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科學家在室溫下用原子拼出世界最小字母符號

2020-11-27 科學網
《科學》:科學家在室溫下用原子拼出世界最小字母符號

 

日本科學家在新一期《科學》雜誌網絡版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在室溫下用12個直徑0.7納米的原子排列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字母符號。

 

大阪大學教授森田清三等研究人員改良了某種原子力顯微鏡,使其針尖的操作精度達到1皮米(1皮米等於0.001納米)。這種原子力顯微

 

鏡依靠極細的針和物質之間引力的變化來把握物質表面構造,用該顯微鏡的矽制針貼近表面覆蓋著錫的基板,從針尖釋放出一個矽原子,就能置換出一個錫原子。

 

利用這種現象,研究人員成功在長寬各4納米的基板上用矽原子排列出矽元素的符號「Si」。

 

日本專家指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和其他研究機構也曾用原子排列出字母符號,但它們的操作都是在極端低溫的環境下完成的,大阪大學則是在室溫下首次成功用原子排列出字母符號。研究人員認為,這項新技術有助於提高半導體性能,或者設計精密程度達到原子級的集成電路。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小電晶體問世:僅由7個原子構成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美國與澳大利亞科學家成功製造出世界上最小的電晶體——由7個原子在單晶矽表面構成的一個「量子點」,標誌著我們向計算能力的新時代邁出了重要一步。    量子點(quantum dot)是納米大小的發光晶體,有時也被稱為「人造原子」。雖然這個量子點非常小,長度只有十億分之四米,但卻是一臺功能健全的電子設備,也是世界上第一臺用原子故意造出來的電子設備。它不僅能用於調節和控制像商業電晶體這樣的設備的電流,而且標誌著我們向原子刻度小型化和超高速、超強大電腦新時代邁出的重要一步。
  • 我的世界:建造一個和博物館的展示櫃!同時用方塊拼出英文字母
    在我的世界中,玩家可以做到很多事情,如建造一棟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房子,懸空的水,違背物理法則存在的方塊等等,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吧。用方塊拼出英文字母想要在我的世界中拼出英文字母除了用方塊一個個拼之外,還有更方便的方法,首先用純色方塊建一堵牆出來,儘量要夠大,避免放不下方塊,這就是我們的寫字板了,小編推薦用白色的石英塊,沒有花紋,很適合用來當畫布。
  • 男子用衛星照片拼出英文字母表
    男子用衛星照片拼出英文字母表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9-04-29男子用衛星照片拼出英文字母表雷特·達斯伍德給我們帶來的是他精心搜集的地圖,這是其中的一張,看它上面的建築像不像大些的英文字母A呢。這張看起來毫無疑問的是英文字母B,是的沒錯,這就是雷特·達斯伍德的新發現。他花了6個月的時間。最近終於從谷歌衛星地圖圖像中找齊了酷似26個英文字母的26處自然或人文景觀,並把它們拼成了。據說這些景觀全都來自於對雷特·達斯伍德的家鄉。維多利亞州。
  • 能動英語:只需一招,教會你26個英語字母如何拼出精彩世界
    能動英語:只需一招,教會你26個英語字母如何拼出精彩世界2018-06-21 15:18:0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什麼字母在前,什麼字母在後,什麼字母可以緊鄰著什麼字母,什麼字母絕對不會和什麼字母一起出現,等等,這些規則,都是存在於英語世界裡的硬性規定。這些規律伴隨著英語15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一直「躺」在那裡,等著我們自己去體悟,自己去發現。  當然,俗話說,知易行難。很多規律一直存在,可是大家卻不容易發現它們。
  • 澳洲男子花6個月用衛星照片拼出英文字母表(圖)
    用谷歌衛星照片拼出英文字母表  中國日報供本報特稿 據英國媒體近日報導,澳大利亞一名男子花6個月時間,最近終於從谷歌衛星地圖圖像中找齊了酷似26個英文字母的26處自然或人文景觀,並拼成了英文字母表。據悉,這些景觀全都來自於他的家鄉維多利亞州。
  • 數學符號手冊-字母
    希臘字母是僅次於拉丁字母後使用最頻繁的字母表。我們這裡把希臘字母表展示在Figure 1.1。,但是在科學和工程學科中並不常見。最常見的字母裝飾是下標。例如,為了表示一個平面上的多個點時,很自然地這些點會用帶下標的坐標來表示:字母上標的撇符號(
  • 元素符號的書寫、意義和辨識
    公元前3世紀,希臘語的鍊金術書籍出版,直到17世紀,鍊金術在歐洲的探索物質世界的方法中一直佔據主流地位,為此這個行業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元素符號」。17世紀後,鍊金術被科學所否定。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波義耳於1661年發表了《懷疑派化學家》,提出「只有那些不能用化學方法再分解的簡單物質才是元素」。之後,法國化學家拉瓦錫(1743-1794,現代化學之父)、提出原子論的英國科學家道爾頓(1766-1844)、瑞典化學家貝採裡烏斯(1779-1848)也發展了自己的「元素符號」。
  • 澳男子手工搜索半年 用谷歌衛星照片拼出英文字母表
    酷似26個英文字母的自然或人文景觀圖像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英國媒體近日報導,澳大利亞一名男子花6個月時間,最近終於從谷歌衛星地圖圖像中找齊了酷似26個英文字母的26處自然或人文景觀,並把它拼成了英文字母表。
  • 世界最小的組成單位是什麼?-原子學說的古往今來
    自從人類開始真正地思考我們周圍的世界開始,關於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便是一個古老的議題。費曼在他的著名的費曼物理學講義中就曾經提出,假如世界上的科學突然沒有了,他會告訴能夠引發科學的火種的一句話就是:世界是由原子構成的!
