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技術如同一把雙刃劍。在新媒體環境下,新信息技術給媒體與用戶帶來諸多利益的同時,也引發信息汙染、網絡安全等倫理失範問題,對媒體生態與社會秩序形成新的衝擊。
(一)信息汙染阻礙社會文明發展
1.垃圾信息。新媒體的垃圾信息一般包括以下三種:一是具有違法犯罪內容的信息;二是未經用戶同意而發布的具有廣告性質的信息;三是具有騷擾、報復等性質的惡意信息。由於這些信息並非用戶所需要,對用戶造成幹擾,輕者浪費用戶時間,重者還涉嫌違法。
2.色情信息。在新媒體的虛擬空間中,色情信息的充斥和泛濫是信息汙染問題最突出的表現之一。這些不良信息嚴重汙染了新媒體的虛擬環境,對網民的身心健康構成威脅。
(二)網絡安全問題引發社會安全隱患
網際網路誕生以來,對網絡的技術攻擊就相伴而生了。其中網絡病毒、黑客入侵最具破壞性。
1.網絡病毒。網絡病毒不但可以使計算機癱瘓,還會出現計算機用戶帳號密碼被盜現象,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個人隱私和財產安全威脅。近年來,由於手機的普遍使用,手機病毒的波及範圍將更大、速度會更快。
2.黑客入侵。黑客的網絡技術高超,能破譯各種軟體和網絡系統的密碼,他們在網絡上四處遊蕩,無孔不入。由於黑客具有極大的破壞力,一些國家的安全數據、個人的信息隱私、公司的商業秘密在黑客的非法入侵下全面洩露,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危害。
(三)網絡侵權背離社會倫理道德
在新媒體傳播活動中,存在許多涉及侵權的倫理問題。主要表現為:
1.侵犯隱私權。首要是對個人信息的侵犯,即未經用戶授權而非法搜集、刺探和公開用戶的私人信息。除個人行為外,還有其他集體侵權行為。主要表現在:網絡管理等政府部門出於公共安全目的收集用戶信息的濫用行為;軟硬體製造商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侵權行為;網絡服務商出於商業目的獲取用戶個人信息的侵權行為。網絡隱私侵權行為不但危害了網民的正常生活,給其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成為網絡發展不可忽視的障礙。
2.侵犯智慧財產權。除侵犯他人隱私權、肖像權外,還有侵犯著作權、智慧財產權等其他網絡侵權行為。新媒體傳播中侵犯智慧財產權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如未經授權把產權所有人的產品在網絡中發布;未經授權把產權所有人在網絡上發布的信息作品進行轉載或下載並在非網絡媒體上發表;使用或售賣盜版軟體等等。