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要穿防護服,但不同的是我還得背著20公斤消毒藥水包丨我的復工...

2021-01-11 環京津網

摘要:穿防護服、戴防護鏡,還要背上20公斤的消毒液。

劉見民,30歲,河南周口人。2018年7月來到上海的家政公司「悅管家」做了一名鐘點工,主要負責居家保潔、家電清洗等。今年1月29日,他從老家回滬,在經歷14天居家隔離後,他加盟公司新的業務板塊——空間消毒,成為最早一批消毒服務人員。

2月19日,他們小組四人,在閔行區莘莊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康橋服務站進行消毒工作,這是他們一天四檔活當中的第二檔。工作間隙,他向記者訴說了一番復工前後的心路歷程。

19日上午,劉見民與他的小夥伴一道,在閔行區莘莊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康橋服務站開展消毒工作。

千辛萬苦回老家,原本打算呆到初十

春節期間,我在老家天天看新聞裡那些身穿防護服的醫務工作者,真是又羨慕又替他們擔心。沒想到我現在也身穿防護服,頭戴防護鏡,戰鬥在上海抗「疫」的第一線。當我把工作視頻發給老媽時,她都一下子嚇哭了。

我是2018年7月份來上海打工的,上海人一般把家政員叫做「阿姨」,我就是「悅管家」裡不多的男「阿姨」。剛開始,我還不太敢跟父母提我在幹家政,只跟他們是在上海修家電。幹著幹著,我越來越覺得把衛生搞好,也是門技術活,加上我們公司管理很正規,不少「悅哥」「悅姐」漸漸做大,成為悅管家雲店店長,這份工讓人覺得挺有奔頭。

今年1月20日,在忙碌了一年之後,我踏上了回家的路程。我跟幾個老鄉每人花200元錢,拼了一輛車,這辦法原本就是圖方便,沒想到今年特別折騰,路上花了24小時才到家。

我是家中的「老憨子」(排行第三,家中最小的兒子),好容易回家,我計劃至少得呆到初十。多陪陪父母,還有80多歲的老外婆是我最大的心願。

在上海一年多的保潔幹下來,我眼睛裡已經容不下一點灰。在家,我這裡掃掃、那裡抹抹,把洗衣機、空調、冰箱,統統清洗、保養了一遍,忙個不停。老媽歡喜得合不攏嘴,也知道我幹家政幹出了點名堂。

提前回滬,卻又居家隔離14天,一開頭真覺得我虧大了

然而,剛過了大年初一,全國抗擊新冠疫情的形勢一下子開始緊張了。

大年初二,店長給我發微信,說上海抗擊疫情的任務十分艱巨,公司已經被列入上海市防控疫情重點企業和市政府四大保障性企業名錄,為政府大樓、商務樓宇、企事業單位、園區、社區鄰裡中心等公共場所提供空間消毒服務,這塊業務現在非常缺人,希望員工能儘快回來。

剛到家就要走?爸媽說啥也不同意。我媽勸我,河南農村管得挺緊,生人一概不準放進來;家裡空氣好;各種農副產品隨便吃。事實上,她是擔心我回去後,春節期間,大城市各種店都關門,我沒地方買吃的,自己做飯又不太會……

1月29日,路上一路暢通,可小慶幸沒多久,一回到上海,我就後悔了。政府出臺規定,外地回滬人員必須居家隔離14天。哎,我們做的是鐘點工,隔離14天,不就意味著非但一分錢進帳沒有,還要自己吃喝,虧大了。

沒想到,懊惱很快被來自企業的溫暖所代替。一回到上海,店長把公司的統一安排轉告給我,一是安心居家隔離,公司會提供生活費補貼,二是抓緊學習,準備接手新的任務,早回來早上手,還能成為後面回來人的老師傅。

居家隔離期間,店長每天通過微信發來培訓材料,內容包括如何配製消毒藥水,如何合理安排動線,如何識別強電、弱點的開關,避免觸電事故等。說實話,我義務教育階段的那些可憐的化學知識、物理知識,早就還給了老師。14天的培訓,讓我把丟掉的知識又撿了點回來,我暗下決心,今後有空還是要多讀些書。

正當我已經習慣於這種有規律的「蝸居」生活之後,2月13日下午,公司來電話,通知我可以復工了。

背著20公斤的藥水包,每天最長工作12小時

藥水包20公斤重,劉見民一背就是一天。

說實話,在我穿上白色防護服、戴上防護眼鏡、套上塑料手套的一剎那,內心一下子仿佛打翻了五味瓶。終於可以上崗,又有收入了。但是,我也有擔心:從來沒有做過這份工作,做得好嗎?再說現在輿論都在說沒事少聚會,儘量別上街,可我們幹這行,要消毒的這些公共場所,人來人往,會不會有感染的風險?

