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通過惡意軟體繞過DNS檢測,或引發倫理災難

2020-12-07 電子發燒友

黑客通過惡意軟體繞過DNS檢測,或引發倫理災難

Sandra1432 發表於 2020-12-02 15:51:16

用科技「黑」進人體,馬斯克宣布高效實現腦機接口的方法… 「生物黑客」對於人們來說,或許並不陌生。然而,基於此開展的網絡攻擊對於人類本身來說,或許是一場災難。

近期,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披露了對DNA科學家的新型網絡攻擊。在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的一篇題為《網絡生物安全:合成生物學中的遠程DNA注入威脅》的研究論文記錄了如何使用惡意軟體破壞生物學家的計算機,以替換DNA測序中的子字符串。

攻擊者可以利用《合成雙鏈DNA和統一的篩選協議v2.0系統供應商的篩選框架指南》的漏洞繞過協議,從而開展攻擊。專家解釋說,生物學家每次向合成基因供應商訂購DNA時,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指南都要求採用篩選方案來掃描可能有害的脫氧核糖核酸。

測試表明,研究人員使用惡意代碼通過混淆來規避這些協議,在50個混淆的DNA樣本中,有16個能夠繞過脫氧核糖核酸的篩選。

論文中提及,當攻擊者開展攻擊時,首先用惡意軟體入侵目標用戶的計算機,用惡意序列替換原來訂單中的DNA部分或者全部序列。利用DNA混淆技術(啟發於網絡黑客惡意代碼混淆技術)按照原來的劫持順序偽裝成「致病性「DNA序列片段。」

與此同時,攻擊者注入的惡意序列將繞開檢測,因為如果進行混淆,則在篩選過程中返回任何最佳匹配的200bp子序列。該序列包含所有可以通過檢測的成分,隨後再通過CRISPR–Cas9介導缺失和同源性修復在體內對自身進行混淆處理。

研究人員還解釋說,攻擊者可以利用設計和管理合成DNA項目的軟體進行瀏覽器攻擊,以將任意DNA字符串注入遺傳順序。惡意軟體還可以操縱殘留的Cas9蛋白,從而將該序列轉化為病原體。

「如果將含有混淆的試劑的質粒插入Cas9穩定表達細胞系,則CRISPR–Cas9混淆的脫氧核糖核酸將允許編碼有害試劑的基因,這種威脅是真實存在的。

BGU複雜網絡分析實驗室負責人Rami Puzis說: 「為了抑制有意和無意的危險物質生成,大多數合成基因提供者會篩選DNA指令,這是目前抵禦此類攻擊的最有效方法。」 「不幸的是,篩查指南尚未調整,修復漏洞,以及時跟進合成生物學和網絡戰的最新發展。」

