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化學家陳新滋:千金難買少年窮

2020-08-12 鳳凰衛視


田川:2019年夏天,《名人面對面》拍攝了一系列大科學家,他們是各自研究領域中最頂尖的人物,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創造著我們的未來。這一次,我們想讓他們走出實驗室,走進攝影棚,拍攝時尚大片,讓更多人看到他們在聚光燈下的魅力,打造我們心目中真正的大明星。



對話

陳新滋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校長。催化劑、抗癌藥、環保材料,他的各項研究正改變著你我的生活。


16歲,他每天工作10小時


50年代初期,陳新滋出生在廣東的一個普通家庭。

1966年,16歲的他孤身一人從廣州去了香港。為了成為插班生,陳新滋白天在一間工廠做普工,每天工作10個小時,工作之餘,他用「最笨」的方法,背詞典,來攻克英文的難關。兩年過去,他在全港會考時考中狀元,獲得了出國留學的機會。時代巨變下,他從一個沒學可上的初中生,變成全港「狀元」,成為大科學家。


陳新滋:當時會考我考了第一名,現在想來也是有點不可思議。


田川:那您是怎麼克服困難的呢?


陳新滋:要很努力。就是靠努力,我其實不聰明的。

高中畢業照(第一級臺階最右為陳新滋)


陳新滋:考完會考,我成績蠻好的,也考上了中文大學,所以我當時的選擇蠻多的。但我希望可以擴寬自己的眼界,就選擇去日本留學了。去日本留學是辛苦的,因為我在內地出生,所以申請到籤證比別人要晚。別人9月已經正常開學了,我11月才拿到籤證。我到學校的時候,大家已經學完半個學期的課程了。上課教的是日文,我去的時候字母都還沒弄懂,所以一開始就很辛苦。但語言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否則你根本不可能在日本讀大學,我就千方百計的想辦法。有個理論說,你睡覺的時候,潛意識對環境是知道的,所以我就戴著耳機聽日文睡覺,半年以後,我夢裡跟人家聊天都是講的日文。


在日本的四年,慢慢跟上進度後,陳新滋又逐漸成為理學院最好的學生。


陳新滋:我們那個年代,就算是香港,老百姓還是困難的。最初,大學只有香港大學,後來加了中文大學,也只有5%的人能上大學,所以能夠到國外讀書的人,還是比較少的。我大部分到國外讀書的朋友,都在餐廳裡洗過碗,他們叫「洗大餅」。我也做過服務員,還犯過很多對當時來說是錯誤的事情。
田川:您還記得發生過什麼事嗎?
陳新滋:假如客人不多的時候,我就看書。這是不對的,因為你是服務員,就應該盯住每一個客人,看到他們有什麼問題就馬上幫忙解決。還有就是中文「書」和賭博「輸」同音,所以假如老闆喜歡賭博的話,他肯定不高興你這個傢伙老看書。老闆就會說不要看「book」了。


田川:他都不會講「書」。


陳新滋:對,所以如果你問我該不該看書,我覺得不該。但沒辦法,我沒有別的事情做,就看了。



陳新滋與妻子、兒子在美國聖路易斯


陳新滋:我認為,窮是很好的人生經驗。以前有人說過,「千金難買少年窮」。小時候窮是一件好事,你就會知道,物質生活是有一定價值的,你想去創造出這個價值,就會比別人更用功來做事情。像我們的小孩,他就沒有這個概念,但沒有這個概念是好還是不好,我也不能說。他們有他們的好,不需要擔心沒有錢,不需要去做服務員,有更多的時間去想他的問題,或去認識這個世界,那也是很好的。



從廣州到香港,香港到日本,日本到美國。巨大的時空轉換中,這個曾經面臨失學的孩子,逐漸認識著這個世界,也許是因為兒時的苦日子,陳新滋最在意自己的研究是否「有用」,他想讓人們吃飽穿暖,過更好的物質生活。


陳新滋:我們做工作不是為了拿諾貝爾獎,我們應該考慮怎麼把事情做得更好,讓它以後可以變成生產力。為了拿獎而工作,我覺得那是一個痛苦的工作。研究做好了,可以幫到很多人,是很快樂的事情。



田川:您覺得科學家為什麼不能當明星,像偶像一樣被大家追逐?


