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開講第一課:廣州、珠海校區隔空對話,院士、大咖分享故事

2021-01-09 羊城派

文、圖、視頻/羊城派記者 張璐瑤 通訊員 郝俊 陳詩詩

實習生 倪可欣

「我宣誓,謹記中山校訓,肩負時代使命,恪守學術道德,崇尚科學理性,尊師重道守法,勤學求是創新……」9月2日,中山大學在廣州校區東校園、珠海校區同時舉行了一場特別的2019年開學典禮——

兩個校區「隔空連線」,中大各學科多名院士、專家登臺講述自己的求學故事,中大南海科考團、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廣州超算中心、天琴中心等「學術天團」集中亮相,8000餘名新生們莊嚴宣誓,上了堂不一樣的「開學第一課」。

典禮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序幕。今年首次增設視頻播放和教師現場講述環節,也首次以直播連線的方式實現兩校區的隔空對話。

中山大學校領導陳春聲、羅俊、孫冬柏、國亞萍、李善民、餘敏斌、馬駿、楊清華、王雪華、蘭平、邰忠智,教師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王復明,中國科學院院士計亮年、陳新滋、張培震、呂達仁等出席開學典禮。

書記寄語:

在拼搏中前行,在砥礪中成長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致辭歡迎2019級新同學的到來。

他寄語同學們,在中山大學學有所成,以奮鬥的青春實現夢想的未來。他指出,中山大學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大學,是一所具有愛國奮鬥精神的大學,是一所具有追求卓越品格的大學。

他勉勵大家要感懷偉大的革命精神,要將獻身革命、獻身祖國的光榮傳統與家國情懷,內化為自身的意志品格,努力在悠久辦學傳統、深厚學術積澱中汲取智慧與養分,齊心協力為實現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而努力。

他希望大家自覺弘揚踐行愛國奮鬥精神,努力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與這所大學一起為祖國繁榮、民族復興、人民福祉貢獻才智與力量。

陳春聲說,過去的五年,學校事業快速發展、辦學內涵快速提升。三校區五校園辦學格局既定,文理醫工農藝全面發展學科格局顯現,文理基礎雄厚,醫科強勢引領,工農藝發展迅速,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辦學特色鮮明。

他期望同學們,要傳承「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精神,「學在中大,追求卓越」,在拼搏中前行,在砥礪中成長,爭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校長訓詞:

要有大情懷、新追求、真本領、高品位

開學典禮上,中山大學校長羅俊致開學訓詞,對同學們成為「中大人」表示祝賀和歡迎。

他指出,中山大學偉人手創不同凡響的建校歷史、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紅色基因、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辦學傳統,是一代一代中大人創造和積澱出來的偉大精神力量,是每一位中大人應該傳承和追求的內在精神境界。

他對全體2019級新生提出四點期望:

第一,要有大情懷。大情懷就是家國情懷,對同學們來說,就是讀書學習要時刻與黨和國家的命運同頻共振,把個人放在國家、民族、社會發展的大維度中尋求自我成長的軌跡。

第二,要有新追求。有理想有抱負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既是大學的根本任務,也是同學們的歷史責任。

第三,要有真本領。同學們從進校起,就要錘鍊嚴謹認真、堅韌不拔的科學精神,讓勤奮學習、敏銳思考成為大學生活的底色和標配,力求真學問,苦練真本領,增長真才幹,為今後的大寫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要有高品位。中大學子應該具備一流大學的精神氣質,有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心氣、勇氣和豪氣,有超越自我、止於至善的氣魄和夢想。

學術大咖「講課」:

院士也「很拼」,希望「00後」一定勤奮

今年的典禮上,首次增設視頻播放和教師現場講述環節。

在教師現場講述環節,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郭冰茹以講述人的身份登臺,與新生們娓娓講述了同事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地質工程學院教授張培震,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楊震教授,化橘紅專家、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蘇薇薇教授,中山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陳曾平教授的故事。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培震:

6點起床,讀1小時英語,他的大學幾乎沒有休息

張培震院士是地質構造和地震動力研究方面的專家,從西氣東輸到南水北調,許多大大小小的工程裡,都有他的身影,他的科研成果廣泛應用在中國大地上。汶川地震後,他曾作為災後地震科學考察隊隊長,赴災區進行長達半年的科考,全面了解地震的成因和災害機理,為未來預測地震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甘於寂寞」「很拼」是同事彭玉平對他的評價。這堂課上,張培震說起自己的求學經歷:每天早上6點起床,長跑3000米,讀一小時英語,晚上11點按時就寢。

