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食人魚》系列,讓人知道亞馬遜河流域有一種食人鯧魚類,兇猛殘暴,一旦被咬的獵物溢出血腥,食人魚群就會更加瘋狂無比吞咬,直到獵物只剩一副白骨,但為何那麼兇猛的食人鯧魚群,沒法成為亞馬遜河的霸主?
這首先就是自然環境的平衡,亞馬遜河的河水不是清澈的小溪,河水是混濁的,對於只能近身攻擊的食人鯧,不能及時發現獵物,攻擊獵物,大自然的環境是適者生存的,能存在亞馬遜河的其它動物也不簡單,不是隨便跌入水中陸地動物任食人魚宰殺!
食人鯧在亞馬遜河還有更大的物種天敵——電鰻,電鰻可是將食人鯧當作獵物的,電鰻的放電本領會對食人鯧造成極大傷害,一條電鰻所放出的高壓電流就能把30多條食人魚送上「電椅」處以死刑,然後再慢慢吃掉,食人鯧的消耗戰對電鰻來說作用是很小的。
還有刺鯰也根據食人鯧遊動速度緩慢特點,會利用刺鯰的銳利棘刺,遊到食人鯧下方進行攻擊,鱷魚遇見食人鯧立即將盔甲後背倒翻,肚皮向上,讓食人鯧難於攻擊,食人鯧在亞馬遜河流域也不是橫行無阻的!
這也因為食人鯧還有一種特性,就是以多欺少,只有成群結隊的食人鯧才兇狠無比,落單的食人鯧,也許得罪動物太多,往往顯得很膽小,會成為其它動物的獵物!
亞馬遜河流域有制衡食人鯧的環境和天敵,但若貿然引進,沒有天敵制衡,就很容易泛濫成災,造成環境災難,當引進一種物種,應想好制衡之策!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