  • 科學:原子發現為更環保,更快,更小的電子電路打開了大門!
    科學:原子發現為更環保,更快,更小的電子電路打開了大門!「第一次,我們可以釋放出原子尺度固有的強大特性,」Wolkow解釋道,並指出在原子尺度下工作時矽片上的印刷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正在製造接近完美但不完全存在的東西。現在我們有能力進行校正,我們可以確保完美的模式,這使得電路工作。正是這種在原子尺度上編輯的新能力完全不同。
  • 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原子符號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七年級化學知識點:原子符號,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元素符號   ⒈元素符號: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大寫字母來元素。   ⒉書寫:   ⑴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如:H、O、S、C、P等。
  • 科學家實現短時室溫超導
    科學家實現短時室溫超導 2014-12-06 科技日報 常麗君 【字體:大 中 小】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4日報導,馬克斯·普朗克研究員安德烈·卡弗拉裡與來自法國、瑞士等國家的科學家合作,發現用紅外雷射脈衝照射一種叫做釔鋇銅氧化物(YBCO)的晶體時,它在室溫下(300K)短暫地顯出了超導性。他們認為,是雷射脈衝使晶格中的原子出現了暫時改變,從而提高了材料的超導性。
  • 新科技:在室溫條件下穩定工作的量子比特
    我們許多人都知道,量子比特(英文:Qubit,又稱為Q比特),是量子系統中最小的數據存儲單元,類似於傳統電腦計算過程中眾所周知的比特位。傳統電腦使用的是0和1,量子電腦雖然也是使用0跟1,但不同的是,量子電腦的0與1可以同時計算。
  • 室溫下就能生產出稀有鑽石,科學家興奮了
    由它製造而成的鑽石也是當今最美麗、最昂貴的珠寶之一。人們所熟悉的鑽石材料大都形成於地表下250千米的位置,那裡有極大的壓強和極高的溫度,為碳的結晶提供了正確的條件,但這一過程需要數十億年的時間。這種鑽石給了科學家一些啟示:鑽石的形成並不用經歷超長的時間,也不用在極高的溫度下進行。最近,有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展示了一種新技術,不僅可以快速製造鑽石,而且這一過程還是在室溫下完成的。在以前,把炭壓碎成鑽石需要高溫和高壓,但是這項技術只需高壓的存在即可。研究人員表示,實驗所用的壓強相當於把640頭大象放在芭蕾舞的鞋尖上。
  • 用七巧板能拼出多少種圖形?
    很快,像近代的魔方一樣,七巧板就此風靡世界,成為19世紀世界最流行的智力謎題之一。七巧板的玩法有多少種?用它能拼出多少種圖形?七巧板的初始狀態  七巧板的構造一目了然——是由一個正方形切割成的七塊幾何平板。包括兩個大三角、一個中三角、兩個小三角、一個正方形和一片平行四邊形。製作七巧板的材料各異,有木質、象牙、金屬及其它材質。
  • 科學家造出世界最小的存儲:利用單個原子、體積小到不可思議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在科學家的努力下,已經造出了世界最小的存儲單元,其尺寸真的是小到讓人驚嘆。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德克薩斯大學的工程師們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小的記憶存儲設備之一,由一種二維材料製成,橫截面面積只有一平方納米。
  • 《物理世界》今年十大科學突破評出:首獲室溫超導體等入選
    英國《物理世界》雜誌的編輯對該網站上今年刊發的數百篇研究成果進行嚴格篩查,基於在提升我們對知識或科學理解方面取得重大進步、對科學進步及實際應用具有重要影響以及讀者深感興趣等原則,遴選出了其中最重大的10項突破。
  • 凝聚態物理學界的聖杯——室溫超導材料,被科學家找到了嗎?
    據最新消息,羅徹斯特大學的工程師和物理學家首次在極高的壓力下用氫氣壓縮簡單的分子固體,首次創造了在室溫下超導的材料。研究成果於10月15日發表於《自然》雜誌上。例如用於醫院診斷的核磁共振成像打的超導磁體;比較大型的應用是在大科學裝置方面,如加速器、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在科學儀器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如高靈敏度量子幹涉磁強計和儀器磁體。如此小體積高磁場的磁體,以及如此高靈敏度的電磁信號檢驗儀器是非超導材料不能替代的。
  • 世界上最小半導體雷射器誕生,可在室溫下的可見光範圍內工作 | OE NEWS
    一個國際研究人員團隊(其中大部分來自ITMO大學)宣布開發出世界上最緊湊的半導體雷射器。該雷射器可在室溫下工作在可見光範圍。根據這項研究的作者所說,雷射是一個只有310 nm大小的納米顆粒(比1 mm小3000倍),在室溫下可以產生綠色相干光。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記錄這些綠光,也可以通過光學顯微鏡用肉眼觀察到。據了解,該團隊選擇滷化鈣鈦礦作為其納米雷射的材料。傳統的雷射器由兩個關鍵元素組成:激發介質和光學諧振器。
  • ​重大科學突破:實現最小核磁共振成像,能對單個原子成像!
    梨花女子大學基礎科學研究所量子納米科學中心(QNS)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世界上最小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取得了重大的科學突破。在與美國同事的國際合作中,科學家們用新技術來可視化單個原子的磁場。核磁共振成像作為診斷成像的一部分,在醫院中例行進行。核磁共振成像檢測的是人體中紡錘波的密度,紡錘波是電子和質子中的基本磁,傳統上,核磁共振掃描需要數十億個自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