大學四年,他沒有給自己放過假,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在麻省理工學院讀博期間,他曾連續三天三夜沒有休息。「那拼搏的五年,是我這一生中最難忘、最引以為傲的歲月。」

走南闖北行四方,東奔西走家常飯。如今,在中大,張培震院士這隻「旱鴨子」也要「下海」了。他將用自己的專業研究助力中大海洋學科的全面發展。

新學期開始了,他說,他要給新生們、「00後」們講課,把最基礎的理論用最能讓年輕人接受的方式交給他們。「你們只要在學習上勤奮,就一定能取得比我更加輝煌的成就。」

援外醫生楊震:

他赴異國救死扶傷,一年救助病人5100多人

今年6月28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楊震教授回到了廣州。

去年6月23日,他和他的團隊受國家衛建委委派,奔赴多米尼克共和國進行醫療援助。在異國他鄉的那一年,條件一場艱苦,連蔬菜都基本上只能出現在夢裡。回到廣州後,他的第一頓飯,就是點了各種各樣的蔬菜,吃得特別香。

多米尼克是一個一帶一路沿岸國家,該國在醫療設備、醫療基礎、醫療條件等方面都比較落後。在這個島國上,他是唯一的註冊心血管內科醫生。

為了儘快進入工作狀態,他們對醫院進行調研,制定詳細援助計劃。過去一年中,他們救助病人5100多人,其中危重病人240多人。

過去一年,這個醫療隊經歷了許多第一次——第一次開設心血管內科門診,第一次進行多學科會診,第一次把心血管病最新理念引入當地病人治療中。

楊震也經歷了許多第一次——第一次被病人緊緊擁抱,第一次站著寫病歷,第一次在頻繁發生地震的過程中出診。

經過一年時間,他們與當地政府、民眾、醫院締結了深厚友誼。「他們是白衣外交官,他們不僅是中大隊,更是中國隊。」講述人彭玉平說。

「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楊震說,「這就是我們的援外醫療精神。」

「學術天團」亮相:

中大南海科考隊、粵港澳發展研究院、超算中心、天琴中心

紮根中國大地,近年來,中山大學實施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三大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學校科研總體實力快速提升。

這堂「大學第一課」上,中大南海科考團、中大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天琴中心的團隊代表們也輪番亮相,分享他們的研究歷程。

中山大學南海科考隊——

中山大學南海科考團2015年開始啟動南海科考,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科考團隊不懼艱險、狂風暴雨,挺進深海,進行一次又一次全新嘗試,採集大量珍貴第一手資料。

中大南海科考隊員李源告訴師弟師妹們,第一次出海時,船只有1000多噸,稍微有一點大風浪就搖晃特別厲害,大家都暈船特別厲害。但科考隊裡的黨員們沒有休息,還主動承擔守夜任務。在科考結束前一天,深受感召的李源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是中大重點建設的國家高端智庫,整合了中山大學經濟學、金融學、法學、社會學、公共管理、新聞傳播等優勢傳播力量,圍繞粵港澳合作發展等重大問題,以一流的決策和成果,服務於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需求。

「我們要牢記校訓,學好文化和專業知識,把校訓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中大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代表、副院長郭天武說。

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

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中心坐落於中山大學東校園,面向大科學、大工程、新產業,承擔著一系列國家級科研項目,支持著近千項國家、省市科研計劃和重要工程項目研究。中心業務主機「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是全世界利用率最高的超級計算系統之一。

「超級計算機是國之重器,在國家的戰略支持下,超算中心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全方位支撐我國科技、經濟和社會各領域的快速與可持續發展。」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代表、「天河二號」副總設計師盧宇彤說。

天琴中心——

中山大學2015年正式啟動天琴計劃推進工作。天琴計劃的目標是在2030年代發射一組衛星,運行在高度10萬公裡的繞地軌道上,在太空中組成一個超大型等邊三角形編隊,進行引力波的空間探測,開展引力波的天文學、宇宙學和基礎物理研究。

「天琴計劃的實施將彰顯我國科研實力,在國際上體現中國聲音和中國力量。這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科學家們的夢想,希望同學們也加入天琴計劃的研究中來。」天琴中心代表梅健偉教授說。

大學生說:

中大人有夢想、有追求、有責任、有擔當

中山大學在校學生代表郎熙向師弟師妹們分享時說,2016年9月,他從中山大學參軍入伍,先後參與安徽抗洪等重大任務。2018年9月,他退伍返校,擔任中大國旗班教官,以護衛國旗為己任,用青春熱血譜寫國旗讚歌。

