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寬厚裡一家電子菸店面的老闆展示大煙霧電子菸。 本報記者 李師勝 攝
1月1日,杭州禁菸令出臺,電子菸納入禁菸範圍,把電子菸推上輿論風口。其實,電子菸「年齡」並不大,2003年,中國藥劑師發明電子菸,最初在國內不溫不火,但在歐美、日韓市場卻迅速鋪開。雖然這兩年電子菸在國內也正在打開市場,但是不同於國外有明確標準,國內電子菸不是藥品、不是食品,也很難算是菸草製品,尚缺乏細化的行業規範和相關監管措施。
齊魯晚報記者 李師勝
單臺價格兩三百
電子菸市場漸火
圖新鮮、感覺時尚是很多年輕人接觸電子菸的原因,這也催生了電子菸市場的火爆。在京東上有一款電子菸產品的評論量超過了10萬條,天貓上月銷萬筆的電子菸產品比比皆是,煙機價格多為每臺兩三百元。
在我國,電子菸主要是在線上銷售,不過,在線下也有專門的門店。濟南寬厚裡有一家電子菸專賣店,牆壁架子上擺著各種口味的煙油,櫃檯上展示著各種電子菸煙機。店長鈕哲倫脖子上掛著一個黑色小型電子菸,在櫃檯上還有一款體型較大的粉色大霧量電子菸機。一名負責銷售的女店員也有一個電子菸,不時抽上一口。
2014年,鈕哲倫在濟南誠基中心開了一家電子菸店,那時候很多人都是圖新鮮,他經常靠朋友介紹銷售。2017年,店面轉到寬厚裡,生意好了很多。「去年流行大煙霧機,每臺價格一般在500元以上,今年開始流行小型機,價格有所下降。」這時,鈕哲倫吸了一口大煙霧機,吐出了濃濃的一口煙霧,沒有傳統捲菸的嗆人味道,聞起來有股淡淡的水果味,很快消散在櫃檯前。
和傳統捲菸相比,電子菸第一次消費較高,後期需要買煙油。鈕哲倫店裡的煙油一般一瓶60ml,100元多一點,每個人買的煙油根據菸癮大小、使用時間長短差異很大。而煙機可以循環使用。
鈕哲倫介紹,濟南現在有十多家電子菸實體店,他之前還在德州的萬達開過店,當地也有六七家店,但德州消費能力不夠,後來就關閉了。
18-35歲消費者
佔比近八成
鈕哲倫一般是通過微信收取貨款,他拿出手機展示了去年的銷售情況。「僅在微信上,2018年的銷售收入是88萬元。加上支付寶和銀行轉帳,共有100多萬元。」分析該店2018年付款顧客情況可以發現,18-25歲的消費者佔比為42%,26-35歲消費者佔比為36%,這兩者佔比達到了78%。看得出來,「90後」年輕人群是主要的電子菸使用者。
不少老菸民覺得電子菸「不夠味兒」,這跟電子菸的工作原理相關。電子菸工作主要靠霧化器、電池、煙油。煙油成分固定,有尼古丁、香料、水、丙二醇、丙三醇。菸民最需要的是煙油中的尼古丁,這是菸民上癮的原因,也是電子菸被宣稱為可以替代傳統捲菸的原因,其中的關鍵點在於人體對尼古丁的吸收速度問題。傳統電子菸煙油中所含尼古丁進入人體速度較慢,佔據美國電子菸市場72%的JUUL就是通過改良煙油,讓人體吸收尼古丁速度加快,更接近吸捲菸的感覺。
京東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根據規定,平臺只銷售國內品牌電子菸,近三年銷量整體呈穩步上升趨勢,2017年同比增長16.7%,2018年同比增長26.2%。
電子菸潛在危害
研究還不夠深入
那麼,電子菸健康嗎?它真能幫助菸民戒菸嗎?
鈕哲倫的店面招牌上有「新型戒菸體驗館」的字樣。他認為,就對人體的損傷程度來說,電子菸比傳統捲菸少很多,是很好的輔助戒菸工具。「不過,之前沒有菸癮,還是別抽電子菸了。」
「菸草中的尼古丁致癮,危害很多,會引發惡性腫瘤,傷害口、舌、肺部等;菸草中的其他化合物對人體傷害也很大。」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呼吸科戒菸門診醫生劉世青熟知菸草對人體的危害。
不過,有科學研究表明,電子菸比捲菸對人體危害程度要低。BBC在一則紀錄片中介紹,通過儀器掃描煙霧,分析發現傳統菸草燃燒產生約6000種化合物,對人體有害成分約100種,而電子菸產生的化合物只有寥寥數種。BBC還招募有戒菸意願的菸民進行為期一月的實驗。強制戒菸組7人中有2人成功戒菸,電子菸戒菸組、尼古丁貼片戒菸組8人中有7人成功戒菸。
傳統的戒菸方式效果如何?劉世青介紹,一年來戒菸門診沒幾個人,主動戒菸的還是少數。他還介紹了一些效果較好的戒菸方式,包括使用尼古丁貼片和酒石酸伐尼克蘭片。他說,目前,門診並沒有把電子菸作為戒菸手段。
電子菸是為戒菸而生,科學證據也表明確有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種新型產品,對於電子菸的潛在危害研究還不夠深入。比如煙油中添加的香料讓電子菸擁有各種口味,可作為食品、化妝品添加劑的香料進入人體呼吸系統對人體影響有多大?還有,如何禁止青少年吸電子菸的問題?另外,電子菸是否會致癮也有待研究。
行業規範還不多
如何監管是難題
除了是電子菸生產大國,我國有3億多菸民,還是全球最大電子菸潛在市場,但我國現今確定的行業規範卻不多。電子菸不是藥品、不是食品,也很難算是菸草製品,對其如何監管是個大問題。
不過,這種狀態正在逐步改變。比如之前各城的禁菸令,一直不包括電子菸。1月1日,杭州禁菸令出臺,把電子菸納入禁菸範圍。近期,北京、深圳也宣稱將探索公共場所禁止電子菸的可行性。
除了在消費端,生產端的規範也在制定。2017年,由各組織提供的《電子菸行業品質自律公約》《電子菸霧化類器具產品通用規範》《電子菸霧化液規範》獲得國家標準委立項。2018年7月《國家菸草專賣局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點》出臺,提出推進新型菸草製品監管的政策法規研究,推進電子菸等新型菸草製品納入監管。
2018年8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菸草專賣局出臺《關於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菸的通告》,要求國內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這也是國家層面首次公開出臺對電子菸的監管政策。不過,因為電商的普及,政策的落地效果有待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