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滋院士落戶中大

2021-01-10 環球網

陳新滋。廣州日報記者王維宣 攝

中大目前全職院士已達10人 另有雙聘院士10人

廣州日報訊 (記者徐靜 通訊員丘國新、王麗霞、蔡珊珊)昨日,中山大學舉行聘任儀式,聘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陳新滋教授為中山大學全職教授、中山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記者獲悉,中山大學目前已有院士20人,其中全職院士10人。

在聘任儀式上,中山大學校長羅俊教授、藥學院院長黃民分別代表學校和學院與陳新滋院士籤署聘任合同。

截至今年5月,中山大學有院士17人,不過其中10人是雙聘,人事關係在學校的有7人。分別是羅俊、計亮年、許寧生、蘇鏘、陳小明、曾益新和林浩然。隨著陳新滋的加盟,這一數字已經增加到8個。羅俊校長昨日在聘任儀式上透露,中山大學又已全職聘請兩位院士到中山大學工作,這意味著,中山大學目前全職院士數量已達到10人。

此前,中山大學提出五年內引進和培育12~15位院士,現在已經完成最低目標的1/4。

曾在中大附中讀書 「很早之前就是中大人」

陳新滋院士是廣東臺山人,1975年畢業於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1979年於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系獲得博士學位。20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先後任職美國孟山都(Monsanto)公司、臺灣大學、香港科技大學,2007~2010年任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2010~2015年任香港浸會大學校長。

陳新滋和中山大學早有淵源。1962年,陳新滋曾就讀於中山大學附中。他說,「我很早之前就是中大人了,我對中大一直都有一種親切感,今天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記者獲悉,聘請陳新滋院士到中山大學也非一日之功。中大幾任校領導都不遺餘力延攬人才,誠摯邀請陳新滋院士回中山大學工作。今年6月底卸任香港浸會大學校長後,陳新滋欣然應允加盟中山大學,並於7月份正式來到中山大學藥學院開展工作。「德藝雙馨、文武雙全。」中山大學原校長黃達人這樣評價陳新滋。

推動中大藥學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陳新滋是國際知名的有機化學專家,在均相不對稱催化氫化反應、手性藥物合成及新型高效的手性配體及催化劑等研究領域成績斐然,在國際上具有很高威望。

記者獲悉,中山大學引進陳新滋院士,旨在依託陳院士的學術水平和感召力,打造高水平的藥學學科創新平臺,整合藥學及相關學科研究力量,建設高水平的藥學創新團隊。提升中山大學藥學一級學科的整體水平,使中山大學的藥學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此外,還會整合中山大學藥學研究相關資源,成立中山大學藥物研究院,開展創新藥物研究,推動中山大學藥學與化學領域相關科研成果的轉化,為地方經濟服務,提升藥學及相關學科在國際上的學術聲譽和學術影響。

羅俊:中大需要各方面領軍帥才和學術骨幹

中大校長羅俊30年前在中山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他對中大有很深的情誼。昨日,他也在履職中大後首次對媒體公開講述自己的辦學理念和思路。

他說,作為中大的校長,希望追求中大的目標。2006年,中山大學提出要進入國內高校前列,2012年提出要建設一個文理醫工融合發展的世界一流大學。追求中大的目標,就是要把中大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這個過程我們需要各方的力量,尤其需要各個方面領軍的帥才,需要各方學術的骨幹,需要我們大家的努力。」

羅俊表示,要傳承中大的文化。中大的文化是領袖氣質、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大氣包容。傳承中大的文化,應該是由全體中大人來傳承、完成。他說,陳新滋院士在這方面有領袖氣質、有開拓創新的精神、有求真務實的態度、有大氣包容的氣度。「他既是校長,也是科學家;既有個性鮮明的研究領域,又能腳踏實地地做研究,德藝雙馨、文武雙全。所以我相信陳院士的到來對傳承中大文化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中大在最新的一個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277位,國內高校排名第8。 在羅俊看來,還要繼續延續中大的輝煌。他說,教授是大學的核心,所以要保持學校的輝煌得以延續,除了文化,還要依法治校,要有一個合適的大學章程來作為大學的「憲法」,作為學校行為的準則,學校議事的依據,並加以遵守。陳新滋將擔任中大學術委員會主任,通過教授治學促進中大的發展。「中山大學在過去的發展中有許多進步,在國內國際學術界的影響力不斷得到提升,當然我們跟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學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需要學術上有大師來把關,凝聚各位大師以及學生的智慧,學校學術的發展才會更好。」羅俊說。

中大專職院士(部分):