沒想到上崗後,真正出乎我意料的卻是肩上20公斤重的藥水包。

復工第一天,師傅教我先把消毒藥片放入背包,接著在背包裡灌滿水,然後把背包扛到背上。我的乖,20公斤重的藥水包背身上,相當於扛兩大包大米。剛上手時,我戴著塑料手套,因為手有些不靈活,藥水包差點砸腦袋上。

樓梯扶手仔細擦一遍。

衛生間也必須消毒。

每消毒一個場地,少則一個小時的工作量,多則一個半小時。我和小夥伴肩背藥水包,一邊走一邊用噴頭往地上、牆上、房頂的空調出風口噴消毒藥水。背上的藥水包份量一點點輕了,但因為防護服不透氣,出汗卻一點點多了……汗黏在身上難受嗎?有點,但是我們每檔活的間隙,可以脫下防護服透個氣,一想到醫護人員穿8個小時的防護服不喝水、不上廁所,我們這點苦就不算什麼。

對臺面進行消毒。

大面上噴灑完消毒藥水之後,接下來就是對電話機、開關、把手、電梯按鍵、桌、椅等手經常接觸的地方進行消毒。這時候,我先用手持噴壺在上面噴一遍消毒藥水,再用專用抹布仔細擦拭。

別看這活輕,但遇到電腦比較多的辦公室,這活就得細了又細:噴多了,電腦發生短路,就出大事了,公司的牌子也要砸掉,噴少了,又達不到應有的效果。18日,我們在閔行一家外貿出口企業做消毒,大平層有上百臺電腦,我們四個人足足擦了一個半小時。

復工以來,我的工作表每天都是排得滿滿的。公司一般給我們每天排四五檔活,我們四個人,得從早上7時幹到下午3時。有些活面積大、路途遠,晚上7至8時下班也常有。剛開始幾天,人少活多,中午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大家就自帶乾糧。這幾天好些了,中午還能回家或者到離得最近的悅管家雲店去休息一下。

劉見民的交通工具是助動車,完成一項任務之後,他馬上要奔赴下一個「戰場」。

工作辛苦嗎?比原先幹居家保潔當然要累多了,但帶給我的感動也比原先多:有的單位沒有完全復工,但消毒工作已經做在了前頭,他們要用最乾淨的場地迎接員工;有的單位大部分人在家辦公,只有很少幾個人在值班,但這些人埋頭工作,絲毫不受外界的影響;有的社區辦事大廳,工作人員和居民看到我們來都非常和氣。居民疏散後,在外頭耐心等待,一聲不吭。19日在莘莊鎮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康橋服務站,領導還主動關心我們,問我們一次性口罩等防護用品夠不夠……

抗擊疫情,每個上海人都在默默堅守崗位,我非常自豪,自己也能為上海更加清潔、更加安全貢獻一份力量。

(口述/劉見民,文字整理/吳衛群)

