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結束的第一次例會間隙,大家開始探討起電影《流浪地球》。商務一哥說:這電影有BUG啊,2075年都沒能實現自動駕駛?還玩個球!這句話瞬間引發了一場劇情分析大會,小編的八卦之心熊熊燃起,迅速抄起小本本,記錄下禾多科技技術咖們各自的觀點。
PS:為了小編人身安全著想,下文中的人名都是用花名代替。

1、引力磁場變化,定位模塊歇菜
定位部門-克萊因:在電影中,發動機將地球自轉停止,並加速推出太陽系。
這樣一來,原本的人造衛星無法再圍繞地球運轉,導致GPS系統失靈,沒有了GPS信號,也就無法得知車輛在地球上的坐標。而沒有了自轉以後,地球的引力和磁場也會發生變化,讓磁力計、加速度計等定位設備無法繼續工作,導致定位模塊的全面「歇菜」。
當車輛無法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也就沒辦法繼續自動駕駛模式了。
2、高精地圖無法更新維護
地圖及模擬器-杜甫:在電影裡,地球停止自轉,引發了海嘯、地震等,地表的幾何形態發生了難以預測的變化,各類常見的道路元素都被覆蓋,原有的高精度地圖也無法再繼續使用。
而地殼板塊頻繁變動,更使得高精地圖的更新、維護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和資源。但是,當人類移居地下,有限的資源都將投入到流浪地球計劃中,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持地圖維護。沒有了高精地圖,自動駕駛的實現將變得難上加難。
3、極端溫度,傳感器無法工作
車輛及傳感器 -卡卡:流浪地球中天氣極度惡劣,遠超傳感器可工作的溫度範圍。在電影裡在那種極寒或者極熱的環境下,可能會有許多傳感器都無法正常運作。
另外,因為氣溫的頻繁變化,部分硬體可能因此出現性能上的損失,比如IMU(慣性測量單元)的校準數據會因此產生偏差,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溫漂」。
4、冰雪覆蓋,挑戰感知
感知部門-胡青牛:流浪地球中我們能夠看到大部分地區氣溫十分寒冷,常年下雪,地面被冰雪覆蓋,這對感知造成了很大的挑戰。
當地面變成了冰層,光滑的表面會形成鏡面反射,影響雷射雷達的探測。當日光照射在冰層上,還有可能形成眩光,造成攝像頭過曝。
群眾的創意是無窮嘀~關於《流浪地球》為何沒有自動駕駛,評論區留下你的神評論吧,燈光師和音響師已經就位!
註: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