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鳥愛好者出門大多懷揣兩樣寶貝,望遠鏡和相機。在選擇望遠鏡的時候,很多人最初會糾結選多大倍數的,雖然資深愛好者一般會推薦8倍左右的,但有些人依然會猶豫要不要選倍數更大的。在選擇相機的時候,一樣會面臨著鏡頭焦距的選擇。我們都知道,器材可以拉近人和鳥的距離,那麼這種聽起來很美好的描述,能不能用數據來量化呢?
答案是肯定的,如下示意圖。
假如你離鳥的距離是S2,當你使用望遠鏡觀察的時候,看起來鳥的距離被拉近到S1。S2除以S1就是你手上望遠鏡的倍數。或者可以這樣說,如果一隻鳥離你距離有80米,當你使用8倍望遠鏡的時候,它看起來離你只有10米;當你使用40倍望遠鏡的時候,它看起來就在2米處——幾乎就在跟前了!
雖然大倍數的望遠鏡可以更加拉近鳥的距離,但一般情況下,倍數越大視角越小,抖動也更明顯。這都會讓搜索一隻鳥變得困難,所以主要用來「找鳥」的雙筒望遠鏡並不推薦大倍數,反而是經典的8倍最佳。這是大家根據實踐得出的寶貴經驗,而不是刻意選的吉利數字。
對用來拍鳥的相機來說,焦距是項最首要的參數。我們常常能看到300、400、500、600、800這樣的數字,單位都是毫米(mm),代表了相機鏡頭的焦距。和望遠鏡一樣,焦距數值大的可以拉近距離。我們已經通過前文理解瞭望遠鏡的倍數,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可以將焦距大致折算成等效望遠鏡的倍數。對於全畫幅相機,50mm大約就等於人眼的焦距,我們可以依此算出不同焦距的鏡頭對應的倍數。例如400mm的鏡頭,相當於8倍望遠鏡效果,800mm就是16倍。其它畫幅的相機,還需要再乘以相應的係數。比如M43畫幅,係數是2,400mm的鏡頭就能相當於16倍望遠鏡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倍數」是折算成望遠鏡的倍數,而不是一些長焦數位相機廠家宣傳的倍數,後者往往只是長焦端和廣角端的比值。比如尼康的P900s宣傳為83倍長焦機,實際等效焦距是24-2000mm,長焦端折算成望遠鏡倍數的話實際只有40倍(其實也非常厲害了)。
為了讓大家能看出不同焦距的效果,我拍攝了一組圖片(以100%像素統一裁成相同尺寸的畫幅,以便看出原圖效果)。目標是一個25米開外的路燈,中心是燈罩上的一個金屬搭扣。相機是M43畫幅的EM5 MarkII,分別使用了一個100-400mm焦距鏡頭和一個600mm鏡頭。
100mm焦距,相當於4倍望遠鏡 ↓
150mm焦距,相當於6倍望遠鏡 ↓
200mm焦距,相當於8倍望遠鏡 ↓
250mm焦距,相當於10倍望遠鏡 ↓
300mm焦距,相當於12倍望遠鏡 ↓
400mm焦距,相當於16倍望遠鏡 ↓
600mm焦距,相當於24倍望遠鏡 ↓
可以看出,隨著焦距增加,視野縮小,而目標越來越大,看得也更清楚。在600mm端,25米開外的小小的金屬搭扣猶如近在咫尺(相當於拉近到約1米距離)。最後,為了窮盡器材的性能,我使用了這臺相機的超解析功能(相機內的傳感器會自動位移拍出多張照片然後合成一張),相當於把像素擴充了數倍,最終等效焦距可達到960mm!
960mm焦距,相當於38倍望遠鏡 ↓
本文只討論了倍數和焦距,在選擇望遠鏡或相機鏡頭絕非只看這項就可以,應該要綜合考慮,因為其它參數也很重要,有時甚至影響更大。在做選擇時,器材往往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如果你在選擇方面還有問題,不妨在多方諮詢,多做參考,早日找到心目中的「最佳之選」。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