相關焦點

  • 皮膚損傷塗什麼藥水?不同消毒藥水功效不同
    夏天身體受傷後容易造成傷口感染,很多人家中都備有紅藥水、碘伏等消毒藥品,以備急用。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國際傷口治療師蔡秋妮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為避免傷口感染,認識家庭常用的消毒藥品和功效,掌握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很重要。
  • 武漢溫度升高 為了降溫他們背著冰塊工作
    對那些穿著幾層防護服,全副武裝在隔離病房裡工作的醫護人員來說,悶熱可想而知。為了降溫,就有醫護人員自製小挎包,背著冰塊上班。這裡是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從上周開始,每一個進入病區的醫護人員,都會從放在病區門口的框子裡提一包冰塊進去。記者試提了一下,一包冰塊有二十多斤。原來,由於隔離區是負壓病房,呈密閉狀態,也不能使用中央空調,冰塊就是用來給醫護人員降溫的。
  • 這20個深圳護士的「猛料」,顛覆了我的「三觀」!
    我是深圳隊「管家婆」我在護理崗位已經幹了21年,2003年時抗擊非典,我就在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我自然成了支援武漢的優先人選。在雷神山醫院支援時,大家都叫我「管家婆」。因為我是護士長,不僅要管病人、管物資,還要「管」隊員。身處疫區「震中」,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上密實的雙層口罩和護目鏡、防護面屏,每個人都會感覺缺氧。
  • 但願我所消毒過的房間不再有人住
    三分鐘的默哀轉瞬即逝,就在外面的防控警報聲、汽車鳴笛聲停下的那一刻,我意識到作為一名公衛醫生,我們除了悼念和追思,更應該要傳承白衣鎧甲戰士一往無前、視死如歸的戰疫精神,把使命扛在肩上,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青年醫生,繼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投身到戰「疫」中去。
  • 視頻|丈夫出徵湖北 醫生妻子穿著防護服隔空喊話:「等你回來要補我...
    坐發熱門診要穿防護服,剛開始一個班12個小時。上廁所怎麼辦?和許多醫護人員一樣,田小星想到了紙尿褲。「穿之前還是挺『掙扎』的,想著自己這麼年輕就要用這東西。」田小星說,她至今都忘不了那種「尷尬」的感覺,而且穿著也很難受。「我試過之後,才知道那些常年穿著紙尿褲的重症患者是多不舒服。」
  • 我是守護國門的第一道防線,必須得守住!
    劉偉強迅速在防護服上貼了警察標誌,套上N95防護口罩和手套,穿上密封的防護服,與隊員們一同走向清艙貨機。清艙完畢,劉偉強在指定地點由指定人員全身消毒,脫下防護服。此時,他的雙手已被汗水浸得泛白,警服貼在了後背上。「我是黨支部書記,我不上誰上?」
  • 我的起源藥水製作配方及效果匯總
    我的起源是最近上線的遊戲,遊戲中玩家可以體驗很多玩法,有很休閒的玩家製作藥水等。《我的起源》中可以製作藥水,藥水也有許多效果,但是藥水的製作配方是什麼樣的?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一篇藥水製作配方及效果攻略。
  • 在武漢,我為白衣戰士「鑄起鎧甲」
    新華社武漢3月20日電題:在武漢,我為白衣戰士「鑄起鎧甲」——記天津市腫瘤醫院醫師路佳新華社記者宋瑞、譚元斌「在武漢,我為白衣戰士『鑄起鎧甲』。」手把手指導每個班次的醫護人員穿防護裝備,進入接收確診患者區域前,檢查每一個人的裝備完整性和氣密性;用高濃度含氯消毒劑對地面反覆擦拭;對垃圾桶、門把手等物體表面進行消毒;通過紫外線照射消毒空氣;轉運醫療汙染垃圾廢物……作為感染管理醫生,路佳要為醫療隊營造清潔安全的工作環境,也避免由於醫護人員疏忽造成患者間交叉感染。
  • 警訊:我是守護國門的第一道防線,必須得守住
    劉偉強迅速在防護服上貼了警察標誌,套上N95防護口罩和手套,穿上密封的防護服,與隊員們一同走向清艙貨機。清艙完畢,劉偉強在指定地點由指定人員全身消毒,脫下防護服。此時,他的雙手已被汗水浸得泛白,警服貼在了後背上。「我是黨支部書記,我不上誰上?」現在,武漢這座英雄城市的大街小巷已恢復了往日的繁華與熱鬧。
  • 相對論丨抗疫經歷被拍成電視劇 東北小夥「大連」再穿防護服...