陳新滋:我們的定位不一樣。明星是面對大眾工作,他們一開始的定位,就是需要讓更多人認識他們。科學家都是在自己的環境裡工作,不需要被很多人認識。而且我認為,大多數科學家可能不會很想要出名,他們還是希望集中精神在實驗室,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研究做出來,然後跟更多人享受研究成果。


田川:您會更希望更多人知道您在做什麼事情嗎?


陳新滋:我覺得最重要是能夠出來結果,讓更多人都用上,那時自然也會有很多人知道你了。結果沒出來前,很多人認識你,沒有特別的用處


不「真」?其它再好也沒用


2015年,陳新滋從香港浸會大學校長的職位上退休,他來到廣州,成為中山大學藥學院的教授,過上了廣州、香港兩地跑的生活。


陳新滋:我是一個不斷學習的人,只要我的腦筋還能動,嘴巴還能說,我就可以工作。我們不會退休的,一定會工作到最後一天。


步入70歲,陳新滋的生活依舊圍繞著「科研」和「教學」這兩個關鍵詞展開。


陳新滋:不同的團隊做不同的事,中山大學醫藥學院主要是做藥,除了藥,化工我們也做很多。比如跟空調製冷劑有關的氟化工我們都做,再比如不沾鍋。


田川:您特別講究實際的應用,這是您自己的一個要求嗎?


陳新滋:做科學的人都希望追尋真理。我們通常叫「真、善、美」。「真」,就是要證明這個理論它是對還是不對。「善」,研究做好以後有沒有用,會不會幫到別人。假如你做完只是自己高興,也可以,但如果你能幫到很多人的話,就更好,那是很善。我認為科學的「美」,就是很完美,做完以後會覺得整個工作都很完美,沒有漏掉什麼東西,那就達到我們最高的要求了。但三個都要追求不容易。科學求真是最重要的,不對的東西,就算你說它很美,到最後不是真的也沒用


如果說在科研上,陳新滋早已功成名就,那在教育領域,他依舊是一個探索者。「創意」就是這場探索的關鍵詞。

就任香港浸會大學校長未滿半年時,陳新滋公布了學校十年大計,他建立了創意研究院,提出將「創意」 貫穿浸大未來十年的發展。


田川:您覺得創意的能力有多重要?

陳新滋:創意你一定要做,有很多人只是空想。我很多朋友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他想到就馬上去做,然後他就成功了。我一個拿了諾貝爾獎的朋友就是這樣,他想到一個問題後,馬上回實驗室做,三個月以後研究出來了,其他人覺得他很厲害就跟著做,結果就變成了我們現在重要的手性催化領域。


和美國同事在科羅拉多滑雪
(陳新滋左二,好友威廉·諾爾斯左四)


這個拿到諾貝爾獎的朋友,是美國化學家威廉·諾爾斯,他是陳新滋多年的同事,更是他的良師和摯友。


陳新滋:威廉·諾爾斯很聰明,我們一起去滑雪,我40歲,他七十幾歲。假如在比較平的斜坡滑,我們因為年輕肯定比他快,所以他就帶我們到最難的、一個個雪堆連著的地方滑。你不懂的話,就會在上面跳來跳去,我一看就嚇到了,不敢滑了。然後他就告訴我們,其實不難,慢慢沿著坑滑就可以。任何很難的問題,都跟滑雪一樣,你看上去覺得害怕,但假如掌握了技術,不要太快,慢慢走,那還是很安全的。每天都有困難,這條路走不通,就找另外一條路走,都不通就走第三條路,總有一條路可以走通的。我認為世界上每一個難題,都有它的解決方法,我們的化學工作也一樣。不要一開始就想,這個很難絕對做不了。把它拆成幾步,一步步走,也是可以走到成功那邊的。



