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出2020年國內十大新聞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新華社評出2020年國內十大新聞(按事件發生時間先後為序)

  1、全國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決心,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迅速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用1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進而又接連打了幾場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殲滅戰,奪取了全國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擔當。

  這是1月24日,大型機械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施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這是1月26日,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進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這是2月4日,醫護人員走向武漢火神山醫院病房(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這是2月12日,醫務人員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前為自己和同伴加油鼓勁。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這是3月5日,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的劉凱在護送患者做CT的途中停下,讓住院近一個月的87歲老人欣賞久違的日落。新華社發(甘俊超 攝)

  這是3月10日,青海醫療隊隊員劉海婷(左)與許國娟在武昌方艙醫院等待出艙時小憩。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2、民法典誕生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系統整合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範,借鑑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新中國歷史上首個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回應經濟社會生活新情況、新問題,有利於全面加強對人民群眾各項民事權利的保護,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成熟完善。

  這是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

  這是8月25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一對新人領取結婚證後拍照留念。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這是11月26日,江西省貴溪市人民法院泗瀝人民法庭的法官周淑琴(右)在貴溪市人民法院調解一起案件。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這是11月27日,在中建二局上海大悅城二期項目工地舉行的普法宣講活動上,建築工人翻閱民法典。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3、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

  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對外公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啟航。10月14日和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表明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的堅定決心。一年來,從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自貿試驗區擴容、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籤署,我國改革開放實現新的重要突破。

  這是9月17日拍攝的深圳市南山區後海片區(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這是10月4日,消費者在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選購商品。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這是11月2日拍攝的進博會場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南廣場。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這是11月4日拍攝的上海陸家嘴光影秀。新華社記者 張豪夫 攝

  4、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通過並實施

  6月3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這部法律對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制度機製作出了法律化、規範化、明晰化的具體安排,為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長治久安、長期繁榮發展,保障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和自由,保護外國人在香港的合法權益,增強外國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確保「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提供了法律支撐和根本保障。

  這是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草案)》。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

  這是會議現場。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這是6月30日,香港市民在銅鑼灣街頭支持實施香港國安法。新華社記者 王申 攝

  這是7月1日,在香港特區政府總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出席新聞發布會。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這是7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在金紫荊廣場舉行升旗儀式。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5、中國經濟率先實現正增長

  今年以來,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準確判斷形勢,精心謀劃部署,果斷採取行動,全國人民付出艱苦努力,中國經濟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的情況下,二季度由負轉正、同比增長3.2%,三季度增速加快至4.9%,前三季度累計同比增長0.7%,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這是2月19日,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工人在總裝車間內作業。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這是3月3日,廣東佛山康得福公司員工在醫用防護服生產線縫製產品。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這是4月30日,來自中鐵七局的建設者在武漢武九北綜合管廊工程施工現場作業。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這是8月27日,巡檢無人機在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豫南換流變電站外巡線(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這是11月20日,中歐班列(中國鄭州至芬蘭赫爾辛基)駛出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圃田車站(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6、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全面回顧總結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和巨大貢獻,深刻闡述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精闢揭示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啟示,鄭重宣示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和統一、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立場和決心,凝聚起團結奮進新徵程的磅礴力量。

  這是9月19日,在位於遼寧省丹東市的抗美援朝紀念館英烈廳,志願軍老戰士和少先隊員向犧牲的烈士致敬。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這是10月23日,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進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會場。新華社記者 賴向東 攝

  這是10月23日拍攝的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這是10月23日,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這是10月23日,在向丹東抗美援朝紀念塔敬獻花籃儀式上,學生代表瞻仰丹東抗美援朝紀念塔。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7、五中全會擘畫現代化建設新藍圖

  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

  這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現場。新華社記者 殷博古 攝

  圖表:準確把握「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新華社發

  圖表:九個方面勾畫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    新華社記者 秦迎 編制

  8、中國元首雲外交引領世界前進方向

  1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接連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等多場重要多邊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繼9月底10月初出席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後,又一次在全球多邊舞臺上發出時代強音,提出中國方案。一年來,中國開啟元首「雲外交」新模式,同國際社會密切互動,有力促進全球抗疫合作,引領世界前進方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現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世界胸懷和歷史擔當。

  這是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發(聯合國供圖/埃瑟金德爾·德貝貝 攝)

  這是11月10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這是11月17日晚,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以視頻方式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會晤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

  11月20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與會各經濟體領導人、代表通過《2040年亞太經合組織布特拉加亞願景》併線上合影。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這是11月22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第二階段會議,重點闡述關於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看法。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9、我國絕對貧困人口實現全部脫貧