蘇 鏘:應用化學

陳新滋:有機化學

計亮年:生物無機化學

曾益新:醫學

陳小明:合成化學

羅 俊:物理學

許寧生:物理學

林浩然:生命科學

中大雙聘院士(部分);

石鐘慈:數學

徐至展:物理學

黃榮輝:大氣動力

孔祥復:分子生物

鄭 度:自然地理

陳 霖:生命科學

孫 玉:信息通訊

謝立信:醫學

(註:研究方向為主要研究方向所屬大類)

高校院士數量對比

北京大學:78

清華大學:76

復旦大學:38(含雙聘)

上海交大:42(含雙聘)

浙江大學:29

南京大學:31

中科大: 46

南開大學:8

武漢大學:16

天津大學:14

哈工大: 34(含雙聘)

華中科大:12

西安交大:25(雙聘14人)

中國農大:11

大連理工:11

廈門大學:22(雙聘10人)

中山大學:20(雙聘10人)

相關焦點

  • 著名不對稱合成化學專家陳新滋院士受聘中山大學
    科技日報訊(杞人)「我一直都覺得中山大學就是我的家」,53年前曾在中山大學附中讀書,2002—2007年間曾兼任中山大學藥學院首任院長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陳新滋,日前正式受聘為中山大學教授、中山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在受聘儀式上,陳新滋深情感嘆,「回中大有種回家的感覺」。
  •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陳新滋院士訪問蘭化所
    近日,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新滋教授應邀訪問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陳新滋院士參觀了蘭州化物所科技展覽室,了解了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近年來取得的科研成果與所承擔的科研項目。實驗室科研人員就各自研究領域取得的工作成績向陳教授進行了匯報與交流。陳新滋教授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教授陳新滋: 用無盡的熱情去追逐夢想
    &nbsp&nbsp&nbsp&nbsp陳新滋與廣州文德路小學結對共建「院士中隊」。近日,在觀看廣州越秀區文德路小學的學生展示無線電測向等科技項目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教授陳新滋讚許不已。&nbsp&nbsp&nbsp&nbsp走進文德路小學,陳新滋以《讓夢想燃燒》為題,跟孩子們分享了自己的求學和科研經歷。「你們是祖國的未來,你們有夢想、有才學、有能力,國家就會變得更富強。」
  • 陳新滋院士談求學之道:別比聰明 最後誰用功誰贏
    陳新滋院士在花都秀全中學為中學生做了一場關於化學與人類生活的講座。   作為一名有機化學家,陳新滋研究開發新型抗癌藥、去汙劑,並一直注重將研究推廣到現實生活中,希望成果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改變。他是一名中科院院士,卻喜歡把「我不聰明」掛在嘴邊。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年輕人,「大家別總覺得自己聰明,其實到最後是誰用功誰贏。」
  • 中科院院士陳新滋談屠呦呦青蒿素研究:中藥「大寶庫」值得探索
    近日,南都「大國院士」專題報導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藥學院教授陳新滋。接受採訪時,談及日前因在青蒿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而備受關注的藥學家屠呦呦(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陳新滋表示,新進展的取得,「印證了認真踏實、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陳新滋。
  • 院士畫傳 | 蜚聲國際的有機化學家陳新滋:「我不聰明,誰努力誰贏」
    陳新滋1950年出生,廣東臺山市人,知名有機化學專家,中山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校長。人物小傳蜚聲國際,自稱不聰明20世紀60年代,求知若渴的少年陳新滋從廣州出發到香港求學。多年後,他成了譽滿天下的科學家、名校校長。70年代末,陳新滋首次揭示並證明了「主要手性產物來自微量的催化中間體」 這一不對稱催化反應中的微觀自然現象。
  • 觀點|陳新滋: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第四任校長,中山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校長陳新滋29日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七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廣州峰會上如是說。陳新滋出席開幕式並作主旨報告。陳新滋表示,改革開放40年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推動作用相當大:1978到2003年,是處於前店後廠的製造業垂直分工的第一階段;2003年到2016年,是處於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產業橫向整合的第二階段;從2017年開始,大灣區正在走向參與更多國際高端競爭,開展更多合作的第三階段。
  • 2015廣東中山大學藥學院陳新滋院士團隊B系列人員招聘1人公告
    因工作需要,擬面向校內現有行政經費(含包幹經費)聘請的B系列人員公開招聘中山大學藥學院陳新滋院士團隊B系列人員1名,現將有關招聘事項公布如下:一、招聘範圍面向校內現有行政經費(含包幹經費)聘請的B系列人員公開招聘。