總的來說,黑客利用技術手段進行DNA惡意序列替換,同時還避開檢測,可想而知,一旦攻擊成功,生物戰是否就一觸即發了?
責編AJX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攻擊者利用惡意軟體繞過DNA檢測,或引發「生物戰」
    攻擊者利用惡意軟體繞過DNA檢測,或引發「生物戰」 用科技「黑」進人體,馬斯克宣布高效實現腦機接口的方法… 「生物黑客」對於人們來說,或許並不陌生。然而,基於此開展的網絡攻擊對於人類本身來說,或許是一場災難。
  • mac惡意軟體使用run-only AppleScripts繞過檢測
    mac惡意軟體使用run-only AppleScripts繞過檢測 ​Sentinel One安全研究人員在2020年底發現了一個新的OSAMiner樣本,並對其進行了分析。
  • Android惡意軟體開發的新技術 | 360惡意軟體專題報告
    界面劫持技術指在Android 5.0以下的系統中,程序可以枚舉當前運行的任務,惡意軟體監控目標應用的運行,當檢測到當前運行界面為被監控應用某個特定界面(一般為登錄或支付界面)時,彈出偽造的釣魚界面以覆蓋原應用正常界面,誘導用戶輸入信息,回傳輸入信息,最終竊取用戶隱私。
  • Android惡意軟體開發的新技術|360惡意軟體專題報告
    界面劫持技術指在Android 5.0以下的系統中,程序可以枚舉當前運行的任務,惡意軟體監控目標應用的運行,當檢測到當前運行界面為被監控應用某個特定界面(一般為登錄或支付界面)時,彈出偽造的釣魚界面以覆蓋原應用正常界面,誘導用戶輸入信息,回傳輸入信息,最終竊取用戶隱私。
  • 惡意軟體檢測常見方法
    研究人員已經提出了一些惡意軟體檢測方法,包括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及混合分析法。一、惡意軟體引發的安全問題惡意軟體是一種破壞受害者的工作站、行動裝置、伺服器和網關的程序。常見的惡意軟體程序有病毒、蠕蟲、木馬、間諜軟體、勒索軟體、恐嚇軟體、殭屍程序和rootkit。
  • Pale Moon存檔伺服器遭黑客入侵 並用於傳播惡意軟體
    Pale Moon 瀏覽器開發團隊剛剛在官方論壇的一篇文章中透露,託管舊版軟體的存檔伺服器遭到了黑客入侵,導致其被用於傳播隱藏在安裝程序文件中的惡意軟體
  • 谷歌Play商店剔除了11款帶有Joker惡意軟體的Android應用
    臭名昭著的 Joker 惡意軟體,可在未經用戶同意的情況下訂閱許多增值服務。以色列網絡安全公司 Check Point 的安全研究人員發現,幕後開發者對這些應用的代碼機型了修改,以繞過 Play 商店的安全性審查。
  • 試試DNS防惡意彈窗、網站
    在不懂IT知識的用戶手中,電腦往往會出各種狀況——訪問下載站,可能會強制勾選安裝流氓軟體全家桶,瀏覽器頁面也可能被惡意彈窗覆蓋,一不小心就可能誤點帶毒網站。而且,一些大站會使用蜘蛛等手段爬取用戶的cookies來做推廣,熟悉的「搜什麼就推薦什麼」操作就這樣出現,嚴重危害用戶隱私。有什麼方法能夠治標也治本,讓老家的上網環境更安全呢?
  • DNSChanger導致斷網 企業面臨嚴重困擾
    被稱為DNSChanger的惡意軟體已經見諸報端,並且引起了業界的持續關注。賽門鐵克提醒廣大用戶:如果不及時採取行動的話,就可能面臨「斷網」的危險。  一位對此感到擔心的賽門鐵克用戶最近向「賽門鐵克安全響應中心」提出了一些問題:比如,這種威脅是怎樣運作的,這種惡意威脅對他或其他用戶將帶來哪些危害意等若干問題。
  • 黑客劫持路由器DNS分發銀行木馬 目標瞄準中日韓等國智慧型手機用戶
    來自卡巴斯基實驗室的安全研究人員在本周一發出警告稱,一場由網絡黑客導演的惡意活動正在上演。其目的在於通過劫持路由器DNS來分發Android銀行惡意軟體,以竊取受害者的敏感信息、登錄憑證和雙重身份驗證碼。
  • Roaming Mantis用DNS劫持來感染安卓智慧型手機
    2018年3月,日本媒體曝光稱,黑客劫持日本路由器的DNS設定將用戶重定向到惡意IP位址。重定嚮導致含有安卓木馬Trojan-Banker的應用安裝,包括名為facebook.apk和chrome.apk的木馬應用。根據telemetry的數據,惡意軟體已經被檢測到超過6000次。檢測到的超過一半攻擊目標是亞洲地區。
  • 黑客能通過腦電波「竊取」耳機用戶密碼
    黑客能通過腦電波「竊取」耳機用戶密碼 2017-07-03 08:   科技日報北京7月2日電 (記者房琳琳)物理學家組織網日前報導了一項最新研究,提醒頭戴式腦電波監測耳機(EEG)用戶,黑客可以通過檢測其腦電波來猜測密碼
  • 新媒體環境下的媒體倫理問題及其危害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信息技術給媒體與用戶帶來諸多利益的同時,也引發信息汙染、網絡安全等倫理失範問題,對媒體生態與社會秩序形成新的衝擊。(一)信息汙染阻礙社會文明發展1.垃圾信息。新媒體的垃圾信息一般包括以下三種:一是具有違法犯罪內容的信息;二是未經用戶同意而發布的具有廣告性質的信息;三是具有騷擾、報復等性質的惡意信息。
  • F5安全研究院發現新型GoLang惡意軟體借漏洞挖掘加密貨幣
    請求中傳遞的有效負載嘗試通過發送相同漏洞的方式進行傳播,同時試圖使用多個硬編碼憑據連接到Redis資料庫並通過SSH協議連接。最終目的是通過上述方法將加密貨幣挖掘惡意軟體安裝至伺服器,並感染其他伺服器以繼續傳播。此次攻擊行為中所利用的部分漏洞為常見目標,但發送的惡意軟體卻是用Go(GoLang)語言編寫。值得注意的是,Go是一種不常被用於創建惡意程序的新程式語言。
  • 過去10年中,濫用機器身份的惡意軟體攻擊增長了8倍
    根據Venafi最新發布的威脅分析報告,利用機器身份的惡意軟體活動正在極速增加。例如,從2018年到2019年,使用機器身份進行的惡意軟體攻擊增加了一倍,其中包括備受矚目的攻擊活動,例如TrickBot、Skidmap、Kerberods和CryptoSink。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公共領域中的安全事件和第三方報告,收集了有關濫用機器身份的數據。
  • Android最著名的惡意軟體之一——「Joker」丨大東話安全
    小白:Google公司做的好,就是應該打擊這種惡意軟體。但是,Google公司應該也有自己的防禦吧?這些軟體是怎麼繞過Google公司的防禦進入Play Store的呀? 大東:這些受感染的應用程式通常通過一種叫做「滴管」的技術,通過多階段感染受害者的設備,之後就可以成功繞過Google的防禦,進入Play Store啦。
  • DNSChanger受害人將於下周一起不能正常訪問網際網路
    屆時,那些被惡意軟體感染的用戶將完全地不能訪問網際網路。因此,FBI建議這些用戶在伺服器被關之前,去dnschanger.eu或者dns-ok.us網站查看FBI列出的IP位址,檢查下他們的電腦或者路由器是否屬於其中一個。
  • 黑客繞過多因素驗證黑入雲計算系統帳號,可能和SolarWinds攻擊有關
    美國網絡安全暨基礎架構管理局(Cybersecurity and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gency,CISA)本周警告,黑客發展出成功繞過多因素驗證(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MFA)來黑入用戶雲計算服務的攻擊手法。
  • 分享15個常見電腦黑客常用術語 附詳細介紹
    2、後門  隱藏在計算機系統中的「管道」,繞過登錄和密碼的正統保護,從而使它們在保護數據方面基本上無效。  3、蠻力攻擊  黑客對系統中的每一個可能的密碼進行高度密集的自動搜索,從而破壞安全並獲得對計算機的訪問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