  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剩餘9個未摘帽貧困縣全部出列。一年來,脫貧攻堅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瞄準突出問題和短板弱項狠抓政策落實,實施掛牌督戰,剩餘的551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52個貧困縣摘帽。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國絕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打下堅實基礎。

  這是4月15日,在河北省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村醫霍建國為村民把脈。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這是6月6日拍攝的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達布達爾鄉熱斯喀木村易地扶貧搬遷後的新貌(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這是8月13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拖覺鎮老吉村的婦女在去往藍莓種植基地務工的路上。新華社記者 劉坤 攝

  拼版照片:這是黑龍江省20多個市縣的建檔立卡戶,通過扶貧產業受益,露出燦爛的笑容(拍攝時間為2020年7至10月,新華社記者王建威、張濤、謝劍飛、孫曉宇、唐鐵富、徐凱鑫、楊思琪攝)。新華社發

  10、眾多領域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一年來,從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到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從「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勝利返航到「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全球領先,我國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

  這是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我國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這是7月23日,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11月28日,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這是「奮鬥者」號(資料照片)。新華社發(中國船舶集團供圖)

  這是12月4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展示國旗的照片。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全景相機環拍成像,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此外圖像上方可見已完成表取採樣的機械臂及採樣器。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這是光量子幹涉實物圖:左下方為輸入光學部分,右下方為鎖相光路,上方共輸出100個光學模式,分別通過低損耗單模光纖與100超導單光子探測器連接。新華社發

  新聞連結:

