接近島岸,在炮兵火力掩護下迅速登陸,與守島國民黨軍展開激戰,當日下午攻佔南、北長山島。
第4、第5警備旅攻佔大小黑山、大小竹島後,以警備5旅為主,向砣磯島、大小欽島、南北皇城島發起進攻。至8月18日下午,國民黨軍殘部棄島逃遁,奪島戰役勝利結束。
長山列島之戰斃敵200餘名,俘敵1300餘名。這一仗連許世友也沒放在心上,但是卻開創了人民解放軍用木船打兵的先河,為後來的海南島戰役、一江山島戰役等渡海作戰奠定了實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