編導:高舒晴


編輯:612、林梓

相關焦點

  • 有機化學家陳新滋:千金難買少年窮
    陳新滋:當時會考我考了第一名,現在想來也是有點不可思議。田川:那您是怎麼克服困難的呢?陳新滋:要很努力。就是靠努力,我其實不聰明的。陳新滋:對,所以如果你問我該不該看書,我覺得不該。但沒辦法,我沒有別的事情做,就看了。陳新滋與妻子、兒子在美國聖路易斯陳新滋:我認為,窮是很好的人生經驗。以前有人說過,「千金難買少年窮」。
  • 院士畫傳 | 蜚聲國際的有機化學家陳新滋:「我不聰明,誰努力誰贏」
    陳新滋1950年出生,廣東臺山市人,知名有機化學專家,中山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校長。人物小傳蜚聲國際,自稱不聰明20世紀60年代,求知若渴的少年陳新滋從廣州出發到香港求學。多年後,他成了譽滿天下的科學家、名校校長。70年代末,陳新滋首次揭示並證明了「主要手性產物來自微量的催化中間體」 這一不對稱催化反應中的微觀自然現象。
  • 千金難買心頭好,喜歡就買下來
    東西不在於貴,喜歡就好,兩元錢的東西,我買的是快樂。擁有了它,心情是愉快的,是全身心的喜歡,沒有其他。有時,我們看上了一樣東西,覺得擁有它,就能滿足自己的心理願望,那就把它買下來,千金難買心頭好。喜歡就把它買下來吧!千金難買心頭好。對自己好點,能讓自己心動的東西,一定是自己內心最想要的,它是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真實的欲望,是內心深處的渴望。何必要壓抑自己的內心,何必要讓自己的心變得如此不堪呢?
  • 《唐人街探案2》斬獲大學生電影節桂冠,陳思誠:千金難買少年時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若娛(ID:ruoyufun),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千金難買少年時,萬萬沒想到以逼格而言,大學生電影節獎項的成色不足以炫耀;但莫欺少年窮,從資本市場最看重的成長性角度,這個沒有「國際」光環的獎項卻有最光明的未來。
  • 抖音人生的風景就像大海的風湧是什麼歌 千金難買好人生
    抖音人生的風景就像大海的風湧是什麼歌 千金難買好人生時間:2018-11-16 07:5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人生的風景就像大海的風湧是什麼歌 千金難買好人生 抖音人生的風景就像大海的風湧是什麼歌?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教授陳新滋: 用無盡的熱情去追逐夢想
    陳新滋動情地說,「希望你們每個人都能心懷夢想,用無盡的熱情去追逐夢想,未來成為祖國的建設者和社會主義的接班人。」&nbsp&nbsp&nbsp&nbsp加以研究必定有所收穫&nbsp&nbsp&nbsp&nbsp「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陳新滋從廣東籍思想家梁啓超的故事開始講起。
  • 千金難買「我喜歡」
    原標題:千金難買「我喜歡」   優秀共產黨員、「金頭盔」飛行員陸冬輝為什麼甘願將過去的輝煌歸零後離開江南魚米之鄉,挺進試訓一線、紮根大漠戈壁?他為什麼不怕苦、不怕累?   到底有多苦?究竟有多累?採訪中,陸冬輝所在的試飛站官兵們無人提及。因為,對他們而言,這根本不是個問題。
  • 陳新滋:港校北上貴在提供「香港模式」教育
    中新社香港4月5日電 題:港校北上貴在提供「香港模式」教育——專訪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陳新滋  中新社記者 賈思玉  化學世界裡,特定元素組合可發生催化反應,釋放能量。眼下在香港浸會大學(浸大),一場以創意作「催化劑」,貫穿多學科、調動校內外學者元素的「反應」蓄勢待發。「期待帶來突破性、革命性的進步。」校長陳新滋說。
  • 陳新滋院士談求學之道:別比聰明 最後誰用功誰贏
    知名有機化學專家,中山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校長。   研究領域為不對稱合成及其工業應用,手性醫藥中間體合成、相關工藝的研究與應用,新型抗癌藥的研究與開發等,獲得多項中國和國際發明專利。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不對稱構建C-C鍵的關鍵技術研究),1999年獲日本有機合成化學會 「Lectureship」獎,獲2006/07年度日本科學振興會邀請學人獎。
  • 中科院院士陳新滋談屠呦呦青蒿素研究:中藥「大寶庫」值得探索
    近日,南都「大國院士」專題報導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藥學院教授陳新滋。接受採訪時,談及日前因在青蒿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而備受關注的藥學家屠呦呦(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陳新滋表示,新進展的取得,「印證了認真踏實、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陳新滋。
  • 陳新滋院士落戶中大
    陳新滋。廣州日報記者王維宣 攝中大目前全職院士已達10人 另有雙聘院士10人廣州日報訊 (記者徐靜 通訊員丘國新、王麗霞、蔡珊珊)昨日,中山大學舉行聘任儀式,聘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陳新滋教授為中山大學全職教授、中山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記者獲悉,中山大學目前已有院士20人,其中全職院士10人。
