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裡,北京、上海、杭州依次出鏡,濟南和濟寧也露了一把臉,甚至連新疆喀什都閃現了。
為什麼沒有我大鄭州呢?
畢竟,要說建造行星發動機和地下城,鄭州的條件可是十分合適呢!
1
《流浪地球》時代,鄭州會不會建造行星發動機和地下城?
還別說,真有可能!
1鄭州板塊穩定
原著小說中,12000座行星發動機都在北半球,分布在亞洲和美洲大陸的各個平原上。
因為亞洲和美洲板塊穩定、堅固,能夠承受行星發動機150億噸的巨大推力。
鄭州也很穩定。
鄭州地處華北平原南部,遠離高發地震帶,地震就像電影中的火石一樣稀有。
就算真的地震了,震級和烈度也會遠低於周邊的西安、太原、石家莊、濟南等相鄰省會城市。
再說,鄭州地處內陸,遠離大海,壓根不用擔心海嘯。
這一點可比杭州、上海強太多了。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全世界海平面在10年內上升300米,吞沒了大量沿海地區,湛江和海口最早被淹沒。
杭州、上海肯定也將全面失守。
雖然地球溫度急劇下降,海水都被冰凍了起來,但行星發動機和地下城還是要考慮防水性,建造成本大大提高。
鄭州則沒有這樣的煩惱。
2人口基數龐大
按照電影的時間線,2030年,聯合政府公布「流浪地球」計劃,2034年開始建造行星發動機和地下城。
地球停轉後,不僅氣候災難頻發,地表溫度也將降到零下80多度。人要想活下去,只能抽籤進入地下城。
但地下城的容量畢竟有限,百萬人已是超大型。
而根據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到2035年,鄭州人口將達到1350萬。
就算只倖存十分之一,也是百萬級。
這麼多人,遷移到別的地方顯然不現實。唯一的可能就是在鄭州也建一座地下城,還不一定能裝下。
3交通優勢明顯
根據《流浪地球》編年記錄,行星發動機將由最具大型工程建造經驗的中國政府主導建造。
時間緊,任務重,一定是條件好地方的先建。
鄭州地處國家中心地帶,南來北往東進西去的必經之地,交通條件得天獨厚。
到電影發生的2075年,地表已被厚厚的冰層覆蓋,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可能不再重要了。而地貌平坦,地勢開闊的鄭州將更加有優勢,大路通四方,隨便走。
在這兒,電影裡救援小分隊被困冰裂谷的情況,很可能不會發生。
4石頭資源豐富
電影裡,行星發動機運用了一項黑科技,叫做重元素聚變。簡單說,就是燒石頭。
據估算,如果想讓地球逃離太陽系,人們至少需要「燒」掉7億億噸石頭——足以把地球的地表剷平40米。
別看地球石頭多,也架不住成天燒啊!
還好,鄭州的石頭很多。
鄭州位於秦嶺東段餘脈,西有五嶽之一的中嶽嵩山,北有綿延八百裡的太行山,南有箕山山脈及橫貫東西的大別山。
山不在高,石頭多則靈。
先不說鄭州石頭資源儲備豐富,單是運輸成本和便利性上,就已經秒殺了上海、杭州等地。
2
所以你看,《流浪地球》裡沒鄭州,顯然不科學嘛!拯救人類這件大事兒,怎少得了大鄭州?
不過,不科學的事也不止這一件。
電影裡,救援小分隊從北京出發救援杭州,按理說走最短路線本不用經過上海。但偏偏就繞道而去了,還差點搞得全軍覆沒,提前game over。
怪導演太任性麼?顯然不能這麼簡單粗暴。
我想了想,這可能跟兩個字有關係,「硬核」。
《流浪地球》是一部實打實的硬核科幻片。既然如此,還有比把奧運大廈、上海中心和東方明珠(600637)塔都冰凍在皚皚冰原中,更「硬核」的麼?
