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人體的「主機」,其結構精密,負責的工作極多,包括控制肢體活動、語言等都由其負責。
由此可見,大腦對我們有多麼的重要,但是現在很多人缺乏保護大腦的意識,仍然有一些損害腦血管的行為,導致腦梗頻頻高發。
腦梗,這個詞相信中老年人十分懼怕,中年是腦梗的高危發病期,一旦患上腦梗,症狀較輕,可能會落下言語不清、面癱、偏癱等,嚴重則會要命,會給家人帶來極大的經濟負擔。
那麼,生活中有哪些習慣的人,容易被腦梗「鎖定」呢?
習慣1:熬夜
熬夜,已成為最常見的腦梗因素。
晚上,是我們各個器官的休息時間,當然也包括大腦,如果晚上經常熬夜,不僅會讓大腦無法正常休息,同時受到損傷的腦組織也無法自我修復。
此外,熬夜時人體會處在一個較為興奮的狀態,分泌的腎上腺素會大量增多,容易刺激血管,升高血壓,誘發腦梗。
習慣2:酗酒
酒,也是傷害血管的「一把好手」。
酒精進入人體後,很容易刺激到血管,可能會引起血管的收縮頻率出現異常,導致血管出現痙攣的現象,不利於穩定血壓。
常飲酒,還可能會導致血管的彈性下降,變得硬化,使血管「吹彈可破」,很大幅度增加了患腦梗的機率。
習慣3:常吃高鹽食品
每個人的口味都會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口味較輕,有口味較重的人。
可以觀察,長期食用高鹽食物的人,患腦梗機率要高很多。
因為鹽中含有的鈉離子非常多,若人體中的鈉離子含量過高,很可能會對血管壁帶來較大的傷害,本身平滑的血管壁會變得「面目全非」,可能會變得坑坑窪窪。
這時血液中如果存在較多的垃圾和脂類物質,就容易在坑窪處沉積,加速血栓形成,增加患腦梗機率。
醫生建議:若以上3個習慣佔一個,也要勤測腦CT,預防腦梗的出現。
1、頭暈
頭暈,一般來說是由於腦血管堵塞嚴重,導致腦組織所需的氧氣、血液供給不足,
出現頭暈、噁心等異常現象。
注意:頭暈頻率異常增加,或是腦梗快要「敲門」,需警惕。
2、肢體僵硬
肢體出現僵硬的現象,也可能是腦血管堵塞了,大腦的中樞神經可以控制人體的四肢活動,若中樞神經缺氧、缺血,對肢體的控制能力也會減弱,導致患者出現四肢僵硬的症狀。
3、流口水
多見於腦梗來臨前的7天內。
腦部血管堵塞,可能會影響到腦內控制口腔肌肉的神經,導致患者出現單側流口水,甚至面癱的情況。
預防腦梗,首先要養好血管,建議堅持做好2件事
1、多運動
腦梗發病,一般發病於本身就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人群,而經過調研後,這類人群一般都缺乏運動。
運動,是平穩血壓、降低血脂的強有力幫手,但運動需要長期堅持,幾天內很難看到效果。
運動時,人體新陳代謝速度會有所提高,有利於血液中毒素的排出,同時也可加強脂類物質的燃燒速度,預防血管堵塞。
建議常做有氧運動,避免過量運動。
2、多喝水
水,被稱作「血液稀釋劑」,能夠加速血液中脂類物質的排出,降低血液粘稠度,同時對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血管堵塞也很有幫助。
小貼士:多吃蔬果
一般來說水果、蔬菜中含有的熱量較低,不會給血管帶來負擔。
並且其中含有的膳食纖維及維生素也極為豐富,常常攝入,對受損的血管壁還存在一定的修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