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 Kelly在空間站的一年

2021-02-15 NASA愛好者

北京時間3月2日12點25分,3名太空人將從空間站返回地球,其中NASA太空人Scott Kelly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太空人 Mikhail Kornienko執行了為期一年的空間站任務,下面是關於他們在空間站一年期的任務。

340天


國際空間站

儘管NASA宣稱太空人Scott Kelly是為期一年的任務,但是Kelly先生這次只呆了340天,離一年還差2周多,如果來個意想不到的延遲,那麼這個時間不僅夠了,而且會稍微超出,但是Kelly先生恐怕就要哭暈在空間站的廁所了,因為他現在已經開始倒計時了,可以想像他是非常想家。

這是Kelly先生的第四次太空任務,假如他如期返回的話,他的在軌時間累積為540天。

10944次日出日落


上面左圖是Kelly先生在1月13日拍攝的日落,右圖為當天的日出。

國際空間站的時速為1.7萬英裡,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這就意味著Kelly先生繞地球5440圈,在空間站可看到了10944次日出日落,當然Kelly先生並沒有看到這麼多,因為他不會一直對著窗外看,另外也還要休息。

143,846,525英裡


Kelly先生2015年6月23日在空間站拍攝的極光

在340天的空間站旅程裡,Kelly先生繞地球1.43846525億英裡,這個為單程的火星距離,當然,Kelly先生在空間站距離地球最遠沒超過250英裡。

193加侖

Kelly先生拍的空間站水循環系統,並推特稱:「滴滴濃香,使尿液可以引用,並可以衝咖啡。」

重口味嗎?在地面上的我是不敢想像,但如果讓我上空間站的話,我會告訴老闆說,真好喝,delicious!由於運送水至空間站極其昂貴,所以水回收對空間站,以及未來的火星任務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據NASA統計,Kelly先生在空間站大約引用了193加侖的回收水。

648英裡


Pete Gauthier,聯合太空聯盟聯盟的包裝工程師,準備對前往空間站的跑不進進行打包。

長期生活在太空的太空人容易出現骨質疏鬆,所以Kelly先生要進行必要的鍛鍊,減少骨骼的軟化以及肌肉的萎縮,那麼太空人Kelly先生在跑步機上跑了多遠呢?大約648英裡,時長超過700個小時。

400多項試驗


在空間站盛開的白日菊,1月17日由Kelly先生拍攝。

空間站可以進行物理,生物,健康等多種微重力環境下的試驗,這一年裡,Kelly先生在空間站做了超過400多項試驗,NASA科學家希望通過這一年的身體健康數據,分析微重力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並對比其孿生兄弟Mark Kelly的身體狀況,Mark Kelly是一名NASA退休太空人。

