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八卦女
近段時間大家頗為關注的銀行業賺錢數據,出爐了!
之所以為大家所關注,一方面是,在一季度的背景下,銀行業利潤上漲超5%,這樣一個相對顯眼的數據讓吃瓜群眾們羨慕不已。
7月初,一則監管窗口指導銀行多計提撥備隱藏利潤的消息傳開,這更加引起了吃瓜群眾們對銀行上半年大賺特賺盆滿缽滿的猜測。
另一方面,則是銀行員工分外關心的事情了。近幾日,圍繞銀行降薪的傳言甚囂塵上,煞有介事,更引得四大行藉助新華社的發聲渠道強力闢謠。但一份名為《國有金融企業工資實施細則》的紅頭文件引得大家競相傳閱,一時之間,好不熱鬧。
8月10日晚,銀保監會在官網發布二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累計實現淨利潤1.0萬億元,同比下降9.4%。
至此,銀行隱藏利潤、大賺特賺的傳言不攻自破。那麼銀行利潤去了哪裡?如何影響職工薪酬呢?
1.
/ 利潤去哪?/
「沒有文件送達,是以口頭通知形式提出,大意是上半年利潤不要太多反映,增幅儘量不超過兩位數,應該多計提撥備,把家底夯實,不良應核盡核。」一位地方上市銀行高管透露。
在銀行中報季前夕,7月中旬,券商中國一則《部分銀行遭遇窗口指導:控制上半年利潤增速》的新聞稿撩撥了市場的神經。甚至有高管對券商中國表示,「即便未收到相關指示,在目前大環境下,也不會去當「出頭鳥」, 「會平衡好利潤增速、增加撥備」。
然而,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上述高管的表示顯得過於樂觀。
作為和國計民生息息相關,指標卻有著滯後性的行業,二季度銀行業的利潤出現負增長。雖然從數據上,在一季度實現6000億利潤後,上半年累計實現的1萬億利潤依然可觀,但從增長率看,不僅增幅沒有達到兩位數,反而是降幅接近兩位數,其中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2.0%、-8.5%、-2.1%和-11.4%。
如果只看第二季度,這個數據變動更為劇烈。全行業單季度利潤同比下跌24%,其中國有行下跌27.86%,農商行下跌28%。
但從資產質量上來看,銀行業的經營情況目前尚未展現出更多影響。
其中,四種銀行機構的淨息差幾乎沒有改變:
從不良率的角度,城商行、股份行的不良率反而有所下降,尤其是在城商行近兩年不良明顯走高的背景下,取得這個成績殊為不易:
不良的下降,也使得股份行與城商行的撥備率趨向上升。這反映出,股份行和城商行加大了核銷不良的力度,同時主動提高了計提撥備的水平,這與日前監管要求的不良資產應核盡核、應處盡處,及時填補撥備缺口,全面覆蓋風險損失等精神不謀而合。
同時,國有行與農商行系統的不良率有明顯上升,尤其是農商行不良率接近歷史最高水平。在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尤其是重點支持小微的背景下,與民營小微打交道更多的農商行可謂首當其衝,借著近幾年暴露不良的趨勢,農商行的不良再度反彈。
這從貸款五級分類的構成可以看出端倪。一季度末,全行業關注類貸款40545億,不良貸款26121億,到二季度末,關注類貸款下降到38841億,不良貸款升至27364億。可以看到,關注類貸款減少額度(1704億)甚至超過了不良貸款的增加額度(1243億),貸款關注率大幅下降22BP至2.75%,這也反映出銀行系統主動暴露、核銷不良的力度。
積極暴露,加大核銷,提高撥備,通過一系列操作,雖然從數據上來看,銀行全行業各項資產質量數據變化不大,但均對利潤產生了負面影響,從而導致全行業利潤的下降。但這是銀行積極的規避風險的行為,從這個意義上說,銀行合利調節利潤,為我國經濟起到了減震器的作用,從而實現了「讓利於民」。
2.
/ 員工薪酬怎麼算 /
當然,更關係員工切身利益的,還是薪酬問題。
在日前瘋傳的《國有金融企業工資實施細則》之中,有一個計算薪酬總額的公式:
金融企業當年工資總額=上年度工資總額基數×(1+W);其中W為工資總額增幅,以Y作為函數計算確定;Y=聯動指標增幅×綜合考核係數。
W與Y的關係如下:
當-20%≤Y≤20%時,W=Y;
當Y>20%時,W=20%+arctan(2.5Y-0.5)*20%/π;
當Y<20%時,W=20%+arctan(2.5Y+0.5)*20%/π。
Arctan函數即反正切函數,形狀如圖:
其中,銀行、券商等的聯動指標增幅一般為淨利潤增幅;對於淨利潤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經申請可增加營業收入增幅作為加權指標,權重原則上不超過30%。
至於綜合考核係數,則為:
可以預想,今年銀行業全系統利潤負增長的情況下,其「聯動指標增幅」為負,那麼Y必然為負,換句話說,利潤負增長,那麼薪酬總數必然負增長,意味著銀行就要降薪。
但問題來了,前幾日四大行剛通過新華社闢謠降薪,又是怎麼回事?
讓我們認真學習一下其中的表述。以工行為例:
「中國工商銀行表示,2019年,根據國務院部署,財政部推動實施了國有金融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按照市場化原則核定工資總額。工資總額與整體經營情況相掛鈎,履行公司治理程序後決策確定。截至目前,工行沒有統一降薪的安排。」
雖然,「截至目前,工行沒有統一降薪的安排」,但「工資總額與整體經營情況相掛鈎,履行公司治理程序後決策確定」,也就是說,雖然目前沒有降薪安排,但如果經營情況不佳(比如淨利潤下降),與其掛鈎的工資總額自然會受到影響。
另外三家銀行的表述更為直接:
農行:「2019年工資總額……與農行經濟效益同步增長」;
中行:「中行按照改革後的政策規定……職工工資與企業效益實現同步增長」;
建行:「2019年工資增長與利潤增長保持匹配」。
畢竟,今年最終的效益得到明年才出爐,目前當然決定不了降薪安排。
從另一方面講,銀行降薪,客觀上提高了營業利潤,從而為計提撥備、暴露不良提供更多空間。
如上文所示,Y=聯動指標增幅×綜合考核係數,綜合考核係數必然小於1,從全行業來看,上半年利潤增幅為-9.4%,那麼總薪酬的降幅即為9.4%乘以考核係數,是低於利潤降幅的,那麼對於個別利潤增降幅大於20%的,則需要代入反正切函數,好好演算一番了。
不過,根據該函數,即使利潤突然暴增了一萬倍——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為部分地方農商行的利潤,在某個節點,比如去年底,是負的或者比0多了那麼一點——薪酬總額的增幅最高也達不到70%,當然,這也意味著最低不會跌超過70%。
根據該文件,銀行業今年整體降薪似成定局,話又說回來,在今年這個特殊的節點,不降薪才真的是個新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