今年暑假,他還組建了一支13人的調研團隊,前往家鄉雲南開展為期9天調研,深刻體味了鄉村振興的重大意義,堅定了脫貧攻堅的信心和決心。他說:「我是一個農村走出來的孩子,深知中大學習機會來之不易。」他希望新入學的師弟師妹們,不負韶華,立鴻鵠志,做奮鬥者,續寫中大新的輝煌。

新生代表曹楊楊是一名來自江西的17歲女孩。10年前,她就在心裡根植了一個中大夢,醉心雲朵、痴迷藍天。今年,她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入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成為一名「新中大人」。她說,中大人有夢想、有追求、有責任、有擔當。自己定當努力學習、刻苦鑽研,希望能夠學有所成,肩負起中大學子的時代責任,回饋社會,回報祖國。

張培震、楊震、蘇薇薇、陳曾平……一個個「學術大咖」面對面講課,讓中山大學2019級新生於書源很受觸動。「他們的科研精神激勵著我們,未來,我也希望能向他們學習,紮根社會實質性問題,為解決我國環保難題儘自己的綿薄之力。」(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陳亮 呂航

實習生 | 梁曉靜

相關焦點

  • 陳祖煜院士在浙江大學寧波校區開講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12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林丹虹)9月8日,浙江大學寧波校區啟新論道第一講開講,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土木工程專家陳祖煜教授作了題為《機器學習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初析》的學術報告。會議由浙江大學寧波校區管委會主任、寧波理工學院院長章獻民主持。寧波籍的陳祖煜院士心繫家鄉經濟建設、教育發展與人才培養,多次來到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與師生們親密交流,此次校區邀請陳院士開啟啟新論道第一講,為廣大師生們提供了高起點的專業型、學術型交流平臺。
  • 猿輔導聯合央視新聞、開講啦發起「開年第一課」觀看人數超3200萬
    2021年新年第一天,猿輔導聯合央視新聞和《開講啦》為大家送上了「新年第一堂網課」——《撒開聊-2021請回答》特別節目。主持人撒貝寧與英雄航天員陳冬、中國第一位女艦長韋慧曉、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等嘉賓,暢談2021新夢想。
  • 廣州海珠區北師大珠海校區考研多少錢
    廣州海珠區北師大珠海校區考研多少錢,經集團總部批准授權,在珠海、中山、江門、東莞、韶關、佛山、肇慶、惠州、梅州、茂名、潮州、清遠等十二個城市開展考研、四六級、教師資格證等培訓項目,公司總部設在珠海,在各個地市分別設立教學服務中心。
  • 廣東「飛來」2所985|哈工大深圳校區、北師大珠海校區
    廣東是全國人口第一大省,有1.15億常住人口,2020年參加高考人數達到78.8萬;而湖北常住人口只有5927萬,2020年參加高考人數是39.5萬。對比之下,就可以知道廣東是多麼的缺「985工程」高校!
  • 戎嘉餘院士在南京大學開講「生物進化與環境」通識課
    戎嘉餘院士在南京大學開講「生物進化與環境」通識課 2016-03-07 南京分院 【字體:大 中 小】   3月3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院士戎嘉餘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以
  • 【中國夢·踐行者】31年研究搭建全球資料庫 中大新晉院士戴永久...
    【中國夢·踐行者】31年研究搭建全球資料庫 中大新晉院士戴永久:「堅持,砥礪前行,永遠奮鬥」金羊網  作者:張璐瑤  2019-12-03
  • 對話全球頂尖科學家,「亦莊學院」第一課開講
    12月20日,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科技前沿新知系列講座「亦莊學院」首場開講。當天主題為「黑洞與中國慧眼天文衛星」,由天體物理學家、「慧眼」天文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帶領觀眾展開了一場「星際穿越「」,探索黑洞和引力波的真相。
  • 院士大咖走紅毯,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啟幕
    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牽頭主辦的廣州科技活動周,已成為廣州地區內容豐富、公眾參與度高、社會影響力大的群眾性科技活動品牌。 8月23日,2020年廣州科技活動周開幕式暨兩岸及港澳地區科普交流系列活動在廣東科學中心隆重舉行。廣州市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吳林波、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二級巡視員何棣華、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王桂林等出席開幕式。
  • 小蠻腰、艾菲爾鐵塔隔空「雙塔對話」,共述中法友誼
    巴黎當地時間19號晚,廣州海外花市第三度點亮巴黎,廣州塔與艾菲爾鐵塔再次上演了一場跨越大洋的雙塔對話。 2018年2月14日,巴黎著名的大皇宮舉辦了「當廣州遇見巴黎——『花城』魅力之夜」海外花市新春燈光音樂秀活動,讓兩座城市有了一次浪漫的邂逅。
  • 北師大珠海校區與香港大學推出"海外留學課程"
    中新網廣州8月12日消息:珠海訊,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10日與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舉行「海外留學課程」合作籤字儀式。境內外兩所一流大學的合作,為海外留學正規化作出一種示範。海外本科留學費用也將因此減少20-25萬元。