713張太空圖片


以上圖片來自Kelly先生的Instagram

Kelly先生幾乎每天在Instagram發布兩張照片,他在推特上擁有91.5萬多個粉絲,截止今天發布了2188條推文。

大猩猩

2016年2月25日,空間站遭遇不明猩猩的襲擊。

相關焦點

  • 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在太空中一年的驚豔照片
    當太空人斯科特·凱利回到地球時,他將在國際空間站上度過340天。幾乎沒有人與他的社交媒體粉絲分享照片。
  • 太空人Scott Kelly太空攝影精選!
    【如需轉載,請在後臺留下您的公眾號,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太空人Scott Kelly剛剛從執行了340天任務的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這項時長破紀錄的太空任務由Kelly和俄羅斯太空人Mikhail Kornienko 共同完成,科學家希望藉此能更好地理解長期生活在微重力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以便將來順利完成火星任務。
  • 上帝視角的地球 來自太空人Scott Kelly的太空晚安
    北京時間3月28日3:42NASA太空人Scott Kelly 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太空人 Mikhail Kornienko前往空間站常駐一年他們在這一年中看到了10944次日出日落而地球上的我們只能看到684次日出日落。
  • 在地球之外看地球,17張空間站照片帶給你「人眼難以承受」的美麗
    2000年11月2日,人類第一次抵達了國際空間站的軌道實驗室,20年來,生活在國際空間站上的人們已經拍攝了數百萬張地球的照片。而下面這17張在空間站拍攝的照片,將帶給你不一樣的震撼! 在這之後,航天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人類甚至建立了在「太空的房子」——空間站。
  • 太陽系第一奇男子Scott Kelly重返地球!
    據NASA報導,美國東部時間11時26分(哈薩克斯坦時間3月2日上午10點26分),美國太空人Scott Kelly已經在哈薩克斯坦安全著落,這也正式為他近一年的太空生活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 太空人Scott Kelly重返地球:他用340天完成NASA「最長宇宙計劃」
    橘子君先給你看一組數據,你就明白Scott Kelly這一年都幹了啥▼而去年3月份,他再次被NASA委以重任,這次直接被送到國際空間站「露營」去了,這一去還是1年。算下來,這一次大叔在太空呆了342天,一舉打破美國太空人2007年創下宇宙生活7個月的紀錄。
  • 美國空間站發生洩漏事故,並且已經持續一年
    美國宇航局及其俄羅斯合作夥伴羅斯科斯莫斯(Roscosmos)將嘗試在本周末在國際空間站上發現一處小洩漏,這導致空氣在過去一年中從國際空間站更快地釋放出來。 目前,該站的三名機組人員將在周末停留在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部分,而美國宇航局正試圖將洩漏源與太空飛行器的其他部分隔離開。
  • NASA:2019年是國際空間站美國國家實驗室「最豐產的一年」
    據外媒SlashGear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宣布了國際空間站美國國家實驗室(ISS National Lab)的2019年年度報告。每年,ISS美國國家實驗室都會發布一份報告,詳細說明過去一年的努力和活動。報告稱,2019年,ISS美國國家實驗室在其贊助的科學項目上花費了更多的工作時間。同樣,ISS美國國家實驗室贊助的有效載荷的發射和交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
  • 研究稱耐輻射球菌在國際空間站外存活了整整一年
    儘管環境極端,但一種名為耐輻射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的細菌在國際空間站外的低地軌道上呆了一年後,最近被回收。在Tanpopo太空任務中,研究人員發現在國際空間站外呆了一年後,耐輻射球菌沒有形態上的損傷,並產生了許多外膜囊泡。囊泡是在細胞壓力下啟動的一種多方面的基因組和蛋白質反應。
  • 超狂抗輻射細菌,在國際空間站艙外存活了整整一年
    根據國際空間站上最新實驗結果,耐輻射球菌居然在艙外設施健康地生活了整整一年。他在國際空間站工作了1年,回到地球後出現了骨質流失、DNA改變等症狀,過了3個月雙腳依然酸痛,而這還只是多數時間待在空間站內活動的下場。如果離開國際空間站保護,僅靠著防護衣暴露在外太空,我們還要面對宇宙射線、太陽輻射、真空、劇烈溫差、微重力等種種艱巨挑戰。
  • 國際空間站(ISS)持續一年多的氣體洩漏現象 原因或與溫度短暫改變有關
    國際空間站(ISS)持續一年多的氣體洩漏現象 原因或與溫度短暫改變有關(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美國太空總署(NASA)9月29日表示,國際空間站(ISS)上的太空人通宵檢查後,終證實空間站內持續已一年多的氣體洩漏現象,源於俄羅斯的太空艙星辰號(Zvezda),原因或與溫度短暫改變有關。
  • 國際空間站漏氣一年,最後靠茶葉找到了問題所在
    國際空間站。10 月 15 日,俄羅斯太空機構 Roscosmos 宣布,空間站上的搭乘人員通過一項不尋常的測試確認了漏氣的位置:太空人 Anatoly Ivanishin 在國際空間站俄羅斯部分的核心區域——星辰號服務艙(Zvezda Service Module)的中轉隔艙裡用一個茶包解決了問題。
  • 如何設計一個空間站?
    其他空間站的任務時間都相對短暫,從幾個月到幾年不等,而國際空間站已經連續運行了20年,上面一直有人類在執行任務,試圖揭開宇宙的奧秘。在使命完成之前,國際空間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私人公司和一些國家也開始建立自己的軌道前哨站,意味著國際空間站可能是最後一個毫無疑義的「空間站」(The Space Station)。它擔得起這一稱號,也值得受到這樣的尊敬。
  • 我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季發射,國際空間站還能堅持多久
    今年對於我國航天事業來說真是高光的一年,而近日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預計在明年春天我國空間站的核心艙就將發射。按照計劃,在未來的兩年中,我國將通過11次密集的飛行任務,建造出由中國完全獨立建造、自主運營的天宮空間站。而在這期間還將進行多次回收任務和在軌關鍵技術的驗證。這些技術已經在以往的航天任務中得到了驗證。
  • 國際空間站漏氣一年 最終靠幾片茶葉找出問題所在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但是其並非密閉的。除了要維持其中的氧氣以及二氧化碳的濃度控制等,還要排出一些有害的氣體,而太空飛行器的內部大氣環境有一定漏率,則有利於有害氣體排出。據外媒報導,自2019年9月開始,國際空間站成員首次發現了漏氣略高於正常標準,不過當時並未帶來什麼影響。直到今年8月份,漏氣進一步增加,但一直沒有找到漏氣源頭。據悉,國際空間站項目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共有十幾個加壓艙段。也正是如此,尋找漏氣的源頭十分困難。
  • 中國國際空間站整裝待發與國外空間站差距讓你驚訝!
    並且中國空間站航天員乘組已選定 每組3人任務周期是3到6個月。據澎湃新聞報導,10月1日,第三批18名預備航天員加入航天員隊伍,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他們將參加空間站運營階段飛行任務。事實上從2017年3月開始,航天員訓練就全面轉入了空間站的任務準備。
  • 國際空間站漏氣長達一年,NASA終於想起這茬了?
    今年還沒有完全過去,在宇宙探索上技術的創新與創下的佳績,已經讓無數人產生了無限遐想,此前俄羅斯還傳出要推出國際空間站停留30天的太空旅遊項目。但探索宇宙怎麼可能會如此順利。了解過空間站的人應該都知道,長久以來空間站漏氣已經成了一個慣常現象,這次漏洞其實也早在一年前就已經被發現了,只是之前NASA在忙其它業務,所以才一直拖到現在。畢竟已經是經常發生的事情,NASA沒有在一開始就重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直拖著不處理,如今看來,著實有些亡羊補牢的意味。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科幻史
    2000 年,人類首次進入外太空的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也才真正擁有了從地球以外反觀地球的空間視角。2000 年 11 月 2 日,載有美俄三名太空人的 「聯盟 TM-31」 號宇宙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核心艙成功對接。從此,國際空間站正式開啟至今長達 20 年的載人飛行史。
  • 國際空間站或2024年停用,中國空間站將接棒,27國申請合作
    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不是空間站的某些大型部件出現故障,而是小問題。舊車擁有者熟悉這種情況,這叫做開始散架。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國際空間站最初計劃使用至2015年,但隨後其工作期限延長至2020年,然後再延至2024年。目前,項目參與國正在考慮將國際空間站的運作延長至2028-2030年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