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資料--工業鏡頭倍率及視場範圍、焦距的計算方法

2021-01-15 東莞市尚晴儀器有限公司
工業鏡頭倍率及視場範圍、焦距的計算方法

一、機器視覺工業鏡頭光學放大倍率的計算方法

光學放大倍數=CCD靶面型號尺寸(V或者H)/視場尺寸(V或者H)=像的尺寸/實際物體的尺寸



二、機器視覺工業鏡頭對應視場範圍的計算方法


視場(FOV)=工作距離(WD)*CCD靶面型號尺寸(V或者H)/焦距(f)



三、機器視覺焦距的計算方法



焦距(f)=工作距離(WD)*CCD靶面型號尺寸(V或者H)/視場大小或者物體高度(FOV)


附:常見工業相機傳感器尺寸大小(H水平×V豎直)


1/4″:3.2mm×2.4mm;

1/3″:4.8mm×3.6mm;

1/2″:6.4mm×4.8mm;

2/3″:8.8×6.6mm;

1″:12.8mm×9.6mm


相關焦點

  • 等效的焦距、放大倍率、光圈
    分別使用28毫米焦距和19毫米焦距,得到了視野相當的成像範圍,原因來自感光器面積的差異。全畫幅對角線長度是APS-C的1.5倍[是佳能的APS-C規格的1.6倍],而28/19也約等於1.5倍。這個1.5 就是等效係數。你可以簡單的理解APS-C是全幅裁剪得到的中間的一塊,裁剪過程會損失視野,如果希望保持視野不變[所謂的等效],就需要使用更短的焦距,而焦距的倍差,就是等效係數。
  • 高光譜成像光譜儀鏡頭的選擇和鏡頭參數計算
    (4) 從鏡頭焦距上分  短焦距鏡頭:因入射角較寬,可提供一個較寬廣的視野。  中焦距鏡頭:標準鏡頭,焦距的長度視CCD的尺寸而定。  長焦距鏡頭:因入射角較狹窄,故僅能提供狹窄視景,適用於長距離監視。  變焦距鏡頭:通常為電動式,可作廣角、標準或遠望等鏡頭使用。
  • 為什麼攝影新手都不重視鏡頭放大倍率?
    『不難,搞清楚光圈快門焦距ISO就已經懂得絕大部分了。』」相信許多攝影老手在給攝影新手灌輸攝影教學的時候都喜歡這樣做介紹。是的,正是由於大部分攝影老司機都只注重拍攝的效果環節,忽略機身或鏡頭的體驗與操作環節,導致大部分開始學攝影的朋友也跟著這個路子深入研究。攝影追求畫質效果是首要這個沒錯,但設備上面設計參數我們也應該重視——比如接下來要說的鏡頭放大倍率。
  • 快速計算鏡頭焦距、視場大小和物距
    清新簡單來說,公式可以概括為f=wD/Wf=hD/Hf-----鏡頭焦距若使用 1/1.9英寸的攝像機搭配8mm焦距的鏡頭,物距為4m時,監視器滿屏攝入的水平方向尺寸為:w =7.2D=4000f=8W=7.2*4000/8=3600-------------視野寬度3.6m
  • 圖文並茂,一次搞懂工業測量顯微鏡
    工業測量顯微鏡廣泛應用於多個行業,特別在電子行業,是觀察電路板的構造和精確測量距離的「得力」儀器。關於顯微鏡的測量基礎知識,今天小編就和您淺聊一下。 例:使用10x目鏡和100x物鏡組合時,觀察像的綜合放大倍率=10 x 100=1000x。 視場數F.N 指目鏡能否在廣視野下進行觀察的指標。
  • 外國光學公司推出2:1倍率常規微距鏡頭
    最近CES新品發布非常火爆,說點CES之外的事情,外國Venus光學公司近日推出了首款常規全畫幅2:1微距鏡頭,這支鏡頭焦距為60mm,最大光圈f/2.8,放大倍率達2:1(以前雖然有例如5:1倍率鏡頭,但是屬於醫療行業,並不具備常規拍攝能力),新鏡頭支持全幅相機,支持尼康、佳能、索尼、賓得等多個卡口。
  • 放大倍率1:1 佳能明年發布防抖微距鏡頭
    微距鏡頭可以提供較大的放大倍率,能近距離拍攝微小的景物。近日有消息稱,佳能有可能在明年發布變焦微距鏡頭,以及新一代EF 180mm f/3.5L USM。該變焦微距鏡頭可提供1:1攝影放大倍率,最大光圈f/4,並支持IS防抖功能,不過消息並未提及焦距參數。
  • 關於鏡頭焦距與監控距離相關問題的研究
    設物高為h,像高為h』,則鏡頭的線放大率m計算如下:  因此,像高h』計算如下:  從上式中可以看到,景物在攝像器件上成像的大小,與物距、焦距和景物的大小有關。當焦距f固定時,物距越小,成像尺寸越大。當景物和攝像機的相對位置固定時,即式中h、S不變時,通過調整焦距f,也同樣可以改變成像的大小。成像的大小與焦距f成正比,即f越大,成像也就越大。