  新華社體育部評出2020年國際體育十大新聞

  新華社體育部評出2020年中國體育十大新聞

相關焦點

  • 新華社評出2019年國際十大新聞
    30日電 新華社評出2019年國際十大新聞(按事件發生時間先後為序)  這是11月8日,示威人群聚集在智利首都聖地牙哥市中心新華社發(豪爾赫·比列加斯攝)  一、拉美多國動蕩凸顯治理難題  1月,委內瑞拉議會主席瓜伊多宣布自任「臨時總統」,美國加大插手力度,委緊張局勢加劇。9月,秘魯總統比斯卡拉解散國會,府院之爭白熱化。
  • 全國13家新聞單位及經濟學家聯合評出 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經濟新聞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趙東東 周武英 劉超)12月29日,由經濟參考報主辦,全國13家新聞單位及特邀經濟學家聯合評選出2020年國內十大經濟新聞和國際十大經濟新聞。這一評選活動旨在全方位多視角梳理盤點2020年發生的國內、國際經濟新聞熱點,力求掌握政策脈搏,洞悉經濟走向。
  • 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新華社發(國家航天局供圖)2020年12月29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北京中科航天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協辦,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及國內知名媒體人共同評選的「中科航天人才杯」2020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 聚焦丨盤點2020十大國內科技新聞,這是不平凡的一年
    聚焦丨盤點2020十大國內科技新聞,這是不平凡的一年 2020-12-31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國內十大新聞背後的關鍵詞,你get了幾個?
    29日,新華社評出的2019年國內十大新聞新鮮出爐。  回望這不平凡的一年,開放邁新步、改革再發力,經濟逆風前行,民生持續改善。十大新聞雖然不能涵蓋中國這一年來的所有大事,卻能讓我們從中勾勒出這一年來的中國圖景。  這十大新聞背後的關鍵詞,你get了幾個?
  • 科技期刊評出今年十大突破性技術:量子霸權、數字貨幣等入選
    科技期刊評出今年十大突破性技術:量子霸權、數字貨幣等入選 新華社華盛頓2月26日消息,全球知名科技評論期刊《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26日發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量子霸權、人工智慧篩選分子
  • 中國體育報和人民日報體育部聯合評出2019年國內國際十大體育新聞
    中國體育報和人民日報體育部聯合評出2019年國內國際十大體育新聞 發布時間:2019-12-30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賀遐
  •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
    【自然評出2020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 宇宙物質起源、果蠅挑食、一夜白頭……這些都有「解」了】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或許讓我們放慢了腳步,但科技的發展永不止步。轉眼間,2020年已接近尾聲,英國《自然》網站在近日評出了今年十大重要科學發現:1.宇宙中物質起源之謎的首個佐證; 2.《蒙特婁議定書》「癒合」臭氧「傷口」; 3.衛星可能很快會繪製出地球上每一棵樹;4.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項成果入選202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中國教育在線訊  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於2020年12月27日揭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秀雄教授團隊的 「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20多年後終獲證」與潘建偉院士團隊的「「九章」量子計算機問世引發世界關注」同時入選202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 2020年度十大國際新聞事件
    英國《頭條辰報》綜合報導      2021年1月3日,世界華文傳媒聯合會在倫敦評出2020年度十大國際新聞事件。這十大事件為:(一)全人類的危機COVID-19新冠病毒肆虐各國,幾無倖免;(二)2020美國大選成為全球矚目焦點;(三)伊朗將軍卡西姆·蘇萊曼尼被美國暗殺;(四)美股十天四次熔斷 原油期貨結算價暴跌至負數;(五)大本鐘獎全球頒獎典禮在中國舉辦 為唯一一個全球性頒獎典禮在現場大規模舉辦;(六)《英歐貿易與合作協議》正式生效
  • 盤點2020十大國內科技新聞,這是不平凡的一年
    原創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27日,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入選的202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分別是:抗擊新冠彰顯中國科技力量;中國史前人群遷徙與族源之謎揭開;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北鬥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五中全會《建議》專章部署科技創新;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20多年後終獲證;嫦娥五號月球挖土1731克;華龍一號併網發電成功;「奮鬥者」號載人深潛10909米;「九章」量子計算機問世引發世界關注。
  • ...界發生了許多重大新聞事件,以下是美國媒體評出的2012年度十大...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2012年裡,科學界發生了許多重大新聞事件,以下是美國媒體評出的2012年度十大最佳科學新聞圖片:  10、挖掘發現「吸血鬼」骨骼今年6月發掘出土的「吸血鬼」骨骼  今年6月考古學家在保加利亞挖掘發現一具700年前奇怪人類屍骨,現存放在保加利亞國家歷史博物館中。
  • 202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2020年央企十大國之重器 麒麟雙上榜
    2020-12-31 12:37:37 來源: 平安天津 舉報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2020國內十大新聞、國際十大新聞
    12月2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了2020國內十大新聞和國際十大新聞。國內十大新聞0 1.「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成為中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戰略抉擇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源。2020年,國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創新發展步伐加快,新動能新業態不斷湧現;多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持續向縱深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綠色發展勢頭良好……以新發展格局引領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巨輪不懼風浪,勇毅前行。0 5.
  • 2020年中國十大航天新聞
    2020年12月31日,由空間瞭望智庫、《國際太空》《衛星應用》《中國空間科學技術》雜誌,以及「中國太空網」官方微信聯合組織的2020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揭曉。
  • 2020國際體育十大明星人物 詹皇漢密爾頓萊萬等上榜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新華社體育部評出2020年國際體育十大人物  1、劉易斯·漢密爾頓(英國,35歲,男子賽車運動員)  10月,漢密爾頓獲得2020賽季F1葡萄牙大獎賽冠軍,以職業生涯92勝的戰績成為F1歷史上獲勝場次最多的車手。11月,漢密爾頓第7次獲得F1年度車手總冠軍,與「車王」舒馬赫並列歷史第一。
  • 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 解讀也來了!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科技界的重磅新聞,像雪片一樣飛落眼前,折射出這個時代的光亮。12月27日,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入選的202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分別是:抗擊新冠彰顯中國科技力量;中國史前人群遷徙與族源之謎揭開;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之旅;北鬥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五中全會《建議》專章部署科技創新;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20多年後終獲證;嫦娥五號月球挖土1731克;華龍一號併網發電成功;「奮鬥者」號載人深潛10909米;「九章」量子計算機問世引發世界關注
  • 2020國內國際十大財經新聞
    2020國內十大財經新聞1、中國經濟逆勢正增長轉正,來之不易!今年來,受疫情衝擊,國內經濟生活一度按下"暫停鍵",一季度經濟大幅下挫,同比下降6.8%。8、A股IPO融資額創十年新高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韌性彰顯,股市發展蹄疾步穩。註冊制穩步推進下,A股市場對直接融資貢獻度不斷提升。截至12月27日,A股IPO募資金額已超過4600億元,創下近10年新高,成為自2011年(全年IPO募資金額4855.63億元)以來A股市場IPO融資總額最高的一年。
  • 2018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解讀
    2018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解讀1月,中科院上海神經科學所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培育出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華華」。2018,令人喜悅,令人驚訝。一連串科技新聞史的高光時刻,我們與您見證和分享。國之大事,首重科技。
  • 備考必看 | 2019年十大國際新聞
    近日,新華社評出2019年十大國際新聞,權威評論,請同學們認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