  • 他是蜚聲國際的化學家 卻說「我不聰明,誰努力誰贏」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新滋20世紀60年代,求知若渴的少年陳新滋從廣州出發到香港求學。70年代末,陳新滋首次揭示並證明了「主要手性產物來自微量的催化中間體」 這一不對稱催化反應中的微觀自然現象。後來又帶領研究團隊成功地研發了手性鎮痛藥物萘普森的不對稱催化合成工藝,該成果被寫入《大英百科全書》並被列為1991年度「國際化學重大進展」。而陳新滋卻一直謙遜地把「我不聰明」掛在嘴邊,「大家別總覺得自己聰明,其實到最後是誰用功誰贏。」公眾面前的陳新滋總是笑容可掬,鬆弛從容。
  • 著名不對稱合成化學專家陳新滋院士受聘中山大學
    科技日報訊(杞人)「我一直都覺得中山大學就是我的家」,53年前曾在中山大學附中讀書,2002—2007年間曾兼任中山大學藥學院首任院長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陳新滋,日前正式受聘為中山大學教授、中山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在受聘儀式上,陳新滋深情感嘆,「回中大有種回家的感覺」。
  • 有機化學家陳天池
    1962年10月,我國高校第一個有機化學研究機構——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在南開大學建立。半個世紀以來,研究所聚集了楊石先、何炳林、陳茹玉、李正名、王積濤等一大批優秀的化學家,他們為我國的有機化學和農藥化學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 生肖鼠:「千金難買大貴人」,藏而不露,個個富可敵國,萬裡挑一
    12月,屬鼠人的運勢會大大改觀,無論哪方面都會越來越好,求財也會變得越來越容易,財富積累越來越多,屬鼠人的八字命理很強,運勢也會相對較好,這幾年的生活也會變得越來越差,但是2020年是屬鼠人的大年,當屬鼠人犯太歲的時候,整體運勢很不好,可能會求財不順,不過12月的時候,屬鼠人遇到了食傷生財的局面,財運越來越好,有了偏財的機會,生肖鼠:「千金難買大貴人」,藏起來了
  • 觀點|陳新滋: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第四任校長,中山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校長陳新滋29日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七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廣州峰會上如是說。陳新滋出席開幕式並作主旨報告。陳新滋表示,改革開放40年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推動作用相當大:1978到2003年,是處於前店後廠的製造業垂直分工的第一階段;2003年到2016年,是處於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產業橫向整合的第二階段;從2017年開始,大灣區正在走向參與更多國際高端競爭,開展更多合作的第三階段。
  • 陳新滋:各盡所能激發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活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校長陳新滋教授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這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破除影響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瓶頸和制約,進一步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    陳新滋認為,依靠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發展是當今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
  •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陳新滋院士訪問蘭化所
    近日,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新滋教授應邀訪問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陳新滋院士參觀了蘭州化物所科技展覽室,了解了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近年來取得的科研成果與所承擔的科研項目。實驗室科研人員就各自研究領域取得的工作成績向陳教授進行了匯報與交流。陳新滋教授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著名有機化學家蔣錫夔院士逝世—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市第六、七、八屆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蔣錫夔先生
  • 九句唯美精闢的句子,千金難買我樂意,智障不要瞎逼逼
    1、千金難買我樂意,智障不要瞎逼逼。你要是處處憋著勁兒算計我,不好意思了,你會看到一個狠辣陰險毒潑婦。活著更需要氧氣,更需要勇氣,還得霸氣。2、曾經說貪心是毒,卻忘了痴心是苦。時間會告訴你伴你最後,不是舊人的手而是傷喉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