    誤入武漢的大連小夥 蔣文強:當時我去到劇組的時候跟我從武漢回來相差不是太遠,那時候想著,我可能沒機會再穿上這個防護服了,但是在那邊又穿上防護服了。穿上防護服感覺又回到武漢,但沒有那麼強烈的感覺。這次我們大連疫情之後,我重新穿上防護服,尤其是隔著防護服聞到盒飯的味道,仿佛自己回到當時在武漢病房的畫面,當時腦海裡全是這種畫面,有點被自己感動了。看到預告片以後,我眼淚已經下來了,又想起自己當時的心情。主持人:你剛剛提到的味道是盒飯的味道,讓你印象最深的武漢病房裡是這樣的一種感覺嗎?
  • 「穿上防護服,爸爸就是戰士!」,女兒與媽媽合作「打氣」漫畫給醫生...
    楚天都市報2月24日訊「爸爸剪掉了頭髮,像聰明的『一休』,穿上防護服,爸爸就是戰士!記得消毒哦,等你平安歸來!」昨日,長江航運總醫院呼吸內科五病區汪瀚醫生在朋友圈曬出愛女和妻子合作畫的名為「我爸爸」的漫畫。
  • 阿姨穿充氣玩偶當防護服,花式防護太奇葩!
    【點擊這裡進入哥迷會,和更多有趣的人相遇】 復工之後,家裡的口罩明顯要不夠用了。 昨天晚上,哥的一個朋友戴著口罩出門買口罩,結果沒買到,還損失了家裡最後一個口罩。
  • 抗「疫」一線:列車上的消毒 「女戰士」
    (抗擊新冠肺炎)抗「疫」一線:列車上的消毒 「女戰士」  中新網南昌3月9日電 題:抗「疫」一線:列車上的消毒 「女戰士」  作者 王朝暉 郭鈺祺  「陳姐,今天又來消毒啊,能幫我們辦公室也噴一下嗎?」「我們今天任務比較緊張,列車作業完成後再來幫您辦公室消毒。」
  • 鄂粵聯合報導丨支援雷神山醫廢處置50餘天的深圳人:借鑑非典經驗...
    我年輕的時候就去深圳,一直到現在創業20多年,我要感謝這個時代,所以當國家有難的時候,自己應該要站出來挺身而出。 南都:一個人去武漢帶了什麼防護裝備? 李海建:我的第一批防護物資是深圳市疾控中心幫我準備的,給了我三套防護服,還有消毒液和一些口罩。
  • 20公斤蟒蛇冬眠被吵醒:氣死我了(圖)
    20公斤蟒蛇冬眠被吵醒:氣死我了  時間:昨日上午7時許  地點:閩清縣白樟鎮小園村沃炳自然村  現場實錄  經聯繫,動物園陳副園長帶人趕到現場,他靠近蟒蛇時,蟒蛇不停地扭動身體,他剛一伸手,蟒蛇猛地抬起頭部,張大嘴巴撲了過來,在場的人都嚇得往後一跳,幸虧陳副園長躲得快,否則可能被咬到。  最終,陳副園長和助手卡住蟒蛇的「七寸」,將它裝進編織袋。陳說,蟒蛇受傷了,沒力氣,如果是這麼大的健康蟒蛇,兩個人根本抓不到它。
  • 武漢十二時辰·巳時|復工第一天,大家倍感親切又小心翼翼
    在沒有疫情的時候,他每天早上7點50分前會把兒子送到學校門口,接著開車去公司,從家到公司要經過二七長江大橋或者武漢二橋。從高空鳥瞰,武漢被長江劃分為兩半,10座大橋橫跨於江面,車流不息。他一般會選擇二七長江大橋,不堵車的話,開車35分鐘就可以到公司,如果堵車,路上差不多要花上1個小時。從3月30日復工以來這一周,他從家到公司僅花了20多分鐘。
  • 「房間已消毒,用我的賓館做留觀點吧」
    「疫情面前,是你們擋在最前面保護我們,我們賓館有這個條件,所以我想著應該為疫情防控做點什麼。」日前,在青島市即墨區潮海街道經營賓館生意的修世忠主動找到街道指揮部,表示自己經營的賓館客房已經全部騰空清潔消毒完畢,在疫情防控期間想免費提供作為街道新型冠狀病毒留觀點。
  • 照X光不穿防護服,你敢嗎?
    作者:蘇珊實習生李源   □本報記者 蘇珊 實習生 李源  許多患者都有過拍X光片等射線檢查的經歷,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些檢查對細胞也有破壞作用,長期或過量照射,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在做診療前應該穿防護服。
  • 疫情花式復工,雲籤約、包專機、錯峰發展等出路靠創新
    若想在防疫與復工兩個「大考」中都交出滿意答卷,出路唯有「創新」。近段時間,各地企業為了實現防疫復工「兩手抓」,轉變觀念、創新思維,引入了各種新手段、新技術,一場「花式」復工大戲火熱上演。「雲籤約」拿下國際大單防疫不能掉線,發展亦不能停步。企業如何在開拓新業務的同時減少人員聚集、保障員工安全?上「雲」成為最優解。
  • 10歲孩子每天背著8公斤書包
    據觀察,書包的高度超過了小萱身高的1/3,隨後記者用便攜秤給書包稱重,結果顯示為4.3公斤。小萱告訴記者,她的書包裡裝了學校發的所有課本、教輔資料和作業本,還有水杯和雨傘。 站前路教育集團雲飛校區二年級小萱的書包重4.3公斤記者發現,隨後走出校門的很多四五年級學生都背著書包回家,讀四年級的小雅表示中午有些作業要帶回家完成,所以得背上書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