  • 深圳廣州齊跌!珠海房價漲幅4000+/㎡!漲幅第一……
    其中,珠海排名9城漲幅第一,從去年的21524元/平到現如今的26243元/平,漲幅近21.9%,每平米上漲4719元;其次為東莞,房價漲幅13%,然後是佛山,漲幅9.8%。 很明顯,這就是深圳和東莞新政產生的外溢效應,成全了臨近的廣州和惠州。 事實上,據網易珠海房產統計,8月珠海樓市價格也有小幅度上升,上調幅度為200-1000元/㎡。
  • 全國科普日活動:懷進鵬院士開講首場「院士科學人文課」
    懷進鵬院士開講首場「院士科學人文課」。主辦方供圖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沛然9月19日,在2020年全國科普日到來之際,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啟動「科技館裡的科學課」暨首場「院士科學人文課」活動,並以院士身份講授第一課。
  • 年度星光大課!9位大咖「破解」幸福城市的數字密碼
    1月9日,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段樹民等在內的多位大咖在這裡匯聚,共同探討幸福城市的數字密碼,交流城市大腦的創新意義。年度星光大課的主題為「城市會思考,生活更美好」,由中共杭州市委宣傳部、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瞭望周刊社、浙大城市學院共同主辦。浙大城市學院黨委書記洪慶華,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杭州亞組委宣傳部部長許德清分別做課程導論,拉開大課序幕。
  • 猿輔導攜手《開講啦》共同關注青少年茁壯健康成長
    猿輔導此次獨家冠名央視王牌節目《開講啦》可以說是強強聯合相輔相成。頂級大咖雲集 小撒帶你趣解知識開播8年來,《開講啦》作為央視王牌知識類節目,吸引了近400位國內外頂級名家大師登臺演講——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向全國青少年分享她眼中的敦煌千年之美;四川航空機長劉傳健揭秘「川航備降」奇蹟背後的故事;北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深入淺出探討基因的奧秘,還有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火炸藥專家王澤山、埃及考古學家扎西·哈瓦斯、英國女建築師扎哈
  • 陳新滋院士落戶中大
    廣州日報記者王維宣 攝中大目前全職院士已達10人 另有雙聘院士10人廣州日報訊 (記者徐靜 通訊員丘國新、王麗霞、蔡珊珊)昨日,中山大學舉行聘任儀式,聘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陳新滋教授為中山大學全職教授、中山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記者獲悉,中山大學目前已有院士20人,其中全職院士10人。
  • 鍾南山來珠海啦!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開工奠基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錢瑜23日下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橫琴新區中心醫院)暨橫琴至和國際生命科學中心開工奠基儀式在珠海橫琴新區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儀式。他稱:「參加奠基很有意義,希望醫療康養領域以很快的速度往前走。」
  • 史小諾做客中國網直播 暢聊《遇見大咖》背後的故事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遇見大咖》錄製現場(資料圖片) 中國網訊 (記者張楊)2017年12月20日15:00,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財經人物紀錄片《遇見大咖》製作人史小諾來到「中國網直播」的移動直播間,和網友一起暢聊她的新書《40而立,也不晚》以及她製作的廣受歡迎的紀錄片節目《遇見大咖》背後的故事。
  • 全球前300強高校建珠海校區
    澳門科技大學提到珠海的高校,不禁會想到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等,那麼到底有多少所呢?據不完全統計,共計10所,包含暨南大學珠海校區、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校、珠海藝術學院、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 暨南大學大學城校區怎麼樣?(食住行學全方面介紹)
    走進暨南大學南校區,給人一種大氣之美:正門前是面積近萬平米的大廣場,與校本部風格一致的校門也比老校門大了一圈,門高達19.06米,表示暨大1906年建校。暨大南校區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何鏡堂院士團隊進行規劃設計,校園內嶺南式風格建築與現代元素錯落交織,鏡湖與端溪點綴其間,百年暨大的歷史與文化的關鍵元素融匯其中。
  • 院士大咖匯聚廣州 探討生物醫藥產資融合發展趨勢
    官洲國際生物論壇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國際論壇  匯集全國生物醫藥創新投融資頂尖機構代表,中科院院士等生物醫藥行業大咖學者群英薈萃,11月16日,2020官洲國際生物論壇生物醫藥創新投融資論壇暨全國創新生物醫藥投資聯盟論壇在廣州國際生物島召開,論壇意在探討「科技創新引領健康未來,產資融合聚焦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