畢竟,上海那麼多硬核建築,不拉出來秀一把,實在對不起《流浪地球》這麼宏大的宇宙命題。
比如救援小分隊逃出生天的關鍵上海中心,2016年建成,高達632米,中國第一高樓。
▲ 上海中心在現實中和電影中對比
其建造時間長達八年,常年搭著的腳手架令它獲得了「打蛋器」的暱稱,光榮躋身陸家嘴(600663)「廚房三件套」之一(另兩件是,「開瓶器」——環球金融中心,「注射器」——金茂大廈)。
這個外號萌萌噠的傢伙,相當硬核,在各種特殊設計與手段的加持下,堅固異常。
電影中,隊員「錘子」用機關槍狂掃玻璃時,彈殼漸漸堆成小山高,槍眼都燒紅了才打通出口。甚至他們進入上海中心時,就發出疑問「為什麼樓內沒進水?」
這是因為,上海中心用的是超硬核的雙層玻璃幕牆。
事實上,與充滿想像力的行星發動機和地下城一樣,出現在《流浪地球》上的建築,都很硬核。
北京的長城、國貿、央視大樓,上海的上海中心、奧運大廈、東方明珠塔……
好的電影,是對時代的註解,是對未來的天馬行空。好的建築,亦如是。
3
也許,《流浪地球》還會拍續集,但鄭州很可能仍然不會出境。誰讓人家導演是山東人呢!
不過人生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假如鄭州登上《流浪地球》,什麼樣的建築才有機會C位出道?
大玉米、雙子塔、會展中心?
還有北龍湖的豪宅,畢竟它們代表了鄭州人對於房子的終極夢想。
比如去年驚豔亮相的保利瓏熙。
就如同郭帆執導《流浪地球》一樣,保利對於保利瓏熙的打造,也是一次「硬核」的逐夢之旅。
●●●
執導《流浪地球》前,郭帆名不見經傳,拍了兩部沒火的電影,拿了幾個冷門的小獎。
而保利入鄭7年,開發項目不少,但始終缺乏真正代表實力的作品。
保利瓏熙可謂使命重大,肩負著鄭州保利重塑形象的歷史重任。
如此,保利怎能不和郭帆一樣,傾注全力,奮力一搏?
●●●
電影開拍前,郭帆和團隊構建了嚴謹的世界觀,編制了1977—2075年百年編年史,製作了3000多張概念設計圖,行星發動機、地下城的分鏡頭畫稿則達到了8000多張。
保利瓏熙的打造,亦是如此。
以景觀設計為例。
去年6月,因為對景觀方案不甚滿意,保利不惜推翻整個方案,重新選擇了一家國內知名設計院,並由院長親自操刀設計,最終形成了目前藏納天地的大家風範。
再比如對裝標的嚴苛。
保利瓏熙絕大多數品牌為德系,還有少量歐美日知名品牌。有些進口品牌產品在樣板間的運用中,從下單到交付,僅空運就需要2個月的時間,海運更是需要進近4個月。
●●●
《流浪地球》原著小說中,整個移民過程持續2500年。
如果將2500年都拍成電影,那容量就太大,事情就太龐雜了,
於是郭帆決定大刪減,只選取書中「經過木星」一段內容。這段內容在小說中只有一千字左右。
刪繁就簡,只取一勺。
保利瓏熙對於戶型的選擇,同樣是刪繁就簡。
整個小區只有兩個戶型,195 ㎡和235 ㎡,四房兩廳三衛。
眾所周知,無論是剛需還是豪宅,戶型雖有「主力定位」,但為安全,一般會多搭配幾個面積段。
即便是北龍湖的頂級豪宅,也大多會搭配幾個面積下探到140到160平米左右的產品。
全盤只做兩個戶型,意味著受眾面窄,銷售難度大,但同時也意味著業主層次相當,品味相似,圈層純粹。
而且,這兩個戶型都很經典,層高 3.05-3.1 米,大開間、大陽臺。
235 ㎡戶型的客廳開間達到了 7.8 米。
即便是195 ㎡戶型,客廳開間也有5.4米,主臥則達到了舒適的4.2米,南向陽臺的尺度更是接近9米。
《流浪地球》憑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電影提升了好幾個層級。
而保利瓏熙純粹的經典戶型,對業主而言,就猶如從iphone8一躍升級成了iPhoneXS。
拍完最後一場戲,郭帆寫下一行字,「如果你要擁有你從未有過的東西,那麼你必須去做你從未做過的事情。」
B組導演鬱剛看完成片,站起來大喊:「拍了這個電影,我能吹一輩子牛逼!」
的確,《流浪地球》創造了一個奇蹟,就算沒有鄭州的鏡頭,又有什麼關係呢?
至少,如同影片一般「硬核」的豪宅,鄭州也有了。
這才是鄭州最具時代使命的形象代言。
在「流浪地球」紀元之前,在鄭州北龍湖這片人人嚮往的「首席豪宅區」,保利瓏熙開始了它的「硬核」逐夢之旅!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樓市觀瀾。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