  • 淺談幾類「特種」鏡頭
    攝影術發明早期,攝影鏡頭往往只有固定焦距鏡頭,以標準焦距鏡頭使用較多。標準鏡頭焦距長度和所攝畫幅的對角線長度大致相等,其視角一般為45°~50°。底片35毫米標準為40—60毫米焦距的鏡頭,75—80毫米焦距的鏡頭相對6X6畫幅屬於標準鏡頭,大畫幅4x5英寸則是120—150毫米。
  • 攝影知識論述:淺析畫幅、視場角、焦距、成像圈、照明圈的關係
    下圖中θ表示視場的二分之一,從圖中可以看出於是從畫幅與焦距算出的視場就是下列表格是用算出焦距與視場的關係。表中第一列是單位為mm (毫米)的焦距,第二列是用全畫幅算出來的對應視場角,第三列是以尼康C畫幅規格的相機畫幅算出來的視場角。當鏡頭對焦到近距離時,鏡頭會向前移;換個說法,像距v會大於焦距f。
  • 從對焦結構到光學設計,一次關於微距鏡頭的暢聊
    老規矩,先聊結構設計,微距本身是增大成像放大倍率,而放大倍率=像距/焦距-1,所以再本質一點看,微距攝影就是把鏡頭後主面往前推來增大像距(也順道解釋了為什麼對焦距離越短,視場角越小),所以最直觀的方式就是鏡頭前組/整組往前移,老蛙包括100mm F2.8、60mm F2.8甚至25mm F2.8等等幾乎所有的微距鏡頭都採用了這個設計邏輯,可以看到無限遠處對焦時所有鏡片都退到了緊靠鏡尾的位置
  • 富士首款1.0放大倍率鏡頭XF80/2.8上市
    富士龍XF80mmF2.8 R LM OIS WR Macro 微距鏡頭具有相當於122mm(35mm格式)的焦距,最大光圈為F2.8,是首支用於X 系列數位相機、擁有1.0 倍放大倍率的微距可換鏡頭。
  • 16.6X放大倍率 奧林巴斯發布M4/3系統鏡頭
    F3.5-6.3鏡頭    奧林巴斯稱這顆鏡頭也具備了防塵和防水濺的設計。鏡頭實拍樣片    編輯看法:對於M4/3系統而言,這顆鏡頭的等效焦距達到了24-400mm,無疑是一顆非常強悍的超長倍率變焦鏡頭
  • 光學鏡頭的特點及應用
    工業鏡頭是機器視覺系統中十分重要的成像元件,系統若想完全發揮其功能,工業鏡頭必須要能夠滿足要求才行。
  • 基礎文:從鏡頭對焦的基本原理看幾個有趣的現象
    前兩天有好幾位網友留言問我:為什麼斷電重啟後鏡頭對焦距離會發生變化,其實深入一點想想,這個話題還是挺有意思的,而且根據前兩天焦距定義那篇文章也不難發現,鏡頭蝕刻焦距的定義位置是對焦到無限遠處時(平行光入射),但對於近距離拍攝時,你知道焦距同樣也會發生變化麼?這個話題算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今天就來聊聊攝影鏡頭的對焦結構吧。
  • 探索未知世界,內窺式廣角微距攝影鏡頭解析
    那麼,好學的你可能會問:為何它的鏡身可以做這麼長(408mm)但放大倍率只有2倍,此時物距u僅僅只有1.5倍焦距,也就是36mm啊?先看物鏡,如果要做細和做高亮度,就需要有儘量少的鏡片,老蛙的這個設計比較合理,在全畫幅像場做到了光圈F14,而且用ED去校正高折射玻璃面型過強帶來的球差相對增大等問題(但場曲還是會增大),同時實現了前端的小型化。
  • 如何選購望遠鏡——倍率篇
    望遠鏡的放大倍率受望遠鏡口徑的限制。以雙筒望遠鏡為例,一般手持的雙筒遠鏡口徑不會超過50mm,放大倍率在12倍以下,重量在1KG以下。 天文望遠鏡的情況就不同了,天望可以通過換目鏡來變更放大倍率,主鏡的焦距除以目鏡的焦距就是望遠鏡的放大倍數 。舉個例子,天狼畫師,主鏡是600mm焦距,裝上20mm目鏡,倍數就是600除20=30倍,一般天望買來時都會自帶幾個目鏡,用來切換不同的倍率,如換成10mm目鏡 ,那倍數就是60倍,那是不是換成1mm的目鏡就能達到600倍了呢?
  • 1:1放大倍率 索尼發布FE 90mm F2.8鏡頭
    這波索尼發布的新鏡頭中,包含了索尼FE系列鏡頭中的第一款微距鏡頭FE 90mm F2.8 Macro G OSS。這款90mm的微距鏡頭擁有1:1的放大倍率,非常適合微距攝影使用,以下是新鏡頭的詳細參數信息:圖為:FE 90mm F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