  • 陳新滋:各盡所能激發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活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校長陳新滋教授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這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破除影響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瓶頸和制約,進一步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    陳新滋認為,依靠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發展是當今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
  • 中科院院士陳新滋一行到賀州開展藥食同源(兩用)康養產業發展調研
    12月20—2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藥學院教授陳新滋一行到我市開展藥食同源(兩用)康養產業示範區建設調研和人才合作交流。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呂松陪同調研。陳新滋院士一行先後到廣西華泰藥業有限公司、華泰藥業黃姚下白基地、賀州健康雲港產業園等地,深入了解我市康養產業發展優勢以及生物製藥產業集群發展情況,對我市以中藥材全產業鏈帶動地方產業發展給予高度評價。他認為,賀州區位優勢和生態環境都很好,發展生物製藥和康養產業潛力很大,希望賀州立足優勢資源,促進產學研合作,走出一條科技之路,做大做強康養產業。
  • 有機化學家陳新滋:千金難買少年窮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校長。陳新滋:當時會考我考了第一名,現在想來也是有點不可思議。田川:那您是怎麼克服困難的呢?陳新滋:要很努力。就是靠努力,我其實不聰明的。陳新滋:我認為,窮是很好的人生經驗。
  • 有機化學家陳新滋:千金難買少年窮
    對話陳新滋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校長。催化劑、抗癌藥、環保材料,他的各項研究正改變著你我的生活。陳新滋:當時會考我考了第一名,現在想來也是有點不可思議。田川:那您是怎麼克服困難的呢?陳新滋:要很努力。就是靠努力,我其實不聰明的。
  • 訪香港浸大校長陳新滋:十年大計 意在百年樹人
    上任不到半年,香港浸會大學第四任校長陳新滋便已公布學校十年大計,以高素質教與學、創意研究和服務社會為3大發展重點。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陳新滋說:「最終目的是這所學校100年後會變成怎樣。」  常熟市設科研中心,建立長三角據點  剛於今年7月履新,陳新滋已為浸大科研的長遠發展覓得可貴機遇。
  • 中大開講第一課:廣州、珠海校區隔空對話,院士、大咖分享故事
    文、圖、視頻/羊城派記者 張璐瑤 通訊員 郝俊 陳詩詩實習生 倪可欣「我宣誓,謹記中山校訓,肩負時代使命,恪守學術道德,崇尚科學理性,尊師重道守法,勤學求是創新……」9月2日,中山大學在廣州校區東校園、珠海校區同時舉行了一場特別的2019年開學典禮——兩個校區「隔空連線」,中大各學科多名院士、專家登臺講述自己的求學故事,中大南海科考團
  • 陳新滋:港校北上貴在提供「香港模式」教育
    中新社香港4月5日電 題:港校北上貴在提供「香港模式」教育——專訪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  中新社記者 賈思玉  化學世界裡,特定元素組合可發生催化反應,釋放能量。眼下在香港浸會大學(浸大),一場以創意作「催化劑」,貫穿多學科、調動校內外學者元素的「反應」蓄勢待發。「期待帶來突破性、革命性的進步。」校長陳新滋說。
  • 「院士島」來了!「甌越院士之家」落戶七都
    「院士島」來了!「甌越院士之家」落戶七都 2019/10/24 11:08 來源:溫州都市報 編輯:王一川 瀏覽:6163
  • 中科院院士當「中學老師」 地質科普院士工作站落戶黃埭
    近日,經市科協研批准,江蘇省黃埭中學「李廷棟院士蘇州地質科普工作站」正式立項建設。該項目由李廷棟院士專家團隊及市科協、市地學會提供學術顧問指導。據介紹,這也是全國第一家落戶高中的地質科普院士工作站。近日,經市科協研批准,江蘇省黃埭中學「李廷棟院士蘇州地質科普工作站」正式立項建設。該項目由李廷棟院士專家團隊及市科協、市地學會提供學術顧問指導。
  • 六大院士坐鎮越秀區中小學 大手牽小手一起向黨走
    啟動儀式後,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計亮年,華南理工大學建築技術科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吳碩賢,中山大學教授陳新滋,中山大學生物無機與合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小明,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內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侯凡凡等中科院院士分頭到了相關學校開展科普講座,記者進行了全程報導。
  • 廣東新增兩位院士!都是中大的!
    年1月1日正式啟動,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共產生64名新院士。 此前,從廣東醫療戰線走出的兩院院士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專家鍾南山(1996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臨床解剖學家鍾世鎮(199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鼻咽癌專家曾益新(2005年當選)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腎病專家侯凡凡(2009年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