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請根據近期所學,完成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和染色體數量變化圖:
關於二者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數量變化,有兩種畫法,即老教材的畫法和新教材修改後的畫法,老教材的畫法這裡就不在展示,下面展示新教材的畫法,如下:
DNA數量變化↑
染色體數量變化↑
簡單解讀:
1.AB的變化原因是DNA分子複製。
2.FG的變化原因是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形成子染色體。
3.CD、HI的變化原因都是一個親代細胞分裂成兩個子代細胞。
幾點說明:
1.老圖和新圖的區別:什麼時候減半的問題
今天最主要就是來談談關於染色體和DNA減半的事,為什麼是末期結束減半?
無論是DNA還是染色體的變化,老圖都是末期開始減半,新圖是末期結束減半。不記得是哪一年開始修改的了,當然修改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加合理。
老教材之所以在末期開始就減半是因為末期形成了細胞核,所以,每個核中的DNA或染色體是比剛才減半了。但問題又來了,在有絲分裂過程中本來就存在著細胞核周期性消失和重建的問題,如果考慮末期存在兩個細胞核的話,那麼中期和後期沒有細胞核,這時候怎麼算呢?所以新教材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就不考慮細胞核不細胞核了,就看整個細胞,因為末期還是一個細胞,所以末期不減半,到末期結束才減半。
2.考不考慮細胞質DNA
該圖的DNA是細胞核中的,不包括細胞質中的DNA,所以壓根就沒有細胞質DNA的事。不要把問題考慮複雜了。
3.區分不區分染色體和染色質
這裡不去區分染色體和染色質,雖然前期染色質才縮短變粗成為染色體,但當問起姐妹染色單體形成於何時時,還是回答形成於間期(消失於後期)。畢竟二者沒有本質的區別,研究數量變化去區別二者沒有意義。
相關閱讀:
每周答疑丨動植物的哪些細胞進行無絲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